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开运河创科举》知识点复习岳麓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下册《开运河创科举》知识点复习岳麓版.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七年级历史下册开运河创科举知识点复习岳麓版第1课开运输河创科举第1课开运输河创科举课标内容了解隋朝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以大运输河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才智和创建力。教学目标一、学问与实力隋朝的建立;隋朝统一的时间及其意义;大运输河开凿的时间、南北起止及中心点;大运输河的作用;隋文帝开科举制的先河;隋炀帝创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科举制的作用和影响。结合隋运输河图讲解大运输河的开凿,培育学生的识图实力和结合图文理解历史学问的实力。联系隋以前中国古代的主要选官制度,说明隋创立科举制的作用和意义,培育学生综合说明问题的实力。通过对隋炀帝的评价,培育学生全面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的实力。通过课后题
2、“比较隋朝和秦朝,看看它们有哪些相像的地方”,培育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实力。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隋朝统一及其历史作用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相识到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结合课中题,补充历代诗人对隋大运输河的咏叹,对隋炀帝开凿大运输河的功过进行探讨。结合卡通问答中有关科举制的介绍和课后题,对科举制的作用进行探讨。通过这些活动,引导学生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在共同探讨的过程中,对历史事务做出评价。写一个关于隋炀帝功过的短评,进行沟通。三、情感看法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进一步相识到国家的统一、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了解隋运输河是世界上最古老、最长的运输河,至今还在发挥重要作用,它的开凿显示了中
3、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才智和力气。理解科举制的作用,初步相识人事制度建设对国家的重要性。重点和难点一、重点1、大运输河的开凿2、科举制的创立二、难点1、大运输河为什么在隋朝时开凿?2、进士科的创设标记着科举制正式形成。3、就隋炀帝开凿大运输河的功过和科举制的作用引导学生勇于多角度提出问题,共同探究,并做出说明。教学方法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导入新课一、隋朝统一南北隋朝的建立,弄清晰隋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及都城所在地。就定都长安,要求学生归纳隋以前还有哪些朝代在此建都。隋统一南北讲清时间及所灭的政权。其意义结合“隋朝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旺盛景象”讲解。二、大运输河的开凿1、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输河
4、2、大运输河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3、大运输河的作用三、科举制的创立1、隋文帝通过分科考试选拔人才2、隋炀帝创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3、科举制的作用和影响小结就隋的建立和统一南北的有关学问提问,指出隋开凿的大运输河和创立的科举制对后世影响巨大。请一位学生简要归纳这两个历史事务的影响。课后活动与探究课后收集隋炀帝的有关资料,结合本课所学的有关学问,写一篇评价隋炀帝的短文。课后作业完成课后习题。第1课开运输河创科举1、()年,()废北周皇帝,建立隋朝,定都()。2、()年,隋朝灭掉南方的(),南北统一,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3、605年,()下令开凿大运输河。4、大运输河以()为中心,北通(),南达
5、(),全长()多千米。5、开凿大运输河的意义或作用:大运输河的开凿,对南北()和()起了很大的作用。6、开凿大运输河的目的:隋朝统一后()。7、开科举制先河的是()。()又创设(),科举制正式形成。8、隋文帝创立科举制的目的:改革()的方法,通过分科考试()。9、科举制打破了()的限制,给一般的学问分子供应了()的机会;同时,为统治者()拓宽了道路。隋朝创立的科举制对后世影响深远,以后各朝都相继沿用。10、隋末农夫起义军中()、()领导的()势力最大七年级历史下册贞观之治学问点复习岳麓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贞观之治学问点复习岳麓版 学问点 一、唐朝的建立 1、隋朝灭亡缘由: 大兴土木(修建洛阳),
6、数次对外斗争(三征高丽),酷虐残暴 2、概况:618年 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 都城:长安 二、贞观之治 1、定义: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旺盛景象,国力逐步强盛。 2、缘由:表格 3、内容: 政治上虚心纳谏、重用人才、完善三省六部制 经济上改革赋役制度,轻徭薄赋(削减百姓服劳役天数,也可以用实物代替) 文化上完善科举制 法律上修订法律、宽省刑法 民族关系亲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4、唐太宗重用人才:房玄龄、杜如晦 5、评价唐太宗 唐太宗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但也必需指出,作为封建帝王,唐太宗同样对人民进行剥削和压迫,在晚年,他的骄矜心情和享乐思想渐渐滋长。 课后练习 材料一:
7、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联独爱如一。 材料三: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1).这几句话出自哪一位皇帝之口? (2).材料一是什么意思?说明他相识到什么问题?假如你现在是一位国家公务员,你觉得从材料中可以获得什么启示指导自己的工作? (3).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这种政策详细体现是什么? (4).材料三中的镜子是谁?它重用的人才还有哪些? 答案: (1).唐太宗 (2).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载船行走,也能把船掀翻。 他相识到人民群众力气的宏大。意在留意调整通知政策,以缓和阶级冲突。 应当亲密联系群众
8、,关切人民疾苦,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 (3).反映了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体现在北京各族尊奉他为“天可汗”。 (4).指魏征,重用的人才还有房玄龄,杜如晦。 七年级历史下册唐朝的民族关系学问点复习岳麓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唐朝的民族关系学问点复习岳麓版 学问点 首先,唐朝和边疆各族的亲密联系是建立在实行开明民族政策基础上的,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了民族融合.其次,须要相识唐朝与周边各民族关系亲密的几个详细表现: 各族承认唐朝皇帝是“天可汗”,接受唐朝册封. 唐朝在一些民族地区设置都护府或都督府进行干脆统治. 唐朝与各族通过和亲、贸易、册封等方式,加强了民族间的友好联系. 唐朝是个统一和谐的多民族国家,长
9、安成为国内各民族交往的中心,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是历史长期发展的结果. 吐蕃 唐朝政府对外推行的是比较开放的外交政策。641年,唐太宗派人护送文成公主到吐蕃,与赞普松赞干布结婚。其后还有金城公主下嫁赞普赤德祖赞,并结成联盟,和同为一家。将唐朝的先进文化带到了吐蕃。822年,唐蕃会盟,划定了疆界,互不侵扰,唐蕃会盟碑现在还保存在拉萨的大昭寺。794年,唐朝与南诏在点苍山会盟,双方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突厥 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唐军降服东+突厥,突利可汗倒戈,颉利可汗被俘,东+突厥汗国覆亡。大量突厥人迁到长安,各游牧民族尊唐太宗为“天可汗”。东+突厥的灭亡与归顺振动了西突厥与西域各国,一些西域小国纷纷改投唐代门庭。 唐高宗显庆二年(657年),西突厥在唐军数次打击下覆亡(参见唐与突厥的斗争)。西域至此成为唐朝廷的势力范围,期间唐军与当时的另一大帝国阿拉伯帝国的起先交往。不过随着时间转移, 到了八世纪中叶以后,唐朝安史之乱的暴发无力顾及中亚地区,唐朝势力也基本退出了中亚沙漠地区。 第7页 共7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