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计划.docx
《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计划.docx(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计划一、教材简析:本组课文的主题是对大自然的描绘和鉴赏。我们要带领学生领略山青水秀、鸟语花香的自然美景,欣赏青松迎客、寒梅报春的自然情怀。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山雨用优美的抒情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清幽雅致而又不失妖娆的山林雨景图,展示了雨中山林的千般秀美和万般神奇,处处洋溢着对山雨、对大自然那份浓浓的爱和深深的眷恋,体现出作者清雅脱俗的审美情趣。草虫的村落展开丰富的想象,追随者一只爬行得小虫,对草虫的村落做了一次奇异
2、的游历,从中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物的喜爱之情。索溪峪的野作者选取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张家界索溪峪奇丽的美景,抒发了畅游大自然的愉快心情。口语交际习作让学生或化身大自然中的一员感受世界;或根据音响展开想象;或分享分丰富多彩的暑期生活,先说一说,再写一写。回顾拓展让学生交流课内外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文章及自己的感悟,另外再积累体现了联想和想象的一些古诗词,深化认识。二、教学目标:1、感受作者对大自然、小生灵的爱恋之情及独特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2、体会作者是怎样细心观察大自然的,用以指导自己的观察行动。3、学习本组课文中运用联想和想象描绘大自然的方法,用在自己的写作中。4、学会运
3、用多种方法解决自读中遇到的问题;与他人讨论交流时,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5、摘录好词好句,并学会用在自己的口头和书面表达中。三、教学重难点:1、养成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和良好的写字习惯。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和边读边思考的习惯。3、学会理解和运用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用在自己的写作中。四、课时安排:山中访友2课时山雨1课时草虫的村落2课时索溪峪的野1课时口语交际习作一3课时回顾拓展一1课时1 山中访友第一课时导学案学习方法自读自悟、情境教学法、导读法、点拨法、讨论交流、教师点拨课题山中访友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 会写8个生字,
4、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2.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教学重、难点: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写景状物的技巧(细心观察、用心领悟、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学习运用。教学准备: 优课资源教学过程学导学(1)导语:同学们,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报春。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我们这学期学习的第一组课文,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5、2)揭题:今天,我们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板书:)(齐读课题)(3)看课题猜猜,作者拜访的会是怎样一位朋友?出示学习目标1、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看看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2、 思考:李汉荣先生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3、 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指的是哪些朋友呢?作者将山中的景物都联想成什么了?自学根据学习目标,自读自悟。留下思考的痕迹。互学各小组根据学习目标进行讨论交流,自主、合作,互学互评。答疑1、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依次找出来。(依次是:古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
6、叶-石头-阵雨)2、 李汉荣先生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3、默读读文,找出描写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感情的有关语句,读一读,组织交流。老桥“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树“是我的知己”,“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山泉“要我重新梳妆”;溪流邀我“唱和”;瀑布“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悬崖“挺拔的身躯”,“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白云“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云雀谈“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小结: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
7、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它们成了我们的朋友。作者进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访友”。精读段落:1、古桥: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课件:课文插图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是怎样和他交流,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在书上画一画。(抓住“德高望重”一词)(默读画句,读后交流自己意见。)师:对古桥,作者在叙述时人称有无变化?如果有,请揣摩一下变化的原因,并思考变化时应注意的问题。(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师小结:在作者心中,古桥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桥当做人来写,由第三人称转为第二人称,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
8、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我们在读课文时,要用心地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2、树林里:作者不仅把林中的一切当做自己的朋友,当他进入树林,看到一棵棵树的时候,他把自己也想象成了一棵树,生根长枝。请同学们读一读有关的句子,体会当时作者是怎样的一种感受?(生自由读句体会)(抓住:“知己”“人树相融”来理解)师小结: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了一体。这是多么美妙的一种情境啊!从这种奇特的想象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那种“知己”情谊。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一起再来读一读。3、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1)上面这句话中指的是哪些朋友呢?请熟读第五自然段。(2)“哪个不是我的朋友”言外之意是什么?用
9、具体的朋友替换掉“这山中的朋友”,可以怎么说?(这山中的山泉溪流就是我的朋友;这山中的瀑布、悬崖、溪流,哪个不是我的朋友?):(1)作者将山中的景物都联想成什么了?(2)通过朗读感受山泉的清明、溪流的欢快、瀑布的雄浑、悬崖的挺拔和巍峨、白云的洁白和宁静、云雀的欣喜和欢乐。(播放磁带,通过声响带给学生最真切的感受,促进学生的朗读感悟。)(3)面对这我们热情的招呼,我们这些朋友可能会怎样回答呢?请选择一位朋友,将他的回答写下来。如: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山泉回答道:“”教师随意读某一位朋友的话,指学生作答。(4)有感情地朗读整段话:同桌对读,师生轮读。测指名读:栀()
10、子 湛(n)蓝 德高望重(品德高尚,声望卓著) 津津乐道(形容饶有兴味地谈论) 幽径(隐蔽、僻静的小路。) 波光明灭(水波忽明忽暗的样子。) 唱和(一个人做了诗或词,别的人相应作答。) 吟咏(“咏”的基本意思是指有节奏地诵读诗文。“吟”往往跟“咏”连在一起,含义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古人有一说,动声叫吟,长言叫咏。)展1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2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板书设计1、山中访友出门访友告别古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阵雨1 山中访友第二课时导学案学习方法自读自悟、情境教学法、导读法、点拨法、讨论交流、教师点拨课题山中访友课时第2课
11、时教学目标:1. 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2. 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教学重、难点: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写景状物的技巧(细心观察、用心领悟、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学习运用。教学准备: 优课资源教学过程学导学上节课,我们跟随李汉荣先生拜访了山中的众多好朋友,他们都是谁呢?(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大自然是人类的家园,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无不是人类的朋友,愿我们每一个人都热爱大自然。请你带着自己的体会将课文朗读一遍。出示学习目标4、 从称
12、呼角度看,文章在写作上最明显的一个特点是什么?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5、 读5节,找出起最有特点的句子形式,试仿写。自学根据学习目标,自读自悟。留下思考的痕迹。互学各小组根据学习目标进行讨论交流,自主、合作,互学互评。答疑一、仿写1、从称呼角度看,文章在写作上最明显的一个特点是什么?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讨论明确:(图示)运用第二人称的写法,如同和人对话,显得亲切自然。2、读5节,找出起最有特点的句子形式,试仿写讨论明确:“你好”典型的第二人称。注意称呼的选择。示例:A、你好!高大的树木,你撑着一把巨伞,是让我停留脚步休憩吗? B、你好!翩翩起舞的蝴蝶,你跟随自然的音乐,跳起生命的舞蹈。(指几名同
13、学读出自己的句子,评析。)二、体验与反思(图示)体验:学生活动:讲述自己一次与自然美景亲密接触的经历。回想自己以前阅读过的有关亲近自然、从自然中获得人生灵感的文章,并与同学分享。(预设:农村同学大多数都会有类似的经历,老师只要作适当的引导就可以,把时间让给学生。)(说明:通过活动,学生既可以在文章找到自我,更可以在自我生活找到“文章”的内容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人生哲理,这正是阅读的最高境界:读出自我。)反思: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问题:1、文章体现了人与自然一种怎样的关系?2、生活中人与自然有哪些不和谐的现象?3、假如你是自然中的一员,你想对破坏自然的人们说些什么
14、?4、学生自由发言。5、师总结:(图示)我们应该爱护自然、保护环境,共同维护我们的家园,让人和自然协调发展,形成和谐的朋友关系。我相信,这也是本文作者的心声。测1、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到三个部分,背诵下来。(必做)2、利用课余时间来一次“田野访友”,试着与田野中景物交朋友。展以“田野访友”为题,写一个片断,表达你对自然的热爱和由景物而引发的对人生的思考。板书设计 1、山中访友 山中观景(事) 山中访友 拟人手法(手法) 热爱自然(情)教学反思2山雨导学案学习方法以学生的自学自悟为主,老师点拨赏读部分,指导朗读。课题山雨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正确读记“神奇、优雅
15、、辨认、清新、欢悦、清脆、凝聚、奇妙无比”等词语。2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3领悟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继续学习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个性化地感悟。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情感。教学准备: (优课资源 ) 学生读熟课文,勾画好词佳句,旁批写感受。收集写“雨”的优美词语,语段或写“雨”的诗文。教学过程学导学1.我们的大自然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他变幻莫测,多彩多姿,有时,让我们沐浴着灿烂的阳光,有时也让我们欣赏皑皑的白雪,当然,有时也让我们享受着蒙蒙的细雨2.师生背诵描写雨的诗句。3.咱
16、们今天又将跟着作者赵丽宏一起走进山林,去感受山雨的韵味。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6、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7、 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写这场山雨的.自学根据学习目标,自读自悟。留下思考的痕迹。互学各小组根据学习目标进行讨论交流,自主、合作,互学互评。答疑一、初读课文,理清文脉1、生自由读文,要求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想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把这场山雨介绍给我们的?2、指名三名同学分别读第1至4自然段,第5至7自然段,第8至10自然段,即雨来、雨中、雨后的相关段落。教师相机正音。理解“啼啭”的意思。3、指名说说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写这场山雨的。揭示出请刚刚三位同学读书的
17、用意。4、指名说说阅读的初步感受。师:这样一幅有声有色的山雨图就是作者细致观察、用心倾听的收获。二、朗读赏析,深入感悟1、认真读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字里行间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边读边画出相关语句,并在空白处写写自己的体会。2、体会情感,感悟写法(1)感悟山雨的音韵美。沙啦啦,沙啦啦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a、这里将雨声比作“无字的歌谣”,从这奇特的想象中表达作者对山雨的无比喜爱。b、体会“由远而近,由远而近”的意味:这里连用两个“由远而近”,后面还用了省略号,体会这样表达的妙处。带着体会朗读。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
18、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a、请一组学生读,其余的孩子边听边感受。师:在你们读的时候,我也在幻想。我幻想着我现在就是一滴雨,我任自己的身体在岩石上、树叶上、绿草上弹奏着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稍停)孩子们,闭上眼睛,和姜老师一起来幻想吧!b、师配乐范读,生边听边想象。C、生交流自己想象的画面。师:多么奇妙的想象,多么贴切的比喻呀!作者把自己对山雨的热爱融进了字里行间。d、生带着感受齐读。(2)感悟山雨的色彩美师:大自然琴技高超,让我们聆听到了一篇无与伦比的山雨乐章。自然还是位美术
19、家。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它所描绘的山林色彩。a、(课件出示第6自然段。)指名读。b、学生交流都看到了哪些颜色,对哪种颜色印象最深。师:正像你们说的一样,阳光下的山林色彩斑斓,雨中的山林一片嫩绿。c、师引读本段。总结升华,拓展延伸1、学生齐读全文。(配乐)2、师:雨后的丁冬声给山林留下余韵,而你们的朗读在老师的心中也留下了余韵。如果你就是这图画中的一个孩子,看到了如此美丽的景色,听到如此动听的声音,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或者,你想做些什么?测学生写写自己眼中的雨,试着运用联想和想象表达独特感受。展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并摘抄优美句段。板书设计 山雨 雨来:如无字歌谣突然山雨 雨中 : 音韵美
20、(用心倾听 ) 色彩美 (细致观察) 喜爱 雨后:鸟儿啼啭、雨珠滴落幽静教学反思3草虫的村落第一课时导学案学习方法自渎自悟为主,老师点拨赏读部分,指导朗读。课题 草虫的村落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本课12个生字及所组成的词语。2、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激发学生的想象。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并如何运用丰富的想象来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教学准备: (优课资源 ) 学生读熟课文,勾画好词佳句,旁批写感受。教学过程学导学同学们,你观察过虫子吗?那你看到过“草虫的村落”吗?“草虫的村落”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去看看草虫的村落。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出示学习目标8
21、、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9、 说说本课的主要内容。10、 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场景?为什么?自学根据学习目标,自读自悟。互学各小组根据学习目标进行讨论交流,自主、合作,互学互评。答疑一、初读课文,学习字词,整体感知:说说本课的主要内容:(主要写“我”躺在田野里,目光跟随着爬行的小虫,作一次奇异的游历。)二、梳理内容,明确场景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草虫的村落”在哪儿?你在那里看见了什么?2、交流反馈。它们的村子散布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里,很多的黑甲虫村民,熙熙攘攘地往来。(草虫的村落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个森林是在作者的想象中通过放大构成的。)空间在我眼前扩大了,细密的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一 单元 教学计划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