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导学案附答案.doc
《荆轲刺秦王导学案附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荆轲刺秦王导学案附答案.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G10- 姓名:_荆轲刺秦王导学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2、掌握文中重要的字、词、句解释,提高翻译能力。3、掌握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培养文言翻译的能力。一、自主学习1关于战国策:战国策是汇编而成的历史著作,作者不明,最后由西汉刘向编校整理成书,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33篇,记载了继春秋以后,讫楚、汉之起,共245年间的历史。战国策的艺术特色:富于文采。语言明快流畅,纵恣多变,委曲尽情。描写人物的性格和活动,更加具体细致,也就更显得生动活泼。所记的策士说辞,常常引用生动的寓言故事。2、探寻背景(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统一中国之前的六年。当时,秦于公元前2
2、30年灭韩,又于公元前228年破赵(灭赵是公元前222年),秦统一六国的大势已定。当初,燕王为了结好于秦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作人质。而“秦遇之不善”,太子丹于公元前232年逃回燕国。为抵抗强秦的大举进攻,同时也为报“见陵”之仇,太子丹想派刺客去劫持秦王;或者刺杀秦王赢政,使秦“内有大乱”,“君臣相疑”,然后联合诸侯共同破秦。荆轲刺秦王失败之后,秦大举攻燕,于公元前226年破燕,公元前222年灭燕。二、课前自测1通读全文,给你不认识的字注音。2.疏通文章大意,翻译疑难字词,并重点标记出通假字(5个)。3成语积累切齿拊心:又作“切齿腐心”。形容愤恨到极点。一去不复返: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后亦称人
3、或者已成陈迹。唐崔颢黄鹤楼诗:“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发上指冠:语出庄子盗跖:“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毛发竖起的样子。形容极度愤怒。本文“士皆目真目,发尽上指冠”暗引此语。图穷匕首见:比喻事情发展到了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出来。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无法可想。表示事已如此,再要挽回已是无能为力。悲歌击筑:亦作“悲歌易水”。典出本文。常用以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变徵之声:语出史记刺客列传:“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乐声中的徵调变化,常作悲壮之声。徵,古代五声之一,读。三、自主学习1、找到下面各句中的词类活用,并解释。2进兵北略地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
4、北。 函封之 名词作状语,用匣子。前为谢曰 方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其人居远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远方。使使以闻大王 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太子迟之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迟。发尽上指冠 名词作状语,向上。群臣怪之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箕踞以骂曰 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秦兵旦暮渡易水 名词作状语,马上。2、古今异义:仰天太息流涕 古义:眼泪。今义:鼻涕。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将军岂有意乎 古义:有心意,此引申为同意、愿意。今义还有“故意”之意。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5、 遇:古义:对待。今义:遇到。深:古义:刻毒,今义:有深度,与“浅”相对。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 古义:在这时,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终已不顾 古义:不回头。今义: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忌。左右乃曰 古义:皇帝周围的侍卫人员。今义:表两种方向;或表大体范围;有时亦有控制之义。3、了解并熟悉下列各类特殊句式。(1)判断句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仆所以留才,待吾客与俱。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2)省略句秦王购之 ( ) 金千斤。 取之 ( ) 百金。皆 ( ) 白衣冠以送之。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 ( ) 留待。嘉为 ( ) 先言于秦王曰。 乃 ( ) 朝服,设九宾
6、。使 ( ) 毕使于前。 群臣侍 ( ) 殿上者,不得持尺兵。(3)被动句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4)倒装句 (请在横线上标注倒装句具体类型)常痛于骨髓 嘉为先言于秦王 燕王拜送于庭 使毕使于前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_群臣侍殿上者 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_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文章内容,学会给文章划分层次。2、体会课文的写作特色,提高鉴别欣赏能力。学习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神态,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一、给文章分段,并简要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第一部分:开端 行刺缘由第三部分:发展 行刺准备第四部分:高潮 廷刺秦王第五部分:结局 荆轲被斩二、重点
7、突破:研习课文第一、二部分,思考下列问题1荆轲刺秦王是在怎样的形势下发生的?请找出原文,并试着分析语言有何特点?破、虏、收、进、略、至,六个动词展现给我们一个势如破竹、所向披靡的强大的秦国,秦国的长驱直入给弱小的燕国带来巨大的威胁,可谓是“危在旦夕”。这是荆轲刺秦的大背景。 秦军破赵,势如破竹,大军压境,燕国危在旦夕。“尽收其地”的“尽”,写出了秦军之“强”,也应了太子丹“今秦有贪利之心而欲不可是也,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的判断。太子丹认为“秦兵旦暮渡易水”,“日已尽矣”,因而催促荆轲实施刺秦王的计划,意图抵抗秦军的大举进攻,同时也报“见陵”之仇。2找出一、二部分描写荆轲的相关
8、语言并分析表现了荆轲怎样的性格特点。荆轲的谋划抓住了如何见秦王这个关键问题。他提出用樊将军首与督亢地图为信物骗取秦王信任,具有超人的胆识和气魄。他在太子心急如焚时才提出这个计划,可见城府很深。3文中写到了太子的“不忍”,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太子“不忍”,反衬了荆轲智谋非凡。4太子丹求“天下之刮匕首”并“以药淬之”、“令秦武阳为副”为何略写?不是主要情节,因而只作必要的交代。详略得当,剪裁合理。5荆轲怒叱太子的原因是什么?显示了荆轲什么性格?荆轲“有所待”,遭到太子的猜疑。太子的不信任对侠义之土来说,无异于人格侮辱。“士可杀而不可侮”。荆轲忍无可忍,怒叱太子,显示了刚烈的性格
9、。三、重点阅读易水诀别这个部分,回答下列问题。1、这一部分的音乐描写有什么作用?歌声由悲凉到慷慨,凝聚着荆轲多么激烈的思想斗争,生与死的搏斗,使重义轻生的英雄也产生了凄凉悲愤的感情。 2、易水辞诀这一场面的描写烘托了一种怎样的气氛?易水辞诀场面的描写烘托了悲壮、凄怆的氛围,有力地突现了荆轲重义轻生的主导性格和英雄气概,表现荆轲的思想感情,渲染悲壮的气氛。3、你觉得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易水诀别这一场面(请试着从写作方法上做分析)?抓住特点:如对送行者的描写,抓住“白衣冠”这个特点;突出重点:在众多的人物中,重点写荆轲;“既祖,取道”略写,重点写慷慨悲歌;顾及全面:太子、宾客、高渐离、士等在场人
10、物都顾及到,而且通过写“士皆垂泪涕泣”“士皆?目,发尽上指冠”渲染凄凉悲怆的氛围和同仇敌汽的气势;有条不紊:人物活动按时间顺序描写;结合写景:“风萧萧兮易水寒”,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4小结:易水诀别,表现了荆轲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第二部分写行刺秦王的准备工作,包括 、 、 、 、易水诀别 五个场面,其中荆轲与太子丹有三次分歧。这些分歧既表现了荆轲的 _,也暴露了太子丹 的弱点。四、补充练习赏析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一绝: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1诗中借古讽今,“壮士”指的是_,“此地”指的是_。2“今日水犹寒”一句中“寒”为什么说用的好?“寒”字用得精准。表示不十分冷而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荆轲刺秦王 导学案 附答案 荆轲刺 秦王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