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课程实施大纲.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材料力学课程实施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力学课程实施大纲.docx(1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材料力学课程实施大纲目 录1 .教学理念41.1 学生的开展41.2 教学的有效性51.3 教学的策略51.4 教学价值观62 .课程描述81. 1课程的性质82. 2课程在学科专业结构中的地位、作用83. 3课程的前沿及开展趋势84. 4学习本课程的必要性83 .教师简介94 .先修课程95 .课程目标115.1 知识与技能方面115. 2过程与方法方面116.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147. 课程内容157.1 课程的内容概要156. 2教学重点、难点及学时安排193.主要知识点20强调超静定问题的求解步骤,解决问题的三个方面,分析不同情况下变形的几何条件确定。分析静定基的选取的多样性。
2、20学时分配:6学时217.课程教学实施21第一单元 绪论(第1次课,2学时)21第二单元 轴向拉伸与压缩一一第1小单元(第2次课,2学时)23.5势能机械能守恒定律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保守力;功能原理;机械能守恒与转化定律;能量守 恒与转化定律.6动量冲量动量定理1 . 7动量守恒定律2 .刚体的转动刚体的平动转动和定轴转动刚体;平动;转动;定轴转动;角速度矢量转动动能转动惯量转动动能;转动惯量;平行轴定理和垂直轴定理力矩转动定律2.1 质心质心运动定律力矩的功转动动能定律力矩;力矩的功;定轴转动中的转动动能定律角动量和冲量矩角动量守恒定律质点的角动量;质点的角动量定理;刚体的角动量;冲量矩
3、;角动量定理;角动 量守恒定律三)该课程涉及到理论力学知识点如下:1 .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主要知识点:1.1 静力学公理;2工程中常见的约束类型以及各种约束力的画法;1.3物体的受力分析,受力图。2 .平面力系主要知识点:1. 1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几何法;2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解析法;2. 3法平面力对点之矩的概念及平面力偶系计算;4平面任意力系向作用面内一点简化;3. 5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近似计算腹板上的最大切应力:t =与 d为腹板宽度%为上下两翼缘内侧距 max drl圆形截面梁横截面上同一高度各点的切应力汇交于一点,其竖直分量沿截面宽度相等,沿高度 呈
4、抛物线变化。最大切应力发生在中性轴上,其大小为:7id2 2d(3-25)(3-25) os;=40Lb万/3 Az xd64圆环形截面上的切应力分布与圆截面类似。3.4 切应力强度条件梁的最大工作切应力不得超过材料的许用切应力,即: 工=缢思竺总卜 max b L(3-26)式中,Qgx是梁上的最大切应力值;口.是中性轴一侧面积对中性轴的静矩;/二是 横截面对中性轴的惯性矩;b是1骁处截面的宽度。对于等宽度截面,加”发生在中性轴 上,对于宽度变化的截面,丁侬不一定发生在中性轴上。3.5 剪切的实用计算名义切应力:假设切应力沿剪切面是均匀分布的,那么名义切应力为:了 =工A(3-27)剪切强度
5、条件:剪切面上的工作切应力不得超过材料的 许用切应力图,即t =(3-28)3.6 挤压的实用计算名义挤压应力 假设挤压应力在名义挤压面上是均匀分布的,那么 。加=殳 4(3-29)式中,A,.表示有效挤压面积,即挤压面面积在垂直于挤压力作用线平面上的投影。 当挤压面为平面时为接触面面积,当挤压面为曲面时为设计承压接触面面积在挤压力垂 直面上的投影面积。挤压强度条件挤压面上的工作挤压应力不得超过材料的许用挤压应力。加二二(3-30)第十二单元期中复习一第2小单元(第32次课,2学时)材料力学期末重点公式复习34.1 变形计算圆轴扭转时,任意两个横截面绕轴线相对转动而产生相对扭转角。相距为/的两
6、个横 截面的相对扭转角为=母公 (rad)=母公 (rad)(4.4)假设等截面圆轴两截面之间的扭矩为常数,那么上式化为77(p =GIP(rad)(4.5)图4.2式中:g称为圆轴的抗扭刚度。显然,。的正负号与扭矩正负号相同。公式(4.4)的适用条件:(1)材料在线弹性范围内的等截面圆轴,即7K孙;(2)在长度/内,T、G、均为常量。当以上参数沿轴线分段变化时,那么应分段计算扭转角,然后求代数和得总扭转角。即:gd)(4.6)z=i GJp当八。沿轴线连续变化时用式(4.4)计算小4.2 刚度条件扭转的刚度条件圆轴最大的单位长度扭转角9max不得超过许可的单位长度扭转角力,即。二”=柴工。1
7、 (rad/m)(4.7)Cjx p式:” =x幽工卜(/m)(4.8) IIldAj-L/ J31P71挠曲线的近似微分方程及其积分在分析纯弯曲梁的正应力时,得到弯矩与曲率的关系-= p EI对于跨度远大于截面高度的梁,略去剪力对弯曲变形的影响,由上式可得 义=丝3 px) El利用平面曲线的曲率公式,并忽略高阶微量,得挠曲线的近似微分方程,即勿三丝3EI(4.9)(4.10)(4.11)(4.10)(4.11)将上式积分一次得转角方程为。=4=(3公+。 J EI再积分得挠曲线方程C0 = 皆hxdx + Cx + D式中,为积分常数,它们可由梁的边界条件确定。当梁分为假设干段积分时,积分
8、常 数确实定除需利用边界条件外,还需要利用连续条件。4.3 梁的刚度条件限制梁的最大挠度与最大转角不超过规定的许可数值,就得到梁的刚度条件,即d 同,6 C =-c A JLSa/=1C =-c A JLSa/=1C AZcf -1c - A 一 ZaZ=1(5-4)5.2 惯性矩和惯性半径惯性矩:平面图形对某坐标轴的二次矩,如图-4所示。惯性矩:平面图形对某坐标轴的二次矩,如图-4所示。人丫2dA(5-5)量纲为长度的四次方,恒为正。相应定义yz(5-6)图14惯性矩的概念为图形对y轴和对z轴的惯性半径。组合图形的惯性矩。设Zv, Izi为分图形的惯性矩,那么总图形对同一轴惯性矩为:(5-7
9、)假设以夕表示微面积dA到坐标原点0的距离,那么定义图形对坐标原点。的极惯性矩:In = f p2dA(5-8)p Ja因为:p2 = /+z2,所以极惯性矩与(轴)惯性矩有关系Ip=y2+z2)iA = Iy+Iz(5-9)式(1-9)说明,图形对任意两个互相垂直轴的(轴)惯性矩之和,等于它对该两轴交 点的极惯性矩。下式 Iyz = f yzdA(5-10)J A定义为图形对一对正交轴y、z轴的惯性积。量纲是长度的四次方。Iyz可能 为正,为负或为零。假设y , z轴中有一根为对称轴那么其惯性积为零。13平行移轴公式由于同一平面图形对于相互平行的两对直角坐标轴的惯性矩或惯性积并不相同,如 果
10、其中一对轴是图形的形心轴(y /)时,如图I-7所示,可得到如下平行移轴公式I、=1 +a2A c L =I7 +b2A(5-11)Z zc/vz = hcc + ahA简单证明之:Ix = (zc + )2 - zc2dA +zcdA + 221dA其中:AZcdA为图形对形心轴yc的静矩,其值应等于零,那么得,y = /% +。2 A同理可证(5-11)中的其它两式。结论:同一平面内对所有相互平行的坐标轴的惯性矩,对形心轴的最小。在使用惯 性积移轴公式时应注意a , b的正负号。把斜截面上的总应力分解成与斜截面垂直的正应力。和相切的切应力与 ,那么其与主应力的关系为an =0/2 +(r2
11、m2 +(r3n2(5-12)=J。:,2 +%2疗 +%2/ 一叫; (5-13)在以。为横坐标、如为纵坐标的坐标系中,由上式所确定的任意斜截面上的正应 力?和切应力却为由三个主应力所确定的三个圆所围成区域(图13.2中阴影)中的一点。由图13.2显见%ax(5-14)图 13.28.学生课程学习要求8.1 学生自学的要求每次课上课前,学生应参照教学单元的详细要求课前预习,针对问题开展自学,充 分利用实验室的实验工程和各种配套资源进行动手,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做到课堂内容 的针对性。每次课后及时复习,应结合课程内容,查阅相关文献、参考资料,充分理解课程内 容后,再做作业。每一大单元结束后,要写
12、总结提纲或报告,理清该单元的主要内容、 重点及难点,形成知识体系。8. 2课外阅读的要求要求阅读后面教学资源所列罗的参考资料,课程结束每位学生撰写一份读书报告交 给老师,用加粗、下划线和注解的方式对重点内容进行总结。8. 3课堂讨论的要求进行课堂讨论前,老师会根据要讨论的题目布置相应的资料查阅要求,学生可在图 书馆或其他不同的途径根据老师的要求进行资料的查阅。课堂讨论时围绕问题进行讨 论,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回答以下问题起立回答,尊重老师和同学。课堂讨论是实施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的重要途径,它要求学生在教师的适当指导 下,通过讨论和协作主动地建构知识,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 新
13、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开展学生的良好素质,课堂讨论的形式多样,全班讨论、小组讨论、专题讨论、辩论式讨论、穿插讨论等, 但不管采用哪种形式,都要精心设计、组织,才能充分发挥讨论的作用。本课程课堂讨 论要求学生各抒己见,互相启发,在信息的多项传递过程中巩固已取得知识,能适当解 决一些有争论的、学生难以直接理解的问题,从而获取新的知识。(1)要求大家主动参与。因为这是一个研讨课,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为在课堂上进行 的学习做贡献。课堂参与方式既包括提供你的观点(通过讲述),也包括尊重并应答同 学的观点(主动聆听和回应)。(2)在课堂讨论中,希望同一时间只能有一位同学发言,所有同学都会有机会
14、参与讨 论。你们将免受侮辱、恐吓或其他阻止或贬低你们参与讨论的言论。教师将反对和消除 那些贬低或冒犯他人的言语或行为。如果冒犯者不改正,将被取消参与讨论的资格。每学期开学第一堂课老师进行课堂讨论分组,每次上课老师会留5-10分钟时间给 同学进行分组讨论。准备好对教师和其他学生提的问题。提出的问题应该能够引起大家 的讨论,并且不应该是你知道答案的问题;4课程实践的要求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开设了课内实验材料力学性能实验通过学生 自己动手做实验,验证和加深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构件在四种基本变形下的材料力学 性能,重点培养学生工程素质、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能力。要求每位同学必修参加实 验环节
15、。9.课程考核方式及评分规程出勤(迟到、早退等)、作业、报告等的要求所有作业必须在指定的上课时间前上交。不允许迟交。学生应该遵守大学的出勤政 策。在学生手册中可以找到相关出勤政策,缺勤超过15%的学生将被取消考试。每堂课 都要求学生准时出席,上课迟到的学生将视为缺勤。在每节课的上课前会进行点名,不 允许因为工作、旅行、工作面试、车辆问题等导致的缺勤。如果你因为家庭紧急事件、 身体问题不能出席课程,我建议你委托同学将有辅导员或班主任签字的书面请假条交给 老师,最好课前提前通知老师。在每节课之前老师都会查看自己的邮箱。这样老师就能 及时联系到你并告知你需要阅读的材料,以及下节课前你需要完成的任务。
16、8. 2成绩的构成与评分规那么说明1、平时成绩评定依据平时成绩以100分计算,由以下内容构成:出勤情况x 20%+平时作业情况X 20%+期中考试X 60% oa)出勤情况:出勤情况总分为100分,旷课一次扣15分,累计超过总课时的1/3者,取消考核资格。b)作业完成情况:单次作业评分标准:分为 A+, A, A-, B+, B, B-, C+, C, C-, D+, D, D-, E+, E, E一共 15 个等级;(分别对应百分制中的 95, 90, 88, 85, 80, 78, 75, 70, 68, 65, 60, 58, 55, 50,45)作业完成情况评分标准:作业得分,应为各次
17、作业得分数之和除以作业的相应次数。C)期中考试期中考试形式为任课老师自己命题并安排考试以及评卷。9. 3考试形式及说明(含补考)1、期末成绩评定期末考试形式为全体统考,力学教学室统一命题,统一评卷,流水作业。期末最终成绩 二平时成绩X 30%+期末卷面成绩X 70% o 2、补考规定补考采取开学前一周闭卷统一考试,考试成绩=平时成绩X 0%+卷面成绩X100%10-学术诚信规定1考试违规与作弊及杜撰数据、信息等学校规定中声明:“学校的注册学生必须按照学校教师、系科或学院的标准完成他们 的学术工作;作弊和剽窃行为构成欺诈的行为将取消课程学分并给与适当的制裁因 此,任何形式的作弊和剽窃行为将导致成
18、绩不合格,学生将会被提交给合适的学院和学 校有关部门采取行动。(1)学校对作弊的定义为:(a)在发布给学生使用之前,获得或保存考试,测试,小测验的局部或全部的复印件;(b)在考试,测试,小测验中使用笔记,课本或其他信息(除了开卷考试之外);(c)获得关于考试,测试,小测验的机密信息,而这些并非教师发布的;(d)在考试中给予或交换信息;(e)提出的数据或资料是由其他人或组织所提供的,且把这些据为己有;(f)篡改实验数据或信息;(g)让另外一个人代替自己完成任何学业成绩,而没有专业知识和教师的允许;(h)与其他人合作进行以上一项或多项;以及在没有得到教师允许时,使用之前提交 给其他课程的作业或工程
19、来到达这门课程的要求;(i)为了拖延或防止考试,测试,小测验或其他学业工作呈现伪造的信息。(2) “抄袭”是指在没有获得他人允许情况下,采用和呈现别人的观点来作为自己的想 法或成果,抄袭包括但不限于:(a)直接从其他人的工作中复制单词,句子和段落;(b)从其他人的插图,数字,照片,图画,模型或其他可视的和非语言的资料中进行 复制;(c)把其他人以最终稿或草稿形式的成果作为自己的内容而没有引用来源,例如使用 购买的研究报告。10. 2学术剽窃等提供的实验报告或者课程报告不得抄袭学术论文和文献。11. 课堂规范课堂纪律1、学生应提前10分钟到达上课地点,做好上课准备;假设迟到,应先报告,老师允许后
20、 方可进入教室;上课要遵守课堂纪律,专心听讲,不做与课程无关的事;2、上课时保持安静,专心听讲,做好课堂笔记;2. 6物体系统的平衡;2. 7静定问题和超静定问题;2. 8平面简单桁架的内力计算。5.课程目标5. 1知识与技能方面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1、具有将一般零部件或结构构件简化为力学简图的初步能力;2、能够分析杆件在拉、压、扭、弯曲时的内力,并作出相应的内力图;3、对杆件的各种基本变形的应力和变形能够熟练掌握其理论计算方法;4、全面系统地了解构件的受力变形、破坏的规律;5、掌握有关构件设计计算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6、在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前提下,以最经
21、济的代价,为构件选择合适的材料, 设计合理的截面形状和尺寸,为构件设计提供计算依据;7、掌握测定材料力学性能的原理和方法,具有进行实验研究的初步能力;8、具有一点关于能量法及其应用的基础知识;10、对材料疲劳强度有初步认识;11、了解材料力学的新理论,新方法及开展趋向;12、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好经济与平安的矛盾,具备创新精神。5. 2过程与方法方面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在教学过程中,兴趣是学生主动接受知识的动力,让学生在心情愉快、趣味盎然的 环境中学习,不仅可以优化其心理品质,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可以增强学习的内驱力。 因此,在材料力学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探寻
22、各种教学方式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材料力 学的兴趣。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1) 问题激趣法; 新颖、富有启发性,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往往会诱发3、因故暂时要离开课堂,请向老师稍作说明;4、课堂上,不得随便接打手机,应将手机关闭或设为静音。11 . 2课堂礼仪1、进入教室上课要注意自己的着装;不穿短裤、拖鞋、背心,不敞着或披着衣服进教 室。女生不穿超短裙、吊带衫、无袖、低胸的衣服,不穿过高的高跟鞋。衣服的纽扣必 须按照各种服装的规范扣好;2、上课时应衣着大方,夏天不穿背心、短裤、拖鞋进入教室;3、按时去上课,不把食品、饮料带入教室,不在课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材料力学 课程 实施 大纲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