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学院13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长沙学院13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沙学院13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4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3年)长沙学院二一四年十月目 录学校概况1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4(一)学校定位及目标4(二)本科专业设置5(三)学生规模及生源质量7二、师资与教学条件8(一)师资情况8(二)教学条件9三、教学建设与改革12(一)专业建设12(二)课程与教材建设14(三)教学研究与改革14(四)实践教学15四、质量保障体系19(一)学校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落实情况19(二)校领导班子研究本科教学工作情况19(三)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20(四)学校自我评估21五、学生学习效果22(一)品德修养22(二)学业成绩23(三)学科竞赛23(四)学习满意度24(五)毕业与就业25(六)创新创业25(七
2、)社会评价26六、特色发展27(一)初步构建了“一对接四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27(二)构建了具有一定特色的大学生指导与服务体系30七、问题与展望35(一)进一步加强教学改革35(二)进一步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35学校概况长沙学院位于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南省长沙市。学校前身是原长沙大学和长沙职业技术师范专科学校。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本并更名为“长沙学院”。学校实行省市共建共管、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3142人。2013年11月,学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得到专家组的高度评价,认为“学校办学定位合理,办学思路清晰,发展愿望强烈,在实现建设具有一定特色的合格本科
3、院校目标上取得了突出成绩。学校构建了一对接四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学科专业建设不断优化,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学风建设、学生指导与服务取得实效,科学研究、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学科竞赛成效明显,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办学实力不断增强,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办学条件 校园占地面积132.55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0.7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9661.42万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27.7万册。校园湖光山色,风景秀美,为“湖南省园林式单位”、 “湖南省文明单位”。师资队伍 现有专任教师702人,其中正高职称教师87人,副高职称教师20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26人,硕士学位教师426
4、人。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3人,湖南省教学名师3人,湖南省优秀教师3人,省级青年教师教学能手8人,湖南省教学奉献奖2人。专业设置 现有15个教学系(部),35个本科专业,基本形成了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工学为主体,文学、管理学为两翼,理、工、文、管、法、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教学工程 拥有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教育部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
5、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2个,省级基础课示范实验室1个,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1个,省级优秀实习教学基地10个,省级精品课程7门,省级教学团队2个。近三年,学校教师获得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3项,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和技能竞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奖项617项,其中全国性一等奖27项,二等奖42项。学校体育代表队参加大学生田径锦标赛,连续7届获全省学院组团体总分第一名,2013年获全国高校乙组团体总分第二名。科学研究拥有省级“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4个,省级高校科技创新团队2个,省重点社科研究基地2个,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近三年来,学校教师共承担各级各类纵向科研项目481项,其中
6、国家自科基金和社科基金项目2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04项,累计进校科研项目经费3251.25万元。获科研成果奖励46项,其中省科学技术奖5项,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56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51项。合作教育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办学,先后与美国阿肯色州立大学等34所国外大学和教育机构签订合作交流协议,实施学生互派等形式的合作教育。学校与湖南大学开展全面战略合作,与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浏阳生物产业基地等国家级园区开展产学研战略合作,与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企业开展专业共建、合作办班,取得了较好的人才培养效果。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近年来,学校坚持“两
7、型”“两性”的办学定位,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控制规模,优化结构,凝炼特色,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专业设置不断优化,生源质量不断提高。(一)学校定位及目标学校牢牢把握应用型本科院校科学定位的四个基本点,即“教学型”、“应用型”、“多科性”、“地方性”,逐步明确了既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又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办学定位。办学类型定位:教学型本科院校。办学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创造条件开展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结构定位:以工学为主体,文学、管理学为两翼,理、工、文、管、法、艺多学科协调发展。办学规模定位:到2015年全日制在校生规模控制在15000人左右。培养目标定位:培养应用基础实、实践能
8、力强,具有社会责任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服务面向定位:立足长沙,面向湖南,辐射全国,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办学思路与发展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办学和教学规律,践行“力学笃行”的校训;牢固树立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管理以服务为本的理念,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应用基础实、实践能力强,具有社会责任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以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为核心,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大力开展产学研合作;建设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综合办学实力居湖南省内同类院校前列,特色鲜明的地方大学。(二)本科专
9、业设置2013年,学校设有本科专业35个(原艺术设计专业按新专业目录分解成了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产品设计4个专业,如不考虑此因素,本科专业数为32个),其中工学类14个,占40%(学生数占40.10%);管理类6个,占17%(学生数占21.93%);文学类4个,占11%(学生数占15.40%);艺术类8个,占23%(学生数占15.49%),初步形成了以工学为主体,文学、管理学为两翼,理、工、文、管、法、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结构。表1 2013年长沙学院本科专业设置一览表序号专业名称学位授予门类(百分比)设置时间批准授予学位时间1电子信息工程工学(40.0%)2004200
10、82应用化学200420083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200420084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200620105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200520096应用物理学200620107通信工程200520098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20109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04200810软件工程2006201011土木工程2006201012环境工程2006201013生物工程2005200914工程管理2007201115汉语言文学文学(11.4%)2004200816英语2004200817日语2005200918新闻学2006201019音乐学艺术学(22.8%)2007201120广播电视编导201121播音与主
11、持艺术2008201222动画2008201223视觉传达设计2005200924环境设计2005200925产品设计2005200926服装与服饰设计2005200927市场营销管理学(17.1%)2007201128财务管理2006201029物业管理2006201030公共事业管理2007201131物流管理2007201132旅游管理2004200833法学法学(2.9%)2006201034数学与应用数学理学(5.8%)2004200835信息与计算科学20062010(三)学生规模及生源质量2013 年学校共有各类全日制在校生13142 人,其中本科生13115人,外国留学生27人
12、。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比例为99.79%。2013年学校面向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共录取新生3294人。学校社会声誉不断提高,生源充足,生源质量稳步提升,招生录取分数线、第一志愿录取率、新生报到率高。2013年,学校在湖南省的录取分数线超过本科二批控制线文科为33分,理科为40分。比2012年分别提高6分和4分。2013年,学生第一志愿录取率为95.1%,报到率为98.0%。二、师资与教学条件学校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不断加大建设力度,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整体水平不断提高;教学用房、图书及设备等办学条件明显改善,能较好地满足本科教育教学需要。(一)师资情况截止2013年底,学校共
13、有专任教师702人,外聘教师150人,折合教师总数777人,生师比为18.21。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以及有海外学习经历的人才比例在湖南省同类高校中具有比较优势(见表2),满足基础课与专业主干课的教学需要,符合岗位任职资格的主讲教师比例达到91.13%。表2 专任教师队伍结构表 类别项目人数比例(%)学位结构博士12617.95硕士42660.68职称结构正高级8712.39副高级20629.34年龄结构35周岁及以下28240.1735周岁以上42059.83学缘结构985、211高校52574.79海外学习经历7310.40双师型教师11516.38符合岗位任职资格的教师
14、占主讲教师的比例91.132013年,学校共开设本科生课程1593门,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 80人,占教授总数的比例为86.95%,教授主讲的本科课程门数为173门,占总课程门数的10.9%。(二)教学条件1. 教学经费投入2013年度,学校教学经费投入较往年有较大增长。2013财政年度,经常性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拨款额为8038.05万元,学费收入为7121.31万元,教学日常运行支出总额为2079.86万元,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占经常性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拨款额与学费收入之和的比例为13.72%,生均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为1582.6元。2013年,学校新 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1496.85万元,生均教学科
15、研仪器设备值 6832.7元。本科专项教学经费2880.89万元,生均本科实验经费126.47元,生均本科实习经费216.06元。2. 教学用房及使用学校占地132.55万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100.86平方米;现有教学行政用房155192.66平方米,生均11.81平方米;校内实验实习实训场所39961平方米,生均3.4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113106.33平方米,生均8.61平方米;体育场馆总面积73739平方米,生均5.61平方米。3. 实验实训条件学校建设了较为先进、完备的实验室体系和校内外相结合的实践实训体系。升本以来,学校共投入8750万元用于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获中央财政专项资
16、金1400万元(其中2013年度获600万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9661.42万元。现有23个实验室,其中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7个,省级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实验室1个,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2个,校企共建实验室3个。先后与中联重科、远大空调、全州物流等企业共建稳定的实习基地112个,每个专业均有3个以上校外实习基地,基本满足实习教学需要。2013年,学校重点加强了教学设施设备建设与维修、机械工程训练中心建设、标准化考点建设、实验室和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文献资源建设等。金工实习工厂于2013年11月竣工,全年投入实验室建设项目经费1432万元,文献资源经费455
17、万元。4. 图书资料、信息资源及其应用情况图书馆总建筑面积11095平方米,设有各类书库和阅览室13 个。学校馆藏图书共计238.9万册,其中纸质藏书总量为127.7万册,生均90.34册,电子图书111.2万册,电子期刊39803种。2013年新增图书90709册,生均新增6.42册。学校重视网络资源建设,目前已购置和建设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等电子资源数据库38个,网上数字资源每天24小时开放。全部藏书实行开架借阅和计算机管理,每周开放54小时,电子阅览室每周开放98小时。馆藏资源利用率高,2013年各流通书库共接待读者约8.3万人次,各期刊阅览室共接待读者285
18、96 人次,数字资源访问总量达到45万多次。升本后,先后投入1207万元用于校园网建设,已建成主干千兆高速以太网,实现了百兆到桌面,并在校园重要区域实现无线网络覆盖。目前信息接入点为6492个,上网计算机约8500余台,学校数据中心机房服务器35台。拥有教育与科研网、电信和联通三个网络出口,接入总带宽1310兆。建成综合教务管理系统、OA办公系统、招生录取、校园一卡通等信息化管理平台,构建了校园信息化服务与保障体系,为学生选课、成绩查询、学生评教等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三、教学建设与改革学校主动适应长沙及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科学设置专业,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围绕以“应用基础实,实践
19、能力强”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目标,强化教学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一)专业建设 1.“一体两翼”的专业布局基本形成学校主动适应长沙地区工程机械、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集群以及信息、物流、会展、金融、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的需要,采取增设新专业、建立专业退出机制、灵活设置专业方向等措施,不断优化专业布局,改善专业结构。2008年以来,停办了全部专科专业,停招了应用物理学本科专业,新开设了广播电视编导等4个专业。2013年学校有本科专业35个,其中工学类14个,占40%;管理类6个,占17.1%;文学类4个,占11.4%;艺术类8个,占22.8%。基本
20、建成“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现代服务、文化创意”4个应用型专业群,初步形成了以工学为主体,文学(含艺术)、管理学为两翼,理、工、文、管、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结构。专业建设成效显著,2009年以来,我校新专业办学水平和学士学位专业授权评估均被省教育厅列为免现场考察单位。表3 长沙学院专业群和专业设置与长沙市产业群对接情况序号长沙市产业群长沙学院专业群本科专业1先进制造产业“先进制造”专业群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2电子信息产业“电子信息”专业群软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通信工程3现代服务产业“现代服务”专业群物业管理、物流管理、财务管理、市场
21、营销、旅游管理、公共事业管理4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专业群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服装与服饰设计、汉语言文学、新闻学、音乐学、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2. 特色专业示范作用初步显现学校重视特色专业的培育工作,制定并实施了长沙学院特色专业建设与管理办法等文件,明确了特色专业建设的目标和思路,按照突出重点、培育特色、全面提高的建设思路,于2007年启动特色专业建设工作。学校实行专业建设项目负责人制度,加强项目申报、评审、年度检查、评估验收等各环节的管理,并在经费投入、师资引进、条件建设、教学改革立项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初步建设了一批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的特色优势专业,全面带动其他专业的建设和发
22、展。截止2013年,学校立项建设了12个校级本科重点专业和8个校级特色专业,其中生物工程专业为省“十一五”重点专业,日语专业为教育部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并与公共事业管理、软件工程专业一起被确定为省级特色专业;立项建设了软件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物业管理、土木工程、英语等5个校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其中软件工程、物业管理专业立项为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二)课程与教材建设1.制定实施课程建设规划,课程建设成效显著学校制定了长沙学院“十二五”课程与教材建设规划,明确了课程建设的目标、思路、措施和标准。先后投入近400万元,分阶段、有步骤地推进课程建设,建设省级精品课程7门、校级精品课
23、程63门,基本覆盖了全校的公共基础课和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中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2.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增加选修课比重本学年,开设选修课程710门,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为23.61%。同时,开设全校性素质教育选修课93门,引进尔雅网络通识课程12门,启动了慕课建设,极大地满足了广大学生个性化培养、自主学习的需要。3.注重教材建设,努力开发应用型教材和特色教材学校制定了长沙学院教材建设与管理办法,建立了较为科学的教材选用和质量监管制度,注重教材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适用性,并定期组织对选用教材质量进行评估。2010年以来,选用近三年出版的国家、省级规划教材、优秀教材的比例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长沙 学院 13 本科 教学质量 报告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