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公司远程智能计量系统技术方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钢铁公司远程智能计量系统技术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铁公司远程智能计量系统技术方案.doc(6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XX公司有限公司远程智能计量系统技术方案 XXX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二一五年十月目录1概述51.1项目背景51.2项目目标51.3实施范围71.4实施条件72总体方案92.1设计原则92.2系统架构102.2.1硬件架构122.2.2软件架构162.3总体业务概况182.4防范作弊182.5相关技术192.5.1模块化集成192.5.2分层设计202.5.3XML数据交换212.5.4Web Service接口222.5.5数据加密242.5.6权限管理253系统功能263.1系统功能概况263.2系统功能模块273.2.1计量模块273.2.2任务调度313.2.3物流执行模块313.2.4报
2、表管理363.2.5基础数据管理373.3与其他系统接口403.4计量系统规划413.4.1整体说明413.4.2现场布局423.4.3计量流程433.4.4业务逻辑443.5IC卡管理设计443.5.1整体说明443.5.2业务流程453.5.3功能模块453.6系统应急解决方案463.6.1IC卡信息不完整463.6.2IC卡损坏463.6.3计量点网络故障464系统安全474.1应用程序安全474.2安全问题及防范措施484.2.1注入484.2.2身份认证484.2.3跨站脚本(XSS)484.2.4不安全的直接对象引用494.2.5安全配置错误494.2.6安全敏感信息泄露494.2
3、.7全功能级访问控制缺失504.2.8跨站请求伪造(CSRF)504.2.9使用含有漏洞的组件504.2.10未验证的重定向和转发514.3网络的安全防护514.3.1网络防病毒514.3.2光纤专网514.3.3SSL安全传输协议524.4数据安全524.4.1系统备份524.4.2系统还原544.4.3灾难复原554.5安全的管理体系574.5.1管理目标574.5.2管理框架574.5.3安全技术规范574.5.4人员与组织结构595环保及施工安全615.1环境保护及工业卫生615.2施工安全616甲乙双方分工616.1乙方工作内容616.1.1设备供货616.1.2系统集成616.1.
4、3资料提交626.2甲方工作内容627项目管理647.1项目实施方法647.2项目实施过程667.2.1项目立项启动667.2.2系统调研分析设计677.2.3系统开发与测试687.2.4人员培训697.2.5系统安装联调697.2.6系统应用及项目验收707.2.7项目移交707.3实施机构组织717.4项目风险管控737.4.1管理风险737.4.2技术风险747.4.3人员风险747.5项目质量管理758培训服务778.1培训总则778.2培训目标778.3培训对象788.4培训方式788.5培训内容798.6培训课程798.7培训时间808.8培训评估819售后服务821 概述1.1
5、项目背景 XX公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X公司)成立于2002年1月,有员工10000余人,总资产100多亿元;是集矿山开采、焦化、炼铁、炼钢、轧钢于一体的现代化民营钢铁联合企业,铁钢轧综合配套生产能力600万。港陆公司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先导,以技术改造为手段,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不断完善综合配套能力,提高装备水平,综合竞争实力逐年提高。建设了具备国内先进水平的热轧薄板生产线,产品广泛应用于深冲件、镀锌、彩涂和冷轧原料。近几年来,随着XX公司业务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需要先进的信息化系统的协助和支撑,以满足企业的精细化管理战略。而计量数据作为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基础数据,不仅能对企业进出厂
6、业务进行有效监管,而且为企业生产制造、财务结算、成本核算、经营决策提供支撑,其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有效性、精细性必须要有强有力的保障。XX公司目前拥有汽车地磅17台、车间地秤8台、火车轨道衡4台、计量人员78人,结合现行的人工计量方式以及成本控制要求,已不能满足当前的XX公司发展需要,急需通过信息化手段解决此瓶颈。1.2 项目目标XX公司计量系统的建设,主要是为了提高计量效率,降低计量成本,同时减少计量舞弊现象。系统把各类衡器计量数据全部集中到计量中心,通过射频卡读写、仪表采集、视频监控、红外检测、语音系统,票据打印,移动终端、检化验、数据采集等技术与应用软件系统相结合,实现了现场磅房的无人
7、值守,所有计量任务自动分配,司磅员与司机不再面对面直接接触,为公司后期的信息化系统以及各单位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物流数据。本系统目标是建立一套实时的、远程的、智能的网络数据信息系统,实现数据的集中储存、处理和实时查询、检索,并实现计量现场的无人职守,远程实时物资计量和监控,并为其他系统提供数据接口和信息共享。根据公司物流和计量业务的需求。本项目的具体实施目标如下: 建立统一的物流调度与监控平台建立统一的物流调度与监控平台,实现根据采购合同、订单信息与计量业务、物流状况进行关联并全程实时监控与跟踪。 建立标准的计量业务数据平台建立适合XX公司生产、经营、管理的信息化远程计量平台,实现计量业务数
8、据的规范化、电子化和集成化,为其他业务系统提供及时、有效、准确的计量数据支撑。 全面提升计量业务的防作弊能力实现计量业务视频监控、计量信息、视频信息与物料信息一一对应,计量和物流记录能够回放该车次计量和物流的视频录像。采集有效的系统安全管理手段,防止数据的丢失和非法修改。 全面优化现有计量业务流程采用射频卡和网络技术实现计量业务全程监管,车辆从进厂、计量、质检、收发货,到最终出厂,各业务环节信息共享、业务闭环相互验证、物流实时监控。实现一车一卡,计量过程实行一卡通管理,IC卡与计量业务绑定,系统自动读取卡信息,提高工作效率,单车计量处理时间30s。 全面提高计量业务的工作效率实现汽车衡、车间地
9、秤、火车衡远程集中计量,内部倒料地磅自助计量,实现远程一对多的任务均衡分配计量,充分利用计量空余时间,全面提高计量效率,减少计量人员,降低计量人员的工作强度和技术要求,节约人力成本。1.3 实施范围 汽车衡计量IC卡管理(制卡、发卡、挂失、退卡、补卡、收卡)、刷卡计量、刷卡收货、刷卡质检确认; 汽车衡远程集中计量; 内部倒料汽车轨道衡司机自助计量; 车间地秤计量改造; 火车轨道衡远程集中计量; 计量服务器及计量操作终端建设; 实现与其他系统的数据必要的对接(车间MES、NC等);1.4 实施条件 实施远程智能计量系统的基本条件为网络,必须保证网络能够覆盖所有业务点,并且安全可靠。 汽车衡计量使
10、用IC卡,需增加IC卡管理岗位。 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提供对计量比较熟悉的人员,进行全程跟踪配合,项目完工后可以接手进行简单的维护。 系统正常运行后,需要人员定期的对衡器现场设备进行维护(更换打印纸、秤面卫生、清洗摄像头、设备巡检等)。2 总体方案XX公司远程智能计量系统本着“先进、实用、高效”的原则,利用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网络技术及视频技术等,在现有物流流程的基础上,建立起一套科学、高效的远程计量系统,实现计量数据集中、计量业务集中、计量操作人员集中和计量管理集中,、使物资计质量整个过程处于可控状态,阳光操作,数据具有准确性、及时性和安全性,最大程度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提升计质量管控水平
11、,达到协同高效、阳光计量和减员增效的目标。通过计量系统的实施,XX公司的整体物流将实现从采购、销售、进厂、质检、过磅、入库、出厂等环节的全流程跟踪,有力的补充和完善了XX公司现有的计量业务管理能力水平。2.1 设计原则为完全实现XX公司对计量系统的功能和业务需求,系统设计和实施遵循以下原则: 技术的先进性、实用性本系统采用的应用软件和设备必须是高质量的、成熟、可靠、技术先进的产品。满足系统功能要求且已有用于相似项目配置和运行的成功经验。系统应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和设备,确保系统技术的先进性,保证投资的有效性和延续性。同时必须充分考虑使用人员和维护人员的实际情况,系统软硬件应易学易用、操作简单、尊
12、重使用人员工作习惯。 系统的稳定性、可维护性应用系统运行应稳定可靠。各项软硬件系统都具有操控简单、灵活,维护方便的特点,使管理员通过集中控制台方便地配置、监视、控制、诊断整个系统,并且能够监视和控制用户情况、提高效率、消除隐患。 系统可扩展性在设计时要分析现有需求并预测未来的增长,符合国内和国际有关标准,采用模块结构,确保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兼容性,以利于今后的扩容和增加,对于未来的发展,要立足在现有的基础上升级改造,保护现有投资,使系统能够满足潜在的功能需求。 系统安全性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安全性至关重要,应提供一套完整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系统外部成员的非法入侵以及操作人员的越级操作,避免遭受攻击。
13、同时数据安全性也必须有保障。系统充分满足国家有关标准、规范,并参照国际通用规范进行设计。2.2 系统架构本系统按照“集中计量+远程计量+全方位监控”的远程智能计量系统理念设计,确保和优化现有计量流程,同时能为XX公司其他相关业务系统提供物流数据支撑。系统设计思路:建立相对独立的计量系统,实现远程、集中计量,与其他信息化系统达到无缝对接。系统业务遵循“数出一处、量出一门”的设计原则,整个系统采用集中管理、全方位分布监控的设计模式,所有的业务数据(数据、语音、图像、控制信号等)通过无人值守终端和软件系统进行就地处理,通过计量专用光纤网络与控制中心进行信息交互。系统设计采用三层架构:基础数据层、数据
14、管理层、业务应用层。计量系统架构见如下: 数据基础层:现场各计量站点的基础数据包括:计量仪表的重量数据、监控摄像机的音视频信号、计量终端语音对讲信号、IC卡的信息、仪表状态的指令及控制等,基础数据层作为系统运行的数据支撑系统,采用就地控制与远程控制相结合的设计模式,确保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数据管理层:数据管理层是整个系统的核心,负责系统的管理、运行、控制以及与其他信息化系统的交互。服务器包括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备份服务器、磁盘阵列及其他辅助设备等,保证数据的高速有效管理,以及保证数据的安全与及时传输共享。 业务应用层:系统内的远程计量工作站及业务站组成业务应用层。监控中心的计量员通过授权
15、使用业务应用系统,实现远程计量业务操作和远程计量监控。业务站同时还包括订单管理岗、收发卡点、收发货工作站(仓库)等。2.2.1 硬件架构系统硬件架构分为三层,分别为现场计量终端层、网络传输层、中心机房及计量大厅层。 计量终端层:现场计量终端层,主要包括汽车衡、称重仪表设备、计量终端服务器、红外对射车位检测器、读卡器、摄像头(硬盘录像机)、网络设备等现场设备,上述设备组合在一起,形成功能完善的现场计量终端设备集群,完成整套现场计量功能。以汽车衡为例,现场计量终端层设备构成如下图所示: 网络传输层:本系统的网络传输层,即计量专网,主要包括核心交换机、汇聚层交换机及普通接入层交换机等设备。公司计量专
16、网采用树形结构,在现有的汽车衡铺设独立的计量专网,在服务器机房设置1台核心交换机,在现场设置汇聚层交换机,其余接入点采用普通接入层交换机,以光纤收发器方式接入就近的汇聚层交换机,进而与中心服务器进行交互。计量专网设计为专用高速网络,至少为100M传输速率。网络将分厂与总部联系起来,分厂计量系统是单独一个局域网,与总部关联,总部可以实时看到分厂的计量数据,并且可以看到实时过磅监控记录,加强对各个分厂采购销售业务把控。网络规划示意如下图: 中心机房及计量大厅:本系统中心机房设备主要包括:服务器组(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坐席计算机等。系统硬件结构如下图所示:根据公司现场实际情况,在公司进厂门卫
17、处设置制卡点,每个制卡点配备制卡计算机、IC卡读写器、高拍仪等,负责进厂车辆集中制卡。在公司库房、料场等处设置收发货终端,每个终端配备收发货计算机、IC卡读卡器等设备,料场根据实际情况,可配备可读写射频卡的手持终端设备(若采用需要覆盖设备,若通过联通、移动手机登设备则无需网络覆盖)。2.2.2 软件架构本系统软件的体系架构采用分层设计和组件化构建方式,主要分为:数据表现层、业务应用层、业务支撑层、数据事务处理层、系统通用模块。软件整体架构图如下所示: 数据表现层:表现层基于多种访问接入方式,包括:PC端访问、LED大屏等提供定制化的展现界面,将来也可以考虑移动终端接入使用。 业务应用层:业务应
18、用层包括物流执行和在线计量两大部分。主要功能包括:基础信息管理、计划管理、流程管理、权限管理、报表管理等功能,在线计量实现现场数据的采集、处理,计量的远程、集中、智能计量,以及计量员与现场司机的语音对讲,其中包含数据采集软件、远程计量软件、通讯接口软件。 业务支撑层:为有效支撑整个计量系统的有效运行和系统安全,系统设计时把各业务处理单元进行逻辑上划分并封装,主要目的是降低系统的复杂度、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主要模块包括:权限管理、流程管理、报表管理、数据采集、通讯接口,这些支撑模块提供的服务能够被多个业务重复使用,从而大大提高了各应用系统的开发效率和质量,保证系统健壮稳定地运行。 事务处理层:对
19、数据库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控制,以保证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数据事务处理层主要是保证计量数据保存和传输的安全以及数据的有效性、精确性。 系统通用模块:它为应用程序提供运行环境,为组件提供服务,通过各种协议,通过API接口的方式给客户端使用。系统通用模块的设计主要目的是保证系统通用性、尽量减少开发和维护的成本,主要包括:数据加密、日志管理、消息处理等。2.3 总体业务概况XX公司目前主要的计量业务有采购进厂、采购退货、销售出厂、销售退货、内部倒料、火车轨道衡、车间地秤以及其他临时计量等。2.4 防范作弊传统计量方式存在较多人为因素,给计量作业出现人为干预、串通勾结、弄虚做假留下诸多隐患,为有效防止
20、在计量作业时人为作弊行为的发生,本系统在设计时采用全方位、多层次的防范手段,保证计量数据的真实性。2.5 相关技术2.5.1 模块化集成系统设计和实现方案将完全采用SOA面向服务架构、结合ESB开发技术和理念,满足业务环境多变、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行业和技术特性及要求。构建标准的流程管理模块,快速敏捷地响应业务需求,并实现流程与ESB整体集成,建立面向整体运作的、自上而下的、结构化、体系化的计量业务综合管理平台。通过统一和标准的Web Service接口技术,采用SOAP、WSDL、UDDI等标准协议,实现应用支撑平台基础服务的封装和实现,并通过标准XML/SOAP协议实现服务间的相互调用和消息传
21、递。服务间的访问满足松散耦合要求;基于XML的消息传递要满足异构系统通讯和数据交换要求。2.5.2 分层设计系统采用MVC分层及模块化方式,实现松散耦合的管理。实现系统层和功能层分开,业务层和表现层分开;以模块化的方式,快速构建任意功能的业务系统,从而实现整个系统的无限扩展的基础架构能力。本软件采用基于J2EE、C#等开发语言,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 2012,系统基于B/S和C/S混合设计模式,采用面向服务的构架(SOA)、以XML进行接口数据封装。 表现层:主要是用于接收用户的请求,以及返回操作数据,是应用程序访问的入口。 业务逻辑层:主要是对数据层进行操作,对数据逻辑层进行处理,
22、如果数据层是积木,那么逻辑层就是堆积木式的搭建。 数据访问层:主要是对原始数据的操作层,具体为业务逻辑层或表现层提供数据服务。2.5.3 XML数据交换计量系统需要与其他系统进行数据交换,系统采用XML文件作为数据交换的标准文件格式,可以使所有数据在数据层都可存储在异构数据库中,由后台数据库保证数据存储的安全性。XML文件作为数据交换优点: 兼容现有协议:XML文档格式的管理信息可以很容易地通过HTTP 协议传输, XML还支持访问XML文档的标准API,如DOM,SAX,XSLT,Xpath等。 统一的管理数据存取格式:XML能够以灵活有效的方式定义管理信息的结构。以XML格式存储的数据不仅
23、有良好的内在结构,而且由于它是W3C提出的国际标准,因而受到广大软件提供商的支持,易于进行数据交流和开发。 不同应用系统间数据的共享和交互:定义一套描述各项管理数据和管理功能的XML语言,用Schema对这套语言进行规定,那么管理数据和管理功能就可以在多个应用系统之间共享和交互。 底层传输的数据更具可读性:网络中传输的底层数据因协议不同而编码规则不同,不同的应用协议需要提供不同的转换机制。采用XML格式进行描述,这样网络之间传递的都是简单的字符流,可以通过相同的XML解析器进行解析,使底层数据更具可读性。2.5.4 Web Service接口利用Web Service 技术,采用SOAP、WS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钢铁 公司 远程 智能 计量 系统 技术 方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