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铁塔工程监理细则.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通信铁塔工程监理细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信铁塔工程监理细则.doc(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通信铁塔工程监理细则【精品文档】第 19 页陕 西 建 设 监 理 有 限 公 司中国联通安康分公司通信铁塔工程监 理 实 施 细 则文件编号:编制:陕西建设监理有限公司目 录一 通讯铁塔基础工程质量控制1 一般基坑、基槽开挖工程2.基础混凝土工程3.钢筋工程4.模板工程5.回填土工程二、通信铁塔质量控制1.进场材料质量控制2.铁塔基础交验质量控制3.铁塔安装质量控制一 通讯铁塔基础工程质量控制一般基坑、基槽开挖工程一、 工艺流程二、质量标准(一)依据标准 应符合国家标准GBJ20283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二)基本要求 1.场地平整,排水坡度在
2、设计无要求情况下应向排水方向作不小于2%的坡度, 按每20m的检查点逐点检查。 2.施工区域及施工周围的上下障碍物已作好折迁处理,防护措施。 3.施工机械试运转正常,道路、排水沟畅通,路面应高于施工场地地面。 4.工程轴线控制桩离建筑物距离应大于两倍挖土深度。 5.挖土接近设计坑底标高或边坡边界时,应预留2030cm厚土层,用人工开挖 或修坡。 6.超挖时不得用原土回填,应用砂,碎石或低强度砼填实至设计标高 7.挖土边坡坡度严禁陡于设计要求 8.使用人工降水时,地下水位必须降至设计要求(一般使地下水位低于本次开 挖坑底0.5m)时方可开挖。 9.坡顶弃土时,弃土堆坡脚到挖方上边缘距离应根据挖方
3、深度,边坡坡度和土 的性质确定,土质干燥密实时距离不得小于3m,土质松软时距离不得小于5m 10.保证基坑(槽)基底土质符合设计要求并严禁拢动。(三)允许偏差项目 1.基坑标高允许误差: 柱基基坑、管沟 +0, -50mm 挖方场地平整 人工 50mm 机械 100mm 排水沟 +0 -50mm 地(路)面基层 +0 -50mm 2.基坑长宽方向不得小于设计要求 3.基坑(槽)长、宽误差 -0,100mm三、质量控制点1.防止挖方边坡 控制开挖过程各土层中边坡度,严格符合设计要求 塌方 地下水位变化活跃时,加强排水措施,严密监视地下 水位 控制边坡顶部附加荷载 经常检查开挖土层地质情况,防止因
4、土层疏松造成塌方2.防止滑坡 严禁地表水渗入滑坡体内或冲刷掏空坡脚,增加斜坡 陡度,引起滑动 地下水位上升时,加强同设计方联系和监测防止因土 体自重增大引起滑坡 控制挖方边坡陡度,在坡体上堆土和填方高度,防止 破坏土体平衡引起滑坡 3.防止基坑泡水 开挖基坑(槽)周围应设排水沟档水堤,防止地面水 流入基坑 挖土放坡时,坡顶、坡脚至排水沟保持一定距离一般 为1/21m 逐层开,逐层放坡,并随之加深排水沟集水井,保证 开挖面,排水沟、集水井之间有一定高差,地下水位在 开挖面以下不少于1/2m4.防止边坡超挖 机械开挖应预留30cm厚土,采用人工修坡 加强测量、复测,严格定位,在坡顶、坡脚处设明显
5、标志和边线,并设专人检查。四、预检项目1.施工方案 (1)人员、设备配备情况 (2)挖土顺序 (3)降、排水方案 (4)监测方案 (5)事故应急措施2.复核红线 图纸要求3.复核灰线,轴线 图纸要求 4.开挖前文件及准备工作 符合要求五、试验项目1.定位桩位置2.轴线控制桩位置3.水准点标高4.开挖面标高,平整度六、旁站检查项目1.开挖面距设计标高30cm左右 人工开挖 2.接近红、灰线 减少施工误差3.意外事件 处理方法正确性、可靠性七、实测抽查项目1.边坡坡度,开挖面标高 符合设计要求 2.挖方堆土高度 符合设计要求八、隐蔽工程验收项目1.基底土层 会同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共同验收是否符合设
6、计要求九、质量目标风险分析 由于地下情况复杂多变,勘察数据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基坑施工必须小心谨慎,现有机械设备能力完全可以加快常规施工进度,但管理不当将带来众多不安全因素。大面积塌方,滑波不仅对本工程是灾难性事故,而且给周围环境和建筑带来巨大影响,过快施工进度不可避免超挖,如果回填工程没有完全到位,结构将发生设计外附加沉降,大多这种沉降是差异沉降, 也就意味着给结构构件施加了附加荷载,降低了整个建筑安全系数。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和水的关系十分密切,施工过程必须严密注视降雨和地下水位,土中含水偏高时,要加强监测,必要时辅以保护措施,保证施工顺利完成。 挖方边坡塌方原因分析: 基坑(槽)开挖时放坡
7、不够。没有根据不同土层分别对待 降、排水措施没有发挥效力,挖方土层浸水降低内聚力。 开挖次序,方法不当。 滑坡原因分析 边坡坡度不够,倾角太大 坡脚浸水 边坡周围地面附加荷载太大(堆土、施工机械)边坡本身地质情况差。基础混凝土工程一、工艺流程 二、质量标准(一)依据标准 应符合国家标准,GB50204-9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应按照设计图纸提供的有关标准,要求施工。(二)允许偏差项目 1.钢筋的允许偏差(MM) 受力钢筋顺长方向全长的尺寸10 弯起钢筋的弯折点位置 20 受力钢筋的排距 5 箍筋、横向钢筋间距 20 受力钢筋保护层 10 2.混凝土的允许偏差(MM) 基础轴线位置
8、15 独立基础轴线位置 10 截面尺寸 + 8, -5 表面平整度(2M长度上) 8 标高 10 3.预埋设施偏差(MM) 预埋件中心线 10 预埋螺栓中心线 5 预埋管中心线 5 预留洞中心线 15三、质量控制点1.保证垫层厚度 铺垫层前设置标高控制标杆,标杆间距适当加密, 并 和平整度垫层 加强复测和修整 面标高2.保证垫层和基 基坑排水干净 础混凝土强度、 混凝土下基坑要防止离折 密实度 加强振捣,保证混凝土密实 根据气象情况,采取必要的养护措施3.保证钢筋保护 垫块厚度与基础主钢筋保护层厚度,要求相符 层厚度 垫块强度不低于基础砼强度 垫块间距应使钢筋骨架不出现弯曲变形 灌筑混凝土过程
9、中注意检查 折模后发现露筋要用高标号防水砂浆修补4.保证基础平面 铺钢筋和制模前应弹线 轴线位置和截 模板制作完后,及时复测校正 面尺寸 模板支撑牢固 运送混凝土的脚手架与模板及支撑体系分开,防止模 板走动四、承建单位应提供的资料1.钢筋质保书2.钢筋复验单3.型钢质保收4.焊条合格证5.钢筋焊接试验单6.水泥质保书7.水泥复验单8.砂质保书9.石质保书10.混凝土级配单11.施工组织设计方案12.测量放样验收单13.技术核定单14.混凝土捣制记录15.混凝土试块报告16.工程变更签证17.质量检验评定表18.隐蔽工程验收单五、预检项目1.施工方案 基坑排水措施 模板支撑方案 基础、垫层轴线、
10、标高控制方案 基础混凝土浇捣施工流程,混凝土施工缝留设和处理 措施方案 混凝土养护方案 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验收程序 其它应急措施2.原材料质量 水泥品种、标号、出厂质保书、复验报告 砂、石质保书 钢筋质保书,复验报告 砼配合比试验报告3.基坑验槽合格 基坑土质符合设计要求 基坑标高准确六、旁站检查项目1.混凝土搅拌 计量方法、衡器可靠性、搅拌时间,出料质量2.混凝土浇捣 基坑内积水排除干净,浇捣高度超过2米应用传筒、滑槽 留设施工缝位置符合设计和规范规定,在施工缝处继续 浇筑混凝土时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规定3.试块制作、养 随机取样制作方法正确,同等条件试块养护与实际情况 护 一致4.意外事故处理
11、 处理方法应保证质量七、实测抽查项目1.原材料 核对水泥进场品牌、标号,检查石子、砂含泥量和级配2.钢筋对接接头 抽查钢筋对接接头的外观质量必要时抽样试验3.垫层标高 复测基槽标高、垫层标杆标高、垫层完成面标高4.基础弹线尺寸 主控制轴线和体形复杂部分的弹线尺寸5.钢筋绑扎质量 搭接接头长度,基础垫层厚度、钢筋位置偏差6.预留洞、预留 预留洞、预埋件的规格,安放位置偏差 管、预埋件 7.模板 模板整体位置,模板截面尺寸、模板缝隙、模板平整度8.折模后检查 基础面标高,预埋件、预埋管出口、预留洞位置、预留 插筋偏差、混凝土面缺陷八、隐蔽工程验收项目1.钢筋工程 与施工图一致,如有代换应按技术核定
12、单 钢筋位置偏差小于允许偏差限值 有抗震要求的箍筋未端做135弯钩或用电焊封闭 预留插筋位置、数量、直径规格正确2.预埋件、预埋管 数量、规格、位置偏差符合设计要求九、质量目标风险分析 基础结构承担上部建筑物荷重,基础施工质量事故的发生,直接关系整个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基础施工阶段,因施工现场无固定的建筑物和基槽的不稳定位移,使建筑 轴线定位困难,测量不准确,模板支撑不牢固等等。造成基础偏位、截面 尺寸偏差,以及埋件和柱了、墙板插筋的偏位过大。 由于基坑内排水不干净,灌筑混凝土过程中混入积水,降低混凝土强度。 基础结构的梁、板,由于其受力特点,在钢筋配置方面与上部结构有所区 别。如施工人
13、员仍按上部结构的钢筋布置规律安放在钢筋,将造成受力钢 筋上下位置、搭接接头位置搞错,造成严重的后果。 基础结构长度处在地下潮湿的环境下。因此,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得到保 证; 基础混凝土的蜂窝、麻面和露筋等缺陷应及时修补,防止钢筋受到腐蚀。钢筋工程一. 工艺流程:一般规定钢筋冷拉和冷拔钢筋加工钢筋焊接钢筋绑扎和安装二、质量标准:(一) 依据标准应符合国家标准:GB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149984 混凝土用钢筋 等(二) 基本要求1. 一般规定钢筋砼用的钢材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和试验报告。2. 钢筋冷拉和冷拔冷拉I 级钢筋适用于结构中受拉部位
14、,钢筋冷拉可采用控制应力或控制冷拉率 的方法;冷拔低碳钢丝分为甲、乙二级,甲级使用于应力筋,乙级钢丝适用于焊接网、焊接骨架箍筋和构造钢筋。3. 钢筋加工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钢筋应平直、无局部弯曲,采用冷拉调直钢筋,I 级冷拉率不大于4%,I 级钢筋末端需作180弯钩,级钢筋末端作90或135弯钩,箍筋末端应作弯钩,依具体要求作90/180,90/90,135/135。4. 钢筋焊接热轧钢筋对焊接可采用闪光对焊、电弧焊、或气压焊。骨架和网片交叉焊接宜采用电阻点焊。焊接接头形式、工艺及质量验收应符合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焊工必须持证操作。轴心受压和小偏心受拉杆中的钢筋接头应采用焊接
15、。轴压及偏压柱中的压筋接头宜采用焊接及机械连接。在任一焊接接头中心至长度为钢筋直径d的35倍且不小于500mm区段内同一根钢筋中不得有两个接头,在该区段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规范要求。非预应力筋,受拉区不超过50%。5. 钢筋绑扎与安装绑扎交叉点应绑扎牢,双向受力钢筋必须全部绑扎,箍筋弯钩叠合处,应沿受力方向错开设置;受拉区域,I及钢筋绑扎末端应作弯钩;直径12mm的受压I级筋的末端以及轴压中任意直径的受力钢筋末端可不做弯钩,但搭接长度不小于规范值。钢筋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处用扎丝扎牢;各受力钢筋之间的绑扎接头位置应错开,从任一绑扎接头中心至搭接长度的1.
16、3倍区域内,绑扎接头面积占受力钢筋总面积的百分率应符合下列规定:受拉区不得超过25%受压区不得超过50%横向净距不应小于25mm焊接骨架和焊接网在绑扎接头区域内,受力钢筋面积不得超过总受力筋面积的50%;非焊接的搭接接头长度范围内,当搭接筋为受拉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5d,且不大于100mm,当受压时,不应大于10d,且不大于200mm;受力钢筋砼保护层厚度一般不小于受力筋直径。(三) 允许偏差1. 一般规定:对有抗震要求的框架结构纵向受力钢筋强度实测值应满足:对一级抗震等级: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2.钢筋
17、的加工 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mm)(1) 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全长的净尺寸10mm(2) 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20mm(3) 箍筋内净尺寸5mm3.钢筋焊接 焊接网及焊接骨架的允许偏差(mm) 项目 允许偏差网的长度 10网眼尺寸 10骨架的宽及高 5骨架的长 10箍筋间距 10受力钢筋间距 10受力钢筋排距 54.绑扎和安装(1) 绑扎网和绑扎骨架的允许偏差(mm) 项目 允许偏差网的长度 10网眼尺寸 20骨架的宽及高 5骨架的长 10箍筋间距 20受力钢筋间距 10受力钢筋排距 5(2) 受拉钢筋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实施时应参照国家规范严格执行。(3) 钢筋位置的允许偏差(mm) 项目 允许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通信 铁塔 工程 监理 细则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