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开国和盛世》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朝的开国和盛世》教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唐朝的开国和盛世教案考点2唐朝的开国和盛世 1、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识记唐朝建立和统一的基本学问点,精确驾驭“贞观之治”这一历史概念,理解“贞观之治”出现的缘由,正确分析评价唐太宗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 2、武则天的统治 运用发展观识记并理解武则天在位时期所实行的使社会接着向前发展的一系列措施;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客观评价武则天。 3、“开元之治” 用分析历史问题的一般规律分析“开元之治”局面出现的缘由、主要内容(即唐玄宗的主要政绩)及其概念。 1、“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缘由 隋朝的政治制度和经济旺盛为唐朝加强中心集权和经济发展创建了条件。隋末农夫斗争推翻了隋朝,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
2、使唐初的统治者鉴于隋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他开明务实的驭政才能是出现“贞观之治”的重要因素。广阔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是促成社会经济旺盛的基础。同家统一,科技进步。 2、文景之治和贞观之治的比较 (1)相同点:都是在国家统一的前提下,王朝建立初期出现的盛世景象;都是在大规模农夫斗争推翻前朝统治,统治阶级相识到农夫力气的宏大,并汲取前朝灭亡教训的背景下出现的;统治阶级都调整了统治政策;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的局面;都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盛世现象,都为后来的旺盛奠定了基础。 (2)不同点:出现的详细朝代不同:前者出现在西汉初期,后者出现在唐朝前期;
3、调整统治政策的侧重点不同:前者侧重于减轻田租,提倡节俭,减轻刑罚等;后者侧重于任用贤臣、擅长纳谏、沿用或完善各种制度等;所处历史阶段不同:前者处于封建社会的初步发展时期;后者处于封建社会的旺盛时期。 3、正确评价武则天 功:(1)政治较清明。这主要表现在武则天提倡科举,能够破格用人。在她统治时期进一步发展了科举制,创立了殿试和武举。并下令九品以上民吏及百年自举。武则天通过科举、自荐和别人举荐,选拔了一批杰出的人才,如狄仁杰、姚崇、宋璟,后来成为开元时期的贤相。(2)经济有发展。武则天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她在位期间接着推行均田制,重视和提倡兴修水利,农业生产得到极大发展,也进一步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
4、。 (3)国力很强盛。中国自秦汉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统一是历史的主流,各民族的共同愿望。因此,衡量和评价任何一个帝王的好坏、是非功过,都要看其如何处理各民族的关系,能否维护国家的版图和主权。武则天执政的时代,继承了唐太宗的民族怀柔政策和“降则抚之,叛则讨之”的策略,对吐蕃、契丹、突劂等族贵族的侵扰和叛乱,实行了坚决反抗、讨伐的看法,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如在庭州设置北庭大都护府(故城在今新疆吉木萨尔县),与安西大都护府分别管辖天山南北两路,维护了国家主权和版图完整,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沟通,增进了与中亚人民的友情。 (4)文化已发达。重视古建筑的修建;兼容三教,使其发展;发展科举
5、,提高官僚队伍的文化素养,开放殿试,增加制举次数和常举难度。 过: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任用酷吏,滥杀无辜,大肆修建寺庙,晚年奢侈腐化等,导致社会动荡担心。 总的来说,武则天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而且是一位杰出的女军事战略家。“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她在各方面都发展了贞观之治,并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当然,武则天在政治上也有黑暗面,经济上也有过财政困难时期等等。但比起她的历史功绩,这些终归是其次位的。还应当指出当时经济有发展、国力很强盛,都不是武则天个人的功劳。由于均田制的推选和科举制的勃兴,使世袭贵族势力快速衰落,中小地主阶层急剧崛起,大批文人学士昂然跻身政坛,这种历史趋势把武则天推上了女
6、皇宝座。武则天顺应了历史时代,又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对封建社会的盛世局面的相识 (1)从盛世局面出现的缘由看:盛世局面的出现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在整个封建社会中是不多见的。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农夫斗争推动,迫使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与民休息;统治者勤政爱民、励精图治;广阔劳动人民辛勤劳动;此外还跟制度的革新、开明的民族政策、开放的对外政策等因素有关。 (2)从盛世局面的表现看:一般都表现为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有所改善。 (3)从盛世局面的实质看:盛世不是人间天堂,所谓的盛世,都是封建社会的盛世,不能变更封建统治的本质,不能消退封建的剥削和奴役。 (4)从盛世局面的
7、前景看:由于封建制度自身难以克服的冲突,盛世的背后潜藏着危机,盛极而衰是必定的。农夫阶级与地主阶级的冲突不行能从根本上调和;封建经济分散性简单形成地方割据势力;封建土地私有制必定加剧土地兼并;封建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极易滋生腐败、暴政。两汉、唐朝统治后期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足以证明这一点。 (5)封建社会盛世局面的出现和结束给现在的人们供应的启示: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对生产关系的合理调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人才和制度是社会发展的条件和保证;执政党必需加强自身廉政建设,居安思危;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并举;先进科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民族间、国家间经济文
8、化沟通是经济旺盛的重要因素。人民群众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体,等等。 例1、贞观政要一书中记载,唐太宗曾对大臣们说“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由此可见,唐太宗“励精图治”的本质是 A、稳定社会秩序B、维护地主阶级许久利益 C、忧怜百姓D、完善各项政策 本题答案是B。此题解答的关键先要看懂材料,弄懂“本质”的含义,“本质”即事物本身所固有的、确定事物性质的根本属性。一般来说,封建统治阶级实行任何措施其根本目的必定反映其阶级属性,维护其阶级的利益,巩固其统治地位。 例2、人们基本上确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A、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B、她替多病的高宗处理政事 C、她统治期间,社会
9、经济接着发展D、她重用有才能的人 本题答案是C。此题考察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实力。对她的评价,用的是生产力标准,历史人物的措施,能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推动历史进步,就要确定。 例3、开元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盛世,与贞观时期相比,开元时期 A、经济旺盛程度更高B、社会秩序更加安定 C、阶级冲突更加缓和D、国家政权更加巩固 本题答案是A。依据课本中关于开元盛世的概念的表述可知:开元年间,经济空前旺盛,唐朝进入全盛时期。据此可以推断,与贞观相比的最主要的不同就在于经济旺盛的程度。故选择A。 例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贞观四年,(唐太宗)诏发卒修洛阳之乾元殿(按:隋炀帝营建的宫殿,毁于战火)。张
10、玄素上书谏曰:“臣闻阿房成,秦人散;乾元毕工,隋人解体。且以陛下今时功力,何如隋日?承凋残之后,役疮痍之人,费亿万之功,袭百王之弊。以此言之,恐甚于炀帝远矣。”摘自贞观政要 材料二上(唐太宗)谓玄素曰:“卿谓我不如炀帝,何如桀、纣?”对曰:“若此役不息,亦同归于乱耳!”上叹曰:“吾思之不熟,乃至于是!”顾谓房玄龄曰:“今玄素所言诚有理,宣即为之罢役。”摘自资治通鉴 材料三(贞观)十一年,(马)周又上疏曰:“今百姓承丧乱之后,比于隋时才非常之一,而供官徭役,道路相继,兄去弟还,首尾不绝,远者往来五六千里,春秋冬夏,略无休时。” 摘自旧唐书马周传 回答: 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在罢修乾元殿问题上,唐太宗
11、和张玄素取得的共识是什么?唐太宗罢修乾元殿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基于上述目的,唐太宗实行了哪些重大措施?促成了怎样的局面? 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唐太宗的统治发生了什么改变? 综合这三条材料,对唐太宗的统治应如何相识? 本题考查唐太宗统治政策的学问和阅读材料、利用材料中供应的信息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分析问题及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评价历史事物的实力。第1问,要求学生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最大限度地获得有效信息,经过分析、比较,得出他们的共识。回答罢修乾元殿的根本目的时,要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依据唐太宗的阶级和时代背景进行思索。第2问可结合所学学问来回答。第3问要求学生对材料进行比较、
12、分析,归纳概括出唐太宗的统治做全面评价。学生回答时要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材料中的客观事实和主观见解,评价时要全面,并能依据其阶级立场,指出他的阶级局限性。 他们的共识是,假如滥用民力,将会导致人心离散、政权覆亡。唐太宗罢修乾元殿是为了维护开创不久的基业,避开重蹈秦始皇、隋炀帝的覆辙。唐太宗调整政策,加强中心集权,切实推行均田制、租庸调制等措施。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旺盛的“太平盛世”。从与民休息变为苦役百姓。唐太宗的统治是建立在剥削和奴役农夫的基础之上的,他即位之初,擅长纳谏,励精图治,征发的徭役相对减轻。取得肯定业绩后,状况就不同了。在封建社会中,即使“贞观之治”这样的“太平盛世”,
13、人民的徭役负担也是不轻的。 唐朝的开国和盛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基础学问目标 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开元盛世”。 二、实力培育目标 1通过分析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前期的政绩,培育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评价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及历史人物功过是非的实力。 2通过“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内容的教学,培育学生正确看待封建社会“盛世”这一历史现象,形成正确历史概念的实力。 三、思想教化目标 1从唐太宗接受隋亡的教训,擅长用人和纳谏,进一步调整统治政策,出现了“贞观之治”局面。使学生相识,人民群众与阶级斗争在历史进程中的巨大推动作用。 2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
14、一位承前启后有作为的皇帝,在位期间,社会经济接着发展。 3唐玄宗前期,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我国封建社会呈现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理解。 教学难点: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前期的政绩与“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之间的关 系。 教学过程 一、唐朝的开国 1唐朝的建立 隋末农夫起义勃兴之际,贵族李渊父子于晋阳起兵; 618年,李渊称帝,即唐高祖,国号唐,定都长安。 2唐朝的统一 唐高祖派兵击败各地的起义军和割据势力; 几年后基本统一全国。 二、贞观之治 1贞观之治 626年,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即帝位。李世民就是唐太宗。次年改元贞观。
15、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强调“存百姓”的思想,励精图治。 唐太宗在位时,政治较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复原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增加,百姓 生活有所改善,史称“贞观之治”。 唐太宗是我国古代的明君,也是杰出的政治家。 2唐太宗的政绩 政治方面: 知人善任,虚怀纳谏。贞观一朝,人才济济。 A贤相有房玄龄、杜如晦等, B名将有李靖、李勣等。 C闻名的谏臣有魏征等。 革新政治。贞观时期,在隋制基础上,进一步革新、完善制度和法律。 重议门第,打击门阀士族,提高寒门出身的功臣的地位。 经济方面: 轻摇薄赋,劝课农桑。贞观时,多次减免租税,兴修水利,促进生产发展。 戒奢从简。唐太宗力倡节俭,不准修建台榭,禁止地方官
16、进贡珍奇宝货。 文化方面: 兴科举,以儒为师,大办学校。 唐太宗广招各地儒士,赐给路费,令其来长安任教,儒学的兴盛,前所未有。 三、武则天的统治 1武则天称帝 唐高宗软弱多病,皇后武则天帮助处理朝政,逐步掌权。 唐高宗死后,武则天于690年称帝,改国号为周。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武则天的政绩 武则天的政绩主要表现在: A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B破格用人,注意发展科举制度。 C创立“自荐”求官的制度。很多有才能的庶人,被破格录用。如名相狄仁杰、 姚崇等。 武则天当权半个世纪,社会经济接着发展,国力不断上升。 四、开元之治 1唐玄宗前期的政绩 选贤任能,刷新吏治。 A唐玄宗选拔德才兼备、年
17、轻有为的人担当宰相,如姚崇、宋璟、张九龄等。 B唐玄宗实行精简官吏,定期考核等措施。 大力发展生产。 限制佛教。 A裁汰僧尼; B禁建新佛寺。 实行募兵制。 大兴文治。 A发展科举; B设集贤院,广聚学者。 2开元盛世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较为清明,国家强盛,经济空前旺盛,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史称“开元之治”或“开元盛世”。 这是我国历史上继汉武帝之后出现的其次个鼎盛局面。 其次节唐朝的开国和盛世教案 其次节唐朝的开国和盛世教案 教学目标 一、基础学问目标 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开元盛世”。 二、实力培育目标 1通过分析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前期的政绩,培育学生运用历史唯物
18、主义的观点正确评价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及历史人物功过是非的实力。 2通过“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内容的教学,培育学生正确看待封建社会“盛世”这一历史现象,形成正确历史概念的实力。 三、思想教化目标 1从唐太宗接受隋亡的教训,擅长用人和纳谏,进一步调整统治政策,出现了“贞观之治”局面。使学生相识,人民群众与阶级斗争在历史进程中的巨大推动作用。 2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一位承前启后有作为的皇帝,在位期间,社会经济接着发展。 3唐玄宗前期,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我国封建社会呈现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理解。 教学难点:唐太宗、武
19、则天、唐玄宗前期的政绩与“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之间的关 系。 教学过程 一、唐朝的开国 1唐朝的建立 隋末农夫起义勃兴之际,贵族李渊父子于晋阳起兵; 618年,李渊称帝,即唐高祖,国号唐,定都长安。 2唐朝的统一 唐高祖派兵击败各地的起义军和割据势力; 几年后基本统一全国。 二、贞观之治 1贞观之治 626年,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即帝位。李世民就是唐太宗。次年改元贞观。 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强调“存百姓”的思想,励精图治。 唐太宗在位时,政治较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复原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增加,百姓 生活有所改善,史称“贞观之治”。 唐太宗是我国古代的明君,也是杰出的政治家。 2唐太宗的政
20、绩 政治方面: 知人善任,虚怀纳谏。贞观一朝,人才济济。 A贤相有房玄龄、杜如晦等, B名将有李靖、李勣等。 C闻名的谏臣有魏征等。 革新政治。贞观时期,在隋制基础上,进一步革新、完善制度和法律。 重议门第,打击门阀士族,提高寒门出身的功臣的地位。 经济方面: 轻摇薄赋,劝课农桑。贞观时,多次减免租税,兴修水利,促进生产发展。 戒奢从简。唐太宗力倡节俭,不准修建台榭,禁止地方官进贡珍奇宝货。 文化方面: 兴科举,以儒为师,大办学校。 唐太宗广招各地儒士,赐给路费,令其来长安任教,儒学的兴盛,前所未有。 三、武则天的统治 1武则天称帝 唐高宗软弱多病,皇后武则天帮助处理朝政,逐步掌权。 唐高宗死
21、后,武则天于690年称帝,改国号为周。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武则天的政绩 武则天的政绩主要表现在: A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B破格用人,注意发展科举制度。 C创立“自荐”求官的制度。很多有才能的庶人,被破格录用。如名相狄仁杰、 姚崇等。 武则天当权半个世纪,社会经济接着发展,国力不断上升。 四、开元之治 1唐玄宗前期的政绩 选贤任能,刷新吏治。 A唐玄宗选拔德才兼备、年轻有为的人担当宰相,如姚崇、宋璟、张九龄等。 B唐玄宗实行精简官吏,定期考核等措施。 大力发展生产。 限制佛教。 A裁汰僧尼; B禁建新佛寺。 实行募兵制。 大兴文治。 A发展科举; B设集贤院,广聚学者。 2开元盛世
22、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较为清明,国家强盛,经济空前旺盛,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史称“开元之治”或“开元盛世”。 这是我国历史上继汉武帝之后出现的其次个鼎盛局面。 第四章其次节唐朝的开国和盛世 教学目标 一、基础学问目标 唐朝的建立和统一;“贞观之治”及唐太宗的政绩;武则天的统治及其政绩;“开元盛世”及唐玄宗的政绩。 二、实力培育目标 1分析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前期的政绩,培育学生运用个人在历史上作用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功过的实力。 2通过“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内容的教学,培育学生正确看待“盛世”这一历史现象,形成精确的历史概念和正确的历史观点。 3结合课文中引文、练习,培育学
23、生运用历史材料,从历史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得有效信息、分析问题提炼观点的实力。 三、思想教化目标 1唐太宗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他亲眼看到隋末农夫斗争的威力,接受隋亡的教训,擅长用人和纳谏,进一步调整统治政策,实行了加强中心集权和发展社会生产的政治经济措施,出现了“贞观之治”局面。使学生相识,人民群众与阶级斗争在历史进程中的巨大推动作用。 2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在位期间,社会经济接着发展。她对唐朝历史的贡献主要表现在承前启后方面。因此,她在历史上也是一位有作为的皇帝。 3唐玄宗前期,继承唐太宗和武则天的业绩,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我国封建社会呈现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 教学
24、要点 一、唐朝的开国 二、贞观之治 1贞观之治 2唐太宗的政绩 三、武则天的统治 1武则天称帝 2武则天的政绩 四、开元之治 1唐玄宗前期的政绩 2开元盛世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重点: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理解。 本课难点: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前期的政绩与“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之间的关系。 课时和教具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言分析 讲解并描述本课详细内容之前,最好结合本课以后所学内容,按历史事务将整个唐朝历史轨迹清楚地勾画出来,即建立发展鼎盛衰落灭亡。以此给学生一个较完整的历史图像。之后,可将本节课教材学问结构做如下图示: 建立兴起贞观之治唐太宗的政绩 隋唐盛世发展武则天统治武则天的
25、政绩 统一顶峰开元盛世唐玄宗的政绩 二、唐朝的开国 包括两个问题:唐朝建立;唐朝统一全国。 1唐朝的建立(1)缘由:a在农夫起义打击下,隋朝的灭亡已成定局;b农夫起义军在中原浴血奋战,牵制了隋军主力;c关中隋都长安守备力气薄弱;d李渊早已做好取隋而代之的准备。(2)过程:617年,李渊父子在晋阳起兵,势力发展快速。李渊打着安定隋室的旗号,进军关中,攻克长安,618年称帝,建国号为唐。从晋阳起兵到长安称帝仅用了一年时间。 2唐朝统一全国。李渊父子具有远见卓识,不满意于割据一方,做一隅之主,面对群雄纷争的形势,起先了统一全国的事业。几年以后(624年),唐朝基本上削平了隋末以来分裂割据势力,实现了
26、全国的统一。 三、贞观之治 1“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建议老师讲清晰两个问题:一是“贞观之治”出现的缘由;二是“贞观之治”的概念。 缘由:隋朝的建设和经济旺盛,为唐朝加强中心集权和经济发展创建了条件。隋末农夫斗争推翻了隋炀帝的暴政,有力地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使唐初统治者吸取隋亡教训,调整了统治政策。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他的个人作用也是出现“贞观之治”的重要因素。广阔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是社会旺盛的基础。 概念:唐太宗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复原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增加,百姓生活有所改善,史称“贞观之治”。 2唐太宗的主要政绩,教材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进行了阐述。老师
27、须要进一步指出,这些措施构成了“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与隋末暴政形成显明对比。其内容有: (1)政治方面:知人善任,虚怀纳谏。皇帝充分发挥臣僚作用,削减了政策的失误。其根本目的在于实现唐朝的长治久安。革新政治。唐初部分沿用隋制,但又有改革,沿用的部分隋制是因为那些制度不仅适应隋朝,在隋朝发挥了肯定作用,而且在唐朝也能适应,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鉴于隋亡,制度又有所革新。关于革新、完善制度,将在“隋唐制度的革新”一节里讲,这里不必重复。 (2)经济方面:轻徭薄赋,劝课农桑。隋炀帝无休止地征发徭役,迫使农夫起义,唐朝吸取了隋亡的教训。封建统治者立国的基础在农业,此项措施可以看做是“贞观之治”局面出现
28、的最基本的缘由之一。戒奢从简。这与上面的措施互为表里,一方面发展农业生产,另一方面大力提倡节俭,“贞观之治”的出现,与这种风气不无关系。 (3)文化方面:兴科举。以儒为师,大办学校。唐朝的文化策略,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兴科举是继承隋制,以儒为师是继承汉制。但是,在继承的基础上,都有较大的发展。大办学校,就其规模、种类、数量和课目设置,都是前代无法比拟的。 四、武则天的统治 建议老师讲清晰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武则天当皇帝的背景,二是武则天的政绩,三是对武则天的全面评价。下面分别阐述: (1)武则天当皇帝的背景:武则天登上皇帝的宝座,并非偶然。教材中提到了高宗软弱多病。武则天协理朝政,逐步掌权。其实
29、,她能掌权,与她所处的时代有关。当时,士族地主衰落、庶族地主地位上升。武则天利用庶族官僚势力,打击了反对她的士族,建立起自己的统治。 (2)武则天的政绩,主要有三点:首先,破格用人和发展科举制度;其次,重视发展农业生产。这是武则天对历史最重要的贡献。武则天执政期间,唐朝国力仍在持续上升,是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之治”的时代,既使唐太宗政策得以接着贯彻执行,又为“开元盛世”做了铺垫。 (3)对武则天的评价:武则天在历史上被确定,主要由于她当权半个世纪,社会经济接着发展,国力不断上升。但她也是一个有负面影响的人物,如她任用酷吏,滥杀无辜,大肆修建寺庙,晚年奢侈腐化等,导致社会动荡担心。这些内
30、容教材限于篇幅未写,老师讲课时可提几句,但不必多述。 五、开元之治 (1)“开元之治”出现的缘由:唐玄宗结束政局动荡混乱局面,社会相对安定。唐玄宗即位前,亲历了不少政治斗争,有肯定社会阅历,比较留心政治,即位后继承唐太宗、武则天的业绩,做到励精图治,实行了一系列措施。重用有才能的人。人民的辛勤劳动。 (2)唐玄宗统治前期主要政绩。这些政绩构成了“开元盛世”的主要内容。 对其政绩,教材从五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一,选贤任能,刷新吏治。其目的在于克服武则天以来官吏冗多、人浮于事的现象,提高官府办事效率。其次,大力发展生产。这是“开元盛世”出现的根本。第三,限制佛教。可回忆佛教在南北朝时期有很大发展,隋
31、唐时更为盛行,武则天大力倡佛的史实,说明倡佛给社会造成危害,劳动力削减,政府财政收入削减,人民赋税负担加重,限佛与大力发展生产是一样的。第四,实行募兵制。其目的是加强对边疆与内地的限制,有利于国家的安定。第五,大兴文治。除了教材内容,须要进一步阐明,唐玄宗统治前期的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为大兴文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大兴文治又是唐太宗政策的接着,也是封建社会在相对稳定发展时期对文治的须要。 (3)“开元盛世”的概念,开元年间,政治稳定,经济接着发展,国力强盛,我国封建社会呈现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史称“开元盛世”。 (4)如何看待“盛世”?建议老师组织学生探讨,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再加以概括总结。 小结:唐朝建立,从唐太宗到武则天再到唐玄宗统治前期,都励精图治,使唐朝政治清明,经济旺盛,文化发达,达到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盛况,使唐朝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世界史上也有极为深远的影响。 作业:(略) 第23页 共23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