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四2.3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教案).doc
《必修四2.3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四2.3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教案).doc(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2.3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教案 A第1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探究活动,理解平面向量基本定理2掌握平面里的任何一个向量都可以用两个不共线的向量来表示,理解这是应用向量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能够在具体问题中适当地选取基底,使其他向量都能够用基底来表达3了解向量的夹角与垂直的概念,并能应用于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中,会把向量的正交分解用于坐标表示,会用坐标表示向量二、过程与方法1首先通过“思考”,让学生思考对于平面内给定的任意两个向量进行加减的线性运算时所表示的新向量有什么特点,反过来,对平面内的任意向量是否都可以用形如1e1+2e2的向量表示2 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多让学生自己
2、动手作图来发现规律,通过解题来总结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化归”思想对解题的帮助,也要让学生善于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来解决这部分的题3如果条件允许,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整节课的教学主线应以学生练习为主,教师给予引导和提示充分让学生经历分析、探究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这也是学习数学,领悟思想方法的最好载体学生经历的这种实践活动越多,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就越恰当而简捷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动手作图来发现规律,通过解题来总结方法,培养学生对 “化归”、“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的应用2 在让学生经历分析、探究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实事求是的科
3、学学习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向量的夹角与垂直的定义、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教学难点: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理解与应用教学关键: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理解.教学突破方法:通过问题设置,让学生充分练习,发现规律方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法与学法导航教学方法:启发诱导.学习方法:在老师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要充分作图,与小组成员合作探究,发现规律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尺规.学生准备:练习本、尺规.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物理学中我们知道,力是一个向量,力的合成就是向量的加法运算而且力是可以分解的,任何一个大小不为零的力,都可以分解成两个不
4、同方向的分力之和将这种力的分解拓展到向量中来,会产生什么样的结论呢?二、主题探究,合作交流提出问题给定平面内任意两个不共线的非零向量e1、e2,请你作出向量3e1+2e2、e1-2e2平面内的任一向量是否都可以用形如1e1+2e2的向量表示呢?如上左图,设e1、e2是同一平面内两个不共线的向量,a是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我们通过作图研究a与e1、e2之间的关系师生互动:如上右图,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作=e1,=e2,=a过点C作平行于直线OB的直线,与直线OA交于点M;过点C作平行于直线OA的直线,与直线OB交于点N由向量的线性运算性质可知,存在实数1、2,使得=1e1,=2e2由于,所以a=
5、1e1+2e2也就是说,任一向量a都可以表示成1e1+2e2的形式由上述过程可以发现,平面内任一向量都可以由这个平面内两个不共线的向量e1、e2表示出来当e1、e2确定后,任意一个向量都可以由这两个向量量化,这为我们研究问题带来极大的方便由此可得: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e1、e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意向量a,有且只有一对实数1、2,使a=1e1+2e2定理说明:(1)我们把不共线的向量e1、e2叫做表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2)基底不唯一,关键是不共线;(3)由定理可将任一向量a在给出基底e1、e2的条件下进行分解;(4)基底给定时,分解形式唯一提出问
6、题:平面内的任意两个向量之间存在夹角吗?若存在,向量的夹角与直线的夹角一样吗?对平面内的任意一个向量能否用两个互相垂直的向量来表示?师生互动:引导学生结合向量的定义和性质,思考平面内的任意两个向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结合图形来总结规律教师通过提问来了解学生总结的情况,对回答正确的学生进行表扬,对回答不全面的学生给予提示和鼓励然后教师给出总结性的结论:不共线向量存在夹角,关于向量的夹角,我们规定: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和b(如图),作=a,=b,则AOB=(0180)叫做向量a与b的夹角显然,当=0时,a与b同向;当=180时,a与b反向因此,两非零向量的夹角在区间0,180内 如果a与b的夹角是
7、90,我们说a与b垂直,记作ab 由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对平面上的任意向量a,均可以分解为不共线的两个向量1a1和2a2,使a=1a1+2a2 在不共线的两个向量中,垂直是一种重要的情形把一个向量分解为两个互相垂直的向量,叫做把向量正交分解如上,重力G沿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分解就是正交分解,正交分解是向量分解中常见的一种情形 在平面上,如果选取互相垂直的向量作为基底时,会为我们研究问题带来方便提出问题我们知道,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每一个点都可用一对有序实数(即它的坐标)表示对直角坐标平面内的每一个向量,如何表示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个向量和坐标是否是一一对应的?师生互动: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
8、系中,分别取与x轴、y轴方向相同的两个单位向量i、j作为基底对于平面内的一个向量a,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可知,有且只有一对实数x、y,使得a=xi+yj 这样,平面内的任一向量a都可由x、y唯一确定,我们把有序数对(x,y)叫做向量a的坐标,记作a=(x,y) 其中x叫做a在x轴上的坐标,y叫做a在y轴上的坐标,式叫做向量的坐标表示显然,i=(1,0),j=(0,1),0=(0,0)教师应引导学生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向量a与有序实数对(x,y)一一对应(2)向量a的坐标与表示该向量的有向线段的起点、终点的具体位置没有关系,只与其相对位置有关系如图所示,是表示a的有向线段,A1、B1的坐标分别
9、为(x1,y1)、(x2,y2),则向量a的坐标为x=x2-x1,y=y2-y1,即a的坐标为(x2-x1,y2-y1)(3)为简化处理问题的过程,把坐标原点作为表示向量a的有向线段的起点,这时向量a的坐标就由表示向量a的有向线段的终点唯一确定了,即点A的坐标就是向量a的坐标,流程表示如下:三、拓展创新,应用提高例1 已知向量e1、e2(如右图),求作向量-2.5e1+3e2作法:(1)如图,任取一点O,作=-25e1,=3e2(2)作OACB故就是求作的向量例2 如下图,分别用基底、j表示向量a、b、c、d,并求出它们的坐标 活动:本例要求用基底i、j表示a、b、c、d,其关键是把a、b、c
10、、d表示为基底i、j的线性组合一种方法是把a正交分解,看a在x轴、y轴上的分向量的大小把向量a用i、j表示出来,进而得到向量a的坐标另一种方法是把向量a移到坐标原点,则向量a终点的坐标就是向量a的坐标同样的方法,可以得到向量b、c、d的坐标另外,本例还可以通过四个向量之间位置的几何关系:a与b关于y轴对称,a与c关于坐标原点中心对称,a与d关于x轴对称等由一个向量的坐标推导出其他三个向量的坐标解:由图可知,a=+=2i+3j,a=(2,3)同理,b=-2i+3j=(-2,3);c=-2i-3j=(-2,-3);d=2i-3j=(2,-3)点评:本例还可以得到启示,要充分运用图形之间的几何关系,
11、求向量的坐标四、小结1先由学生回顾本节学习的数学知识: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向量的夹角与垂直的定义,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2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学习的数学方法,如待定系数法、定义法、归纳与类比、数形结合五、课堂作业1如图所示,已知=,=,用、表示,则等于( )A+ B+C- D-2已知e1,e2是两非零向量,且|e1|=m,|e2|=n,若c=1e1+2e2(1,2R),则|c|的最大值为( )A1m+2n B1n+2m C|1|m+|2|n D|1|n+|2|m3已知G1、G2分别为A1B1C1与A2B2C2的重心,且=e1,=e2,=e3,则等于( )A(e1+e2+e3)
12、 B(e1+e2+e3) C(e1+e2+e3) D(e1+e2+e3)4O是平面上一定点,A、B、C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个点,动点P满足=+,0,+),则P的轨迹一定通过ABC的( )A外心 B内心 C重心 D垂心5已知向量a、b且=a+2b,=-5a+6b,=7a-2b,则一定共线的三点是( )AA、B、D BA、B、C CC、B、D DA、C、D6如右图,平面内有三个向量、,其中与与的夹角为120, 与的夹角为30,且|=|=1,|=2,若=+ (,R),则+的值为_参考答案:1B 2C 3B 4B 5A 66 第2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平面向量的坐标的概念;2掌握平面向量的坐
13、标运算;3会根据向量的坐标,判断向量是否共线 二、过程与方法 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时,始终抓住向量具有几何与代数的双重属性这一特征和向量具有数与形紧密结合的特点让学生在了解向量知识网络结构基础上,进一步熟悉向量的坐标表示以及运算法则、运算律,能熟练向量代数化的重要作用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加强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使学生形成见数思形、以形助数的思维习惯,以加深理解知识要点,增强应用意识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教学难点:对平面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的理解教学关键:平面向量坐标运算的探究.教学突破方法:结合向量坐标表示的定
14、义及运算律,引导学生探究发现,最终得到结论教法与学法导航教学方法:问题式教学,启发诱导学习方法:在熟悉向量的坐标表示以及运算法则、运算律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与同学合作探究,得到结论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尺规学生准备:练习本、尺规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向量的坐标表示,引入向量的坐标表示后,可使向量运算完全代数化,将数与形紧密结合起来,这就可以使很多几何问题的解答转化为学生熟知的数量运算引进向量的坐标表示后,向量的线性运算可以通过坐标运算来实现,那么向量的平行、垂直,是否也能通过坐标来研究呢?二、主题探究,合作交流提出问题:我们研究了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现在
15、已知a=(x1,y1),b=(x2,y2),你能得出a+b,a-b,a的坐标表示吗?如图,已知A(x1,y1),B(x2,y2),怎样表示的坐标?你能在图中标出坐标为(x2-x1,y2-y1)的P点吗?标出点P后,你能总结出什么结论?师生互动:教师让学生通过向量的坐标表示来进行两个向量的加、减运算,教师可以让学生到黑板去板书步骤可得:a+b=(x1i+y1j)+(x2i+y2j)=(x1+x2)i+(y1+y2)j,即a+b=(x1+x2,y1+y2)同理a-b=(x1-x2,y1-y2)又 a=(x1i+y1j)=x1i+y1j a=(x1,y1)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把上述结论用文字叙述分
16、别为:两个向量和(差)的坐标分别等于这两个向量相应坐标的和(差);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坐标等于用这个实数乘原来向量的相应坐标教师再引导学生找出点与向量的关系:将向量平移,使得点A与坐标原点O重合,则平移后的B点位置就是P点向量的坐标与以原点为始点,点P为终点的向量坐标是相同的,这样就建立了向量的坐标与点的坐标之间的联系学生通过平移也可以发现:向量的模与向量的模是相等的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教师对总结完全的同学进行表扬,并鼓励学生,只要善于开动脑筋,勇于创新,展开思维的翅膀,就一定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讨论结果:能=-=(x2,y2)-(x1,y1)=(x2-x1,y2
17、-y1)结论:一个向量的坐标等于表示此向量的有向线段的终点的坐标减去始点的坐标提出问题如何用坐标表示两个共线向量?若a=(x1,y1),b=(x2,y2),那么是向量a、b共线的什么条件? 师生互动:教师引导学生类比直线平行的特点来推导向量共线时的关系此处教师要对探究困难的学生给以必要的点拨:设a=(x1,y1),b=(x2,y2),其中b0我们知道,a、b共线,当且仅当存在实数,使a=b如果用坐标表示,可写为(x1,y1)=(x2,y2),即消去后得x1y2-x2y1=0这就是说,当且仅当x1y2-x2y1=0时向量a、b(b0)共线我们知道x1y2-x2y1=0与x1y2=x2y1是等价的
18、,但这与是不等价的因为当x1=x2=0时,x1y2-x2y1=0成立,但均无意义因此是向量a、b共线的充分不必要条件由此也看出向量的应用更具一般性,更简捷、实用,让学生仔细体会这点讨论结果:x1y2-x2y1=0时,向量a、b(b0)共线充分不必要条件提出问题:a与非零向量b为共线向量的充要条件是有且只有一个实数使得a=b,那么这个充要条件如何用坐标来表示呢?师生互动:教师引导推证:设a=(x1,y1),b=(x2,y2),其中ba,由a=b,(x1,y1)=(x2,y2)消去,得x1y2-x2y1=0讨论结果:ab(b0)的充要条件是x1y2-x2y1=0教师应向学生特别提醒感悟:1. 消去
19、时不能两式相除,y1、y2有可能为0,而b0,x2、y2中至少有一个不为02. 充要条件不能写成(x1、x2有可能为0)3. 从而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有两种形式:ab(b0)三、拓展创新,应用提高例1 已知a=(2,1),b=(-3,4),求a+b,a-b,3a+4b的坐标 活动:本例是向量代数运算的简单应用,让学生根据向量的线性运算进行向量的和、差及数乘的坐标运算,再根据向量的线性运算律和向量的坐标概念得出结论若已知表示向量的有向线段的始点和终点坐标,那么终点的坐标减去始点的坐标就是此向量的坐标,从而使得向量的坐标与点的坐标可以相互转化可由学生自己完成解:a+b=(2,1)+(-3,4)=(-
20、1,5);a-b=(2,1)-(-3,4)=(5,-3);3a+4b=3(2,1)+4(-3,4)=(6,3)+(-12,16)=(-6,19)点评:本例是平面向量坐标运算的常规题,目的是熟悉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公式例2 如图已知ABCD的三个顶点A、B、C的坐标分别是(-2,1)、(-1,3)、(3,4),试求顶点D的坐标 活动:本例的目的仍然是让学生熟悉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这里给出了两种解法:解法一利用“两个向量相等,则它们的坐标相等”,解题过程中应用了方程思想;解法二利用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得向量的坐标,进而得到点D的坐标解题过程中,关键是充分利用图形中各线段的位置关系(主要是平行关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必修 2.3 平面 向量 基本 定理 坐标 表示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