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教案.docx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教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理论支持】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 于他人的协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 的。所以,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知识是个人经验的合理化,而不是说明世界的 真理;知识是商谈出来的;学习者的建构是多元化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教学必须以学 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在原有经验基础上的意义生 成,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成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协助者、促动者,学生 学习的合作者。2 . “最近开展区”理论。“最近开展区”理论认为儿童心理开展有两
2、种水平,即现有 开展水平和最近开展区,教学理应是在开展的前面,教学创造着最近开展区。教学只有从这 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开展区转化为现有开展水平,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 近开展区,才能促动学生的开展。3 .合作学习的理论。合作学习是以生生互动合作为教学活动主要的取向的,学生之间 的互动合作为其共同特征。当然,还存有以师生互动、教师间互动及完全互动为特征的合作 学习。【教学目标】1 .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2,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用物理的语言实行解释。3.学会根据观察结果实行间接分析,从而推断出物理过程的思维方法。【教学重难点】1 .知道升华耍吸
3、热,凝华要放热。2 .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用物理的语言实行解释。【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设计】课前延伸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见到的露、雾、冰、雪、霜各是怎样形成的?在表演文艺节目的舞台上,经常能够看到“白雾”它是怎样形成的?课内探究一、情景导入:多媒体播放:1.日常生活中见到的露、雾、冰、霜、雪场景;2.文艺节目的舞台上出现的“白雾”。教师在黑板上自上而下写出气态、液态、固态。让学生回忆前面学过的固、液、气三态 的相互转化,由学生填写黑板上已学过的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回答课前布置 的思考题,猜测固态和气态之间是否能够直接转化。【设计思路:通过播放自然界中优美的物态变化画面
4、让学生感知大自然的美,让他们思 考这些是如何形成的,特别是霜的形成和舞台上出现的“白雾学生说不清楚,可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二、观察探究1 .教师向学生介绍“碘锤”的结构。2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观察一开始碘的状态和颜色。3 .如课本上图2-37所示,给玻璃泡微微加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碘发生了怎样的?4 .停止加热,让学生仔细观察冷却过程中碘的状态变化。5 .交流、总结。(固体碘受热,没有经过液态直接变为紫色的气体;气体碘冷却放热, 在玻璃泡内壁上变成固体。)6 .教师讲述并板书:四、升华和凝华.定义: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
5、凝华。7.讨论升华和凝华的条件,教师板书:2.条件:升华需要吸热,凝华需要放热。【设计思路:引导学生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现象,讨论、交流、分析、归纳出现 象的本质。】三、精讲点拨:1 .学生阅读课本上图2-38,讨论其物态变化的过程及吸热、放热情况。2 .学生阅读课本上图2-39,讨论其吸热、放热情况。3 .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升华或凝华现象并作解释。4 .阅读教材-人工降雨。了解人工降雨的三种常用方法,讨论其中涉及的物态变化。学生思考、归纳:判断是哪种物态变化现象主要应看什么?(看原来是什么状态,后来 是什么状态,是直接还是间接变化而来。)【设计思路:通过学生阅读、举例、讨论、分析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升华和凝华 升华 凝华 教学 设计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