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点整理.docx
《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点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点整理.docx(7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要点精选资料,欢迎下载(=)教育(学习教育)教育对人的开展特别是对年青一代的开展起着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1、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开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系统性、选择性、专门性和基础性。2、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开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学校教育在影响个体开展商的特殊功能)(1)学校教育对于个体开展做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开展个性的功能(3)学校教育对个体开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开展的特殊才能3、实现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开展中起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的条件 学校教育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的实现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教
2、育万能论”:康德、华生、爱尔维修等。教育无用论:高尔顿(四)主观能动性1、主观能动性的概念: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和活动对于客观世界的积极作用,包括能动地认 识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并统一于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从活动水平角度看,个体主观 能动性由三个层次构成:第一层次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生理活动,第二层次是个体的心理活 动,最高层次是社会实践活动。2、主观能动性的作用(1)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开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促进个体开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 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2)总之,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开展的物质前提,环境为个体的开展提供了多种可能,而教 育作为特殊的环境对人的身心开展起主导作用
3、,个体因素是人的身心开展的内因和动力。遗 传物质前提、教育一主导作用、环境一开展动力、个体主观能动性一决定作用 六、个体身心开展的规律(-)个体身心开展的顺序性1、概念:身心开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开展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 变的连续不断的开展过程。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和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开展论。2、个体身心开展的顺序性的教育要求(1)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开展(2)教育一般不可“陵节而施”(-)个体身心开展的阶段性1、概念: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开展任务,这 就是身心开展的阶段性。在一定的年龄阶段,人的生理与心理两方面就会出现某些典型的、本质的
4、特征,即年龄特征。2、教育要求:(1)禁止“一刀切、一锅煮、成人化(2)教育工作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 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3)苏联维果 斯基提出的“最近开展区”,是指学生即将到达的开展水平与现有的开展水平之间的差异,如果 学生的开展水平处于“最近开展区;那么这正是最能敏感接受教育的时候。绡H跳,摘个桃” (三)个体身心开展的不平衡性(不均衡性)1、表现:一方面是指身心开展的同一方面的开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平衡的。另 一方面是就个体身心开展的不同方面而言的。精选资料,欢迎下载2、个体身心开展的不平衡性(不均衡性)的教育要求:根据身心开
5、展的不平衡性,教育教学要抓住关键期(指人的某种身心潜能在人的某一年龄段有 一个最好的开展时期,也叫敏感期、最正确期),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正确的效果。(四)个体身心开展的互补性1、概念:互补性是指集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损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开展得 到局部补偿。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五)个体身心开展的个别差异性1、概念:是指个体之间的身心开展以及个体身体开展的不同方面之间,存在着开展程度和 速度的不同。2、表现:(1)不同儿童同一方面的开展速度和水平不同Q)不同儿童不同方面的开展存在 差异(3)不同儿童所具有的的个性心理倾向不同(4)个别差异也表现在群体间 3、教
6、育要求:要求贯彻因材施教的原那么。(六)个体开展的整体性概念:学生是一个整体的人,以其整个身心投入教学生活,并以整个身心来感知、体验、享 受和创造这种教学生活。第三章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第一节教育目的概述一、教育目的的内涵1、概念:教育目的指教育要到达的预期结果,是根据一定社会开展和受教育者自身开展 需要及规律,对受教育者提出的总的要求,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 质量规格标准,同时也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2、教育方针:教育方针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根据政治、经济要求,明令公布实行的一定历 史阶段教育工作的总的指导方针或总方向。3、教育方针的内容十 :
7、(1)教育的性质和服务方向(2)教育目的(3)实现教育目的的基 本途径。其中,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中核心和基本的内容。二、教育目的的意义与作用1、意义: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隹、出发点和归 宿,在教育活动占主导地位。同时它也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活动都有指导意义,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 法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2、作用(功能) :(1)教育目的对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2)教育目的对贯彻教育方针 由激励作用(3)教育目的是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价的重要标准也有说法认为,教育目的的功能包括导向功能、调
8、控功能和评价功能。三、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包括(1)国家的教育目的(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3)教师的教学目标四、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幺人的身心开展特点和需要;3、人们的教育理想;4、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开展学说(客观题)(1)人的全面开展: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开展,还 包括道德的开展和个性的充分开展。(2)旧式分工造就了人的片面开展(3)机器大工业生 产为人的全面开展提供了基础和可能(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开展的社会条件(单 选)(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开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根本
9、途径汴精选资料,欢迎下载五、有关教育目确实立的理论(-)个人本位论及其主要观点1、认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人的本性,即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人的本性和本能的高度开展。2、代表人物:孟子、卢梭、裴斯泰洛齐(-)社会本位论及其主要观点1、社会本位论产生于19世纪下半叶,认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社会的要求,即教育以社会 的稳定和开展为最高宗旨。2、代表人物:荀子、柏拉图、赫尔巴特、凯尔斯泰纳(三)教育无目的论杜威(四)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历史、具体的统一第二节我国的教育目的1、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提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人民服务, 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
10、美、劳全面开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一、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性(2)坚持全面开展(3)培养独立个性(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 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5)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 二、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构成全面开展教育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全面开展教育的组成成分(1)德育(2)智育根本任务是培育或开展学生的智慧,尤其是智力(3)体育 增强学生体质是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基本组织形式是体育课(4)美育形成创造美 的能力是美育的最高层次的任务(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5)劳动技术教育(-)全面开展教育各组成局部之间的关系(1)“五育”在全面开
11、展中的地位存在不平衡性(2)“五育”各有其相对独立性德育起着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是“五育”的灵魂;智育那么为其他各育提供了认识基础; 体育那么是实施各育的物质保证;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是具体运用和实施。三、我国教育目的的落实1、落实我国教育目的时要特别注意重点培养青少年学生的素质2、当前我国教育目的在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片面追求升学率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简答、论述、案例分析)(一)概念:依据人的开展和社会开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 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素质
12、。(-)素质教育的特点:全体性、全面性(最本质的规定,最根本的要求)、基础性、主 体性、开展性、合作性和未来性。(=)素质教育的内涵: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 全面开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开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 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能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 区别。(四)实施素质教育的措施(简答):(1)改变教育观念(2)转变学生观(3)加大教育改 革的力度(4)建立素质教育的保障机制(5)建立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6)营造良好的校 园气氛精选资料,欢迎下载第三节学校与学校教育制度一、学习组
13、织的管理1、沟通是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功能(1)信息传递(2)控制(3)激励(4)情感交流2、学校绩效是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3、学校管理的基本方法:(1)行政管理方法(2)法律方法(3)思想教育方法(4)经济办 法(5)学术方法4、中小学管理的基本内容:(1)思想品德教育管理(2)教育工作管理(3)教务行政管理 (4)总务工作管理二、学校文化1、学校文化由观念文化(精神文化1规范文化和物质文化构成,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空 间形态形式,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2、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三、教育制度的内涵翁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各项规定的总统。广义
14、的 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四、现在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1、西欧双轨制:现代学制最早出现在欧洲。西欧双轨制以英国的双轨制为典型代表。2、美国单轨制3、左联分支型学制:介于双轨学制和单轨学制之间的分支型学制,也被称为中间型学制或 型学制。五、教育制度的开展历史1、前制度化教育学校的产生是其重要的标志2、制度化教育一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我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 兴勃交,3、非制度化教育“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第四节我国的教育制度一、旧中国的学制沿革我国现代学制的建立是从清末“废科举,兴学校”开始的。1、1902年的“壬寅学制”:以
15、日本的学制为蓝本,是我国首次公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虽然正 式公布,但尚未实行。2、1903年的“癸卯学制”:沿袭了日本的学制,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部由国家公布的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系统;“中学为体,西学为用,3、1912年的“壬子癸丑学制”:沿袭了日本的学制,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废除读经,是我 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4、1922年的“壬戌学制”(又称新学制和六三三学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基本上继承了 “壬戌学制、并一直沿用到全国解放初期。二、新中国的学制沿革1、1985年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实行九年义务教育,还提出制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
16、年)。2、1993年公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开展纲要: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 年文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要建设好一批重点教交和一批重点学 秣 简称两基两全旃重o精选资料,欢迎下载 三、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结构食1、从层次结构上看,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级教育四个层次。2、从类别结构上看,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和特殊教育五个 大类,我国的基础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和普通中小学教育。3、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是从单轨学制开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四、我国当前学制改革的主要内容(1)加强基础教育,落实义务教育(2)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开
17、展职业技术教育(3)稳步开展高等教育,走内涵开展为主的道路(4)重视成人教育,开展终身教育第四章教师与学生第一节教师及其职业素养一、教师的概念1、教师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2、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二、教师职业概述(-)教师职业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是第一部确认教师地位的法律,1993年公布,1994年实施。夸美纽斯认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最优越的职业。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2、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二)教师的作用(1)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教书)(2)教师是人类灵魂
18、的工程师(育人)加里宁(3)教师是人的潜能的开发者(4)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 导作用。(=)教师职业的开展历史1、非职业化阶段:学在官府以吏为师、以僧为师2、职业化阶段:独立的教师职业伴随着私学的出现而产生,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奴隶社会)。3、专门化阶段(1)教师职业的专门化以专门培养教师的教育机构的出现为标志,世界上最早的师范教育 机构诞生于法国。(2)我国最早的示范教育产生于清末。4、专业化阶段这一阶段学校对教师的需求开始从“量”的急需向“质”的提高方面转化。三、教师职业的特点(教师职业角色)一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1、“传道者角色(人类灵魂的
19、工程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2、“授业、解惑者角色(知识传授者、人类文化的传递者)3、示范者角色(典范)4、“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角色:四中教师的管理类型:强硬专断型、仁慈专 新型、放任自流型以及民主管理型。5、嗦长传驮、父母、朋友知己”的角色6、“研究者角色和学习者住学者,角色一反思:研究者、学习者:不断反思自己行为。精选资料,欢迎下载 四、教师劳动的特点(-)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多),表现在5个方面:性质、对象、任务、过程、手段的复杂性。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变):主要是由劳动对象的特点决定的。(1)因材施教(2)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教学有法,
20、教无定法1(3)教师需要教育机智。 教育机智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定向能力,是指教师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 的情况,迅速而正确的做出判断,随机应变的采取及时、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孰L智可以用四个词语概括:因势利导、随机应变、掌握分寸、对症下药。(二)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1、教师劳动的连续性:是指时间上的连续性。2、教师劳动的广延性:是指空间上的广延性。(=)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1、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十年树百年树人,2、教师劳动的间接性:教师通过学生对社会起作用。(四)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1、教师劳动的主体性2、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典范的作用(五)教
21、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五、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1、对待事业: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2、对待学生:热爱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热爱学生的要求:(1)把对学生的爱和严格要求相结合(2)把爱和尊重、信任相结合(3) 要全面关怀学生(4)要关爱全体学生(5)理解和宽容学生(6)解放学生(7)对学生保持 积极、稳定的情绪。3、对待集体:团结协作4、对待自己:为人师表(良好的道德修养)反思自己六、教师的知识素养翁翁1、政治理论修养2、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本体性知识):教师知识结构的核心,也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 必备基础。3、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4、必
22、备的教育科学知识(条件性知识)5、丰富的实践知识专家和新手教师的区别七、教师的能力素养食(1)语言表达能力(2)组织管理能力(3)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4)自我调控和自我反 思的能力(5)除此之外,还有教育科研能力、学习能力、观察学生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运 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八、职业心理健康(1)高尚的师德(2)愉悦的情感(3)良好的人际关系(重要标志)(4)健康的人格九、教师专业开展的内容(1)专业理想的建立(2)专业态度和动机的完善(3)专业知识的拓展与神话(4)专业能力的提高(5)教师的专业人格(6)专业自我的形成十、教师专业开展的阶段(1)“非关注阶段” (2)“虚拟关注” (3
23、产生存关注(4广任务关注” (5)“自我更新关注”精选资料,欢迎下载卜一、教师专业开展的途径(1)师范教育(2)入职培训(3)在职培训(4)自我教育最直接、最普遍的途径第二节学生一、学生的特点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的主体。1、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客体):从学生自身特点来看,学生具有可塑性、依赖性和向师性。2、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开展的主体: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在:(1)自觉性,也称主动性,这是主观能动性最基本的表现。(2)独立性,也称自主性。(3)创造性,这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最高表现。3、学生是开展中的人(1)学生具有和成人不同的身心开展特点(2)学生具有开展的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 教学 理论 知识点 整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