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教学案.doc
《课题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教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教学案.doc(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铜仁市第八中学 制作人:zhanghenglong课题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教学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1的内容,主要是以葡萄酒和葡萄醋为例介绍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和检测方法,重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等科学探究能力。葡萄酒的制作是以酵母菌的细胞呼吸为知识基础,与必修内容联系十分密切,熟练掌握葡萄酒的制作原理以及能够设计出合理的制作装置对于学生更好的理解酵母菌的有关内容是十分必要的。二、设计思路 选修1是一门“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实验设计和操作实践学习科学探究的选修课程,重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收集证据等科学探究的能力。本节课通过知
2、识回顾帮助学生梳理基础知识,确定菌种类型、菌种来源,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原理,利用学案层层深入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引导学生设计出可行的制作果酒和果醋的装置,利用学生已有制作葡萄酒的生活体验,鼓励学生亲身体验,精心操作,获得醇香浓厚的葡萄酒,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动手能力,鼓励学生合作学习,拓展和加深对葡萄酒制作过程的理解。三、学情分析从能力上看:学生大多数基础扎实,思维敏捷,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课外知识丰富,对问题的思考有一定的深度,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由于学生知识容量有限,发现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应适时进行引导,打造以问题为中心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成
3、为课堂的主人。从知识储备上看:通过必修1的学习,学生对于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已掌握得比较清楚,掌握制作果酒和果醋的基本操作方法比较容易,但由于高二学生知识体系还在不断完善,动手操作的能力较弱,在果酒的制作过程中控制发酵条件难度较大。四、学科核心素养与教学目标生命观念:(1)了解传统发酵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掌握发酵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说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原理。(3)学习制作果酒果醋的实际操作技能(4)设计简单的生产果酒果醋的装置科学探究: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的教育:积极参加实验设计,在合作交流中探索未知,在发现、探究、操作过程中,获得知识,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学习的热情,树立学习的
4、信心。理性思维(1)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用简单的科学术语表达问题的能力(2)掌握采集和处理实验材料以及制作果酒的基本操作技能(3)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及利用已建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社会责任:(1)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的教育(2)体验和感受生物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3)培养学生合作精神(4)关注生活,体验果酒制作的乐趣,交流感受。五、重点难点重点: 说明果酒、果醋制作的原理,设计试验装置,制作出果酒、果醋。难点: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六、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讲述法、讨论法、总结法七、学时安排:2学时八、教学过程: 温故知新:1、 什么是细
5、胞呼吸?(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2、 什么是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通常以分解葡萄糖为主),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合成大量ATP的过程。)3、什么是无氧呼吸?(一般是指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动植物细胞把糖类等有机物分解成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4、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区别:国学金典:关于细胞呼吸的应用在古时候就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岂不闻唐朝王翰曰“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更有宋 辛弃疾“点检笙歌多酿酒。蝴蝶西园,暖日
6、明花柳。醉倒东风眠永昼。”等古时候酿酒已经风靡一时,曾有一农户酿酒很甜考的醋又酸又香,养猪大而肥,于是在过春节时贴了一幅对联,上联是:酿酒甜醋罐罐酸;下联:养猪大老鼠死光。恰巧一穷秀才路过,在对联上加了一个字“如”,上联是:酿酒甜如醋,罐罐酸;下联:养猪大如老鼠,死光。过渡:这一诙谐的笑话更是把细胞呼吸的内涵展现的淋漓尽致,酿酒为什么就变成了醋?进入新课:板书:课题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第一学时果酒制作一、生命观念:基础知识(一)菌种:酵母菌(单细胞真核生物)(1)来源: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2)代谢类型:异养兼性厌氧型(3)酵母菌形态、结构: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属真核生物,细胞大小为1
7、30um,呈圆形、椭圆形等。如图(4)繁殖方式:主要为出芽生殖酵母菌在氧气和营养物质丰富、条件适宜时,进行出芽生殖(温度适宜时,进行出芽生殖,繁殖速度快);在营养缺乏、条件恶劣时进行孢子生殖(温度低时形成孢子,进入休眠状态)。菌落:酵母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其表面湿润、黏稠,呈白色或粉红色。(在液体培养基中,有些在液体表面形成菌膜,或在容器壁上出现酵母环,或产生沉淀。)讨论:你知道什么是菌落吗?在生态学上一个菌落属于什么?(5)生存的环境自然界中,酵母菌分布广泛,但多分布在含糖较高的偏酸环境中,如水果、花、树皮上,(有些可与昆虫共生,有些使人致病,如白色假丝酵母引发鹅口疮、肺感染。食品中
8、常见的酵母菌有啤酒酵母、葡萄汁酵母、鲁氏酵母(酱油酿造)、球拟酵母属、粉状毕赤氏酵母等。)一年四季,土壤始终是酵母菌的大本营。(6)影响酵母菌生长和繁殖的因素:营养物质、温度(如20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PH(酵母菌生活在偏酸的环境中)(二).果酒制作的原理1、有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有氧呼吸大量繁殖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2、无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C6H12O62C2H5OH2CO2能量3、发酵(1).发酵概念 广义:是通过微生物的培养来大量生产各种代谢产物的过程。包括有氧发酵(如醋酸发酵、谷氨酸发酵)和无氧发酵(
9、如酒精发酵)。 狭义:是指微生物的无氧呼吸(包括酒精发酵、乳酸发酵等)。(2).所以:发酵无氧呼吸。(3).应用: 酿酒、发馒头、面包制作、酒精制造、生产药用酵母片、生产维生素、生产抗菌素等。(4)发酵条件:温度氧气:初期需氧,后期不需氧(早期通入无菌空气使酵母菌大量繁殖;后期密封进行酒精发酵,经常拧松瓶盖放气)PH:偏酸,最适pH为4.55.0。时间:1012 d。二、理性思维果酒发酵装置1、 A瓶上面留一定空间(约1/3)的作用:提供一定量的氧气,满足发酵初期酵母菌对氧气的需求。2、B瓶各部位的作用: 开关:酵母菌繁殖需要O2,酵母菌产生酒精的过程需要厌氧条件,因此在发酵罐的充气口应该设置
10、开关。充气口: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充气管下端要插入发酵液面以下近瓶底处)排气口:排出酒精发酵时产生的CO2,平衡容器内外压力;与排气管相连的长而弯曲的胶管,可有效阻止空气中微生物的进入,避免来自空气的污染。(排气管下端离发酵液有一段距离,外部要弯曲,并尽量保证管口向下)出料口:取样检测菌体数量、酒精浓度,或排放废料。(3)装置的使用:使用A装置每隔12 h左右就要将瓶盖拧松一次,因为制酒阶段的后期,酵母菌无氧呼吸会产生大量气体,若不及时放出会把瓶子或瓶盖涨破,不打开瓶盖是防止氧气和有害杂菌进入。使用B装置制酒时,应该关闭充气口。三、 科学探究(一).实验流程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果酒1、器
11、具的清洗、消毒:榨汁机要洗净晾干,发酵瓶要清洗干净并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消毒。2、材料的选择和处理:选择新鲜的葡萄,先用清水冲洗12遍除去污物后,再去枝梗。3、榨汁装瓶:将冲洗干净并除枝梗的葡萄放入榨汁机榨取葡萄汁,然后将葡萄汁装入发酵瓶,要留大约1/3的空间,并封闭充气口。4、发酵:制葡萄酒的过程中,将温度严格控制在1825 ,时间控制在1012 d,(如果用带盖的瓶子进行果酒制作,每天定时排出发酵产生的CO2,每次排气时只需拧松瓶盖,不要打开瓶盖,防止氧气和有害杂菌进入)10 d后开始从出料口抽样,监测酒精浓度或菌体数量。思考1:制作果酒使用的葡萄应先冲洗,再除去枝梗,能否先去枝梗再冲
12、洗?提示:制作果酒使用的葡萄应先冲洗,再除去枝梗,不能反过来,以免除去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思考2:在果酒自然发酵前,需对新鲜的葡萄进行冲洗去污,能否反复冲洗?提示:对于果酒的自然发酵,冲洗不要反复进行,因为其他杂菌和酵母菌被洗去的机会是均等的,如果冲洗次数过多,会使酵母菌数量减少,发酵周期加长,产生的果酒中酒精含量下降。思考3:将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需要留有大约1/3的空间,其目的是?提示:这样既有利于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通过出芽生殖大量繁殖后代,又可防止发酵旺盛时产生大量的CO2造成发酵液溢出。四、社会责任实验结果分析、评价与产物鉴定1、发酵液的变化放出气体:由于发酵作
13、用,葡萄汁中的糖分大部分转变为CO2、C2H5OH及少量的发酵副产品。发酵旺盛期CO2的产量非常大,因此需要及时排气,以防止发酵瓶爆裂。放热:发酵过程产热,会使发酵液温度上升,但酒精发酵的温度应严格控制在1825。颜色变化:发酵过程中,随着酒精度数的提高,红葡萄皮的色素进入发酵液,使葡萄酒呈现深红色。菌体数量的变化:果酒制作的初期,发酵液中酵母菌数目增多,后期不在增多。PH值变化:果酒发酵时产生的部分CO2会溶于发酵液而使发酵液PH下降。2、证明葡萄汁转化成葡萄酒是酵母菌发酵所致需要设置对照组,将葡萄汁进行彻底灭菌,分别装入A、B两个发酵瓶,并个留有1/3空间,A组加入酵母菌,B组不加,置于适
14、宜条件下,一段时间后检测A、B组中酒精的生成情况。3、结果评价果酒制作:发酵后取样,可通过嗅味和品尝进行初步鉴定。此外,还可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并用重铬酸钾检验酒精的存在。制作成功的葡萄酒应色泽鲜艳、爽口、柔和、有浓郁的果实香味。4、酒精鉴定A组B组C组步骤3 mol/L的H2SO4 3滴振荡混匀后加入常温下酸性饱和重铬酸钾溶液3滴振荡、观察颜色变化颜色变化不变色灰绿色灰绿色结论果汁经发酵后产生酒精思考4:传统工艺制作葡萄酒时,并没有专门加入酵母菌的菌种,那么生产中的酵母菌是从哪里来的呢?提示: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思考5:为什么在酒精发酵过程中
15、往往“先通气后密封”?提示:“通气”是使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密封”是使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思考6:酒精发酵过程中会发生“先来水后来酒”现象,其原因是什么?提示:酵母菌先进行有氧呼吸产生水,再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思考7:葡萄皮上除有酵母菌外,还有其他杂菌;果酒制作过程中,在不灭菌的情况下,酵母菌是如何成为优势菌种的?提示:葡萄在榨汁前要进行冲洗,可去除部分杂菌;发酵后期在缺氧和酸性发酵液中,绝大多数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受到抑制,而酵母菌可以适应这一环境;相对于酵母菌来说,制作过程中产生的酒精更不利于杂菌生长。思考8:在果酒发酵旺盛期要及时排气,试说明原因。提示:由于发酵旺盛期CO
16、2产生量大,因此需及时排气,以防止发酵瓶爆裂。5、果酒的功效与作用(1)、杨梅酒的功效和作用。杨梅酒一般是用白糖,杨梅以及冰糖按照一定比例制作而成。杨梅酒的味道十分香甜,其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包括葡萄糖,果糖,柠檬酸以及多种我们身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维生素。杨梅酒具有非常好的预防中暑的作用,所以在夏天可以适当的喝一些杨梅酒。杨梅酒可以平衡我们体内的酸碱度,非常利于养生,是一种较高的强碱性的食品。对于一些肉类物质以及米饭等碳水化合物在我们体内经过消化而成的酸性物质,具有非常好的中和的作用。在酷暑之时喝一杯杨梅酒,可以让我们清凉解暑。杨梅酒还具有非常好的消失御寒利尿抗癌等功效和作用。2、桑葚酒的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课题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教学案 课题 果酒 制作 教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