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市场学复习.docx
《劳动力市场学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力市场学复习.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劳动力市场学第一章 绪论1. 劳动力市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劳动力市场是指某一专业的劳动力的供应及需求双方自愿进展的劳动力使用权转让及购置的一系列活动。广义的劳动力市场是指许许多多的狭义的劳动力市场综合而成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名词解释2. 劳动力的特点和本质:多项选择 1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 2劳动力存在于活的人体之中; 3劳动力是体力和脑力的总和。3. 货币工资也称为名义工资,它是以货币数量表示的工资。单项选择4. 实际工资:是劳动者得到的货币工资实际能够购置到的生活资料和效劳包括房租、水电、交通、教育等各项支出的数量。名词解释5. 劳动报酬包括货币报酬和非货币报酬。劳动报酬即货币工
2、资,非货币报酬即以各类实物支付的福利。6. 劳动力市场的特征:1劳动力市场的一般共性:市场性、开放性、竞争性、层次性、标准性。多项选择2劳动力市场的特性:简答题劳动力市场的交易关系是契约关系;劳动力市场交易受大量非价格因素的影响;劳动力市场交易主体地位不对等;劳动力市场交易主体呈现出巨大的差异性。7. 劳动力市场的构成要素:主体要素、价格要素、根底要素、保障要素、调控要素。多项选择8. 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是买方和卖方在企业内的职位空缺中彼此搜寻的劳动力市场形式。名词解释9. 内部劳动力市场有三个根本特征:简答题1有高度的组织及管理。 2把特权地位给予已经聘用的人而不是给外部人。 3工资常常高
3、于当地平均工资水平,规那么及程序受外部劳动力市场条件的影响相对较少。10. 按照劳动力交易的社会条件划分:一级劳动力市场及次级劳动力市场。多项选择11. 劳动力市场的功能:资源配置、鼓励鞭策、经济促进、信息传递、窗口导向。简答题12. 劳动力市场的根本运行机制: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供求机制、竞争机制、价格机制所组成。13. 工资机制:是劳动力市场竞争过程中的重要自我制衡机制,它反映在工资变动及供求变动之间相互制约的有机联系和运动。名词解释14. 非经济性因素对劳动力市场运行的影响?简答题答:劳动力市场的非经济性因素包括组织性因素和社会性因素,它们通过改变供求双方的比照状态和工资价格的水平等
4、经济要素,间接地对劳动力市场运行产生影响。1组织性因素是指政府、工会以及大型企业等各类组织。多项选择2社会性因素是指家庭背景、所属阶层、文化、歧视和风俗等。多项选择社会性因素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为影响劳动力市场的人员构成。 另一方面表现为影响劳动力的供求及工资。15. 劳动力市场运行存在的障碍论述题1劳动力市场自身的不稳定。具体表达在:一方面,企业生产经营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增加利润,在其他条件给定的情况下,只要降低劳动力费用,就会使利润相应增加,两者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因此,企业有尽可能降低人工费用,特别是降低工资的动机。而另一方面,作为劳动者,其他条件不变,工资越高,其得到的效用
5、就相应增加,因此,劳动者存在着获得高工资的动机。2劳动力市场的障碍和缺陷。具体表达在:u 信息障碍:是指由于信息缺陷和信息偏误,劳动力市场不能达成互惠交易。劳动者缺乏必要的信息,会出现职业选择面过窄、选择不当,甚至不能就业的问题;企业缺乏必要的信息,也难于把适宜的人配备到工作岗位上。u 市场缺陷:是指由于有效需求缺乏、工资刚性等市场自身的缺陷,或者交易参及主体由于观念或习惯的干扰,劳动力市场不能到达均衡最优。u 制度障碍:是指劳动力市场的某些惯例、政策法规、体制安排给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造成了阻碍。第二章 劳动力需求分析1. 劳动力需求,是指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
6、动量。单项选择2. 劳动力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单项选择3. 劳动的边际产量MP:是指额外增加一单位的劳动量所带来的产出增量。4.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相对于生产过程中的可变要素的投入而言的,某种不变要素如资本和某种可变要素如劳动的持续追加的搭配进展生产活动,一旦当可变要素的数量超过某一水平时,那么持续增加的可变要素所带来的产量增量,也即边际产量会不断减少。5. 生产的三个阶段中关于生产函数的总结总产量TP、边际产量MP、平均产量AP之间的关系 总产量TP边际产量MP平均产量AP第一阶段IA以递增的速率增加IB以递减的速率增加增加且大于AP减少但大于AP增加增加第二阶段以递减的速率增加减少且小
7、于AP减少第三阶段减少为负且仍小于AP减少6. 劳动力需求弹性: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响程度,我们将其定义为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表达式:Ed=劳动力需求变化的百分比/工资率变化的百分比。计算题设Ed为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弹性,L/L表示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W/W表示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7. 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分类:需求无弹性、需求有无限弹性、单位需求弹性、需求富有弹性、需求缺乏弹性。8. 劳动力需求的穿插弹性为正值,表示一类劳动力的工资率上升引起了另一类劳动力需求的增加,这两类劳动称为总替代。9. 分析技术进步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论述题第三章 劳动力供应
8、分析1. 劳动力供应的类型:个别劳动力供应、家庭劳动力供应、社会劳动力供应。2. 家庭劳动力供应是指从家庭成立结婚到家庭解体丧偶或离异,家庭全体成员向社会提供的劳动量的总和。3. 社会劳动力供应是指劳动力个人及其家庭为社会提供的劳动力总量,也就是说一个社会的经济活动所能利用的劳动力总量。4. 劳动力供应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仅仅是由工资率变动所引起的劳动力供应的变动,这种变动表现为在同一条劳动力供应曲线上的移动。5. 劳动力供应的变动是指在工资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劳动力供应的变动。劳动力供应的变动表现为整条劳动力供应曲线的移动。6. 效用就是人们从某种物
9、品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满足。7. 无差异曲线的特征:负斜率、凸向原点、无差异曲线图、不同的工作闲暇偏好。8. 市场劳动力供应曲线实际上是一条将市场中的所有个人劳动力供应曲线水平相加的结果,它描述的是在一定市场工资水平下,市场上提供劳动供应的所有劳动数量总和的一种关系。9. 劳动参及率: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的现实劳动力占该范围的劳动适龄人口或潜在劳动力的比例。名词10. 影响劳动力参及率的因素有哪几个方面?论述题1) 宏观经济状况:当经济总体形势好,处于高涨、繁荣状态下,经济增长率越高,就业时机越多,工资水平 越高,就会有更多人有更强的就业欲望和信心,从而劳动力参及率越高,社会劳动力供应越多。如果经济长
10、期处于衰退状态,失业者长期找不到工作,就可能打击个人心情,失去寻找工作的耐心和意愿,这将使他们退出劳动力群体,从而使劳动力参及率降低。2) 国家的社会经济政策:国家的政策特别是其中的生育政策,它不仅影响总人口规模,而且影响到人口的年龄、性别构造及其开展趋势,从而影响劳动适龄人口规模。另一方面,它会调节人口的年龄性别构造,从而导致劳动力参及率变化。一般来说,男性人口比例越高,社会的劳动力参及率也越高。在年龄构造上,一个老龄化的社会及年轻型人口的社会,所导致的劳动力参及率是截然不同的。3) 劳动适龄人口规模:一般说国家规定的就业年龄越小,退休年龄越大,劳动适龄人口比例越大。4) 教育体制及教育供应
11、规模:劳动者受教育时间的长短对劳动力参及率有直接的影响。5) 工资政策及工资关系: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在个人消费品分配方面要有差异,复杂劳动应比简单劳动获得更多的劳动收入,在此根底上形成较为合理的工资分配关系。6) 社会保障制度:对劳动力参及率产生直接的影响作用。劳动普及型社会保障制度会降低劳动力参及率,就业型社会保障制度会刺激劳动力参及率的提高。7) 人们的商品意识程度和社会分工程度:其趋势是人们的商品观念越浓,社会分工程度越高,家务劳动社会化程度越高,人们从事家务劳动的必要时间就会越少,处于就业年龄女性的社会就业越多,从而劳动力参及率越高。11. 劳动力供应弹性:劳动力供应量的变动对工资率变
12、动的反响程度定义为劳动力供应的工资弹性。名词解释12. 劳动力供应弹性的类型:供应无弹性、供应有无限弹性、单位供应弹性、供应富有弹性、供应缺乏弹性。13. 无限弹性的劳动力供应是指在某一工资水平下有无穷的劳动力供应。14. 劳动力供应的逆变弹性,在某一工资率水平之下,工资率的上升会导致个人劳动力供应时间的增加;而在此工资率水平之上,工资率的上升反而会导致个人劳动力供应时间的减少。15. 劳动力供应的无弹性,是市场工资率的变动对于市场上的劳动力供应数量完全没有影响的情况。第四章 劳动力市场均衡分析1 一般均衡分析,又称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或瓦尔拉斯均衡分析。2 凯恩斯的失业均衡:是一个 论,因为失业
13、就意味着劳动力市场上供应大于需求,此时即使在商品市场和资金市场上都存在着供求相等,但从整个经济体系来看仍然存在超额供应,因而是非均衡的,而不是均衡的。3 劳动力供求变动对静态均衡的影响?简答题1) 劳动力供应变动对均衡的影响。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劳动力供应曲线右移,均衡工资率下降,均衡就业量增加;劳动力供应曲线左移,均衡工资率提高,均衡就业量减少。2) 劳动力需求变动对均衡的影响。劳动力需求曲线右移,均衡工资率提高,均衡就业量增加;劳动力需求曲线左移,均衡工资率下降,均衡就业量减少。3) 劳动力供应曲线和劳动力需求曲线同时变动对劳动力市场均衡的影响。4 劳动力市场是一个比拟典型的非均衡市场,主
14、要原因是:1) 由于劳动力需求是派生需求,所以劳动力需求的数量除受工资率调节外,还要受产品市场需求的调节。2) 工资率作为劳动力价格,具有相当大的刚性。3) 由于劳动是人谋生的手段,劳动力供应除受工资调节外,还要受人的主观偏好、财富总量和社会心理、历史、文化等因素的调节。 5 自愿失业:是指由于存在工资刚性,市场工资率不能随着劳动力供应和劳动力需求的变化而进展调整,或者由于存在有关工资率方面的法律规定,使工资率不能下降到最低工资率之下,即由于实际工资率太高而引起的劳动力供应大于劳动力需求,从而造成劳动者失业的现象。名词解释6 非自愿失业:是一种市场非均衡的现象,它不是由于实际工资率太高而引起的
15、,而是因为产品需求下降使厂商销售发生困难,对劳动力供应产生数量限制而引起的失业。名词解释7 工资漂浮:是市场非均衡的结果,指的是方案经济体制中存在的自下而上层层提高工资的倾向,以及由这种倾向造成的工资轮番上升的现象。名词解释8 在劳动力短缺和劳动力过剩普遍存在的条件下,工资漂浮必然导致工资收入的平均分配,即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倾向。9 如果将组织外部的各种人才供应来源称为外部劳动力市场,相应地,组织内部的人才资源可以称为“内部劳动力市场。10 内部劳动力市场产生的条件:专业技巧和知识、建立员工对组织的忠诚、有效地鼓励员工、有利于人员的筛选。11 内部劳动力市场的成因?简答题1) 存在劳动力替换的本
16、钱。2) 岗位的特殊性。3) 劳动力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性。 第五章 劳动力流动1. 劳动力流动:是指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劳动者为了及生产资料结合的需要,在生产过程之外,在不同的地理区域范围和不同的工作岗位之间的移动和流动。名词解释2. 劳动力流动的条件:多项选择1) 劳动力个人所有权的实现。2) 不同地区和工作之间存在着经济福利方面的差异。3) 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享有充分的就业自主权。4) 社会分工造成的劳动技巧和工作能力的专门化。3. 劳动力流动的原因分析?简答题1) 区域间劳动力供求的不平衡。2) 经济开展水平的差异。3) 经济周期引起的波动。4) 不同国家和地区间同质劳动力的工资差异。5
17、) 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6) 及工作匹配的意愿。4. 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形式多项选择A、企业组织及集团内部的流动;B、地域之间的流动; C、行业之间的流动;D、职业之间的流动; E、劳动力队伍本身的流动; F、就业和失业之间的流动。5. 地域之间的流动多项选择:地区之间的流动、国家之间的流动。6. 劳动力流动的规律性?简答题1) 从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流动。2) 从第一、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流动。3) 从农村向城市流动。4) 从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流动。5) 从经济落后国家地区向经济兴旺国家和地区流动。7. 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因素?论述题1) 年龄因素:是最为重要的因素。在其他条件一样的情况下,年龄越
18、大,流动行为越少。2) 教育程度:从教育程度对劳动力流动的决策看,教育程度越高,劳动力流动的可能性就越大。3) 迁移距离及迁移本钱:统计结果说明,随着流动本钱的上升,流动的劳动者数量就会随之下降。迁移距离通过两个途径影响劳动力的流动:通过劳动就业信息影响劳动力的流动;通过迁移本钱影响劳动力的流动。4) 家庭因素:在年龄、学历一样的情况下,已婚劳动力比单身劳动力更不易流动。5) 职业及技术等级:技术水平越高,流动率越低。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的流动性要比熟练工人的流动性小得多。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的总流动率要低于体力劳动者的流动率。8. 劳动力流动的有关理论:1) 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构造模型,描述了从农
19、业国向工业国的转换规律。2) 拉尼斯费景汉模型,被称为“刘易斯拉尼斯费模型。拉尼斯、费景汉在刘易斯模型的根底上建立劳动力流动模型,这集中反映在他们的“农业劳动力转移三阶段论中。拉尼斯、费景汉把经济开展过程和农业劳动力转移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农业劳动边际生产率为零。 第二阶段:农业劳动边际生产率大于零,但小于农业劳动力的平均收入水平,或者说,小于不变制度的工资。 第三阶段:农业边际劳动生产率大于零,且大于农业劳动力的平均收入水平,或者说,大于不变制度工资。3) 托达罗模型,出发点是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移民的决策,是根据“预期收入最大化目标作出的。托达罗模型的政策含义为:1扩大农村中的就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劳动力市场 复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