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纵横家——清末民国初的奇人王闿运.docx





《最后的纵横家——清末民国初的奇人王闿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后的纵横家——清末民国初的奇人王闿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最后的纵横家一清末民国初的奇人王闿运愿创文城观点2020-09-20 21:44:14“春秋表未成,幸有佳儿述诗礼;纵横计不就,空余高咏满江山。民国五年(1916年),清末民国初的奇人王闿运83岁在家乡无 疾而终,他为自己写的这一对联很形象地概括了他的一生。王闿运是中国最后一位纵横家,他有着传奇的经历,是狂狷谐谑又极 有智谋的奇人。比方,他与晚清权臣肃顺是拜把子兄弟;他是曾国藩 的幕僚,曾为曾国藩献计,建议他让“大清江山改姓;他所编写的中 国近代最杰出的杂史名著一一湘军志,被称为“唐后良史第一, 但他却因编写此书差点儿被湘军名将曾国荃宰了;王闿运将左宗棠喻 为是一只左公鸡,认为假设没有宫保鸡丁
2、丁宝桢,左宗棠连一只鸡 都做不成,根本就“不是一个人。再如,孙中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改用西方阳历纪元,王闿运 对联调侃:男女平等,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阴阳合历,你过 你的年,我过我的年;王闿运还取笑袁世凯政府是瓦岗寨、梁山泊, 并写对联挖苦袁世凯说:“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总而言之, 统而言之,不是东西!横批为旁观者清,此联中嵌入“民国何分南北, 总统不是东西。必先知男女赠答之辞,缺乏以颁学官,传后世,一洗三陋,乃可言礼, 礼明然后治春秋。对易书诗礼指出了与当时教学不一样的学习要点。此外,他还强调:说经以说宇为贵, 而非识说文解宇之字为贵,文不取裁放古那么亡法,文而毕摹乎 古
3、那么亡意。指出了学古文需要创新性的理解。当时蜀地比拟堵塞, 通儒不多,王闿运的教学理论让当地的士子耳目一新,使学子们能深 入地了解该如何研诵经史,注疏经典。三年后,王闿运后辞退尊经书院教职,回到湖南,先后主持长沙思贤 讲舍、衡州船山书院的教务,并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赴江西, 主办南昌高等学堂。之后,他回到湖南,一直在湘绮楼讲学授徒。他 先后培养了数千弟子,可谓门生满天下。在他的学生中,有杨度、 夏寿田、廖平、宋育仁、杨锐、刘光第、胡从简、齐白石、张晃、杨 庄等,不少是名人。船山书院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湖南巡抚岑春萱念王闿运德行出众,奏 请清政府授予他翰林院检讨的官职,宣统三年(
4、1911年)又加封他 为翰林院侍讲。之后,王闿运虽应邀出任袁世凯政府的国史馆馆长,但他轻视袁世凯, 并故意用一位女仆人做护身符,最后辞职溜了。民国三年(1914年),王闿运已是80高龄的老人,而袁世凯知其学 名远扬,为了修史撑门面,特意邀请王闿运进京就职国史馆馆长。王 闿运不看好袁世凯这位善变的政客,对袁氏政府很鄙视,对袁世凯请 他就职的事嘲笑说:瓦岗寨、梁山泊也要修史乎? 不过,他拗不过 袁氏的邀请,也只好应允。有人议论说:“公已八十高龄,夫复何求? 如今折身事袁,为其下属,似不值得。而王闿运的傲气地回答说:做 官乃是极易做之事,今已老耳贵,百事莫办,惟有找一最易之事为之。 王闿运是个奇人,
5、他之前也有过妻妾,而妻妾亡后,他既不再娶妻, 也不屑于与烟花女子取乐,但是,他却带着一位老妈子跟随左右。此老妈子称为“周妈,王闿运常与周妈双出双入,很是亲热,而且从 不避人。比方,王闿运北上途经武汉时,湖北督军王占元宴请他,他 让周妈上席,使得陪座的武汉政要们惊讶不已;到京之后,袁世凯设 宴招待,在王闿运旁边专门为周妈留了座位。王闿运的“周妈王闿运就职国史馆馆长之后,他的生活全由周妈安排照料,没有周妈 陪着吃他不好,没有周妈在他睡不着。更离谱的是,国史馆安排杂役 等,其人事权完全掌握在周妈手里。后来,有人要到国史馆办事,便 走后门找到周妈,而找的人多了,周妈越发神气了,据说她还印了张 名片,将
6、王闿运亲笔写的“王氏侍佣周妈六个大字印在上面。周妈见的世面多了,胆子也大了,她竟借王闿运的名义,写信替人求 官职。这使得当时的京城有很多人都知道国史馆有个周妈。周妈替人 求官并接受纳贿,但事情做多了,后来受贿的事败露了,这损坏了王 馆长的名誉,王闿运要周妈把钱退了,而周妈不想退钱,想蒙混过去, 混不过了,就哭闹耍赖。周妈的事让报界大感兴趣,上海时报文艺周刊专门刊登了周 妈传,称:湘绮老人无周妈,那么冬睡足不暖,日食腹不饱;顺天 时报刊文挖苦:周妈幕后干政,国史馆官以贿成;益世报更有 趣,载文仿王闿运口气说:周妈,吾之棉鞋大被也。无衣无褐,何 以卒岁? 王闿运这是怎么呢?难道他这个纵横谋略家,就
7、如此沉迷于“老女 色?真的任由周妈把持馆政,受贿帮人求官吗?其实,这是王闿运的裨阖之策。当时,他学生宋育仁在帝制运动中演 了一出闹剧,使他置身于危险之中,王闿运想放个烟幕弹,以求脱 身。宋育仁(1857 1931)被认为是四川历史上睁眼看世界第一人,他 原是重庆维新运动的倡导者,积极筹划维新大计,着力于建立君主立 宪制。当杨度宣传恢复帝制时,原本主张维新变法、君主立宪的宋育 仁也参与鼓噪,他误以为袁世凯想让清帝复辟,其实,袁世凯并非想 恢复清廷帝制,而是另有图谋,所以,他把宋育仁请到了警察局, 而后又将他送回原籍,王闿运对他的弟子宋育仁被抓又放的事,没有 话说,但却从中看出了端倪。熟知帝王权谋
8、的王闿运对袁世凯玩的这套“捉放曹把戏看得很清楚, 他看出了袁世凯想称帝,而如此下去,他作为袁氏请来的国史馆馆长, 将陷入困境中,他不想稀里糊涂地跟着袁氏趟浑水,于是,便任由周 妈折腾出了种种闹剧。王闿运放任周妈为所欲为,由此引来种种非议,招来媒体大舆论,然 后他怪周妈招摇撞骗,接着,又责怪自己“帷薄不修,约束不了家 人。接着,话语一转,又说自己是八十多岁的人,年迈多病,饮食起 居皆需有人料理,是无法离开周妈的,所以,他希望世人能够同情与 谅解他,于是,他请辞国史馆馆长之职。王闿运还没有等到袁大总统的批准,便带着周妈溜之大吉了。他在请辞信中写道:“为帷薄不修,妇女干政,无益史馆,有玷官箴, 应请
9、罢免本兼各职。(参看光宣以来诗坛旁记) 后来,章太炎看出了王闿运的谋略,指出:湘绮此呈,外表那么嬉笑 怒骂,内意那么钩心斗角。不料八十老翁,狡猾假设此!如周妈者,真湘 绮老人之护身符也。王闿运狂狷谐谑,傲气而又睿智。下面举三个例子,看他是如何“谐, 如何“傲,和如何表现他的睿智的。第一个例子,是王闿运评点齐白石诗集的故事。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正月,齐白石很恭敬地拿腊肉作束脩,登 门拜访王闿运,说完礼貌话之后,齐白石呈上了自己的诗集,请王闿 运指教。王闿运翻阅了他的诗集,他笑着对齐白石说:你着写的是,薛 蟠体齐白石有些不好意思了。王闿运所说的“薛蟠体是怎样的一种诗体呢?其实,这是王闿运以红
10、楼梦中的薛蟠所写的诗为例,诙谐地评点 齐白石的诗。红楼梦第二十八回,在与大观园里的才女们一道比诗时,薛蟠也 作诗,他的诗写道:“女儿悲,嫁了个男人是乌龟;女儿愁,绣房掩 出个大马猴;女儿喜,洞房花烛朝慵起。之后,他还哼起了“哼哼韵: “一个蚊子哼哼哼,两个苍蝇嗡嗡嗡。这让齐白石感到,他自己写诗的功夫还大欠火候。接着,王闿运认真 评点起齐白石的印和画,他对齐白石说:“你奏刀有力,布局开张,缺点是篆字的功夫还不到家,今后还得多 练练字。你的画气韵生动,大大超过了时下的一批画人,尤其是那些 鱼虾鸡虫,一只只似可呼之欲出,令人观之赏心悦目,其乐无穷。你 今后的成就必定在绘画上,再努力几年,曹霸、韩干当
11、缺乏法也。至 于诗文,只能作为你的画、印的陪衬,但这陪衬也是很重要的,我就 来帮你提高这门功课吧。后来,齐白石将他的书斋名号借山吟馆中的“吟字去掉,这可能与 他的诗被评为“薛蟠体有关。多年以后,齐白石表示:回忆往日师 门的恩遇,铭感不忘。(参看白石老人自传)第二个例子,是王闿运硬慰左宗棠的趣事。王闿运经常表现出傲气、狂妄,连心高气傲的左宗棠都觉得难以理解, 所以,左宗棠便对人评论王闿运是“太过狂悖。而这一评论传到了王闿运的耳朵里。王闿运难以接受,他愤怒地立即 写信硬总左宗棠,对其大家声讨,信中说:“节下久与游而不知,是 不智也;无以易之,是无贤也。将兵十年,读书四纪,居百僚之上, 受五等之封,
12、不能如周公朝接百贤,亦不如淳于之日进七土,而焦劳 于旦暮,目营于四海,恐仍求土而土益裹足耳。左宗棠一贯傲气,且鄙视酸儒,收到了王闿运指责他“不智“无贤的 信,并被指责为未能礼贤下士,因而没有贤才会搭理他,一定是气歪 了脖子。第三个例子,是王闿运教育他的关门弟子杨度的故事。杨度是年少英才,十七岁中秀才,十八岁中顺天府举人,不过,他十 九岁、二十岁时,却因为甲午科、乙未科两次会试皆落第,只好入学 院求学。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杨度入船山书院,拜当时的学 院山长王闿运为师。杨度进书院后,王闿运问杨度说:书院有三门 功课,你想修哪一门? 杨度恭敬地问:“请先生明示,书院有哪三门 功课?王闿运说:
13、“一日功名之学,一曰诗文之学,一曰帝王之学。杨度聆继续听着,王闿运说:“所谓功名之学,顾名思义,乃是为功名而来求学的。这些人来我门 下读书,其目的在考取举人进士点翰林,以此为终生荣耀。此等人, 老夫只教他熟读四书,精通八股,作试帖诗,写策论。做官是他的目 的,诗文只不过是酸开功名之门的砖石。圣贤的精奥不必深究,做人 的道理不必身体力行,功名一到手,砖石尽可扔掉,到那时只需博得 上司的欢心,用不着对天地良心负责,古圣昔贤不会来追究,房师也 不会来一一验核。此乃老夫子门下最初等之功课,然要真正学好亦大 不容易。(参看唐浩明杨度)杨度继续听着,表情依旧,王闿运说: 诗文之学,乃以探求古今为学为人之真
14、谛而设。或穷毕生之精力治 一经一史,辩证纠误,烛幽发微或登群籍之巅峰,览历代之得失,究 天人之际,成一家之言;或发胸中之郁积,吟世间之真情;或记一时之颖悟,启百代之心扉。总之,其学不以力行为终极,而以立言为本职。(参看唐浩明杨度) 杨度非常专注地听着,王闿运提高声调说:“老夫的帝王之学,以经学为基础,以史学为主干,以先秦诸子为枝, 以汉魏诗文为叶,通孔孟之道,达孙吴之机,上知天文,下晓地理, 集古往今来切真才实学于一身,然后登名山大川,以恢宏气概,访民 间疾苦以充实胸臆,结天下豪杰以为援助,联王公贵族以通声息。斯 时方具备办大事的才能。再然后,或沉着取功,斯时方具备办大事的 才能;再然后,或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后 纵横家 清末 民国 奇人 王闿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