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服务机构必备检测工作各流程质量控制要点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卫生服务机构必备检测工作各流程质量控制要点表.doc(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职业卫生检测工作各流程质量控制要点表序号检测工作流程内容质量控制要点1技术服务合同/协议基本信息用人单位基本信息(名称、地址、法人/联系人、联系方式是否齐全)2服务单位基本信息(名称、地址、法人/联系人、联系方式是否齐全)3技术服务服务类型:评价检测、日常监测、定期检测、监督检测是否明确4检测范围是否清晰,区域、车间、岗位是否明确5检测物质是否与协议相一致、采样方法、检测标准、判定评价标准是否正确6检测周期、报告确认信息是否明确7合同评审检测类型、范围明确用人单位检测目的,检测类别(评价、定期、日常等)8根据检测类型确定检测范围(评价检测综合职业病危害因素以和防护设施效果评价指标进行综合检测;
2、定期检测为所有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和产生危害因素的点位;日常监测可为用人单位指定点位和项目)9用人单位指定部分点位和项目检测,需注明日常监测不能替代定期检测字样。10资质能力条件检测项目是否在能力表范围内;11需分包的检测项目,出具分包协议并取得用人单位书面同意,委托检测项目种类数不得超过检测项目种类总数的30%12测试方法、采用标准是否正确用人单位指定的检测项目若无国家检测标准或无职业接触限值的,应取得用人单位书面同意按照已发表的文献的检测方法进行,不进行判定。13现场检测条件用人单位是否处于正常生产状态(明确生产时间和班制),针对部分订单批量生产的用人单位,了解近期生产产品以制定相应的检测范围
3、和检测项目。若不能在一个批次检测的单位,应说明分开检测。14职业病防护设施是否正常运行,能否满足检测条件(是否处于大修或作业现场改造阶段)15其他检测周期、检测报告信息确认16是否按收费标准进行报价和收费17用人单位基本信息是否齐全和准确18用人单位是否有无理要求19检测报告的领取方式确认20现场调查用人单位基本信息用人单位名称、地址是否与委托协议(检测合同)相一致;21用人单位检测范围内岗位工作班制(常白班、三班俩运转、四班三运转)以确定接触时间是h/d或者h/w22检测范围内岗位划分和作业方式(定岗/巡检、手工/自动、半自动/人工辅助等)23用人单位主要产品、车间分布等24生产过程使用的原
4、辅料/产品/副产品用人单位检测范围内原辅料主要从名称、性状(气体、颗粒/结晶、液体)、主要成份、包装方式、运输/储存方式25物料加入方式、用以何种工艺等26工艺设备用人单位检测范围内生产设备型号、数量、设备布局(设备布局图)27用人单位检测范围内生产工艺流程、工艺说明、工艺参数、生产方式、生产状态/负荷28根据现场设备工作的情况确定噪声的类型(稳态/非稳态/脉冲,了解相关的频率时间参数)29车间/岗位划分和人数、生产班制、岗位工人作业地点(涉和多地点作业的应详细描述不同地点作业内容和作业时间)30劳动者作业情况调查岗位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接触时间(h/d或者h/w)、接触方式、接触频次;
5、涉和巡检工作需调查巡检频次、巡检内容、巡检方式31岗位工人所在作业区域/设备设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设置情况(除尘:布袋除尘、电除尘、脉冲除尘等方式;排毒:废气吸收处理装置、吸风罩类别;降噪:吸声、隔声、消声等内容)以和运行情况32岗位工人作业佩戴的防护用品,通过询问作业人员、查看发放记录等,判定防护用品的有效性以和佩戴的正确性33劳动者作业写实用人单位检测范围内岗位工人作业范围/区域、操作设备、作业内容、休息时间(是否有规定休息频次)、就餐/休息时间等;34岗位工人作业方式(定岗/巡检、手工/自动、半自动/人工辅助等)3536多岗位或区域作业,涉和同一种职业病危害因素,明确不同区域的接触时间用以
6、时间加权。37根据岗位作业情况,确定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检测点和时段,以满足职业接触限值对采样的要求。38其他现场调查有2名取得职业卫生检测合格资质的人员进行39用人单位在现场调查表中签字确认40留有现场调查照片,是否在用人单位显著标志物位置前拍照(摄影)留证41现场调查在正常工况下进行且至少覆盖1个工作日42制定采样和检测计划基本信息用人单位名称、检测类型是否与检测合同、合同评审表、现场调查记录表相一致43检测任务编号是否具有唯一性44检测点位和项目检测点位、岗位工种、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否与检测合同、现场调查记录表相一致45采样点和采样对象是否具体到设备、区域、点位,采样对象作业方式是否明确为定
7、岗或巡检作业个体采样对象是否明确工种,根据现场实际作业情况,确定采样时间采样要求采样方式(定点或个体采样)是否与现场调查表相一致采样时段和采样时间是否与用人单位协调一致(部分工艺岗位需要24h检测需备注说明)46检测频次、样品数量是否符合标准要求47采样流量是否符合标准要求48样品保存期限和保存条件是否说明准确49仪器设备是否按照标准要求准备50现场采样点位图清晰准确,直观明了反映车间实际布局和检测点的布置情况51审核要求编制人、审核人、批准人资质是否符合职业卫生服务上岗证要求的人员能力52编制人、审核人、批准人是否签字,是否留有纸质审核记录53编制日期是否符合检测工作程序要求。54用人单位主
8、要负责人按照国家采样采样规范核实确认无误后,应在现场检测方案上签字55采样前准备耗材碳管、硅管是否按照GB/T17061-1997的要求进行气密性、性能、材质的吸附能力、空白检测值的要求且确保两头无破损56粉尘采样滤膜根据现场预估浓度确定滤膜直径,(37mm、40mm、75mm);称量前将滤膜置于干燥器内2h以上,按照GBZ/T192.1的要求进行称量和安装。57吸收液是否按照检测标准要求配置(浓度、体积、标识)、吸收瓶阻尼是否正常、气密性是否较好,部分检测项目要求避光保存。58仪器设备仪器设备是否符合采样要求,设备性能规格(包括防爆性能)、电池电量、计量检定或校准有效期等是否符合规定;是否按
9、要求领用仪器设备并做好记录59仪器设备电量是否充足、流量是否校准。校准流量时,必须串联与采样相同的空气收集器,并做好记录。60现场采样所需的空气收集器、相关滤料和试剂,确保其质量是否完好、数量是否充足61对新购的采样瓶需要是否进行验收,检查仪器设备是否有定期校检。62其他备齐现场采样所需的记录表格63现场采样人员配备个人防护用品,有领用记录64现场采样和样品保存运输现场采样是否按照采样规范采样(GBZ159、GBZ/T189、GBZ/T192和工作规范等标准规范),是否在正常工况下采样65采样前是否观察和了解工作场所卫生状况和环境条件,是否核实确认采样点、采样对象、采样时段、检测项目等信息,若
10、个别点位因作业现场原因不能满足要求,是否有备注说明,做到分批次检测。66现场采样是否选在有代表性的采样对象或采样点、采样时段,是否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最高的工作日和时段、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采样点和采样对象的数量是否满足标准要求。67职业接触限值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的有害物质的采样,是否采用长时间采样,采样时间是否能覆盖整个工作班;采用定点短时间方式采样的,是否在有害物质浓度不同时段分别进行采样,且同一采样点至少采集3个不同时段的样品。作业人员在不同工作地点工作或移动工作时,是否根据工作情况在每个工作地点或移动范围内分别设置采样点。68采样时,
11、是否按要求采集空白对照样品,同一检测项目同一批次样品至少采集3个空白对照样品。空白对照样品应当独立包装,与采集样品一并放置、运输、储存。69在不影响劳动者工作的情况下,采样点是否设在工作地点的下风向,应远离排气口和可能产生涡流的地点,尽可能靠近劳动者70采样时应避免有害物质直接飞溅入空气收集器内;空气收集器的进气口应避免被衣物等阻隔71采样时,观察仪器设备的运行状态,保持流量稳定,在空气收集器的采集容量饱和前和时更换收集器。采样时,不得在采样点处理样品(如打开滤膜夹或倒出吸收液),防止样品污染。72采集的样品是否具有唯一性标识73粉尘称重结果符合符合GBZ/T192.1要求,增重0.1mg,否
12、则视为无效数据.74现场记录表实时填写,并经用人单位陪同人逐页签字确认。记录信息包括检测任务编号、样品名称、样品编号、采样点或采样对象、采样设备名称和编号、生产状况、职业病防护设施运行情况、个人防护用品使用情况、采样起止时间、采样流量、环境气象条件参数(温度、湿度、气压)、采样人、陪同人等相关信息。75现场采样过程是否有影像资料,因故未能有现场影像资料的,需用人单位书面确认。76采样位置应在劳动者作业呼吸带高度、靠近劳动者作业处采样。77对于成分不明的粉尘或含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应进行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测定,确定粉尘性质;78对成分不明的有机物应进行成分分析,确定毒理性质;79高温测量时,对于常
13、年从事接触高温作业的,测量夏季最热月份湿球黑球温度;不定期接触高温作业的,测量工期内最热月份湿球黑球温度;从事室外作业的,测量夏季最热月份晴天有太阳辐射时湿球黑球温度。80样品保存、运输和交接空白对照样品应当独立包装,与采集样品一并放置、运输、储存。81样品交接记录至少应当包括检测任务编号、样品名称、样品编号、样品状态、样品数量、样品保存条件、交接日期、交接时刻、交接人员等信息。82应当根据检测方法的要求,对采集样品、空白对照样品进行预处理。样品应在检测方法要求的有效保存期限内完成预处理和测定。83应为检测样品建立唯一识别系统和状态标识。84样品运输过程中应保证样品性质稳定,避免污染、损失和丢
14、失。85样品接收、流转各环节均应受控;样品交接记录、样品标签和包装应完整。样品有异常或处于损坏状态,应如实记录,采取相关处理措施,必要时重新采样。86封闭采样管两端或将样品放置于洁净的容器内87注意样品的保存期限88部分需要现场添加固定剂的样品应在现场完成89样品分开存放,防治交叉污染90将定性分析的原料与空气采样样品分开存放,防止采样后的二次污染91实验室后应将样品和时交接实验室,防止样品过有效期92样品处理和实验室分析人员每个检测项目应由2名以上专业技术人员(检验人和复核人)完成;93取样时效性样品是否过期,如过期是否予以识别记录;保存条件是否按规范要求选择相应的采样介质、采样介质如不符合
15、是否报告;是否按规范要求保存;样品识别吸收管或采样介质外包装上是否标明所要测定物质名称;吸收管或采样介质外包装上是否标明样品的项目编号等必要信息。取样整理是否将其他样品放回原位;是否保持样品存放区域整洁94前处理环境前处理区域的温湿度条件是否达到实验方法要求;温湿度记录表是否填写完整(基本只有仪器需要温湿度,国标上几乎没有前处理的温湿度要求)95设备设备合格证、标签等信息是否完整;需要检定或校准的前处理设备是否都经过检定或校准且在有效期内;是否按时做期间核查,期间核查记录是否完整;(建议是否在使用记录上添加相关完成信息)仪器操作规程是否准确,是否摆放在设备旁随时供参考;设备是否运行正常;操作是
16、否正确熟练;需要和时关闭的仪器使用完是否和时关闭,将仪器归位;需要填写仪器使用记录的前处理设备仪器使用记录是否填写完整;96试剂试剂标签是否完整,是否过期;关键试剂验收记录是否完整(是否需要订购“已验收”的标签);需要现配的试剂配置过程是否正确,是否和时填写天平使用记录;查试剂配制记录和对应天平使用记录;需要烘干的药剂,选用数量是否合理、选用温度是否准确、降温操作是否正确;针对特殊药剂(易潮解、易挥发、有结晶水等),是否能选用正确称量方法;97作业依据对应的标准或作业指导书是否摆放在规定的位置;98方法是否按照标准方法规定进行前处理;能否依据标准进行干扰判断和处理99样品分析环境分析区域的温湿
17、度是否达到要求;温湿度记录表是否填写完整;分析环境是否整洁有序100设备设备三色标志是否正确;分析设备是否都经过检定或校准且在有效期内;是否按时做期间核查,期间核查记录是否完整;仪器操作规程是否准确,是否摆放在设备旁随时供参考;设备是否运行正常;操作是否正确熟练;使用完是否和时关闭仪器,将仪器归位;设备仪器使用记录是否填写完整;设备维护记录;101试剂、标准物质试剂标签是否完整,是否过期;需要进行试剂验收的试剂验收记录是否完整;需要现配的试剂配置过程是否正确,是否和时填写天平使用记录;检查试剂配制记录;标准物质是否在有效期内可用;是否填写标准物质领用记录;标准溶液标定记录102作业依据受控文件
18、(作业指导书、规范)等是否在规定的位置103方法是否按规定的方法实施分析104质量控制1质量控制措施是否完整(质控);质量控制数量是否达到要求(一般为10%);质量控制措施是否100%合格105记录是否使用规定的原始记录,随时填写和记录106盲样结果盲样考核结果是否合格107清洁整理操作实验过程中是否保证实验区域的整洁有序;完成实验后是否和时把实验区域收拾整洁108原始记录时效性原始记录是否在样品测定完毕后和时填写109计算计算公式是否正确;计算过程是否正确;修约是否正确;结果保留位数是否正确110填写所用表格是否正确;信息填写是否完整;引用标准是否正确;检出限是否正确111原始记录审核现场调
19、查表委托单位是否与检测合同(协议)相一致。112现场联系单/采样方案是否与检测合同(协议)中检测项目相一致。113生产工艺和设备情况调查是否详细、完整,关键工艺参数(温度、时间等)是否明确。114涉和物料名称、用量、主要成分是否齐全。115作业工种和岗位是否与制定职业危害因素对应。116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是否与现场采样对应。117测点设备的数量是否与现场检测一致。118场所布局、设备布局、测点布置图是否完整。119检测点位人员工作日写实工作内容和工作时间是否完整。120采样计划采样计划表中采样数量、采样方式、采样流量、空气收集器、采样设备是否对应、正确。121样品保存期限和条件是否正确。1
20、22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定点采样记录受检单位名称是否与检测合同(协议)一致。123检测类别和检测范围是否与检测合同(协议)一致。124所用仪器是否符合检测项目采样要求,仪器编号是否与仪器领用记录和仪器使用记录对应。125检测项目的检测依据是否正确。126检测方法是否符合检测项目标准。127采样时间是否符合采样要求(长时间采样和短时间采样)。128采样流量是否符合标准要求。129滤膜编号和称重是否与滤膜称重记录一致。130天平室温度、湿度是否与天平使用记录一致。131粉尘分析结果是否正确。132空白样是否齐全。133生产情况、防护措施、工人个体防护措施是否与调查表一致。134接触时间是否与调查
21、表一致。135采样记录是否与送样单对应,样品数量是否齐全、采集样品体积是否正确。136是否拍照或使用执法记录仪,照片是否与现场调查描述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工人佩戴防护用品相一致。137采样器具是否规范完好并交接整理入库。138人员签名是否完整并符合要求。139因故不能拍照(摄影)留证的,是否有用人单位书面确认(加盖公章)140物理因素测量记录受检单位名称是否与检测合同(协议)一致141检测类别和检测范围是否与检测合同(协议)一致142所用仪器是否符合检测项目采样要求,仪器编号是否与仪器领用记录和仪器使用记录对应143采样时间是否符合采样要求144检测项目的检测依据是否正确145检测方法是否符合检
22、测项目标准146噪声、高温等物理因素是否有计算公式和过程,计算结果是否正确147生产情况、防护措施、工人个体防护措施是否与调查表一致148接触时间是否与调查表一致149是否拍照或使用执法记录仪,照片是否与现场调查描述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工人佩戴防护用品相一致150采样器具是否规范完好并交接整理入库151人员签名是否完整并符合要求152因故不能拍照(摄影)留证的,是否有用人单位书面确认(加盖公章)153其他检测工作中的各种原始记录应当使用受控的记录表格,和时、如实记录。记录信息应当全面、清晰、完整,按要求书写、复核、签字。记录划改应当规范,采用杠改方式,并由划改人签字或盖章。154CMA资质认定计
23、量认证证书影印件155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证书影印件156人员的资质证书编号(“影印件”最佳)157检测报告审核封面检测任务编号是否具有唯一性标识(现场记录单和实验室分析单、样品流转单相一致)158委托单位、用人单位。(现场记录单和实验室分析单、样品流转单相一致)159报告日期是否正确,分次完成的定期检测项目,应当注明当日检测范围160检测类型是否与检测合同相一致。(定期/日常/监督/评价)161 分析依据采样、检测依据是否准确、全面。(主要依据标准(GBZ159-2004)、(GBZ192-2007)、(GBZ189-2007)、(GBZ160)、GB/T5700-2008等)162 评
24、价依据是否准确。(依据标准GBZ2-2007、GB50034-2013163用人单位情况介绍用人单位基本情况介绍是否全面。(包括单位名称、地址、劳动定员、岗位划分、工作班制)164用人单位检测范围情况介绍检测范围是否明确。(具体针对评价检测、定期检测、日常检测和监督性检测的检测范围,尤其是定期检测的检测项目、点位、场所是否齐全,若为用人单位委托针对特定项目的检测,在显著位置说明检测由来和检测目的。分次完成的定期检测项目,应当注明当次检测范围)165检测范围内的主要生产工艺过程、原辅料和设备说明是否详细166作业人员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和防护情况是否准确、全面167采样测量情况介绍根据职业病危
25、害因素分布情况如何进行现场采样和测量介绍、采样/测量当天生产情况描述、环境条件(阴、晴、雨、雪、温度、湿度、气压、风力)描述信息是否齐全和准确。168采样分析方法是否准确、全面。169检测结果分析 所填写的检测结果计算和对应的职业接触限值是否正确。170依据检测结果和对应的职业接触限值对项目的判定是否准确。171是否按照标准规范进行数值转换。172是否采用法定计量单位,按照标准规范进行数值修约。173分析结论结论是否准确。(列出主要不符合项目和检测点位)。174建议对策根据检测结果分析给出的建议是否具有针对性。175(粉尘和有毒物质)检测报告单用人单位、样品来源、检测类别、采样日期、检验日期、
26、检测依据、采样仪器、检测仪器信息是否正确。(特别是检测设备编号需要跟现场记录单和实验室分析单相一致)。176检测项目是否正确。(分定点和个体)。177点位名称和对应的接触时间是否准确。(注意接触时间与现场情况符合)。178 所填写的检测结果是否完全按照现场记录单和实验室分析单来填写。179(物理因素)测量报告单用人单位、检测方式、检测类别、测量日期、测量依据、测量项目、测量仪器信息是否正确。180测量位置/对象和对应的接触时间是否准确。(注意接触时间与现场情况符合)。181 所填写的测量结果是否完全按照现场记录单来填写。182采样点位图采样点位图是否全面、准确。183格式表格、排版是否一致、符
27、合规范要求的行距、字体、大小等。184标题格式是否正确。185正文格式是否正确。186页眉格式是否正确。187页脚格式是否正确。188报告签发授权签字人的审查内容是否包含依据现行标准对检验项目、检验方法的符合性、有效性和检测报告的正确性189授权签字人是否有相关授权190查看检测报告的一致性和完整性191掌握检测项目的限值标准192对报告中的检测标准和方法是否正确193判定检测结果是否合理、数据处理是否正确194查看检测报告的数据结果超标原因分析是否准确,建议是否具有针对性195报告归档和保存报告归档技术服务合同196合同评审记录197现场调查、工作日写实等相关原始记录198现场采样和检测计划
28、和审核记录199现场采样记录、现场测量记录、样品接收流转保存记录、实验室分析记录、原始谱图和计算过程记录等相关原始记录200技术服务过程影像资料201检测报告和审核记录202其他与检测相关的记录、资料203档案管理设置专(兼)职的档案管理员。档案管理员负责档案室和档案日常管理工作。204检测档案归档材料,以技术服务项目为单位,由项目组收集齐全并进行整理,在出具技术服务报告后的20个工作日之内应完成归档。205检测档案经核对无误后,由档案管理员按档案内容形成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并按“第几页共几页”的格式统一编写页码,建立索引和目录206检测档案的档案盒面或盒脊应注明年度、项目名称、项目编号、类型(
29、定期检测、评价检测、监督检测和事故性检测等)、保管期限等信息。207建立档案鉴定和销毁制度,档案达到保存期限后经鉴定可以销毁的,按程序进行销毁。销毁档案前,销毁人员应认真清点核对,在销毁清册上签章208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建立专业技术人员签名识别档案和其管理制度,定期组织业务培训。209职业卫生检测工作应当按照国家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要求的程序和内容开展,不得更改、简化程序和相关内容。210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质量管理体系,体系文件应覆盖检测、评价的主要作业活动,满足有效控制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质量的要求,并有可操作性。211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责任制,明确和落实主要负责人、技术负责人、质量控制负责人等人员的责任。212制定和实施内部质量控制计划,通过空白对照、比对、样品复测、加标、质控样品分析等方法加强内部质量控制。213定期参加实验室间比对、能力验证等外部质量控制活动。214制定人员培训、监督检查、仪器设备计量检定或校准、仪器设备维护保养、期间核查、内审、管理评审、质量控制等年度计划,并严格实施。215检测工作各环节原始记录和检测报告均应当按要求进行审核,并有质量监督记录。审核人需经授权并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