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教学设计.docx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教学设计.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七单元导读【单元导教】本单元是常规双线组元单元,以“艺术之美”为人文主题,以“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 为语文要素,编排两那么精读课文、一那么略读课文、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本单元侧重 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语言文字,发挥想象,感受艺术的魅力。第七单元:借助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双线组元习作:将拿手好 戏写具体伯牙鼓琴:古琴,友 谊。哲理。月光曲:钢琴,关怀。京剧趣谈:京剧,文 化。词句段运用【单元教学目标】字词句1 .会写14个字,会写12个词语。2 .了解日常生活中与戏曲有关的词语,并选一两个说句子。3 .学习修改说明书,使说明书更清楚明白。4 .了解并积累与艺术有关的成语。阅读1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2 .借助注释、课文插图等理解文言文,能用自己的话讲文言文故事。3 .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音乐之美。4 .把握课文大意,说出自己对京剧的了解。口语表达1 .围绕有关书法的话题展开交流,分点说明,有条理地表达。2 .能对感兴趣的话题深入交谈。教师提出问题:对于牧童笑指斗牛图一事,苏轼又是怎样的态度呢?预设: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凡事要多向行家请教,向有实践经验的人虚心学习。教师板书:耕当问奴,织当问婢(设计意图:这篇课文的结尾富有魅力,通过简短的八个字点出了故事的哲理,非常具有思 辨性,课堂结束时,又将
3、目光汇聚到结尾,既点明主题,又让学生领悟道理。)八、主题概括,拓展延伸1 .主题概括(出示课件53)这篇文言文通过讲述一个牧童指出大画家戴嵩的斗牛图画得有错误的故事,告诉我 们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象,也不能迷信权威。2 .拓展延伸(出示课件54)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九、课堂演练,课后作业1 .课堂演练(出示课件55、56)2 .课后作业(出示课件57)多读几遍课文,试着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和朋友听。【板书设计】伯牙鼓琴知音志在高山志在流水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J .巍巍乎假设太山4二lrA汤汤乎假
4、设流水一 区书戴嵩画牛耕当问奴, 织当问婢爱图曝图笑图牧童拊掌大笑牧童拊掌大笑处士笑而然之尤所爱曝书画锦囊玉轴常以自随【教学反思】文言文二那么是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其中包括两篇文言文,分别是伯 牙鼓琴和书戴嵩画牛。两篇文言文皆篇幅短小,简洁典雅,字数都在百十来字,却包涵 意境和人文之美,是千古流传下来的经典,很值得细细品味。文言文比白话文表述上更加隐晦,在理解文意上略显困难,因此需利用反复朗读的形式, 开启学生理解文言文的大门。伯牙鼓琴一文伯牙和锤子期的友谊真挚,而文章却用极短的话语概括“知音”相遇 的过程,如果想让学生体会到“知音”的内涵,就需要用大量的想象来丰富文章内容,这才
5、能到达理解课文内涵和感情的目的。在教学时,让学生想象“你看到了什么样的高山、流水” 说出自己的想法,借此丰富文章内容。除此之外,伯牙鼓琴并没有描写伯牙遇到锤子期的 欣喜,却写了锤子期死后伯牙的悲哀欲绝,然而笔墨甚少,这里引入了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的内容增加画面感,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知己”。书戴嵩画牛生动有趣,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讲故事。因此在疏通文意之后,教学的 着力点在于讲故事。文章有很大的空间可以利用想象去丰富故事情节,杜处士爱画会有怎样 的表现?牧童是怎样拊掌大笑的?杜处世笑而然之会有什么语言、动作和表情?教学时以这 些内容为支点,充实丰富之后,再练习讲故事。并且讲故事的设计分层次,第一层次
6、是按照 原文,不漏情节将故事讲下来,第二层次是创设情境,切换主人公的身份,让学生带着想象 讲故事。“音乐之美” “书画之美”都与这个单元的“艺术之美”有关,“想象”是一种重要的思 维能力,它直接影响着高级思维能力创造力的培养与发挥,通过想象可以进一步体会到“艺 术之美”的魅力。3 .交流如何做课堂笔记,养成做课堂笔记的良好习惯。书面表达1 .写自己的拿手好戏,学习列提纲,把重点局部写具体。2 .修改自己的习作,做到语句通顺,重点清楚。22文言文二那么【课前解析】伯牙鼓琴和书戴嵩画牛两篇文言文形式短小,叙事简洁,余味悠长。伯牙鼓琴 选自吕氏春秋,仅用83个字讲述了高山流水的故事,展现了伯牙和子期
7、志趣相投的真挚 友谊,融入“知音”这一文化意象,音乐之美不绝于耳。书戴嵩画牛是苏轼的一篇“题跋” 作品。故事好玩有趣,在结尾说明了一个道理,值得去细细品味。关注阅读策略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艺术之美”,阅读策略的目标是“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 术之美”。“想象”是一种思维能力,也是高阶的思维创造力。而两篇文言文言简意赅,对于 学生来说有很大的想象空间。伯牙鼓琴需要学生对于音乐艺术展开想象,将声音转换成文 字,书戴宋画牛需要学生补充细节,发挥想象讲故事。两篇文言文都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 能力,从而感受独特的艺术魅力。关注多音字本课的多音字多且易出错。有“少、汤、处、好、数、曝”,其中“少、数、
8、曝”读音容 易混淆,对疏通文意有影响,在教学时需要重点解读。【教学目标】1 .会写“哉、巍”等6个字。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3 .能说出对伯牙鼓琴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并结合“资料袋”说出自己的感受。4 .能用自己的话讲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教学重点】1 .能说出对伯牙鼓琴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并结合“资料袋”说出自己的感受。2 .能用自己的话讲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会写“哉、巍、弦” 3个生字。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3 .能说出对伯牙鼓琴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并结合“资料袋”说出自己的感受。【教学过
9、程】学习伯牙鼓琴4 、欣赏乐曲,揭示课题(出示课件4)1 .教师导入: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段古琴演奏。教师播放乐曲高山流水,同学 们一起欣赏。2 .揭示课题:这首曲子就是被誉为中国十大古曲之一的高山流水,这节课就来学习与 它有关的故事一一伯牙鼓琴。板书课题:伯牙鼓琴,学生齐读诗题。二、了解文中人物(出示课件5)(1)教师提出问题:你知道这个故事中的人物吗?预设:伯牙、锤子期。教师板书:伯牙锤子期(2)教师出示人物介绍伯牙,春秋时期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人。他虽为楚人,却任职晋国上大夫,且精通 琴艺。锤子期,春秋时期楚国(今湖北汉阳)人。相传锋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冲担 (农具)、拿板
10、斧的樵夫。(设计意图:以古琴曲高山流水作为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交流伯牙和子 期的人物身份,同样激发了学生兴趣,为此后理解课文内容和情感作铺垫。)三、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 .初读课文(出示课件6)(1)教师提出要求:自由阅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好停顿。(2)学生自由读课文。2 .学习字词(1)(出示课件7)教师出示词语:锋子期 少选 汤汤乎 复为鼓琴者教师指名读词语,同学间注意纠正字音。(2)(出示课件8)学生明确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容易写错的字, 让学生相互提醒容易写错的部件和笔画。(出示课件9)重点指导“哉”字的书写:半包围结构,要写好关键部件“戈”,保证
11、 字的重心稳定,“戈”字的后两笔要注意先撇后点。(出示课件10)重点指导“巍”字的书写:上下结构,要注意写好“禾”的点和“女” 的撇点。四、理解大意1 .教师提出要求:请结合注释内容,理解文章的意思。2 .学生根据注释内容疏通文意,教师巡视指导。3 .汇报交流(1)(出示课件11)伯牙鼓琴预设1:本文选自吕氏春秋本味。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秦国的相邦吕不韦组织 门客编写的著作,又称吕览。预设2: “鼓”是弹奏的意思,“伯牙鼓琴”是伯牙弹琴的意思。(2)(出示课件12)伯牙鼓琴,锤子期听之。预设:这句话的意思是伯牙弹琴,锤子期听他弹琴。(3)(出示课件13)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锋子期日:“善哉乎鼓琴,
12、巍巍乎假设太山。预设1: “志”的意思是心志,情志。预设2: “太山”泛指大山、高山,一说指东岳泰山。预设3: “善哉”的意思是好啊。预设4: “巍巍乎假设太山”的意思是像大山一样高俊。“巍巍”形容高大的样子。“假设”的 意思是像。预设5:这句话的意思是伯牙想着高山时弹琴,锤子期说“弹得好呀,像大山一样高峻”。(4)(出示课件14)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锤子期又日:“善哉乎鼓琴,汤汤乎假设流 水”。预设1: “少选”的意思是一会儿,不久。预设2: “汤汤乎假设流水”的意思是像流水一样浩荡。“汤汤”指的是流水大而急的样子。预设3:这句话的意思是不一会儿,伯牙又想到流水,锤子期说:“弹得好呀,像流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言文二则 部编版 六年级 语文 上册 22 文言文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