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程序设想.doc
《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程序设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程序设想.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程序设想公益诉讼指的是特定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或个人针对侵害公共利益的行为,根据国家相关法律的规定,向法院提起诉讼,以司法救济的方式来维护公共利益的一种法律制度。目前中国缺乏完整民事诉讼公益体系,在对民事公益诉讼的基础理论学习后,就要在基础理论的框架下完善民事公益诉讼的程序。民事公益诉讼的运作不单单依靠原告资格和诉讼范围的界定,还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程序制度。笔者从以下五个方面探讨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完善。 一、原告及受案范围 民事诉讼法对于民事公益诉讼的适用范围是“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这种规定限定了我国民事公益诉讼的受案范围,对于不是这两种
2、类型的或者属于污染环境和侵害消费者权益,但只是为了保护个人利益,不涉及不特定多数人的公共利益的不属于受案范围。同时起诉主体被限定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目前的观点认为这里的法律本意是指可以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组织要等待法律的进一步明确规定,而非“法律”限制“机关”或“组织”。原告资格在各个国家都是呈在不断拓宽的趋势,检察机关可以代表公众提起民事公益诉讼,并且普遍认可了社会团体作为原告的正当性。我国的民事公益诉讼仍在起步阶段,做出这样的规定无疑是有助于民事公益诉讼的稳定和发展的,但仍要随着实践的探索不断进行延伸和拓展,使民众更容易接近司法。 二、基本原则 民事公益诉讼中法官拥有更加积极广泛
3、的自由裁量权,这在确定案件是否属于公益案件、具体措施等程序中皆可体现,由于民事公益诉讼对社会的影响巨大,自由裁量权必须有所限制,避免当事人的权利受到侵害,但又不可过度,要使法官有必要的能动性。因此,民事公益诉讼如同其他的立法和司法活动一样,要遵守反映其自身特点和规律的原则。首先,宪法要求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民事公益诉讼是为了维护社会公益的诉讼,更应该坚持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案件的公正审判。其次,民事公益诉讼因为涉及利益广泛,面向大众,极有可能会使公众的社会意见表达掺入审判过程,从而导致审判变成政治性的程序,因此应该要坚持我国传统的法院主导原则,让民事公益诉
4、讼能够有序进行。当然,这类案件同样要遵守程序公正和诚实信用等普遍原则,要根据案件寻找适用的法律,只有当没有相关法律或使用后将不适于公平正义的维护,才能采用其他法律渊源,使得案件的判决不会背离法律的精神和价值追求。 三、证据制度 关于民事公益诉讼的证据制度,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其结果体现在民事公益诉讼中的一大体现就是证据的技术性和专业性越来越强,原告往往很难掌握,加上民事公益诉讼的被告方对自己的企业、技术等了如指掌,被告不可能自爆其短,所以若强硬要求原告承担证明责任就有失公平。笔者认为,根据现行法律,法院可以在实际的审判中依照公平、诚实信用等原则来确定举证责任。比如主张一事实成立的一方难以收集的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民事 公益 诉讼 制度 程序 设想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