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类考试答案9节.docx
《检验类考试答案9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检验类考试答案9节.docx(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检验类考试答案9节检验类考试答案9节 第1节患者男性,26岁,自诉全身不适,腹痛,腹泻,呈水样便,并伴恶心,呕吐,经询问后得知该患者曾于发病前2小时进食新鲜盐渍海带凉拌菜。该菌的致病因子主要是A.耐热和不耐热性肠毒素B.志贺样毒素C.耐热性和不耐热相关性溶血素D.凝固酶E.霍乱肠毒素答案:C解析:1.副溶血弧菌是一种嗜盐性弧菌,常存在于近海海水、海产品及盐渍食品中。它是我国沿海地区最常见的食物中毒病原菌。共用题干患者男性,65岁。慢支30年,近3年来下肢水肿,平时活动气短,3天前受凉后加重,神志恍惚、嗜睡。血气分析:pH7.15,PaCO280mmHg,PaO245mmHg。初步判断患者发生了
2、A:呼吸性碱中毒B:呼吸性酸中毒C:代谢性碱中毒D:代谢性酸中毒E:无酸碱平衡紊乱答案:B解析:根据患者的病史及血气分析结果(pH7.15,PaCO2明显升高),可初步判断为呼吸性酸中毒。根据慢性呼吸性酸中毒预计代偿公式计算其预计为3743mmol/L,远远大于实际测定的浓度(20mmol/L),可判断合并有代谢性酸中毒。关于类风湿因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变性IgG的自身抗体B.有IgG型,IgM型和IgE型RFC.在RA中阳性率较高D.可作为桥接抗原与Fc段结合E.只见于类风湿关节炎答案:E解析:RF在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以出现。RF针对类风湿因子并不是100%特异性。A.TCR
3、、CD3B.CD19、CD20、CD21、CD22C.HLA-B27D.CD4T和CD8T淋巴细胞E.MDR对于流式细胞仪常用标记抗原,描述正确的是外周成熟的T细胞特有的标志是答案:A解析:艾滋病的诊断可以检测外周血CD4T和CD8T淋巴细胞的变化,作为重要辅助诊断依据。自身免疫性疾病通过检测HLA-B27的表达,作为强直性脊柱炎的一项重要辅助诊断指标。成熟B细胞主要表达CD19、CD20、CD21、CD22分子。外周成熟的T细胞特有的标志是TCR、CD3。淋巴细胞表达MDR,说明对化疗药物出现耐药性。典型的缺铁性贫血,红细胞与Hb浓度间的关系为A.Hb浓度减少比红细胞数量减少更明显B.Hb浓
4、度升高,红细胞数量降低C.红细胞数量与Hb浓度平行减少D.红细胞数量减少,而Hb浓度在正常范围内E.红细胞数量减少比Hb浓度减少更明显答案:A解析:不能用于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的方法是A、流式细胞术法B、免疫荧光法C、桥联酶免疫法D、花环试验E、密度梯度法答案:E解析:本题考察的是T细胞亚群的检测方法,密度梯度法只能用于分离单个核细胞。原发性纤溶亢进症时,实验室指标正常的是A:PTB:APTTC:TTD:FDPE:D-二聚体答案:E解析:D-二聚体在继发性纤溶症时阳性或增高,其水平增高的机制是纤维蛋白凝块形成以及继发性的纤溶亢进,即以纤维蛋白为降解底物,而原发性纤溶症是以纤维蛋白原为降解底物,所
5、以D-聚体在原发性纤溶症时为阴性或不增高。铬的排泄主要是从A.唾液B.粪便C.汗液D.胆汁E.尿液答案:E解析:铬的排泄主要由尿中排出。脑膜炎奈瑟菌传播的主要方式是A.借飞沫经空气传播B.昆虫传播C.由动物传染人D.粪-口传播E.输血传播答案:A解析:检验类考试答案9节 第2节在血涂片镜检时发现嗜多色性红细胞增多表示骨髓造血功能A:旺盛B:正常C:低下D:重度低下E:衰竭答案:A解析:嗜多色性红细胞属于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由于胞质中含有多少不等的嗜碱性物质RNA故被染成灰蓝色。嗜多色性红细胞增多提示骨髓造红细胞功能活跃。在增生性贫血时增多,溶血性贫血时最为多见。HIV感染时下列哪种CD分子会
6、降低明显A.CD19B.CD16C.CD4D.CD14E.CD8答案:C解析:CD4是HIV受体,HIV感染时,HIV病毒会选择性的侵犯带有CD4分子的细胞,使其降低明显。最常用的细胞培养方法是( )。A.血液培养法B.单层细胞培养法C.组织培养法D.旋转培养法E.悬浮培养法答案:B解析:最常见的贴壁细胞的培养,常用单层细胞培养法培养。MDS患者贫血特征为A.大细胞正色素性贫血B.小细胞正色素性贫血C.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D.正细胞性贫血E.单纯小细胞性贫血答案:A解析:MDS患者临床表现以贫血为主,且为大细胞正色素性贫血。某病人血肌酐88.4mol/L,尿肌酐浓度4420mol/L,24h尿量
7、为1584ml,其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为A.25ml/minB.50ml/minC.55ml/minD.75ml/minE.155ml/min答案:C解析:每分钟尿量=1584/(2460)=1.1ml/min,CCr=UV/P=44201.1/88.4=55ml/min。棘球蚴最常寄生于人体的A.脾脏B.脑C.肝脏D.内脏E.肺脏答案:C解析:落射荧光显微镜的激发滤片应安装在A:激发滤片与分色镜之间B:物镜与分色镜之间C:光源与分色镜之间D:分色镜与目镜之间E: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答案:C解析:激发滤片的作用是允许特定波长的激发光通过,安装在光源与分色镜之间。病毒的核酸检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可
8、以区分DNA病毒和RNA病毒B.可以利用核酸杂交的方法检测病毒特异基因片段C.可以利用PCR技术检测病毒特异基因片段D.检出病毒的核酸就说检出具有传染性的病毒颗粒E.病毒核酸检测快速、敏感、特异性高答案:D解析:检出病毒核酸说明检测到病毒,但不等于检测到具有传染性的活病毒。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骨髓象特点包括A:常见“干抽”现象B:有核细胞增生减低C:巨核细胞减少D:各系各阶段比值及形态多见异常E:骨髓铁减少或消失答案:E解析: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骨髓象特点包括,偶有“干抽”现象,有核细胞增生活跃,巨核细胞增多,各系各阶段比值及形态大致正常,骨髓铁减少或消失。检验类考试答案9节 第3节关于补体的理化
9、特性描述错误的是A.存在于新鲜血清及组织液中具有酶样活性的球蛋白B.补体性质不稳定,易受各种理化因素的影响C.在010下活性只保持34天D.正常血清中含量最高的补体成分为C2E.补体大多数属于球蛋白答案:D解析:补体是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正常新鲜血清及组织液中的具有酶样活性的球蛋白;且大多数属于球蛋白,正常血清中含量最高的补体成分为C3,含量最少的补体成分为C2;补体性质不稳定,易受各种理化因素的影响。在010活性只保持34天,冷冻干燥可较长时间保持其活性:加热5630分钟灭活,故补体活性检测应尽快进行。A.NAP积分明显增高B.NAP积分明显减低C.骨髓穿刺常常干抽D.外周血有异形淋巴细胞E.
10、血沉明显增快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答案:B解析:NAP主要存在于成熟粒细胞,故呈阳性反应,其他细胞基本呈阴性。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阴性,类白血病反应阳性。骨髓纤维化骨髓穿刺常常干抽。多发性骨髓瘤红细胞呈缗钱状排列,血沉明显加快。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血象为淋巴细胞增多伴异形淋巴细胞。对于粒单核系祖细胞培养,琼脂半固体上的细胞团数应大于多少个才能称为集落A:10B:20C:30D:40E:50答案:D解析:考点:骨髓细胞培养的集落、簇的定义。解析:血液、骨髓或脐血经过分离的单个核细胞在适当的HGFs或CSFs作用下,在体外半固体琼脂上形成由不同成熟阶段的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组成的细胞集
11、落,集落数的多少可以反映在一定有核细胞数量条件下的粒、单核祖细胞的水平。培养7天后,琼脂半固体上的细胞团数大于40,称为集落;小于40为簇,一般315为小簇,1640为大簇。抗原能与抗体结合的部位是( )。A.免疫原B.抗原决定簇C.载体D.受体E.补体答案:B解析:抗原上有抗原决定簇,相应抗体的可变区与之互补,因此抗体可以结合在抗原的抗原决定簇上。在三分类血液分析仪白细胞分布直方图中,90160fl是指哪个区A.小细胞区B.单核细胞区C.大细胞区D.中间细胞区E.粒细胞区答案:D解析:本题考察血液分析仪中白细胞直方图特点。血液分析仪根据白细胞体积的大小将白细胞分成相应的细胞群并反映在白细胞分
12、布直方图中。90160f1的区域是指中间细胞群分布的区域。患者男性,60岁,贫血伴逐渐加剧的腰痛半年余,肝、脾不大,Hb85g/L,白细胞3.610/L,血小板8010/L,血沉120mm/h,尿蛋白(+),BUN15mmol/L,总蛋白90g/L,白蛋白15g/L,球蛋白75g/L,IgG32g/L,IgA3.6g/L,蛋白电泳在2区出现一异常的球蛋白峰,骨髓中异常浆细胞占32%,本例最可能的诊断是下列哪一种疾病A.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B.浆细胞白血病C.多发性骨髓瘤D.尿毒症E.急淋答案:C解析: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中的浆细胞15%,并有异常浆细胞;血清中出现大量单克隆球蛋白IgG35g/L
13、,IgA20g/L,IgD2.0g/L,IgE2.0g/L,IgM15g/L或尿中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轻链1.0g/24h;血清蛋白电泳发现M蛋白;血中大量单克隆球蛋白的存在可使红细胞呈缗钱状排列,血沉明显加快。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骨髓活组织检查显示,聚集成簇并位于骨髓中央的细胞是A:原始粒细胞和早幼粒细胞B:早幼粒细胞和中幼粒细胞C:中幼粒细胞和晚幼粒细胞D:晚幼粒细胞和杆状核粒细胞E:成熟中性粒细胞答案:A解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骨髓活组织检查显示有未成熟前体细胞异常定位。正常情况下,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位于骨内膜表面,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时,此两种细胞聚集成簇,并位于骨髓中央。A.近曲小管
14、B.远曲小管C.肾小管D.集合管E.肾小球调节尿液酸碱度的是答案:C解析:肾组织由肾单位和集合管组成,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尿液生成机制则是由于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和肾小管的分泌作用。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当机体循环血液流经肾小球时,由于肾小球滤过膜的屏障作用,血液中的细胞成分及大部分血浆蛋白无法通过,而其余成分几乎全部被滤入肾小囊腔内,形成肾小球滤过液,称为原尿。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在近曲小管,滤过液中的葡萄糖、小分子蛋白质、大部分水重吸收,而肌酐几乎不被重吸收而随尿排出体外。肾近曲小管是重吸收的主要场所。原尿物质当其浓度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时,则可出现于终尿。在抗
15、利尿激素的作用下,远曲小管、集合管是肾脏最终实现浓缩和稀释尿功能的主要场所。肾小管的分泌作用:包括肾小管和集合管的泌H、NH的作用及Na-H的交换作用。不适合用病毒分离方法进行检测的病毒为A:HEVB:麻疹病毒C:脊髓灰质炎病毒D:登革病毒E:副流感病毒答案:A解析:本题要点为病毒的分离培养特点.HEV分离培养困难,不适合于HEV检测。检验类考试答案9节 第4节A.型高脂血症B.型高脂血症C.型高脂血症D.型高脂血症E.型高脂血症血浆静置实验观察上层奶油、下层混浊,电泳呈原点及前带深染的是答案:D解析:病原菌在局部组织生长繁殖,不侵入血流,但细菌产生的毒素进入血流,引起全身症状,称为A.菌血症
16、B.毒血症C.败血症D.脓毒血症E.隐性感染答案:B解析:毒血症:病原菌在局部组织生长繁殖,不侵入血流,但细菌产生的毒素进入血流,引起全身症状。类风湿因子靶抗原是A:IgG分子的重链恒定区B:IgG分子的重链可变区C:IgG分子的Fc段D:IgG分子的轻链可变区E:IgG分子的Fab段答案:C解析:类风湿因子是一种抗人或动物IgG分子Fc段抗原决定簇的抗体,是以变性IgG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尿蛋白定量检查应采用的尿标本为A、晨尿B、餐后尿C、3小时尿D、12小时尿E、24小时尿答案:E解析:由于在一日24小时不同时间内,尿液中某些成分的排泄浓度不同,如蛋白质等,为了较准确地定量分析这些成分,必
17、须采集24小时尿: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A:血中结合胆红素含量增高B:血中胆素原剧减C:尿中胆红素增加D:未结合胆红素浓度增高E:粪便颜色变浅答案:D解析:溶血性黄疸时,血中游离胆红素明显增高,尿胆素原和粪胆素原增加。由于游离胆红素与血浆清蛋白结合,不能通过肾小球而随尿排出,所以尿胆红素呈阴性。A.先知儒理,然后方知医理。B.医本活人,学之不精,反为夭折。C.留神医药,精通方术以善其生。D.我愿尽余之能力及判断力所及,遵守为病家谋利益之信条。E.启我爱医术,复爱世间人,愿绝名利心,尽力为病人。出自我国古医书古今医统的内容是( )答案:B解析:衣原体与立克次体的不同点是A.专性细胞内寄生B.有细胞壁
18、C.革兰染色阴性D.对广谱抗生素敏感E.生活周期答案:E解析:衣原体是一群体积较小,能通过细菌滤器,细胞内专性寄生,并有独特发育周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ELISA中最常用的酶是A.脲酶和碱性磷酸酶B.辣根过氧化物酶和碱性磷酸酶C.葡萄糖氧化酶和辣根过氧化物酶D.-半乳糖苷酶和辣根过氧化物酶E.葡萄糖氧化酶和碱性磷酸酶答案:B解析:石蜡切片的优点不包括A.切片薄有连续性B.可长期保存C.防止抗原损失D.观察组织细胞结构的理想方法E.有利于切片和固定答案:C解析:石蜡切片步骤繁多,制片中抗原活性有所减低,但组织细胞形态清晰,是免疫组织化学常规制备切片方法之一。一般石蜡包埋的组织切片用于检测胞浆或核
19、内的抗原,不宜做表面抗原染色。检验类考试答案9节 第5节标本为组织切片的细胞表面粘附分子最常用的测定方法是A.免疫荧光方法B.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方法C.酶免疫组织化学方法D.流式细胞仪E.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方法答案:C解析:腺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为A:呼吸道飞沫B:污染的手C:污染物D:粪便E:血液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腺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由于腺病毒感染后主要在肠上皮细胞时行增殖,所以粪便成为其主要传播途径。共用题干骨髓象显示,原始粒细胞型+型(原始单核细胞+幼稚单核细胞或者原始淋巴细胞+幼稚淋巴细胞)小于或等于5%,红细胞及巨核细胞正常。如骨髓原始粒细胞(原始单核细胞+幼稚单核细胞或者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检验 考试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