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梁子湖区2022年春期中质量监测七年级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 .本试题卷共6页,三大题23小题。全卷总分值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指定位:Itfl;规范地填涂。3 .选择题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4 .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5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一、(共9分,每题3分)1 .
2、以下各组词语的字形及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慷慨(k%)屏(ping)障 *呜咽(y6)耳(gen)古狂澜(lan)憎恶(wu)*咀嚼(ju6)抹(mo)杀 A.震快(song)B.校(xiao)对C.督(du)促 *D.粗拙(zhuo)A酣(hln)然入梦 大庭(ting)广众 鞠(ju)躬尽粹气冲斗(d6u)牛*【详解】B.校(xiao)对jiao;C.鞠躬尽粹鞠躬尽瘁;D.气冲斗(d6u)牛dou;应选Ao2 .以下说法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间的史事。B. 1939年春,光未然创作了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
3、谱曲后,这部音乐作品响彻中华大地,激发了中国军民的抗日热情。C.北朝民歌木兰诗既展现木兰的英雄气概,也表现她的女儿情怀。D.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日子就这样不紧不慢地流逝。“咚,咚咚,咚每天黄昏,熟悉的节奏,就会在楼道口响起。 准时响起的敲门声,和“吱呀”的门轴声,让人感到宁静,安详。那天,因为一个突发情况,他带着老婆和孩子去了一个朋友家。黄昏的时候,他习惯性地想起了敲 门这件事,看来今天是敲不成门了,因为走得急,他偏偏又忘记了带 簿,记不得她家的 ,无法通 知她。朋友抚慰他,这么多年了,就这一次,应该不会有什么事情。他也只好这样想
4、了。晚上11点多,他们一家才回来。在楼道口,看着101室的门,他犹豫了一下,要不要去敲敲门?再 一想,太晚了,她一定已经休息了,明天再说吧。他们刚回到家,自己家的门突然响起来了, “咚,咚咚,咚“熟悉的敲门声,他赶紧跑去翻开 了门,果然是楼下的老太太。 “你们没事吧? ”她急切地问,“黄昏,没看见孩子放学,也没看见你媳妇下班回家,你又没来敲 门,我以为你们出了什么事,又没法联系你们,真是担忧死我了。刚才我听见楼道间的脚步声,就想着可 能是你们回来了,这就上来看看。好了,放心了。”又上来看看,这么说,她已经跑上来几趟了?他的眼睛忽然湿湿的。他搀扶着她,将她送下楼。他 容许她无论今后发生什么,他都
5、会准时敲门。因为那已是他们共同的牵挂。(选自文萃2011年第7期).第段说“这是他每天的功课”,“他每天的功课”具体指什么?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15 .阅读以下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敲了几遍,没人开门,他惊出一声冷汗,连忙又重重地敲了几次,”咚咚咚,咚咚咚! ”连一贯的节奏 都忘了。(此句写出他了怎样的心情?)他的眼睛忽然湿湿的。(“湿湿的” 一词有什么表达效果?)16 .第段中加点的“果然”能否换成“竟然”?为什么?17 .本文以“敲门”为标题有什么好处?18 .请写出本文给你的启示。15 .每天下班必定用相同的节奏敲邻居老太太的门,互相问候然后再回家。(言简意合即可). (1)表现出他在
6、敲门之后老太太没有反响,他担忧着急的心情。(2) “湿湿的”写出他对老太太的愧疚之 意,更表达出老太太的牵挂使他深受感动。16 .例如:能换,因为前文提到“他”认为老人已经休息了,不可能来敲“他”家的门,“竟然”可以表现 出老人敲门令“他”感到意外。例如二:不能换,因为听到“咚,咚咚,咚一”这熟悉的敲门声,“他” 就会想到是“她”,用“果然”可以表现出老人敲门在“他”意料之中。17 .“敲门”是文章的线索,使文章结构紧凑,内容集中;交代主要内容,突出主题;设置悬念,引起读者 阅读兴趣(答出其中一点,意合即可).帮助(关心)别人,也会得到别人的帮助(关心)。(意合即可)【15题详解】此题考查内容
7、概括。答题思路:这种指代性的内容,要结合前后的文字来理解、提炼、概括。结合第段“永远固定的节拍”“隔着门,他对她笑笑:今天好吗?她也笑笑,露出几乎没了门牙的嘴巴, 好,好着呢,我没事,赶紧早点回家去吧”可知,“他每天的功课”是“他”每天固定时间、用固定的节 奏来敲邻居老太太的门,互相问候,然后回家。【16题详解】此题考查词句赏析。(1) “他惊出一声冷汗”写出“他”因为敲门没人开门时的反响,一种受惊的反响,“连忙又重重地敲了 几次”写出了 “他”打破常规的敲门节奏,快速、重重地敲门,展现一种急切,故表现出“他”在敲之后 老太太没有反响,“他”担忧着急的心情。(2) “湿湿的”是细节、神态描写,
8、结合第段和第段“又上来看看,这么说,她已经跑上来几趟了? ” 可知,老太太因为没有听到敲门声,没看到“他”的孩子、媳妇回来,非常焦急、担忧,来回跑了几趟, 这表现了老太太对“他”们一家人的关心,而这份关心让“他”非常感动;本来是“他”通过固定的敲门 来确保老太太的平安,但是今天“他”因为突发情况没有敲门,并且没有提前告知,导致老太太担忧,跑 了几趟,这让“他”非常愧疚。【17题详解】此题考查词语效果。答题思路:分析两个词语的意义、偏重,结合语境分析两个词语的效果,进而指出是否能调换。(1)能换。“果然”是表示事实与所预料的相符,“竟然”表示出乎意料,结合第段可知,“他”没有 去敲门是因为觉得很
9、晚了,老人家应该睡觉了,但是老人居然来敲“他”家的门,老人的这个举动是出乎“他”的意料的,故用“竟然”比拟好。(2)不能换。“果然”是表示事实与所预料的相符,“竟然”表示出乎意料,结合第段“他犹豫了一下” 和第段“熟悉的敲门声”可知,“他”猜测老人家可能在等,而“熟悉的敲门声”更是验证了这一点, 是与预料相符,故用“果然”比拟好。【18题详解】此题考查题目作用。答题思路:题目作用一般有: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奠定文章的基调;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运用修辞手 法,及其带来的艺术效果;点明文章的写作线索;标明文章的写作对象;点明本文的主旨。(1)全文围绕敲门展开,“敲门”是本文线索,贯穿全文,所有情节
10、围绕其展开,让文章内容更加紧凑。(2)结合第段“考虑到她年龄大了,又是一个独居的老人,社区于是在这个楼道里,就近安排个邻居帮 忙照应照应她。社区找到他时,他欣然接受了。于是,每天,下班回来的时候,他都会先去敲敲101室的 门,把老人喊应了,才回自己的家”,第段“黄昏,没看见孩子放学,也没看见你媳妇下班回家,你又 没来敲门,我以为你们出了什么事,又没法联系你们,真是担忧死我了。刚才我听见楼道间的脚步声,就 想着可能是你们回来了,这就上来看看。好了,放心了”等句子可知,“敲门”这个行为既有“他”对老 人的关心,也有老人对“他”的牵挂,表现出他们互相的关心,突出主题。(3) “敲门”是一个行为,围绕
11、这个行为有怎样的故事?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19题详解】此题考查拓展延伸。答题思路:围绕文章谈启示,从文章主题出发,谈人和人之间的关爱;谈一份关爱换了一份回馈等。例如:从他们的故事中,我得到启示,关爱是互相的,每一份爱都不会被辜负,我们要学会主动去爱、去 回馈爱。六、(8分)阅读下面两那么材料,完成下面小题。“祖国”不是一个普通的名字,“爱国”也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民族的兴旺,要靠每一位有爱国之心的人去奉献,国家的强大,需由每一位有爱国之情的人去建设。七(2)班开展以“爱国”为主题的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18 .请你仿照例如设计两个以“爱国”为核心的主题活动,拟出活动名称。例如:爱国诗
12、歌朗诵会 (1) 、(2) .在“爱国诗歌朗诵会”活动中,请你写出一两句表现爱国精神的古诗词,并注明出处。19 .小强对这次活动不以为然,他认为同学们还处在学生阶段,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习。至于爱国,那是 长大后才可能付诸实践的事,现在谈爱国为时尚早。请你用一两句话劝说小强同学积极参加活动。20 .例如:爱国人物故事会.爱国歌曲演唱会、爱国主题图片展、爱国主题手抄报展评.例如1: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例如2:陆游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 悲不见九州同。”例如3: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21 .例如:小强同学,我们现在学好本领,就是为了将来能为国家作
13、贡献。爱国情要从小培养,让我们一起 积极参加这样的活动吧!【20题详解】考查设计活动名称。第一,必须紧扣活动主题“爱国”,第二要突出活动形式。结合自己班级实际情况, 可以举办一些活动。比方:出板报、举办演讲比赛、讲故事等等。例如:爱国名言展示会;爱国黑板报评比21题详解】考查古诗文名句的积累。此题为开放性题目,答案不唯一,写出一两句表现爱国精神的古诗,并注明出处 即可。例如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一文天祥过零丁洋例如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一一陆游示儿【22题详解】考查语言表达。解答此题,要仔细阅读题干要求,根据所给的情境组织语言进行表述。此题设置的情境: 劝说小强同
14、学积极参加“爱国”主题活动。解答时,开头应有称呼,然后从好好学习就是爱国、爱国与年 龄无关的角度进行劝说。要注意语句连贯,语言得体。例如:小强同学,爱国与学习并不矛盾。现在好好学习,将来为国家作贡献,不就是爱国的表达吗?而且, 爱国不分年龄,在人生的任何阶段都可以用适当的方式来爱国。所以,让我们一起积极参加这样的活动吧! 三、作文(50分).作文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因为明天会再来。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人生的价 值不在钱袋。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彻彻底底的失败,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人的真谛。文明涵盖了人与 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个人道德完善
15、,一是维护公众利益、公共 秩序。鄂州市正在创立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这其中一定少不了你。请你以“我与文明同行”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格式规范,卷面整洁。文中不得出现可能泄露考生信息的地名、校(班)名、人名等。参考例文:我与文明同行文明是风筝的线,是落叶的根,是永远的航灯。题记绿化是城市的外衣,建筑是城市的骨架,环境是城市的容貌,文明是城市的灵魂。我市创文之风,正 在以进行曲的速度拂遍每一个角落清晨,我推开窗户,一阵清脆的鸟叫声传来,在这寂静的早晨显得格外动听。我四处探望,发现楼下 的公园不知何时已栽满了一排排抖擞的小树;先前令人却步的垃圾堆如今被一张简朴的石桌子
16、取而代之; 宣传栏前一群橙黄的志愿者们忙得不亦乐乎,他们正踮起脚尖费力地撕下那一张张顽固的“牛皮廨”,尔 后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我披上外套背起书包夺门而出,下了楼。他们热情地同我打招呼:“小妹妹,上 学啊。”空气中,我仿佛嗅到了文明渐近的芳香。汽车站内秩序井然,没有了往日的拥挤喧哗;斑马线旁静静地立着红得耀眼的遮阳伞;指示音适时地 响起,为行人提供微薄之便。“妈妈,那边的小企鹅怎么了?它好像摔倒了。”稚嫩的童声在耳边响起, 我好奇地偏过头去,只见一个二三岁的小女孩正扯着一位年轻女人的裙子,右手指着不远处,脸涨得通红, 嘴蹶得老高。“好孩子,那是垃圾桶,我们过去扶起它,好不好? ”说着就拉起女儿
17、的手向对面走去。我 的心颤抖了一下,不由自主地举起手机,拍下了这动人的一幕。车站内,我触摸到了文明之树抽出的新芽。迈进校园,顿觉耳目一新。教学楼被一丛丛艳丽的杜鹃花簇拥着,周围的枯枝败叶、果皮、纸屑早已 被尽职的值日生清扫一空;花坛里,悄悄地立起了一块写着“保护花草”等字样的牌子;见面时的擦肩而 过被友好的问候所替代。铃声响起,我飞快地冲上课室,却在楼梯口与满怀教案的老师迎撞。惨了,该迟 到了,不管了。我正要绕道离开,可竟鬼使神差地回到原地,弯腰替老师拾起散落一地的书本。“对不起, 我不是故意的。”我紧张地搓着手,头快贴到了胸口,不敢与老师对视,生怕她怪罪。“没事,以后要小 心点。”传来好熟悉
18、的声音,我抬起头默默瞥了一眼,想不到居然是班主任。我们相视一笑,尴尬的气氛 荡然无存,两个同行的身影淹没在快乐的春风中。校园里,我领略到了文明之花绽放的美丽。文明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行动!【详解】此题考查全命题作文。第一,审题。由“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彻彻底底的失败,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人的真谛”可知,“文 明”对于每个人而言都至关重要。“文明”即社会开展到具有较高文化程度的精神风貌,它表达在社会中 每一个人的身上。“我与文明同行”可以理解为“文明陪伴我成长,让我更好地前行”,那“文明”如何 伴我成长呢?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可能有经历许多的事情,有不文明的反面例子,也有文明向上的正面榜 样,
19、我们可以选择生命中印象深刻的一次某个事物或者某个人身上所表达出来的“文明”风貌给“我”带 来触动和启发,让“我”更坚定与“文明”同行的经历来写作。关键是要表达出“我”在“文明”的熏陶 和影响下得到了什么收获亦或者是情感体验。第二,立意。写作的内容可以分为三类:一是结合生活中的一切典型场景,如车水马龙的广场、人流不息 的公共洗手间、绿意盎然的公园,这些场景中可能都会有“我”与文明的邂逅,可以写一写自己从这些生 活场景中的生活小事所感受到的文明城市、文明人、文明事;二是某个写对我影响深刻的人(老师、父母、 朋友)让我感受的“文明事迹”,关键是要写出这个人的某种文明言行让我记忆犹新,激励我,让我成长
20、 的经历与感受。这份经历是文章的写作重点,写出这一次经历对自己的影响和作用,它给我鼓励,它给我 温暖,它给我启示等。描写语言要细腻,重点写出人物内心情感的丰富变化过程,能够让读者印象深刻。 三是写自己从历史中感受到的文明礼仪对人文开展的推动作用,从而激发自己践行文明理念,不断追求个 人道德完善,为社会的文明风气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第三,选材。文章的体裁可以写记叙文,要有具体而典型的事件表达。写作时要结合真实的人物或生活场 景事例,最好是自己生活中所见所闻的“文明”故事,这样既印象深刻,易于发挥,又能有丰富的描述语 言,贴近生活,容易写出真情实感。写作还可以从形式上创新,习作时可以在文章前加一个
21、与主题相关的 题记,也可以使用几个小标题,将自己感受深刻且与主题相契合的“文明”故事串联起来,让文章的层次 清晰,重点突出。适当的创新是吸引读者,取得高分的关键。阿长与山海经,散文集朝花夕拾,等等。D【详解】D.阿长与山海经是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并非小说集;应选D。3.以下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王安石对鄂州武昌鱼印象深刻,曾写过一首诗别方劭秘校,迢迢建业水,中有武昌鱼。别后应相忆,能忘数寄书?B.王安石对鄂州武昌鱼印象深刻,曾写过一首诗“别方劭秘校:迢迢建业水,中有武昌鱼。别后应相忆,能忘数寄书?C.王安石对鄂州武昌鱼印象深刻,曾写过一首诗别方劭秘校:“迢迢建业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含答案 湖北省 鄂州市 湖区 2021 2022 学年 年级 学期 期中 语文试题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