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报告.doc
《细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报告.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院检验科细菌室实验活动风险评估报告一、 概述 依据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第三版 2004),本实验室为2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仅为临床检验实验室,主要实验活动为向临床治疗活动提供所需数据的细菌、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等,不从事大量增殖培养实验。二、 拟操作生物因子的危害程度 本实验室操作的病原微生物均属于第二类或第三类感染性物质,详见表1 病原微生物汇总表 表1 病原微生物汇总表序号病原微生物名称危害程度工作量是否保存数量1大肠埃希菌三级82是32肺炎克雷伯君三级79是23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三级65否04鲍曼不动杆菌三级60是25金黄色葡萄球菌三级43是36铜绿假单胞菌三级42是37表皮葡萄球菌三级41
2、否08肠球菌属三级39是29肠杆菌科细菌三级25是310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三级20是011洋葱伯克霍尔德菌三级15是012念珠菌属三级12是913新型隐球菌三级6是4 除此之外,其中常见检测的具有乙类传染的有伤寒和副伤寒沙门菌、志贺菌等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实验室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属于第三类病原微生物;另外,具有甲类传染的鼠疫杆菌、霍乱弧菌以及炭疽芽胞杆菌、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布鲁氏菌、粗球孢子菌等可能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
3、生物,属于第二类病原微生物,本实验室只检测这类病原微生物中的“霍乱弧菌”危害相对较小的病原微生物,对于 “鼠疫杆菌”及其他细菌等,本实验室不作为常规检测项目,但为防止病人所送样本可能具有此类微生物,也作了相关防护措施。 本实验室常规不检测那些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等第一类微生物。三、 实验活动的危险性三.1 实验活动 是指实验室从事与临床相关的细菌,真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教学培训、诊断等活动。三.2 实验活动的类型 根据实验室流程,主要涉及的有样本采集运输、接收、处理、实验室检测(培养、鉴定、药敏)操作、锐器使用及生物安全柜等设备的使
4、用、废弃物处理等。实验操作包括标本接种,阅读平板、上机鉴定药敏试验、补充药敏试验、涂片检查、保留菌株等过程。三.3 实验活动风险识别1.操作风险 1.1气溶胶产生风险 主要来源于打开标本,打开平板,调菌液、灼烧接种环等实验活动,以及标本平板转运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倒翻、容器破裂和样本洒溅等情况 风险控制措施:所有标本接种过程均在可靠的处于正常运行的生物安全柜内操作,操作过程动作应轻柔。尽量避免使用酒精灯灼烧接种环,采用红外灭菌器。 1.2潜在的意外伤害1.2.1注射器等锐器使用不当造成损伤;1.2.2生物安全柜使用不当造成环境污染1.2.3皮肤或粘膜破损时接触感染性物质造成感染 风险控制措施:尽量
5、避免使用针头等锐气,如不可避免则应小心规范操作,禁止针头回套,将使用过的针头丢入利器盒中,防止意外伤害。1.3间接接触感染风险 通过接触污染的台面,仪器,实验器材等造成污染 风险控制措施:按照要求穿戴个人防护用品,在接触过可疑污染物时及时进行手卫生,每日进行环境清洁及台面消毒。2.设备风险2.1生物安全柜 没有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维护与检测,使生物安全柜失去防护效果。 风险控制措施:接受培训,规范使用,定期维护,检测,确保其正常性能。2.2高压灭菌器 没有按照操作规范和说明书进行操作、维护及检测,可能使灭菌器灭菌效果明显降低或失效。 风险控制措施:选择合适的型号,规范操作,定期维护、检测,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细菌 生物 安全 风险 评估 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