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o分类法(1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olo分类法(10页).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SOLO分类评价法目前在我国研究的现状 2013级教育硕士 郭 欣 本文摘要:SOLO分类评价法由比格斯(Biggs)教授首倡,是一种以等级描述为基本特征的质性评价方法。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引入了这种以评价学生思维能力为目标的评价方法和理论后,它逐渐成为教育评价方面研究的热点。而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就目前SOLO分类评价法在我国研究的现状进行来阐述和分析,以便能够更好地了解该理论目前在国内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SOLO分类评价法;阐述;分析;研究现状 上世纪80年代初,教育心理学家比格斯(Biggs)和collis以英语、数学、语言、历史和地理等学科领域的学业评价资料为依据,提出了SOLO
2、分类评价理论,并于1982年在其代表作评价学习的质量SOLO分类法一书中进行了系统的阐述。SOLO的英文全称为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是可观测学习结果的结构。该理论将学习者在解决学习任务的表现划分了5个层次,它们分别为:前结构水平、单一结构水平、多元结构水平、关联结构水平、拓展抽象结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某一具体问题的回答来判断学生此时的思维处于哪一层次,这样有利于帮助教师在进行教学诊断的同时向学生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反馈。 作为一种新的理论和方法,SOLO分类评价法的出现引起了国内不少学者的极大关注。上世纪90年代末期,一些学者和研
3、究人员对其进行了相关研究,同时应用在教学工作中,取得了相当的研究成果。以下就介绍一下从上世纪90年代末期到目前SOLO分类评价理论的研究状况。 一、相关的文献资料的介绍和分析 我们可以在“中文期刊网”以“SOLO” 为“关键词”或“题名”来进行检索文献时,可以发现国内有关SOLO分类评价理论的研究文献接近100篇。而如果读者对这些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类和梳理后,可以发现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介绍阐述类型和案例研究类型。介绍阐述类型主要是介绍SOLO分类评价理论的由来、主要内容和理论基础以及在教学评价上的应用。而案例研究类型则是向读者们介绍了SOLO分类评价理论再具体学科上的应用个和采用SOL
4、O分类评价理论来命制试题以及在评卷过程当中应用SOLO分类评价法的案例研究情况。以下就这两种类型进行简单的阐述: 1、介绍阐述类:这一类型的文献资料的代表人物有:吴维宁、金娜燕、蔡永红、黄黎明和颜穗芬、张琴美、吴有昌、高凌飈等。其中较早对SOLO分类评价理论进行研究的是吴维宁,他所发表的文章教育评价新概念SOLO分类评介对该方法的产生、基本含义、实例、成绩评定方法等作了简要的介绍和评价;随后金娜燕、张琴美等人对该理论在进行了相应的研究。蔡永红在2006年详细地介绍了该理论的主要内容;张琴美则在2008年对此评价理论下所形成的模型的特征、结构和皮亚杰所提出的新的理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使
5、用SOLO模型作为评价工具,并依据该模型系统地设置课程目标和指导如何开发适合本校学生发展的校本课程。吴有昌、高凌飈两位学者则在08年撰写SOLO分类法在教学评价中的应用一文,他们在文章中首先介绍了SOLO理论的起源和主要内容,然后介绍了对学习理论的贡献、突出了“阶段”观念的迁移,并说明该理论解释了功能方式的转换,克服了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理论困难,同时也验证了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最后又对他们在教学评价中应用SOLO分类法的研究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析和解释。 2、案例研究类型:这一类型的代表学者有:高凌飈、吴维宁、黄牧航、康铮、林唯、王毓新、姜科声等人。其中就SOLO分类评价法如何在命制试题方
6、面的研究,高凌飈、吴维宁、黄牧航等撰写了相关的文章进行介绍和说明。如黄牧航2009年12月所撰写的谈SOLO分层法在历史科高考命题中的应用、廖华红于2008年结合广州市中学历史学科在纸笔测试中的SOLO评价法应用实践等。而康铮、林唯则在2008年运用该理论对历史思维进行了训练实验研究,力图通过教学模式、学习方式、评价手段等自变量的变化来诱导因变量发生所期望的变化。他们所得到的实验结果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具有启示意义。此外,姜科声等人在2008年首次将SOLO应用于生物教学的评价中,同时宋洁,赵雷洪在化学学科中也有着很重要的案例研究。 二、国内研究该理论的地域分析: 从所收集到的研究报告和文
7、献看,我国很多地区已经充分利用SOLO 分类评价理论进行学科教学和考试改革的实验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地区是广东省。从2004 年起,广东省就开始在试点研究的基础上推广应用SOLO 分类评价方法,并在高中的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等学科中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充分渗透和体现了SOLO 分类评价理论的思想、观点和方法。2005 年,广东省依据SOLO评价理论分别命制了初中、高中两套试题,在广州市的所有初中的历史学科中进行质量抽测,要求各学校的老师依据SOLO 分类评价理论对主观题进行评卷,并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主观试题卷面成绩的信度是较高的,能够较好地反映学生的真实学习成绩和思
8、维发展水平。2006年,广东省考试中心依据SOLO 分类评价理论量身定做了一道历史科的高考试题,开始在高考试题中进行尝试性的实验研究,其结果也是比较理想的,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同和赞誉,并被作为2007 年高考考试大纲题型示例的样题。 三、SOLO 分类评价理论对目前我国所实行新课程评价改革的重大意义 SOLO 分类评价理论是对传统认知学习理论的发展和超越,更能反映学生在学校教育中的真实学习和发展水平。目前,国外关于SOLO 分类评价理论的大量教学实践和丰富成熟的理论研究成果,能够为我国的新课程评价改革及学生学业评价提供崭新的视角和方法,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1、 在大规模的选拔性考试时谨慎地使
9、用采用SOLO 分类理论编制的试题在进行试卷命题时,可以对整张卷子预先确定各层次的试题所包括的题量,便于评分者通过试题的层次结构来区分学生的知识理解水平和思维发展水平及其他技能的高低。但是,尽管可以通过SOLO 分类法将5个等级层次适当细化,保证整张试卷结构模型和开放性试题的科学化命制,但在评分和记分时,其区分度却非常低,这与其“质性”评价要求密切相关。因此,SOLO 分类评价法在运用于高利益的大规模考试时,应该慎重,不要丢失它的“质性”评价要求的内在特性。 2、 要提高评价者自身的素质,需要加强教师培训在运用SOLO 分类评价法时,对评价者的有效培训是科学合理运用SOLO 分类理论的保证。在
10、评卷时,评卷人员要总体分析学生的答题思路,深入领会该题目的思维层次划分的依据和方法,不要拘泥于标准答案的表述。而相关部门应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运用SOLO 分层评价方式,使教师对评分要求的把握趋向统一。 3、结合中西方教育的实际情况来普及SOLO 分类评价法比格斯把SOLO 分类评价方法与英语、历史、地理等多个学科结合起来,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组织了有关专家和教师编制了可供各个学科使用的SOLO 资源试题库,也为我国的学科及学生学业评价提供了很好的范例。为了使SOLO 分类评价理论和方法在我国能够得到大面积的推广,有利于广大教师的实际操作,我们在借鉴比格斯资源试题库的同时,要根据我国新课程标准的
11、要求,结合各学科特性及教学实际,编制可供评估者使用的、切合教学发展的SOLO 试题资源库。所以,要注重努力实现SOLO 分类评价理论和方法的中国化,要与各个学科教学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并与我国已有的行之有效的评价方法结合起来。 四、目前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 1、对理论的相关的深入分析比较少 我们从文献资料以及在一线教学工作中统计得到的资料可以知道,目前我国对该理论的深入研究比较少。以笔者为例,笔者在进行教育硕士学习之前对SOLO 分类评价理论知之甚少,只有在进行相关的课程的学习之后才逐渐接触并了解到SOLO 分类评价理论,而在笔者最近所接触的相关文献中,大部分都只是对该理论进行系统地介绍,少数
12、是对该理论进行深入地分析。其中让笔者印象比较深刻的如上文所提到的、SOLO分类法在教学评价中的应用一文。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需要更多类似这篇文章的文献资料,以便能够更好地应用SOLO分类理论。 2、应用的实际效果不够理想,只是机械、盲目地照搬理论,不懂得灵活变通和创新 目前也有一部分一线教师在教学中应用SOLO分类评价理论,但是部分教师一不清楚理论的由来和特点,二不会区分国内外的教育教学的特点,三不懂得结合自己学科的实际特点,只是一味地照搬理论或者是别人已经成功的案例,实践的盲目性很大,这种做法不但起到反效果,同时还违背了我国新课改的理念。因此我们一线教师在应用SOLO分类评价理论时一定要结合实
13、际,同时要懂得创新,以便让学生和我们本身都能从中受益!【参考文献】1 吴维宁. 教育评价新概念SOLO分类评介J学科教育,1998,(5).2 赵利霞. 国内SOLO分类评介理论研究文献综述:1998-2008J. 江苏教育研究,2010,(7).3 黄牧航谈SOLO分层法在历史科高考命题中的应用J基础教育课程,2009,(12).4 廖华红发挥考试测量的诊断功能,以科学命题反拨教学高中历史纸笔测试中SOLO 分类评价法的运用分析J. 历史教学, 2008(7)5 李祥兆学生思维评价的新视角SOLO 分类评价理论评述J教育科学研究,2005,(2)6 宋洁,赵雷洪化学开放性问题的SOLO 分类评价思维J课程教材教法,2006,(4)7 姜科声,孔黎春,柴林丽,李丹婷,余鹏. SOLO在显微镜技能教学中的应用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8)8 高凌飚,吴维宁开放性试题如何评分?介绍两种质性评分方法J学科教育,2004,(8)9 吴有昌,高凌飚SOLO分类法在教学评价中的应用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6)10 高凌飈、吴维宁、黄牧航.开放性试题的编制与评分J.人民教育,2006(1).第 9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