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市耕地质量状况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吴江市耕地质量状况分析.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江苏省吴江市耕地质量状况分析陈雪民(江苏省吴江市农林局215200)薛国宏 王天荣 倪春荣(江苏省吴江市汾湖经济开发区215211)吴江市地处太湖之滨,境内湖荡密布,河流纵横,是典型的水乡泽国。全市现有耕地面积75. 9万亩,人口76.94万。近年来,随着本市经济的快速进展,工业点源、农业面源 污染污染严峻,对农产品质量建设造成了肯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开展吴江市耕地地力调查 与质量评价,对于确保我市的粮食平安,搞好农产品质量建设,提升农产品质量平安水平和 农产品市场竞争力量,引导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无公害农产品的进展和提高农业 效益、保持农村稳定、促进农业的可持续进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
2、意义。1材料与方法1. 1样点布设依据全国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技术规程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状况,按作物分布 类型,蔬菜地1000亩取土样1只,水稻田2000亩取土样1只,果树、桑园1000亩取土样 1只,共确定采样水稻110只,蔬菜17只,桑园47只、果树10只个、苗木34只;依 据污染源调查结果,确定污染分析样品点53个,水质样品20只。1. 2样品采集土样采集在秋熟作物收获后,秋播作物施肥前进行。大田耕层采样深度为0-15厘米、 蔬菜地采样深度0-25厘米。1. 3样品分析测定耕地地力样品分析工程包括:pH值、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效态(铜、 锌、铁、镒、硼、铝)、阳离子交换量。
3、测定土壤环境样品的分析工程包括:pH值、铅、镉、 汞、碑、铭、铜、锌、六六六、DDTo测定水质样品的分析工程PH值、COD、Hg、Cd、As、 Cr6+、Pb、氟化物、挥发酚、石油类10个工程。2结果与分析2. 1耕地肥力状况分析2. 1. 1耕层土壤有机质和大量元素含量状况。吴江市的耕地土壤的有机质、全 氮、有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分别为26.64 g/kg、l.52g/kg、16.29m g/kg、95. 9mg/kg,其 中水田土壤的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平均值分别为29.0g/kg、1.85 g/kg.9. 6mg/kg、 80. 5mg/kg,旱地土壤的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
4、平均值分别为24. 1 g/kg.l. 32 g/kg、 24.5 mg/kg 112.7 mg/kgo说明水田中有机质和全氮的含量略高于旱地土壤,而蔬菜地 中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那么要远远高于水田,蔬菜地土壤存在明显的磷钾富集现象。(见表1)表1 2003年吴江市耕地土壤有机质与大量元素含量状况采用类型样本数有机质一有效磷 函钾 g/kg g/kg mg/kg mg/kg稻地园园地均菜 木水蔬桑果苗平11029. 01. 859. 680. 51725. 21. 3238. 5122. 34723. 81. 3623. 8117. 21022. 71. 3119. 3108. 03424. 7
5、1. 2815.4103. 026. 641. 5216. 2995. 972. 1. 2中微量元素含量据2003年测定,吴江市耕地土壤中中量元素有效硫和有效硅平均含量分别为 82. 96mg/kg. 47. 79mg/kgo依据其次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划分标准(结果见表4),本市水 稻土缺少有效硅的比例到达90.9%,其中极缺乏的占4.5%;有效硅含量较丰富的土壤仅占 2. 7% (见表2)o虽然硅不是大多数植物生长的必需养分元素,但缺硅会对水稻等硅敏感的 作物生长产生不利影响,特殊是降低其抗病和抗逆性,因此,在粮食主产区稻作生产中合理 施用硅肥是非常必要的。表2吴江市水稻土土壤有效硅含量分布
6、状况分级含量(mg/kg)频率(%)平均值(mg/kg)极缺1002.7114.1吴江市耕地土壤中微量元素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铁、有效镒、有效硼、有效铜的平均 含量为:4. 03 mg/kg 3. 22mg/kg 261. 7 mg/kg 30. 5mg/kg 0. 47 mg/kg、0. 12 mg/kgo 依 据其次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吴江市耕地土壤中微量元素铜、锌、铁、镒的缺乏比例(见 表5,以4级以下耕地土壤中的含量为标准)分别为23. 85%、22.02%、25.23%、16.97%,属 相对缺乏;钥缺乏比例那么到达64.22%,缺钥严峻,因此在特定作物种植时我们应有针对性的 适
7、当补施微量元素肥料。2. 1. 3耕地地力综合分级评价。依据本次耕地地力调查和质量评价结果,全市共有耕地75.9 万亩,按全国耕地类型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NY/T309-1996标准,将耕地地力划分为六个 等级:一级地2955.9亩,占耕地总面积的0.39%;二级地160636. 7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1. 16%;三 级地249982. 2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2. 93%;四级地198985. 4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6. 22%;五级地 110828.1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4.6%,六级地35635. 9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 69%。2. 2 土壤环境质量2. 2. 1 土壤重金属与有机污
8、染物含量由于耕地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此次调查重点对影响农产品质量的旱地土壤重金 属元素含量、有机污染物含量和浇灌水质进行检测。参照农业部公布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18407. 1-2001),对108个旱地土壤样品(其中表层样品84个 亚耕层样24个)的分析 结果说明:各监测点中镉、铅、铭、碑的实际平均含量均低于农田土壤单项指标I级标准, 而汞含量超过H级标准的样品有17个,占样品总数的20.2%,有1个样品甚至超过HI类标准, 属重度污染土样(见表3)。表3旱地土壤重金属元素平均含量分析(单位:mg/kg)工程采用类汞镉铅铭碑旱地平均值0. 230. 0838.257.39. 3
9、6最低0. 060.0112.725.54. 56最高0. 640. 2275.787.916.01蔬菜地平均值0. 200. 0936. 556.39. 28最低0. 060. 0212.725.55. 15最高0. 350. 1875. 783.613.01平均值0. 230. 0837. 6859. 299. 28方差0.0100. 001156.5184.36. 18比拟+/-+0. 03-0.01+1.72+1.0+0. 082. 2. 2 土壤中六六六、DDT残留分析。对局部园地土壤和水田土壤中六六六、DDT检测 说明,36个水稻土样品中DDT含量有一个样品未检出,检出率97. 2
10、2%,其变幅为0.01- 0. 05mg/kg,平均含量0. 02 mg/kg;旱地土壤样品中DDT与六六六的残留含量与水田基本全 都;蔬菜地土壤中DDT、六六六的含量分别为0.007、0.013 mg/kg。参照我们我国土壤环境 质量(GB15618T995)标准,我市土壤中DDT与六六六残留量均低于一级标准,基本符合无公 害农产品生产的土壤要求(见表4)。表4 土壤六六六、DDT残留量分析表(单位:mg/kg)项1 1DDT八/、八旱地平均值0. 0210.012变幅0.01-0. 050.01-0. 02检出率80. 6%63. 9%水田平均值0. 020.01变幅0.01-0. 050
11、.01-0. 02检出率97. 2%61. 1%蔬菜平均值0. 0070.013变幅0. 01-0. 020. 03检出率42. 9%42. 9%2. 2. 2耕地土壤单因子污染评价。本次调查共取30个是大田环境样品,依据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 比照各样点的分析数据,指标分类法划定土壤样点环境质量等级,6个样品汞元素的含量超 过一级标准,其中3个样品的含量高于二级标准;3个样品碑元素的含量高于一级标准,其 余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均低于我国一级标准。因此3个土壤样品被定为三级,占总样品数的 10%, 6个被定为二级,占20%, 21个符合我国一级标准,占70%,合计一、二
12、级土壤样品占 样品总数的90%。2.3浇灌水质分析。此次水环境调查共取浇灌水样20个,主要对水体中的汞、镉、铅、格、 碑五种重金属元素、氟化物、氯化物和化学耗氧量CODcr进行分析。Hg、Cd、As、Pb、Cr6+、氟化物、氯化物、CODcr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 0001625、0.00265、 0.0244、0.024、0.0025、0.493、32.025、68.7 mg/1,参照我们我国农田浇灌水质标准及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391-2000)和无公害食品蔬菜地环境条件规定的浇灌水标 准(NY5010-2001),在我市抽取的20个水样,其水质状况均符合一级浇灌水水质标准,
13、但考 虑到本市的实际状况,水中的CODcr值略微偏高,呈轻度富养分状态。3基本结论与对策建议3. 1基本结论与吴江市其次次土壤普查的结果相比,本次耕地质量调查结果说明吴江市耕地土壤 中有机质、全氮的平均含量略有下降,而速效钾的平均含量那么有所提高,而且受耕地采 用方式的不同,这种差异表现尤其明显,水田土壤中速效磷、钾仍旧偏低,而旱地土壤中磷 钾富集。土壤中微量元素中铁、镒、铜、锌相对缺乏,而硅、铝元素重度缺乏;大田土壤污 染综合评价结果说明环境质量基本良好,有92. 5%的土壤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环境质量 要求,但也有局部样点(7. 5%)的环境质量状况不佳,主要是受了汞、碎两种重金属元素的 污染;浇灌水质量环境尚好,基本符合农田浇灌水的要求,但水体中的CODcr值略微偏高, 需进一步加强对水环境的治理,提高水体质量。4. 2对策建议(1)深化开展沃土工程,乐观引导和强化有机肥使用,进一步扩大农作物秸秆还田面积,逐 步提高地力水平。(2)提倡平衡施肥,乐观推广配方施肥,提高化肥采用率。(3)合理耕作制度,结合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作物布局。(4)开展工业点源、农业面源污染的综合治理,加强对三废排放物的管理。建立健全耕地质量监测体系和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实现对耕地质量的动态管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