《电工及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2014吴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工及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2014吴敏.doc(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实验一 电位、电压的测量及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一、实验目的1、用实验证明电路中电位的相对性、电压的绝对性。2、验证基尔霍夫定律的正确性,加深对基尔霍夫定律的理解。3、掌握直流电工仪表的使用方法,学会使用电流插头、插座测量支路电流的方法。二、实验线路实验线路如图1-1所示。图1-1三、实验步骤将两路直流稳压电源接入电路,令E1=12V,E2=6V(以直流数字电压表读数为准)。1、电压、电位的测量。1)以图中的A点作为电位的参考点,分别测量B、C、D各点的电位值U及相邻两点之间的电压值UAB、UCD、UAC、UBD,数据记入表1-1中。2)以C点作为电位的参考点,重复实验内容1)的步骤。2、基尔霍夫
2、定律的验证。1)实验前先任意设定三条支路的电流参考方向,如图中的I1,I2,I3所示,熟悉电流插头的结构,注意直流毫安表读出电流值的正、负情况。2)用直流毫安表分别测出三条支路的电流值并记入表1-2中,验证I=0。3)用直流电压表分别测量两路电源及电阻元件上的电压值并记入表1-1-2中,验证U=0。 四、实验数据表1-1电位参考点项目UAUBUCUDUABUCDUACUBD(V)(V)A计算值测量值相对误差C计算值测量值相对误差表1-2被测量I1I2I3 IUABUBCUCAU=(mA)(V)计算值测量值相对误差五、思考题1、用万用表的直流电压档测量电位时,用负表棒(黑色)接参考电位点,用正表
3、棒(红色)接被测各点,若指针正偏或显示正值,则表明该点电位 参考点电位;若指针反向偏转,此时应调换万用表的表棒,表明该点电位 参考点电位。A、 高于 B、低于2、若以F点作为参考电位点,R1电阻上的电压 (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六、其他实验线路及数据表格图1-2表1-3 电压、电位的测量 电位参考点计算测量值UAUBUCUDUEUFUABUBCUCDUDEUEFUFAUAD(V)(V)A计算测量D计算测量表1-4 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被测量I1I2I3E1E2UFAUABUADUCDUCE(mA)(V)(V)计算值测量值实验二 叠加原理和戴维南定理一、 实验目的1、 牢固掌握叠加原理
4、的基本概念,进一步验证叠加原理的正确性。2、 验证戴维南定理。3、 掌握测量等效电动势与等效内阻的方法。二、 实验线路1、叠加原理实验线路如下图所示图2-12、戴维南定理实验线路如下图所示图2-2三、 实验步骤1、 叠加原理实验实验前,先将两路直流稳压电源接入电路,令E1=12V,E2=6V。按图2-1接线,并将开关S1、S2投向短路一侧。(开关S1和S2分别控制E1、E2两电源的工作状况,当开关投向短侧时说明该电源不作用于电路。)1) 接通E1=12V电源,S2投短路侧(E1单独作用),测量此时各支路电流,测量结果填入表2-1中。2) 接通E2=6V电源,S1投短路侧(E2单独作用),测量此
5、时各支路电流,测量结果填入表2-1中。3) 接通E1=12V电源,E2=6V电源(E1和E2共同作用),测量此时各支路电流,测量结果填入表2-1中。2、 戴维南定理实验按图2-2接线,将一路直流稳压电源接入电路,令U保持12V。 1)测网络的开路电压UOC 。RL与有源二端网络的端点A、B断开,用电压表测有源二端网络开路电压UOC ,(A、B两点间电压),即得等效电压源的等效电动势ES。记入表2-2中。2) 测网络的短路电流ISC 。RL与有源二端网络的端点A、B断开,将电流表连接在A、B之间,则电流表的读数就是有源二端网络的短路电流ISC。记入表2-2中。3)测有源二端网络入端电阻R0。三种
6、方法测量,结果记入表2-2中。:a)先将电压源及负载RL从电路中断开,并将电路中原电压源所接的两点用一根导线短接。用万用表测出A、B两点间的电阻RAB(RAB=R0)。b)测有源二端网络开路电压UOC和有源二端网络短路电流ISC,求出入端电阻R0 。(R0= UOC / ISC)c)先断开RL ,测网络的开路电压UOC 。再将RL接上,用电压表测负载RL的两端电压UAB ,调节RL,使UAB =(1/2) UOC ,则有R0= RL。(为什么?)4)A、B间接RL(任意值),测RL两端电压和流过RL上的电流记入表2-3中。四、 实验数据表2-1 叠加原理实验数据I1(mA)I2(mA)I3(m
7、A)测量计算测量计算测量计算U1=12VU2=6VU1=12V U2=6V表2-2 戴维南定理实验数据(1)开路电压UOC(V)短路电流ISC(mA)等效内阻R0a)b)c)测量值计算值表2-3 戴维南定理实验数据(2)URL(V)IRL(mA)计算值测量值计算值测量值RL = RL = 五、思考题1、 改接线路时,必须先 电源。2、 实验中,如将电阻R1换成二极管D,则I3 I1与 I2的和。今在二端网络中接上负载RL,已知RL等于该网络的入端电阻,测得负载上的电压为U,则该网络的等效电压源的电动势为 。六、其他实验线路图2-3 叠加原理实验电路图2-4 戴维南定理实验电路实验三 RC阶线性
8、电路暂态过程一、 实验目的1、学习RC电路在阶跃电压激励下响应的测量方法,了解电路时间常数对暂态过程的影响。2、学习电路时间常数=RC的测定方法。*3、观测RC电路在脉冲信号激励下的响应波形,掌握有关微分电路和积分电路的概念。*4、进一步学会用示波器观察和研究电路的响应。二、 实验原理(简述)及线路在具有储能元件(C、L)的电路中,电路由一种稳定状态变化到另一种稳定状态需要有一定的时间,称之为电路的暂态过程。1、 RC阶电路的零输入和零状态响应分别按指数规律衰减和增长,其变化快慢取决于。1) 零输入响应: , =RC电路的时间常数。2) 零状态响应:3) 时间常数的测定方法 : 分析可知,当t
9、=时,零输入响应有 ,零状态响应有 。因此,当电容上电压为上述所对应数值时,对应的时间就是时间常数。图3-1 RC电路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的实验线路图*2、微分电路和积分电路一个RC串联电路, 在方波序列脉冲的重复激励下:(1) 当RC时,此时从电容C上得到积分输出响应。图3-2 RC微分电路与积分电路三、 实验仪器与设备序号名称型号与规格数量备注1示波器YB4320A12直流稳压电源WYK303B313函数信号发生器EE1021A14数字万用表VC9801A15秒表或手表16暂态实验板+实验箱1 + 1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 测量RC电路的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1)观测零输入响应:断开K
10、2、 K3,将稳压电源输出调至10V,接通K1,由电阻R1给电容C充电,当Uc =10V 时,断开K1,接通K2,电容C对R2放电;同时开始计时,每隔10秒,用数字万用表DC-20V档记录电容电压值,填入表3-1中。2)观测零状态响应:断开K1,接通K3,使电容C电压放电干净,即Uc =0V;稳压电源输出电压保持10V,断开K2、 K3,接通K1,R1和C串联后接入10V稳压电源,同时开始计时,记录数据填入表3-1中。表3-1:时间t /S测量值0102030405060708090100110120130140零输入Uc(t) / V计算i(t) 值零状态Uc(t) / V计算i(t)值计算
11、 =RC = s 实测= s *2、观测微分电路和积分电路在脉冲激励下的响应:调节函数信号发生器,使其输出Upp=5V,f=1KHz的方波信号,并通过信号线,将激励u和响应uR 或uc分别接至示波器的两个输入端CH1和CH2,观测激励和响应的变化规律。1)当tp时,选择R=100, C=0.1F ,此时从电阻R上得到微分输出响应。2) 当tp时,选择R=10K, C=0.33F ,此时从电容C上得到积分输出响应。观测并描绘u (t)、 uR(t) 或 uc(t) 的信号波形。五、实验报告1、 根据实验数据,在图示坐标上绘出RC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曲线,并由曲线测得值与计算值作比较。R
12、C电路的零输入响应RC电路的零状态响应*2、根据实验观测,总结、归纳微分电路和积分电路的形成条件和主要特点,回答下列问题:(1)微分电路反映变化, 要( ) 小 or 大 ;( )上输出 R or 。(2)积分电路反映求和累计,要() 小 or 大 ;()上输出R or 。注: *2、适用于多学时。实验四 单相交流电路参数测量与功率因数的改善一、 实验目的1、通过对R-L串联电路及其与C并联的单相交流电路的实际测定,查找出它们的电压、电流及功率之间的关系。2、学习电路元件参数的测量方法(间接法测定R、r、L、C等)。3、掌握感性负载并联电容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并进一步理解其实质。4、学习并掌握
13、功率表的使用。二、 R-L串联电路的参数测量及计算方法图4-1 R-L串联电路及电压电流相量图图4-1表示了一个R-L串联电路,s是电感线圈,这里用内阻r与理想电感XL串联来代表电感线圈,设其总阻抗为ZS。电源电压U将超前电流I1一个角度j,由相量图上的电压三角形,根据余弦定理,得:US2 = UR2 +U2 -2 U UR cosj从而求出j,而U(R + r)=U Cosj , 式中U(R + r)=UR + U r,又因为UL =U Sinj ,这样可求得:R =UR / I1 ; r = U r / I1;XL=UL /I1 ; L =X L / =X L / 2f三、 实验内容及步骤
14、( 为电流插座,用来串入电流表测量电流I,I1,IC)图4-2 单相交流电路功率因数改善的实验电路按图4-2所示实验线路接线,R=100(实验台上滑线变阻器取1/3处),电感3000匝。实验台三相交流电源的相电压约为220V,如果有自耦调压器,将三相电源的二次侧相电压调至100V做为实验线路的总电压U。如果没有自耦调压器,实验线路使用220V的相电压。1、3000匝电感线圈负载实验1)R-L串联电路实验闭合开关S,断开开关S1,即为R-L电路。用功率表、电压表、电流表量测并读取U,UR,US,I,I1,及P等数据,记入表4-1中。(注意:此时,电容未并入电路,I = I1)2)R-L串联电路并
15、电容C实验闭合开关S,逐步选择并入的电容C的数值,并再次测量U,UR,US,I,I1,IC及P等数据,将不同的电容C值时对应的上述数据值记入表4-1中。2、1500匝电感线圈负载实验*将图4-2中电感改为线性电感(1500匝,40mH),重复1实验步骤。四、 实验数据根据实验所得数据,计算出电路中各元件参数值,填入表中。表4-1数据项目测量值计算值UURUSII1ICPRXLXCZSrcos jVAW未投CC= FC= FC= FC= FC= FC= FC= FC= FC= FC= F五、作出电流随电容变化的关系曲线I = f(C)六、问题1、 为什么电感性负载在并联电容器后可以提高功率因数,
16、并联电容越大,功率因数越高?( )A:是 B:不一定2、 RL串联电路在并联电容后,电路的总功率P及RL支路中的电流怎样变化?( )A:增大 B:不变 C:减小3、 电感性负载串联电容后线路的功率因数是否发生变化?( )A:变 B:不变 C:不一定实验五 R、L、C串联谐振一、 实验目的1、 学习用实验方法测试R、L、C串联谐振电路的频率特性。2、 加深理解电路发生谐振的条件、特点,掌握电路品质因数(电路Q值)的物理意义及其测定方法。二、 实验原理及线路图 5-1 R、L、C串联谐振电路1、在图5-1所示的R、L、C串联电路中,如果U、R、L、C的大小保持不变,改变电源频率f,则XL、XC、|
17、Z|、j、I等都将随着f的变化而改变,它们随频率变化的曲线为频率特性。UR、UL、UC及I随频率变化的曲线如图5-2,5-3所示。 随着频率的变化,当XL=XC时,即w L=1/wC 时,电路将出现串联谐振。谐振频率为。 u I UC UL Q大 U UR Q小 0 f0 0 f0 图5-2 各电压随f变化曲线 图5-3 电流随f变化曲线三、 实验步骤 图5-4 R、L、C串联谐振实验电路按图5-4实验线路接线,取R =510W/2.2kW , C=2200pF/6800pF。1) 接通信号发生器电源,调节信号源使输出电压为1V的正弦信号,用交流毫伏表测电压,示波器监视信号源的输出。调节信号发
18、生器输出电压的频率(维持Ui =1V不变),用毫伏表分别测得UR、UL、UC ,记入表5-1中。令输入信号电压Ui =1V,并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保持不变。2) 当测得UL=UC时,信号源输出电压U的频率即为谐振频率fO 。3) 改变电阻值,重复步骤1),2)的测量过程。四、表格与数据表5-1 数据记录与计算Ui =1V , R =510W/2.2kW , C=2200pF/6800pF , fO = ,Q = , I= UR /Rf (kHz)UR(V)UL(V)UC(V)I= 根据测量数据,绘出UR、UL、UC及I随f变化的关系曲线。五、 思考题1 谐振状态时,电路呈 ( )A 电阻性 B.
19、电感性 C.电容性2 要提高R、L、C串联电路的品质因数,电路的参数应 ( )A减小R B减小L C增大C3 谐振时,电路的电流 ( )A最小 B最大 C不确定4 如果频率一定,要使电路发生谐振,可以调节 ( )A . 电阻 .B. 电感 C. 电容 D 电容或电感六、本实验也可采用空心线性电感实现,实现电路如图1-5-5所示,具体参数详见表1-5-2。图5-5 R、L、C串联谐振实验电路表5-2 数据记录与计算Ui = 2V , R = 300W , C=0.1mF , fO = KHz, Q =, I= UR /Rf (kHz)1.522.42.52.62.73UR(V)UL(V)UC(V
20、)I(mA)实验六 三相交流电路一、 实验目的1. 掌握三相负载的星形,三角形联结方法。2. 验证两种接法下,三相负载的线电压与相电压,线电流与相电流之间的关系。3. 充分理解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中中线的作用。二、 三相负载电路 图6-1 三相负载星形连接 图6-2 三相负载三角形连接三、 实验设备序号名 称型号与规格数量备注1交流电压表0500V1D332交流电流表05A1D323万用表1自备4三相自耦调压器1DG015三相灯组负载220V,15W白炽灯9DG086电流插座3DG091. KHDG-1型高性能电工综合实验装置相电压调整到100V。2. 工大自制实验装置相电压为220V。四、实验
21、线路1将图6-3 所示三相负载和元器件连接成星形并且有中线,使用开关接通和断开中线,中线上串联电流表插孔,用来测量中线电流IN。2将图6-4 所示三相负载和元器件连接成三角形,相线上要串联电流表插孔,用来测量线电流IA,IB,IC。图6-3三相负载星形连接线路图6-4三相负载三角形连接线路五、实验步骤将三相调压器的旋柄置于输出为0V的位置(即逆时针旋到底)。经指导教师检查合格后,方可开启实验台电源,然后调节调压器的输出,使输出相电压为100V,并按下述内容完成各项实验。1、 负载星形联接按图6- 3所示,连接实验电路,经教师检查合格后方可接通电源。() 有中线()令三相负载对称,即闭合所有控灯
22、开关K,使A、B、C三相灯数为3:3:3。测量负载相电压、相电流,线电压、线电流,中线电流及电源与负载间的中点电压,记入表6-1中。令三相负载不对称,即C相去掉两只灯,使A、B、C三相灯数为3:3:1。重复上述步骤。() 无中线()断电,拆除中线NN,此时为无中线的三相电路。重复步骤()() 不对称负载的特例相开路,使三相灯数为3:3:1,分别在有中线、无中线的情况下,重复上述步骤。观察各相灯泡明暗情况,了解不对称负载联接时,若中线断开将对负载工作电压的严重影响。2、负载作三角形()联接:按图6- 4所示,连接实验电路,经教师检查合格后方可通电实验。在负载对称时,即A、B、C三相灯数为3:3:
23、3,测量线电压、线电流、相电流。负载不对称时,即A、B、C三相灯数为3:3:1,重复上述步骤。将数据记入表6-2中。六、表格与数据表6-1 测量数据负载情况线电流(m)线电压()相电压()IN (mA)UNN (V)IAIBICUABUBCUCAUANUBNUCN对 称不对称对 称不对称特例有中线无中线表6-2 测量数据负载情况线电流(m)相电流(m)相电压线电压()IAIBICABBCCAUABUBCUCA对 称不对称七 问题1星形联结实验中,在无中线的情况下,A相去掉2只灯,A相剩下的1只灯是变亮还是变暗?( ) A 变亮 B 变暗2星形联结实验中,在无中线负载不对称的情况下,则负载的相电
24、压有无可能超过电源的相电压?( )A 有可能 B 不可能 3三角形联结实验中,在负载对称与不对称两种情况下,每只灯的亮度是否有所不同?A 相同 B 不相同实验七 异步电动机点动与自锁控制一 实验目的1. 了解接触器、热继电器、按钮、熔断器等常用电气设备的构造、原理和使用。2. 掌握笼型异步电动机的点动和自锁控制电路的实际连接与操作,进一步理解点动控制和自锁控制的特点。二 实验线路三 实验步骤1. 点动控制按图1接线:主回路:三相电源输出端 熔断器FU1 接触器KM的主触头 热继电器FR的热元件 电动机控制回路:三相电源的某输出端 常开按钮SB1 接触器KM的线圈 热继电器FR的常闭触头 熔断器
25、FU2 三相电源的另一端观察电动机的起、停与运转情况。实验完毕,切断实验线路的三相交流电源。2. 自锁电路按图2接线,经检查合格,才可进行通电操作,观察电动机的起、停与运转情况,验证自锁触头的作用。实验完毕,切断实验线路的三相交流电源。3. 点动与连续运行电路按图3接线,经检查合格,才可进行通电操作,观察电动机的起、停与运转情况,验证自锁触头的作用。实验完毕,切断实验线路的三相交流电源。四 问题1 在实验中,若按下启动按钮后,电机抖动一下,且发出嗡嗡声,却不转动,可能的原因是 。2 图1与图2中,控制线路的电源均取自V,W两相,电压大小为 ,若电源取自U,V两相,对工作 影响。3 在图2电路中
26、,若电动机转动,但一松手就不转,则有可能是 。实验八 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一 实验目的1. 通过对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的安装接线,掌握由电气原理图接成实际操作电路的方法。2. 加深对电气控制系统各种保护、自锁、互锁等环节的理解。二 实验线路三 实验步骤1. 接触器联锁的正反转控制电路按图1接线,经教师检查后,方可通电操作。1) 按正向启动按钮SB2,观察并记录电动机的转向和接触器的运行情况。2) 按反向启动按钮SB3,观察并记录电动机的转向和接触器的运行情况。3) 按停止按钮SB1,观察并记录电动机的转向和接触器的运行情况。4) 再按SB3,观察并记录电动机的转向和接触器的运行情况。5
27、) 实验完毕,断开开关S,切断三相交流电源。四 问题1. 在图1所示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中,若两个接触器同时工作,则会造成 现象。2. 要完成正反转控制,实际用了几个复合按钮?答: 个。3. 在实验中,主电路中的 元件已事先接好,热元件至少需要 个才可以保护电动机,熔断器则需要 个 才可以保护电路。4. 在控制电路中,KM1、KM2的常闭触头起 作用,接在SB2、SB3两端的KM1、KM2常开触头起 作用。实验九 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一、 实验目的:1了解示波器的基本测量原理,掌握示波器主要开关和旋钮的使用方法。2. 掌握用双踪示波器测量信号幅值、周期和相位差的方法。3学习函数信号发生器和交流毫
28、伏表的使用。二、实验设备及仪表序号名称型号与规格数量备注1函数信号发生器DF164112示波器YB432413交流毫伏表14实验电路板1三、示波器测量信号的方法图9-1(a)矩形脉冲上升沿(或下降沿)时间的测量,(b)信号电压峰峰值、周期及频率的测量四、实验内容1测量示波器内的标准方波信号(1)调出“标准信号”波形:将示波器校准信号输出通过专用电缆线于CH1(或CH2)输入插口接通,调节示波器各有关旋钮,将扫描方式开关置“自动”位置,对校准信号的频率和幅值正确选择扫描开关(sec/div)及Y轴灵敏度开关(Volts/div)位置,则在荧光屏上可显示出一个或数个周期的方波。(2)校准“校准信号
29、”幅度:将Y轴灵敏度(volts/div)微调旋钮(variable)置“校准(cal)”位置,Y轴灵敏度开关置适当位置,读取校准信号幅度,填入表9-1。 (3) 校准“校准信号”频率:将扫速微调旋钮(sec/div)置“校准”位置,扫速开关置适当位置,读取校准信号周期T,信号频率f=1/T,记入表9-1。(4)测量“校准信号”的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调节“Y轴灵敏度”开关位置及微调旋钮,并移动波形,使方波波形在垂直方向上正好占据中心轴上,且上下对称,便于阅读。通过扫速开关逐级提高扫描速度,使波形在X轴方向扩展(必要时可以利用扫速扩展(pull)”开关将波形再扩展5倍),并同时调节触发电平旋钮,
30、从荧光屏上清楚的读出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填入表9-1。2. 用示波器和交流毫伏表测量信号参数令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频率分别为100Hz,1KHz, 10KHz, 100KHz,有效值均为1V(交流毫伏表测量值)的正弦波信号。改变示波器扫描开关及Y轴灵敏度开关位置,测量信号源输出电压的频率及峰值,填入表9-2表9-1数据记录项目幅度频率=1/周期上升时间下降时间标准值0.51KHz实测值表9-2 数据记录信号电压频率示波器测量值信号电压毫伏表读数/V示波器测量值周期/ms频率/Hz峰值/V有效值/V100Hz1KHz,10KHz100KHz实验十 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一、 实验目的1 学会放大器
31、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分析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2 掌握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及最大不失真电压的测试方法。二、 实验线路图10-1 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三、 实验内容与步骤1 测量静态工作点连接电路,接通12V直流电源,调节RP,使UE=2.2V,用数字万用表直流电压档测量UB、UC与UE。2 测量电压放大倍数 在放大器输入端A、B端加入1KHz的正弦信号Us,调节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信号大小使Ui= 100 mV。观察放大器输出电压Uo,在波形不失真条件下分别测量RL=2.4k和空载情况下的Uo。测量Us。3 观察静态工作点对输出波形失真的影响在RL=2.4k情况下,改变
32、RP值,使输出波形Uo出现失真,绘出Uo波形,测出相应的UCE4 (选做)测量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在RL=2.4k情况下,同时调节输入信号幅度和电位器RP,在不失真情况下使输出电压Uo达最大,测量Uopp及Uo值。5 (选做)测量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根据实验内容2所测数据计算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输入电阻 输出电阻四、 实验数据1 测量静态工作点 IC2mA测量值计算值UB(V)UE(V)UC(V)UBEQ(V)UCEQ(V)ICQ(mA)2 电压放大倍数 ICQ2.0mA RC=2.4k RS=10k RL(k)UO(V)Au观察记录一组uO和ui波形(空载)24k3 波形失真 RL= RC2.4
33、k RL2.4k 测量值计算值失真情况UO波形UC (V)UE (V)ICQ(mA)UCEQ(V)4 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 Rc=2.4k RL=2.4kICQ (mA)Ui (mV)UO (V)Uop-p (V)5 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US (mV)Ui(mV)Ri(k)UL(V)UO(V)RO(k)测量值计算值测量值计算值五、 问题1实验内容3(观察静态工作点对输出波形失真的影响)测量数据IC、UCE是 (静态值,动态值),你使用的测量仪器是 (数字式万用表直流电压档,交流电压档,晶体管毫伏表)。测量UCE时信号源的输出电压Us= mV。2实验内容2(测量电压放大倍数)电压Us、Ui和Uo的测
34、量点是线路图(1)中哪一对?请选择你的测量点。(1)Us: (2)Ui: (3)Uo: (a)A公共点,(b)B公共点,(c)C公共点,(d)D公共点,(e)E公共点,3观察波形失真时,发现不管怎样调节RP(偏置电阻中的可调电阻)都调不出截止失真现象,采取措施 能调出截止失真现象。(a) 加大输入信号的幅度(b)增大RP的调节范围(c)减小输入信号幅度实验十一 RC耦合多级放大电路一、实验目的1. 学习和掌握多级放大器的静、动态测试方法。2. 加深理解放大电路中引人负反馈的方法和负反馈对放大器各项性能指标的影响。二、实验线路 图111 带有电压串联负反馈的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三、实验设备与器件
35、序号名称型号与规格数量备注直流电源DF17311函数信号发生器DF16411双踪示波器YB43201交流毫伏表DF21731万用表1实验装置1四、实验内容1、RC耦合多级放大电路的静态测量与调整连接实验电路,组成两级RC耦合放大电路,无级间反馈。送正弦信号Us=510mV,f=1kHz,调整RB12、RB22中电位器,用示波器观察Uo波形,不失真后,再使Ui0,用直流电压表分别测量各静态工作点,记入表11-1。表11-1V1V2UB1(V)UE1(V)UC1(V)IC1(mA)UB2(V)UE2(V)UC2(V)IC2(mA)RC耦合多级放大器的动态测试(1)测量中频电压放大倍数Au,输入电阻Ri和输出电阻Ro。 以f1kHz,US约510mV正弦信号输入放大器,用示波器监视输出波形Uo,在Uo不失真的情况下,用交流毫伏表测量US、Ui、UL,记入表2-4-2。保持US不变,断开负载电阻RL,测量空载时的输出电压Uo,记入表11-2。表11-2US(mV)Ui(mV)R L=2.4kR L= R i(k)Ro(k)U L(V)A uUo(V) A u基本放大器负反馈放大器(2)放大器幅频特性的测量接上R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