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说课稿(正式) 2(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说课稿(正式) 2(4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的内容一、教材分析(一)本框主要内容: 本框共设三个目题:第一目联系的普遍性.第二目联系的客观性.第三目联系的多样性.(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联系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的最基本的观点,联系的观点不仅贯穿了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全过程,是开启唯物辩证法的钥匙;还揭示了矛盾内部错综复杂的对立统一关系,为以后学习发展矛盾打下基础,在全书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二、从对人的生活实践来看,联系的观点是人们正确地观察、分析和解决问
2、题的理论依据。因此,本框内容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三)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的认知思维发展特点是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形象思维比较强,抽象思维较弱。而哲学是理论比较抽象,学生没有实际的体验而无法理解抽象的理论,造成学习上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充分运用身边具体事例和当今时政热点,用学生身边的例子,从具体到抽象,从而创造愉悦的教学情境。二、教学目标根据教学要求和教材特点,本课时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 理解和掌握联系的含义(2) 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及其指导意义。2、能力目标:(1)着重培养学生全面地、联系地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升学生把握事
3、物之间联系的能力和形成辩证分析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孤立的观点。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培养学生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处理自己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三、重点难点1、重点: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特点 依据:联系的三大特点是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点的精髓,是学生正确理解把握联系观点,运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做事情的必需。 解决办法:我主要采用了典型案例、探究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2、难点:事物联系的客观性 依据:联系是客观的,但人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去改变物,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这两者说法似乎
4、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对于初学者来说,当然就成为了难点了。 解决办法:在分析这个问题时,我特别设置了三个探究活动四、教法和学法(一)教法1、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充分运用多媒体展示各种相关形象的素材,如图片、视频、音乐、漫画等,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的哲学,激发学生的情趣,拓展他们的视野,使他们认识到生活处处皆哲学。2、用直观教学法 结合内容需要,运用多媒体进行播放视频、故事图片、以及漫画等多种手段使抽象问题具体化,枯燥问题形象化。3、用黑板图示法 根据内容需要,利用黑板设计知识结构图,形成网络体系。4、用讨论法,澄清认识盲点 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强化热点、 澄清盲点,本课时对联系的特点这一教学
5、内容安排了讨论,以训练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学法1、理论联系实际法: 这一方法是政治课学习最基本的方法。通过一系列案例,将教材观点与具体材料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 2、思维训练法: 在解决本节课每个内容时,我都引用了一些事例,要学生由事例归纳出观点,用观点统帅事例,既分析又综合,培养自已思维的主动性、独立性与灵活性。3、 读议讲学习法: 读就是让学生阅读课文文段,阅读材料,领会其精神实质。议说是让学生对材料展开分析讨论。讲就是让学生尝试提出自已观点,发表自已的看法,以养成自学习惯,实现自学达标。五、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我以小品“五官新说
6、”视频,引导学生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而得出结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联系之中。(二)讲授新课1、联系的含义?我们通过“小品五官新说”得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引出联系的含义以及在含义中找出它的特点之普遍性。设计学生活动:谈一谈我们身边有哪些联系?能否找到一事物和周围的事物没有联系的呢?由此引出2、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请学生分析多媒体展示的食物链并结合教材归纳出联系普遍性的三个主要表现。通过让学生对食物链的逐一的来分析,以增加学生对联系普遍性的理解。进而,得出: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意义教师进行总结提问: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那么能不能说“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存在联系呢”?引
7、导学生思考讨论:师生总结:联系是普遍的,并不是指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进而说明联系是有条件的。3、联系的客观性课件展示:12星座图探究一:星座真的能预测你的未来和命运吗?真的是喜鹊报喜,乌鸦报丧、左眼跳财,右眼跳灾吗?;518我要发吗?为什么?学生讨论:总结:不是,联系是客观的,上述都是人主观臆造的联系,缺乏科学的依据。探究二:根据相关理论解释“森林破坏、沙尘暴、水土流失”,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学生讨论:总结:联系是客观的,违背联系的客观性,必将受到惩罚。其实通过这个问题的分析,可以培养学生利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环保意识。探究三:联系是客观的,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
8、系无能为力呢?请举出例子进行说明?播放歌曲天路,人为事物的联系图片根据实践与事物联系的关系,联系又分为人为事物的联系和自在事物的联系,让学生通过例举实例来消化理解此知识点。学生讨论:教师:分析原因:1)人为事物的联系的产生需要主客观条件 2)就联系的产生过程需要人类的实践活动 3)就实践的结果来说,这种人为事物的联系一旦建立就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总结: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第三,联系具有多样性经过学生的探究得出: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
9、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4、联系的多样性通过分析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成语,让学生体会联系的多样性。并在教材中找出联系的多样性原理。教师总结提问:【提出问题】:这些多种多样的联系对事物发展的作用一样吗?学生讨论回答:得出结论,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具有重要意义。最后,让学生概况联系多样性的方法论意义。学生总结本课,教师补充。课堂小结:(略)课堂巩固:(略)五、教学板书: 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1、联系的普遍性 (1)联系的含义 (2)联系普遍性的表现 2、联系的客观性 (1)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的关系 (2)联系客观性的方法论 3、联系的条件性 (1)联系多样性的表现 (2)联系多样性的方法论六、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在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通过生动的感性材料去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切忌让学生死记硬背。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与讨论中,自主探索、领会道理,增强参与能力。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演示法、合作探究法、集体讨论法,体现新课改精神和“双自主,双发展”课堂教学模式。整节课以“道德课堂”的教学理念进行设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知行统一,学以致用。-第 4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