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给材料作文议论文写作三个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谈给材料作文议论文写作三个问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谈谈给材料作文议论文写作的三个问题复旦附中语文特级教师黄荣华老师(2012-06-19 22:33:53)转载标签:杂谈同学们好,我今天主要是给大家谈一谈给材料作文议论文写作的三个问题。相比较而言,就是我们在中学的,特别是在高三的作文写作中比较难的一个问题就是给材料作文。所以,也是我们同学在现在高考复习作文这样一个写作中比较纠结的一个问题吧。特别是有一些同学因为读不懂材料,所以导致跑题;有的同学读不全材料会导致偏题;有的同学因为不能分辩材料和话题,就是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所以也导致偏题和跑题。这实际上就给我们带来很多困难,所以,今天就想跟同学们交流一下这个问题。那么主要就从三个角度来谈。第一个
2、,就是如何审读给材料作文题,寻找到合适的写作点。第二个,就是如何围绕写作点展开写作。第三个,就是如何用最基本的方法,完成给材料作文的议论文写作。对于给材料作文的说法有很多,有不同的说法。我的基本的想法是:既然是给材料作文,那么作文就一定要与材料关联。关联得越紧,你的作文就可能越得题旨。关联得越深,你的作文就越能够击中要害。所以,我们就是要在阅读材料的时候,看看我们能不能找到那个关联点,能够关联得很深、很紧的这个点。所以我们下面分三步来看一看。第一个就是:四步审题找到写作点。四步审题,第一步,就是梳理材料的主要信息。现在我们很多同学在写作的时候,不太关注这第一步。实际上,材料,它应该有一些主要的
3、信息,可以找得到为我们后面第二步、第三步服务的。有的同学忘记了这一步,或者是不习惯这一步,最终就怎么样?可能导致后面的偏题。第二步,就是找到材料隐含的方向。一个材料,作为命题者来说,他的命意何在?这是我们要读到的。有的命意比较隐蔽,有得命意比较显豁。显豁的可能同学一看就懂,隐蔽的、隐晦的特别是,可能就困难一些,往往容易忽略。如果找不到写作方向,则偏题的可能性就更大。第三步,就是分析“关键词”。找到方向了,还要分析“关键词”。“关键词”它将带给我们在后面写作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启示。第四步,那么就确立写作点。我刚才初步地梳理了一下我们审题的四步,找写作点。下面我们就结合具体的几个题目,来谈谈这四步怎
4、样展开。第一道题就是这样的一道题目: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那么下边的材料是这样的:一个学生求证几何题,求证了一大通也求证不出来,老师告诉他是方法错了。这是被“方法”蒙蔽了。一个人开着辆汽车东拐西拐找不到要去的目的地。这辆车是被道路蒙蔽了。一个人干个什么干得心烦了,一天抽空到庙里烧了炷香,或捐了个金刚什么的,从庙里出来后又什么都敢做敢干了。这不是被佛蒙蔽了,也不是让他干的那个什么给蒙蔽了,这是自己把自己蒙蔽了。这样一道作文题,我们要先对它进行信息梳理。所以,先对题目的信息梳理以后,我们会发现,它有这么三个要点:第一,方法蒙蔽人。第二,道路蒙蔽人。第三,心灵
5、也蒙蔽人。那么这个信息梳理之后,我们就可以看这个材料一个明确的指向是:对方法、对道路的迷信使人陷入困境,不能成功,不能到达目的地;对某一种东西特别地去执著,对某一种特别是那种贪念的东西,很执念的话,那么就使人不能自省、自拔、自赎;所以最后我们就可以看到“自我蒙蔽”是人生的一大痛苦或者说一大苦难。在这样的一个明确的方向之下,我们再来看“关键词”,是“蒙蔽”。所以我们就可以大体上找到这样一些写作点,就是:“要掀开人生的蒙蔽”,“不要迷恋方法”;“要寻找到正确之路”;“不要执著于贪欲”;“人要时时自省”;“要跳出圈子看世界”;要“掀开蒙蔽”,才能真正“走向幸福”。这是第一道题,我们大体上梳理一下它的
6、信息,找到它的明确方向,分析“关键词”,最后找到写作点。我们再看一道题,这是杨浦区今年的二模卷的一道作文题: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材料是这样的:寺庙里新来的小沙弥,对什么都好奇。秋天,禅院里红叶飞舞,小沙弥跑去问师父:“红叶这么美,为什么会掉呢?”师父一笑:“因为冬天来了,树撑不住那么多叶子,只好舍,这是不是舍弃,是放下!”那么,面对这个材料,很多同学,没有细致地梳理这个材料的信息,所以写下来,写偏的不少。我们看这个材料的信息,主要信息有哪些?首先是“秋天的红叶很美”,“秋天的红叶很美”。然后再往前走,发现“冬天时,树撑不住了美丽的红叶”,“撑不住美丽的
7、红叶”。所以再往下走“只好舍”。那么老和尚说,这种“舍”不是“舍弃”,是“放下”。那么“很美”、“撑不住”、“放下”,这是它的主要信息。在这个主要信息之下,我们找到这个材料的明确指向,是什么?那就是:对那些必须放下的美丽,一定要放下,这样的“放下”是大树或者说自身生存的必须。如果不放下这些美丽的东西,自身就很难再生存下去。大树就是这样的一种生物。那么在这样的一个明确指向之下,我们再来看“放下”这个“关键词”,很多同学,在这个关键字上因为没有推敲,所以怎么样?导致最后偏题。“放下”在这个材料里面是放下本来就是美丽的东西。红叶很美,本来就很美丽的东西。而不是放下本来不美的东西。很多同学把这个“放下
8、”当作一个话题在写作。所以“放下”的,他比如:要放下邪恶,要放下残忍,要放下仇恨等等。这些东西,本来就不美的,是应该舍弃的,不是不应该舍弃的。所以这个“放下”不等于话题,而是在这个材料里面的,将本来就是美丽的东西放下,这是很关键的地方。那么理解了这个“关键词”以后,我们就可能找到这样一些写作点:“美的”不一定都能为我所有,不是所有美的东西都为我所有,这是第一个。第二个,并非“所识之美”都能为我所有,我认识的美,我知道的美都为我所有?那不行。并不是“所拥有之美”都能为我所有。尤其是第三点,我已经拥有了这些美,我很不舍得。但是,这个材料告诉我们:并非所拥有之美,都能为我所有。所以,红叶很美是大树本
9、身所具有的,现在大树为了“撑下去”,他必须“放下”。那么,这三点,是关于这个“美”能不能为我长久所有的。我本来有的美的东西,不能长久所有。那么再往下,还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点,很少有同学关注。就是说:大树所以能撑下去,所以能从一个棵小树长成大树,这棵大树它的智慧在那里?在于它跟自然、季节相谐相生,他具有一种生命的律动之美,这种律动之美就是随时而动,春来来了,长出绿叶,夏天勃勃生机,秋天变红了,冬天脱去这个美丽的红叶,这就是生命的律动之美。所以我们也可以讲“享受季节之美”。在杨浦区的写作,很多同学写作的时候,我们基本上没有发现这一类的作文,可见对这个材料的阅读深度理解还是有所欠缺。那么大部分同学可能
10、就写到了“舍”有“得”,“放”而有“获”,“舍得”“放下不等于放弃”,这都对的。但是相比较前面的几个点来说,因为没有深度地去关注材料它的主要信息,以及“关键词”,所以,它只能够停留在“舍有得”,“放下不等于放弃”在这一类的写作之上。当然同学还会写到,“放下是一种更好的坚持”,有同学会想起“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借此来写“放下生命不能承受之重”,这都是不错的写作点,这是第二个题目。我们看一下第三个题目。第三个题目,是今年浦东新区二模卷的作文题,它是: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它是一首小诗:风可以吹走一张无助的纸片却吹不走一只会飞的蝴蝶这个材料里面,它的主要信息是
11、什么?它是:风吹走纸片,因为纸片“无助”。“无助”,注意一下。风不走蝴蝶,因为蝴蝶怎么样啊?在这里跟“无助”相对是“会飞”。所以我们由这两个主要信息:纸片的“无助”被吹走,蝴蝶的“会飞”吹不走,得出这样一个材料的主要方向,就是:我们要做一只“会飞”的蝴蝶,不要被风给吹走。那么“关键词”在于“会飞”。蝴蝶的“会飞”在于它有翅膀,能御风而翔。那么一个人要“会飞”也要有翅膀,人“会飞”的翅膀是什么?能御风的翅膀是什么?是思想,能辨识。有思想,能辨识;有定力,能坚守;有信念,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有勇气,能抗拒,这是人的翅膀。那么在这样的一些“翅膀”驾驭之下,很多“风”就为我所用,很多“风”就
12、不再存在。所以,我们大体有这么三个层次来审视这个“会飞”:第一:借力,就是人要借助“风”来为自己服务,这是借力。就像红楼梦里的薛宝钗,她给自己的一个定位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像庄子逍遥游里面写到“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扶摇”、“羊角”是那种龙卷风、旋风。“抟”是盘旋。那个“鹏”它借助扶摇、羊角风,它可以飞到九万里的高空,这就是借力。我们在劝学里面也学过如“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这都属于是“君子善假于物也”。这是第一层,“会飞”就是借力。第二层就是“自主”。这个“八风吹不动”,或者说“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南西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
13、。这个“八风吹不动”,那是一种强大的定力。这里有一个故事,是苏轼和佛印的故事:苏轼一天他坐禅,出定以后,他觉得怎么样呢?得道了,写了一首小诗词,就偈子,其中有两句:“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高兴了,让童子送给佛印,渡江而去。佛印一看,给他批了两个字“放屁”。苏轼一看,很生气,自己过江找佛印去了。佛印说,“你不是说八风吹不动吗?我说你放屁,你就过江来了,你还差远了。”所以苏轼就怎么办呢,再去修炼。我们讲苏轼后来能成为怎么样的人呢,以致我们讲他是一个豁达的、大度的,化被动为主动的,著手成春的这样的一个大家,能出入儒道释三家的这样的大家。关键是在于他最后有一种定力,有一种自主,这样一种精神。所以是
14、“八风吹不动”,这是第二个层次。第三,“无风”,就是说这些“风”对我来说根本不存在。比如说前一段时间“抢盐”风波,很多人参与“抢盐”风波,助长了这次风波。那对很多人来说这个风波不存在,无风。实际上我们生活当中,有很多人,他们因为有自己的一方天地,什么风都不存在,所以我们讲“心中无风且无风。”这是最高层次,这叫“会飞”。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一些写作点:“做一只会飞的蝴蝶”,“锻造会飞的翅膀”,“人生该应当御风而翔”,“八风吹不动者,乃真人也”,“定力使人生从容淡定”,“人生要有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让灵魂自由地飞翔”,等等。所以这两道作文题就是出自杨浦区的模拟卷和浦东新区的模拟卷。这两个
15、作文题,它给同学的写作空间都很大。那关键在于我们能首先读懂,找到方向,能干什么能分析“关键词”,深入进去。这样的作文,就可能有了一些深度。这是第一个大的问题,我们讲的就是四步审题,找到写作点。第二个大问题,我在这里谈一下。议论文的写作,一文三扣题,每扣深一层。我要在这里说明的是,不是说所有的给材料作文都是这样写,而是说部分容易偏题的同学,容易跑题的同学,可以这样写。这提供一种写法:叫“一文三扣题,每扣深一层。”比如上述第一道题,讲到“蒙蔽”了,有的同学,找到了不错的写作点,这个写作点叫“人要时时自省”。但是,写作的时候,不能贴住材料,最多开头提一提,基本上把这个写作点,当成了一个话题或者命题作
16、文来写。于是我们很多同学写成五段式:第一段,稍述材料,引出“人要时时自省”这样的一个观点。然后分三段写,“自省使人怎么样,自省使人怎么样,自省使人怎么样”最后一段总结指出:“人要自省”。这个似乎是一篇很符合套路、很正常的作文,怎么会说不好呢?这里面就有问题了。问题在哪里?这种写法,它的偏题甚至跑题在于对于“自省”这个意义,没有过多地去关注。因为“自省”在这个材料里,它的意思是有特指性的,它不是所有的“自省”都适合这个材料。我们可以讲“自省”使人少做错事,“自省”使人改正错误,“自省”使人天天进步,这似乎都可以。“自省”使人心存感激,“自省”使人日益强大好像也都可以。但是“自省”使人心存感激,在
17、这个材料里面,它似乎就不合适。所以,当这些都不能直接诠释材料,不能与材料直接挂钩的话,不能衔接的话,那么就很可能导致你的偏题,所以写这些,还要衔接材料,还要扣住材料进行分析。那么可靠的写法是什么?我在这里提供一下:第一步,稍述一下材料,引出“人要时时自省”这样一个观点。第二步,分析材料,扣住“反省方法、反省道路”来写,得出“反省可以找到正确的方法与道路,更快地实现目标”这样的一个结论。这主要是扣住材料的前面两点。第三步,再分析材料,扣住“心灵反省”写,得出这样一种反省“可以让自己明白自己到底要什么,而获得心灵的归宿”这样的一个结论。这一步可以是一段,也可以是两段或是三段。第四步,就是将前两步结
18、合起来写,由此及彼,得出“反省使人掀开遮蔽,让人活得更清楚、明白,更轻松、愉悦地生活”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一步可以是一段,也可以是两段或三段。第五步,扣住材料总结全文,“在反省中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行”。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我觉得这样的一种写法就非常可靠。可靠在哪里?你同样是写要“时时自省”,但是它是跟材料的这样方向、道路、心灵,紧密结合在一起,并且贴得很近,贴得很深。所以,这种作文,老师无法不给你高分的。这是我们举的一个例子,怎么一步三扣题。第二题,我们刚刚讲到那个关于“舍和得”,有同学找到不错的写作点,“舍”有“得”。但是在写作的时候,同样不贴住材料写,最多也是开头提一提,基本上把这个写作点,当
19、成一个话题或者命题类作文,于是还是写成五段式。写了,“舍”然后“得”什么,“舍”然后“得”什么,“舍”然后“得”什么。最后总结:有“舍”才有“得”,似乎很不错。但是这种写法,如果不能关注“舍”跟那个“所拥有的美”,联在一起的话,同样容易偏题,容易跑题。因为我们“舍”可以舍很多:“舍”休息而获成果,“舍”劳累而获轻松,“舍”争斗而获安宁,“舍”小家而为大家但这些都舍小美而获大美那就不一样了。可舍去原有的美丽,而获得自己更好的生存,这是不一样的。所以可靠的写法是:第一步,稍述一下材料,引出“舍而有得”;第二步,再分析析材料,扣住“大树暂时舍美丽的红叶,获更好的生存空间”来写,得出“舍小美而获大美”
20、的结论;第三步,再由此及彼,扣住“舍小美而获大美”,联类相缀;第四步,再扣材料,并总结全文收束。这样一篇文章就应该说是扣得非常紧,扣材料扣得非常紧,这是一道题。我们再看第三道题,同样同学又找到了很好的写作点,他写的是“人生要有信念。”如果没有贴住材料写,很可能就会偏题,跑题。写出人生要有信念,信念是怎么样?信念是怎么样?信念是怎么样比如有同学会写:“信念是人生立世的一种最重要的力量”、“信念使人历经坎坷而不倒”、“信念引领人生走向成功的高地”,等等。这个似乎都好像是可以的,但如果跟这个材料贴得不紧的话,它总有游离之感。那么怎么办?我们同样要贴住那个“风”来写。如果不能与抗拒生活之“风”联系起来
21、写,将“信念”写成“飞翔的翅膀”,那么也很难。所以要将“信念”写成“飞翔的翅膀”,这样才能写好。所以可靠的写法是,我们一样讲一下:第一步,分析材料,引出“蝴蝶不被风吹走是因为会飞”。把“会飞”还要打上引号,表明你关注了这个“关键词”;第二步,扣住“蝴蝶不被吹走是因为会飞,因为“有翅膀、能御风”,得出“人生要不被各种风吹走,也要会飞,也要锻造会飞的翅膀”的结论。这就是很重要的,从材料过渡你的“彼”,由此及彼,这很重要的一步。现在我们很多同学的作文缺少这一步,对材料的第一次分析;第三步,写“坚定的信念就是人御风的翅膀,有了这样的翅膀,人生就能真正做到我的地盘我做主,我的人生我做主。”这就是讲信念。
22、讲到了一个核心,就是“御风”;第四段,通过举例、引用等进一步论证第三段的观点;第五段,扣住“会飞”总结。这是我们借助这三个题目,三个作文写作点来分析一下,容易偏题和如何可靠地写下去不会偏题,这是第二点,我们讲叫一文三扣题。第三点,给材料作文的议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有没有?有!只要有了这个基本方法,扣住了这个基本方法以后,你第二步,就是我们刚刚讲的第二步“一文三扣题”,就基本上可以做到了。那么怎么写?首先是“述”,述材料。然后是“引”,引观点。第三是“析”,析材料,分析材料,证观点。第四是“宕”,宕开去,由此及彼,论证观点。第五是“总”,扣住材料,和上文的主要内容总结。也就是说基本方法就是这么几个
23、字:“述”、“引”、“析”、“宕”、“总”。这可能被很多同学觉得这是一个老套的一个“套路”。我在这里强调的是:如果你作为一个“应试者”,我今天讲的就是“应试”,那么,你必须考虑到:你首先不偏离这个“应试”的轨道,偏离了“应试”的轨道,谈其他东西都没有意义了,在这里。所以,如果你是一个喜欢偏题,喜欢跑题的同学,我建议还是从这五个字上去多思考一下,就保证你的作文,能在这个正确的轨道上运行,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如果给材料作文,这个材料里面,它具有比喻性,具有象征性,我把它叫做“象喻性”的题目,是“象喻性”的题目,那你就将“象喻”还原,找到本体。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刚才讲到了,方向、道路、蒙蔽;讲到这
24、个美丽的红叶;讲到这个风,还有蝴蝶,以及蝴蝶的翅膀,这都具有象喻的意义,找到这种象喻意义,我们去写作,就轻松得多。所以,我们要将象喻还原,或者是将比喻还原,这非常重要。我们举一下例子,比如说我们写过一个这样的题目,叫做水到渠成。水到渠成,有很多同学找不到这个“水”和“渠”,以及“渠成”,它到底是象喻什么,所以写偏。那我们看,“水”是什么?在这里,“水”就是“努力”就是“勤劳”就是“功夫”;“渠”是什么?“渠”就是“成功”、“成人”、“成家”、“成就”。所以我们讲“积水”就是“开渠”。所以我们往下走,能找到一系列的,具有象喻意义的写作材料。就是积“柔弱之水开”开“不朽之渠”,不朽之盛事。老子讲“
25、水”是柔弱的,柔弱之水开不朽之渠,积小水开小渠,积大水开大渠,积滔滔江水开“长江”、“黄河”。那么,积天下之水就可以成大海大洋,也就是说成“大家”;所以我们还可以讲,积汗水、积泪水汇成人生之渠;积小善而成大德,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这些都是我们在初中高中的所有的这些积累之中,我们完全可以找得到的,“水到渠成”的象喻之点,如果找到这些点,那么我们的水到渠成,会写得很顺利。真的就水到渠成了。这是我们讲的第一个,水到渠成要找到象喻点,补充说的。那么回到刚刚的两个题目,比如说“红叶”就是“美好而无法承受的人与事”,这样一个象喻点,它的本题,“放下”“红叶”就是“放下”不能承受的生命承受之重也就是许多美的
26、诱惑,以实现生命的大美。这是第二题。再如上述第三题“风”就是生活中各种牵制、动摇心灵的力量;“蝴蝶”就是有能力驾驭牵制、动摇心灵力量的人;“会飞”就是锻造飞翔的翅膀,驾驭各种生活之“风”的本领。那么第三点,给材料作文,我们有没有一个基本的东西?有,第三点,就是尽可能以“象喻意”,一喻到底,使文章具有整体感。给材料作文也好,还是其他的任何作文也好,我们可以从这个角度分成两类:一类是没有“象喻性”的,一类是有“象喻性”的。不管有没有象喻性的题目,我都可以找到一个象喻性的东西来写它,那么这样的话,以象喻,一喻到底,文章就很有整体感。所以我说给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分为两类,如果都能“托物言志”,那么这一种
27、文章,你找到这个“物”,来写自己的“志”,就是一种很好的写法。所以下面我们稍微分析一下等待下一季葱茏这篇文章的第一段,我读一下:禅院里红叶飞舞之时,也正是万物退去荣华,回归沉默之季。人对于生命勃发之景总有些难以割舍的留恋,因而隐隐地希望树的美丽可以定格,可以不顾风霜而永存,于是生出小沙弥“红叶为什么会掉”般的困惑。师父一句“舍,不是放弃,而是放下”的箴言令无数不甘放手的众人释然:放下,是为了有所专一,是为了重新拾起,正如树总要以凋零等待下一季葱茏。这第一段,就是我们讲的啊“述材料”,“引观点”。先对这个材料做一个简述,当然它这个材料里面,还有分析。引出观点,“放下是为了有所专一,是为了重新拾起
28、。”所以,这叫一扣材料。第二段,我不在这里读了,它是再析材料,以树类人,用树来类比人。分成上面的“放下是为了有所专一”这样的一个小观点,这叫二扣材料。第三段,再析材料,换一个角度。上面是以树类人,这是以人释树,用人来诠释树要放下红叶,这是分层论证。上面的放下是为了重新拾起,这叫三扣材料。第四段,再类比。“不知道好奇的小沙弥能否在师傅的一番话中有所领悟,不知道困于眼前只有贪婪的众生是否从此觉醒。”这个再类比,是敲醒“因贪婪而愧于眼前的众生”,题意被他深掘了一层,四扣材料。最后结尾,“望窗边落叶的草木,我们不必感伤,那落叶是树向叶的许诺,许诺用秋冬的沉寂迎接下一季葱茏。那一刻,蜂飞蝶舞,万世群芳。
29、”这个结尾也很精彩,不仅我们平常意义讲的首尾呼应,它还“文意”,这个“文意”已从首段对“红叶”的“留恋”走向了对“大树”“下一季葱茏”的“迎接”。这就是典型的深化题旨。这叫五扣材料。我们前面讲三扣材料,这篇文章每一段,都扣材料。所以贴得非常紧。那么,今天就跟同学们谈谈这么三个问题。感谢同学,谢谢!附:例文一篇等待下一季葱茏复旦附中高三(5)班唐颖祺禅院里红叶飞舞之时,也正是万物退去荣华,回归沉默之季。人对于生命勃发之景总有些难以割舍的留恋,因而隐隐地希望树的美丽可以定格,可以不顾风霜而永存,于是生出小沙弥“红叶为什么会掉”般的困惑。师父一句“舍,不是放弃,而是放下”的箴言令无数不甘放手的众人释
30、然:放下,是为了有所专一,是为了重新拾起,正如树总要以凋零等待下一季葱茏。(述材料后引观点)(一扣材料)树的能量是有限的,尤其是在肃杀的冬季。人的精力与时间亦然,尤其在选择众多、令人目眩的当今。出现在面前的每一种选择都似乎诱人而完美,但种种选择又相互制约,容不得贪婪者通选行为的存在,此时,唯有学会放下才可有所取得。不少追求博学美名的读书人一心想将纷杂的知识网罗入怀,将心思分散在各门学问之上,不甘精于一门,唯恐有所丢失。然而,看似无错的做法为其换来的只有半深不浅的学识,未博未专的资历,每一门学问似乎都是他们的研究领域,又似乎都不是。而甘于取其所善而专之的学者往往可以取得较高的造诣。我们也许不该忘
31、记,正是树在冬日果断的落叶,使其专心致志地韬光养晦,使其在春季上演喧闹的苏醒之剧。(析材料,以树类人。分承论证“放下,是为了有所专一”。二扣材料)树与叶的暂时告别是为了在时间轴的另一个坐标完美相遇,正如一些暂时隐匿梦想而努力积累经历,直到条件允许再将梦想付诸实现的人,上天绝不会责怪他们一时的放下,反而一定不会亏待他们的坚毅与魄力。小说家纳博科夫因写作洛丽塔而闻名,而他的另一重身份蝴蝶研究专家却直到其晚年才得以为人所知。这个从小就因为父母缘故对自然中的精灵培养起浓厚兴趣的人由于战乱,由于生计几度藏起了自己的梦。然而,在他心里不曾熄灭的是对蝴蝶研究的执着与激情。最终,他的晚年研究成果成全了他一生的期待,直到他离世后的今日还被生物学家所称道。树的冬与夏本身就是其生命之环中不可切割的部分,前者所放下的往往成为后者的积累。(再析材料,换一个角度,以人释树。分承论证“放下”“是为了重新拾起”。三扣材料。)不知道好奇的小沙弥能否在师傅的一番话中有所领悟,不知道困于眼前只有贪婪的众生是否从此觉醒。(再类比。敲醒因贪婪而困于眼前的众生。题意深掘一层。四扣材料。)望窗边落叶的草木,我们不必感伤,那落叶是树向叶的许诺,许诺用秋冬的沉寂迎接下一季葱茏。那一刻,蜂飞蝶舞,万世群芳。(首尾呼应,但文意已从首段对“红叶”的“留恋”走向了对“大树”“下一季葱茏”的“迎接”。这是典型的深化题旨。五扣材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