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实用隧道测量方案要点.doc
《铁路实用隧道测量方案要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路实用隧道测量方案要点.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编制依据(TB 10101-2009)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TB10054)30m,1次/2天;开挖面前后80m,1次/7天。围岩监控量测施工中会遇到断层、突泥、涌水、软弱破碎带、瓦斯等不良地质条件,在隧道施工过程中,采用动态设计和信息化施工可以做到有备无患,沉着应对可能发生的地质变化,实施地质超前预报,加强对围岩变形和支护结构受力状态的监测,及时获取围岩稳定状态和支护结构可靠性的信息,不断修正支护参数,调整施工方法,及时将地质病害消除在萌芽状态中,确保隧道顺利安全施工。洞内地质和支护状态观察施工阶段地质勘察和围岩级别判断主要根据掌子面的观察进行,由经验丰富的地质工程师通过洞
2、内观察,掌握地质状况,判定围岩级别,及时进行围岩级别变更,确定支护效果及决定支护参数,要求绘制掌子面观察(素描)图,进行摄像等,观察中应具体地记录以下各项:(1)地质状况及分布、性质和掌子面自稳性;(2)围岩地软硬、裂隙间距及方向等围岩状态;(3)断层地分布、走向、粘土化程度等;(4)涌水地点、涌水量及其状态;(5)软弱层的分布;(6)其他。监控监测(1)现场量测应及时根据量测数据绘制净空水平收敛、拱顶下沉时态曲线及拱顶下沉距开挖工作面距离的关系图。(2)对初期的时态曲线应进行回归分析,选择与实测数据拟合好的函数进行回归,预测可能出现的最大拱顶下沉及净空水平收敛值。(3)围岩及支护的稳定性应根
3、据开挖工作面的状态,净空水平收敛值及拱顶下沉量的大小和速度综合判定。隧道周边允许相对收敛见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项目布置图 中说明,当速度位移无明显下降,而此时实测相对位移值已接近表中的规定数值,或者支护混凝土表面已出现明显裂缝时,必须立即采用补强措施,并改变施工方法或设计参数。二次衬砌应在围岩和初期支护变形基本稳定后施作。变形基本稳定应符合下列规定:a)隧道围岩变形速度有明显减缓趋势。b)水平收敛(拱脚附近)速度小于0.2mm/d、拱顶下沉速度小于0.15mm/d;c)施作二次衬砌前的总变形量,已达预计总变形量的80以上;d)初期支护表面裂缝不再发展。当不能满足上述条件、围岩变形无收敛趋势时必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铁路 实用 隧道 测量 方案 要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