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三衢道中》优质教学设计.docx
《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三衢道中》优质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三衢道中》优质教学设计.docx(6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三衢道中优质教学设计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三衢道中精品教案 三衢道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这首古诗,能说出诗歌大意,归纳学习方法。 2、感受春天的美妙和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领悟“添得黄鹂四五声”的哲理意味。 3、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 感悟、积累、应用语言 教学难点 关键: 1、理解古诗,入情入境。 2、领悟“添得黄鹂四五声”的哲理意味。 教学过程 一、导语引入 记得在我的学生时代,曾经学到过一篇闻名作家朱自清爷爷写的文章,叫春。有些话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我给大家朗诵几句,好不好?师朗诵:“春天像”写得美吗?这几句话,赞美了春天万物复苏、繁花似锦
2、、生气勃勃地喜人景象。今日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首宋朝诗人写的古诗,看看古人眼中、笔下的春天是怎样的! (设计意图:用朱自清的春中的一组排比句引入,既是联系新知,是下面诗文整合的一个铺垫和引子,又含蓄地揭示了诗文。同时又示意学生,老师学生时代学过的课文还记忆犹新,说明美丽文章的段落是须要长期积累,记忆的。) 二、打开书 自己读读三衢道中这首诗。 三、学三衢道中 1、读题目,能读懂题目的意思吗?(三衢山的道上) 2、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我们以前学到过许多方法,回忆一下,有哪能些好方法?(补省略、换语序、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 板书:补换查看 3、请大家用这样的方法字古诗 4、反馈:齐读1
3、、2句。 (设计意图:高年级写字教学不该忽视,更不该遗忘。) 1)经过自学,你学懂了哪个词或那句诗?来汇报一下。 “泛”“添”分别说明成什么? 辩析“泛”的字义,依据下句的意思来确定。 让学生得出“联系上下文”的方法。 (设计意图:回忆总结理解古诗的方法很有必要,“善教者授其法也”,五年级学生已积累了肯定的理解古诗的方法,在回忆的基础上激励学生提出创新的方法,是照看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种字字落实的方法,也为今后的古文学习打下基础。) 诗人游兴未至,又上山路,自有一份惊喜于心头,那该怎么读这两句话? 2)正值诗人有些悲观的时候,却看到树上黄鹂的漂亮,听到其叫声?于是不由自主地吟出了下面两句
4、诗。齐读。 引导学生用关联词语填写后两句。 绿阴不减来时路,(不但) 添得黄鹂四五声。(而且) 说出了诗人的惊喜心情,该怎么读这两句?(男女分工读) (设计意图:因地制宜,既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又能让学生充分感悟诗人那种由悲观到惊喜的心情改变。) 3)齐读整首诗,读出心情的改变。 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三衢道中优秀教案设计 三衢道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畅地朗读、背诵、默写古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想象诗词的意境,理解、感悟、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开宗明义,引入新课 古代诗词曲是我们中华民族绚丽文化宝
5、库中的珍宝,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今日我们就来观赏其中以描绘美景为主题的两首古诗。(板书课题)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题 1、自由读(宋)曾几的三衢道中,留意读准字音。自己读娴熟后再读给同桌听。 2、指名分别读诗词。留意生字的发音。 3、结合注释和搜集的资料说一说两首诗的写作背景。 三、吟诵感悟,想象画面学习三衢道中 1、带着问题,再读古诗三衢道中。 (1)作者是什么时间游于三衢山中?他的行程路途怎样? (2)沿途作者都看到了什么?结合插图想象画面,与小组内的同学沟通一下。 (3)想一想作者的心情怎样? 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清明优质教案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清明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6、: 1、相识1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生能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想象诗中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古诗大意;想象诗中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困难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很多关于春天的诗句,谁能说说有哪些诗句? 学生背,老师顺势板书 二、一读解诗题 1、指名读课题清明 2、了解有关清明的习俗 3、自由读古诗,整体感知诗的内容 三、二读悟诗情 1、学生字。 2、学生自读古诗,自读自悟,并生生沟通。 3、全班沟通: 1)体会诗人的心情,体会诗人“欲断魂”的缘由。并重点指导朗读“清明季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7、 2)体会诗人和牧童的对话。指导朗读“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四、三读诵诗韵 1、把整首诗连连起来读一读,看谁能读出这首诗的韵味。打开书自己试一试。 2、指名配乐读,看谁能和诗人心愿相通。 3、全班读一读。 4、背一背,分组诵读全诗。 五、课外拓展: (依据学生的详细学习状况支配) 简笔画板书(略) 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清明教案 元日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元日,并理解诗句大意。 2、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欣鼓舞、热喧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庆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妙愿望。 学生活动方案老师导学方案导入环节 学生说说过年时会做什么事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探
8、讨沟通、展示点评环节 学生说说对诗人王安石的了解 学习生字词 自由读诗歌,画出不会读的词语 小组探讨沟通 小组内解决不了的生字词,其他小组帮忙解答 小组PK读古诗 学生点评 理解题目以及诗句大意 1、以自己喜爱的方式再读古诗,画出不理解的词的意思 2、小组合作探讨沟通不理解的词的意思 3、小组探讨沟通,试着用自己的话说出题目以及诗句的意思 4、小组展示学习成果 分层训练环节 1.自主完成练习. 2.在老师展示其他同学作业时,仔细倾听。 拓展延长环节 齐读孟浩然的田家元日 总结反思环节 1、小组探讨、班内沟通。 2、说说自己这节课的收获。一、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 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9古诗三首教学设
9、计9古诗三首元日教学目标:1.会认2个字,会写5个字,其中重点相识屠字,重点指导书写屠、符字,并留意屠字是半包围结构。并正确读写屠苏、瞳瞳词语,尤其是曈曈留意是左边是日字。2.背诵课文3.培育孩子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酷爱。教学重点:背诵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教学难点:这首诗写了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教学打算: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诵读导入,重视积累让学生诵读元日等诗。师: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春节的诗。师:你知道元有哪些意思吗?知道元日是什么意思吗?师:对,元日就是新年的第一天,农历正月初一,也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春节。(扩词:元宵、元日。拓展元
10、的理解,夯实语言基础)【设计意图:自主朗读、深思每一名学生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感受、理解、体会这首诗。只有这样的多样性才会使课堂更精彩,让中年级感受领悟到学习古诗的方法。】二、初读古诗,解疑释难1.利用课件检查生字新词,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老师重点指导屠字。师:请大家伸出手来,跟老师一起书空这个字。(一边书写一边说明:半包围结构)2.师:学习生字后,信任大家肯定能把古诗读好。尝试读出诗的节奏。(指名学生读古诗范读古诗齐读)3.师:通过预习和初读,我们知道词语的意思,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字词吗?(依据学生回答,老师指导并总结)【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在学生与文本、老师和同学之间的对话沟通中,学习古诗,
11、完成理解、积累语言,并适时地内化到自己的语言图式中,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沟通。】三、研读古诗,理解诗意1师:学习古诗不仅要把诗句读正确、读流利,还要依据诗句的意思绽开丰富的想象。古诗的每一句话都描绘了一幅画面。请同学们把对字词的理解带到诗句中,练习说说每一句诗的意思。2师: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诗句,同桌相互沟通说说呈现在自己眼前的是一幅幅怎样的画面呢。在学生理解岁字时,老师补充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年年岁岁花相像,岁岁年年人不同的诗句,让学生更加深化地理解岁的含义。)3沟通、评议、完善。师:假如说爆竹让我们感到了喧闹、兴奋,还有一句会让我们感到暖和、华蜜,那就是4练习说话。师:你为什么从屠苏感
12、受到欢乐呢?在这万家团聚的时刻,大家迎着和煦的春风,一边喝酒一边说着祝愿的话语,身上暖暖的,心中更是暖暖的。师:谁能把这两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师:你能把这份欢乐,这份暖和读出来吗?师:刚才我们一边读诗句,一边想画面。(多媒体出示)看,五彩缤纷的礼花在天空中绽放;闻,到处都飘散着爆竹的硝烟味;听,到处都洋溢着欢声笑语。置身在这样的情景中,你的心情会如何?是啊!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多喜庆啊!下面请大家接着用一边读诗句,一边想画面的方法读后两句。我们和王安石在隆隆的鞭炮声中来到大街上,又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课件出示)这里的新桃和旧符都是指桃符。你知道桃符指什么吗?(桃符就是春联)简介桃符。
13、【设计意图:走近历史,才能走进诗句,才能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因此,这一环节适时适量地引导学生了解王安石写这首诗时的历史背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思想情感。】四、品读古诗,体悟情感1师:默读全诗,想一想全诗描写了哪些场景。2师:放爆竹、饮屠苏、换桃符几个典型的画面,寥寥数语,就给我们勾画出欢庆新年的喜庆景象。时至今日,人们每到辞旧迎新之时,都会不由自主地吟诵起王安石的这首元日。3师:孩子们,在诗人眼中换去的只是旧桃符吗?他笔下仅仅是一幅其乐融融的春节图吗?课件出示:当时的宋朝,百姓过着贫困的生活。年轻的王安石看到了百姓的疾苦,立志要为人民造福。在49岁时,王安石做了宰相,他主动进行改革、推
14、行新政,希望国家旺盛富强。就在这一年春节,他写下了这首喜闻乐见的不朽诗篇元日。现在,你觉得王安石仅仅是在写春节时喧闹快乐的场面吗?他还期望什么呢?用一个成语来表示(辞旧迎新、除旧革新)。请你再来读读这首诗,你肯定会有新的感受。4指导朗读。五、补充诗句,拓展延长诵读王安石的另一首诗梅花板书设计:元日燃放爆竹喝屠苏酒新旧清明教学目标:1.会认3个字,会写5个字,其中重点相识魂字,重点指导书写魂字,留意左右结构的字是左窄右宽。正确读写牧童、遥指词语,并留意遥指的遥。2.背诵课文,并会默写。3.培育孩子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酷爱。教学重点:背诵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教学难点:这首诗写了哪个传统节
15、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教学打算: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爱好。老师:播放课件(课文配套光盘中的图片+民乐春天)老师朗读清明。并请学生评价这首诗哪些字词用得好。学生:观赏图片、音乐及老师朗读,思索并回答问题。老师:小结,多媒体展示课文对本诗的评价。纷纷(纷纷一词正是清明绝句中的诗眼,那么何谓诗眼?)比较:纷纷之雪大纷纷之雨细揭示了诗歌形象春雨的特色比较:春雨:天街小雨润如酥、夏雨:如倾如注秋雨:淅淅沥沥【设计意图:揭示了春雨独特境界:春雨寒冷,侵袭了开发的花朵,春雨迷漫,象烟雾般覆盖着柳树。纷纷所体现的正是这样一个凄迷而又漂亮的境界。通过对纷纷这个词语的品尝,领悟了
16、诗歌所描绘的景:春雨的特点与境界。纷纷还形容了行人的心情,凄迷纷乱的心情,由何而来。】行人断魂:通过品尝这两个词语,作者体会了诗歌的情:清明季节,应当是家人团聚,悼念已逝亲人之际,可自己却孤身行路,不免触景伤怀,又加上细雨纷纷,更增加了愁绪。【设计意图:通过品尝纷纷、行人断魂,我们体会了诗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这正是我国古典诗歌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一种境界。】学生齐读:清明季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魄。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二、默读古诗,学习生字多媒体出示欲、魂、借、酒、牧5个生字,老师讲解欲字与浴区分来记,酒和洒区分来记。三、分组活动,构图绘画学生:分四个小组活动探讨,依
17、据自己的想象,给清明这首诗配一幅插图。老师:做适当的优劣点评。【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理解古诗内容,画出自己体会的诗句的内容,这样可以加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四、小结老师提问:如何评价一首诗?学生:思索回答,总结规律。老师:多媒体展示小结。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与诗歌留下的想象空间,正是作者赏析这首绝句的两个角度。而这两点也是我们赏析其它诗歌的重要角度。板书设计:清明画面:雨纷纷欲断魂杏花村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目标:1.会认1个字,会写3个字,重点指导书写异字,上下结构,上边的部分是巳不是已和己。正确读写茱萸、佳节词语。留意异字与导字区分。2.背诵课文3.培育孩子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酷爱。教学重点
18、:背诵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教学难点:这首诗写了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教学打算: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抒发情感,导入课题1.板书佳节(课件展示)师:同学们喜爱过节吗?为什么呢?2.师:看来,大家在过节时都是开快乐心的。那么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呢?(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课件展示)知道重阳节吗?它是哪一天?(九月九日(课件出示)是啊,过节时我们都是高兴奋兴的,可唐朝有位诗人(课件:诗人头像)在重阳佳节这天,却道出了这样的感叹:(课件展示出:每逢佳节倍思亲)大家知道这句诗出自那里吗?(对,它就是出自我国闻名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今日,
19、我们就一起学习王维的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请打开课本。二、初读古诗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一读这首诗!要求是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顺。2.指名读,正音。3.同学们真不错,字音读得准,诗句也读顺了。4.我们刚刚说了九月九日是重阳节,那么它在古时候又有什么习俗?(课件出示:说起重阳节,它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据说,在皇宫中,每年阴历九月九日,都要佩带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到了东汉,民间又有了重阳节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了。课件出示茱萸:是一种落叶小乔木,有浓烈香味,茎可入药。据说重阳节这天佩带茱萸,可
20、以避邪、消灾。)像在端午节这天,大人们都要在自家的大门口插上一种避邪、消灾的植物一样。见过吗?【设计意图:重阳节对于学生来说有些生疏,但是通过课件提示这个环节,学生们就很简单了解重阳节的习俗文化。】5.请同学们把课题齐读,想想,题目中的忆是什么意思?(惦念、思念)简述山东的意思。(山东:是指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蒲州,与今日说的山东省不同。)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题目的意思?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沟通。(重阳节这天,诗人很思念自己在家乡的兄弟们。)6.对于我们的诗人王维,同学们又知道多少,谁来说说?(课件出示简介王维:唐代闻名诗人、画家,字摩诘。他多才多艺,擅长绘画、书法,精通音乐,宋苏轼赞
21、扬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与另一位唐代诗人孟浩然并称王孟。)7.老师介绍(诗歌的创作背景)课件出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诗人在十几岁时离开家乡到长安参与科举考试,到二十岁考中进士,在这段时间内,他始终漂波在外,自然产生思乡念亲之情。特殊是在尤其是佳节到来之际,这种情感更为剧烈。这首诗就是在这种状况下创作的。8.现在我们了解了题目的意思,也知道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那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好吗?同学们有什么感受?9.恩,真不错!现在我们来观赏朗读。课件出示明明是合家团聚的重阳佳节,诗人为何会有如此的感叹呢?让我们走进这首诗背后的一段故事中,你可能会有新的感受。三、读文悟情1.生读诗,师巡察。2.读了故
22、事,是不是又有了新的感受了?生沟通。(师板书课件出示:倍思亲)。3.课文中的哪些句子给了你这样的感受,一边默读课文,一边画出这些句子,试着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课件: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我们先来看看这两句诗的意思,请同学们依据老师给的字义,自己试着说说它的意思。(课件出示:独:独自一个人。异乡:他乡。异客:外地生活的人。逢:遇到。倍:加倍。整句诗意:我独自一个人在他乡作为他乡的客人,每当遇到佳节就加倍的思念亲人。)4.沟通:谁想第一个把自己的感受和大家共享?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1)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的是什么?(2)是啊!王维小小年纪就远离家
23、乡到外求学(板书华山东边是家乡,西边是长安)它的家乡在华山以东的蒲州,长安在华山以西,他这一别就有两年了。两个异字,更突出了诗人的独。想想实际生活中,你离开过你爸爸妈妈一段日子吗?多久?心情如何?而王维是整整两年没有与亲人相见啊!他是多么的惦念自己的亲人啊!你还想再读读这句话吗?信任你现在肯定能读出自己的感受来。(指名读)【设计意图:通过对诗句的理解,说出自己离开爸爸妈妈一段时间后的思念亲人的情感,使学生更能体会诗人的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情感。】四、读中体会感情,理解课文1.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家家户户欢庆节日的情景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2.学生沟通。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一副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衢道中 三年级 语文 下册 古诗 衢道 优质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