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性”汉语思维与“个体性”英语思维对比分析(16页).doc
《“整体性”汉语思维与“个体性”英语思维对比分析(1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体性”汉语思维与“个体性”英语思维对比分析(16页).doc(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摘要 文章从英汉两种语言书面语词汇、句法及语篇层面分析汉语思维与英语思维的一个显著差异,即“整体性”与“个体性”差异。分析两种思维方式在语言上的差异对了解两种文化、学习两种语言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关键词 汉语思维;整体性;英语思维;个体性一、引言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语言及文化,语言与文化紧密相连。不同类型的文化产生了不同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是文化心理特征的主要因素,起着沟通文化与语言的桥梁作用。同时,思维方式又制约着语言的风格、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汉民族思维方式以整体性为主,直觉为先,忽视个体,强调天人合一。汉民族从整体角度出发,综合分析事理。思维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群体的价值观取向,传统
2、中国文化是群体取向,注重维护群体利益,保障群体团结,将集体主义视为价值取向的核心。这种价值观体现在语言上表现为汉语注重由大到小,从强到弱,由国到家的表达方式,强调语言的排比、对仗等修辞手法。而英民族思维方式以个体性为主,依赖抽象理性,强调个人力量。英民族习惯于从个体角度出发,把事物分解为各个组成部分,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西方文化在价值观上是个体取向,重个体的天人两分,强调维护个人利益,发挥个人潜力,实现个人目标,以个人主义、人本主义为价值取向。在这种价值观的影响之下,英语里常常是由小到大,由个人上升到群体的表达方式,英语中“ I”在句中总是大写, individualism和egoism非贬义
3、词。 1 ( P37)汉语注重内在意念,整体印象,不受形式的约束,用词造句成章的最大特点是采用意合法(parataxis) ,重意义组合而轻形式结构,让读者和听者从整体上将句与句联系起来,领悟其中的意义,汉语对语境依赖较多( high - context) 。“中国语法是软的,富于弹性” 2 ( P141) ,这个“弹性”,体现了从整体出发,依赖语境的人的悟性。与汉语相比,英语是一种更为形式化的语言。英语用词造句成章的最大特点是采用形合法( hypotaxis) ,重形式结构协调,属于低语境文化( low - con2text) ,读者较少依赖语境就能分析出作者要表达的意思。“西洋语法是硬的,
4、没有弹性” 2 ( P141) ,这个“硬性”,体现了从个体出发,不依赖整体语境的人的理性。本文从词汇、语法及篇章方面分析两种思维方式在语言上的差异。二、词汇在词汇方面,两种语言的整体与个体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词性运用、词的意义以及词的形象程度等方面。受整体性汉语思维的影响,汉语表达重意义,轻形式。汉语词性运用区别意义不是很大,英语则有严格要求。从语言结构上划分,汉语属于孤立语,其词形不受语法影响而发生变化。在汉语中,词没有严格的形态屈折变化,而英语强调个体变化,属于屈折语,以词形变化作为表示语法关系的主要手段。因而,相对英语而言,词性在汉语中显得并不举足轻重。例如,“美”这个词既可以作形容词,也
5、可看作是抽象名词,无论理解如何,它不影响表达。但英语中必须将它放置特定语境,在名词前它就是形容词“beautiful”,作主语它就只能是抽象名词形式“beauty”。词性的运用还体现在词语搭配方面。汉语中只要个体词汇在整体意思表达中具有相同或相近意义,我们就选用同样的词汇,不去考虑词汇的语法搭配。英语却有明显的规定性。如: such和so意思上都是“如此”,但语法意义却有不同。英语中, such用来修饰名词,而so用来修饰形容词。这种模糊与具体的差异同时也表现在词义的表达方面。如“赢”在汉语中有两种含义: (1)余利(2)胜,作第二种意思讲时,在英语中,因为表达赢的逻辑关系不同,采用的词也不同
6、。如“他赢了我。”表示他击败了我,英文表达为“He defea2ted me. ”;而在“他在比赛中赢了”中赢却表示获胜的意思。英语表达为“He won the game. ”又如“怀疑”一词在汉英辞典的解释有“distrust, doubt, suspect”, 3 ( P376)而在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里同样作为动词,“doubt”的汉语解释为:“thinkthat something may not be true”,汉语译为“怀疑”;“suspect”的汉语解释同样是“怀疑”,但英语解释却是“to think thatsomething is p robably true or lik
7、ely, especially something bad” 4 。从这两个词的英语解释来看,这两个词几乎意思相反。但汉语却区别不大,这正是有时我们在使用英语时常常对词汇的选用困惑的原因之一。从词汇形象程度来看,汉语将天、地、人纳入整体范畴,多使用形象、可感知的词汇。汉字属于象形文字,人们借助文字也可以获得联想。在构词上汉语较英语更多使用暗喻,借代等修辞手法,使人产生联想,给人一种事物之间相互关联、和谐统一的整体印象。汉语中往往用形象可感的成语等来寓理,如“依山傍水”、“破釜成舟”、“望梅止渴”、“举棋不定”、“刻舟求剑”,也用由具体并列的词组成的词语指称概括意义。如“锅碗瓢盆”泛指一切厨具;
8、“吹拉弹唱”指所有戏曲音乐活动;“红男绿女”指那些身着盛装的人们。 5 这种高频使用形象词汇现象在英语中却不常见。难怪乎有人将“拖某人的后腿”接译为“pull ones leg”。三、句法中国人整体优先的思维方式强调整体概念,也使语句的意义高度依靠上下文关系,突出句子在篇章中与上下文或语境的联系,从而施事主体(即主语)可以蕴含在行为事件的主观表现中而不被视为句子构造的主要成分, 以致常被省略。 6 ( P454)在句法层面,整体性与个体性汉英思维差异主要体现在结构、语序、语态、时态等方面。(一)句子结构整体性与个体性思维体现在句子结构上主要是汉语句子成分的不完整性与英语句子成分的完整性差别。汉
9、语的高语境特征决定人们在使用语言时较少用联接词,依赖上下文可得出整体语意。英语却是低语境,主要依赖联接词将各种关系联接起来。汉语中“你来,我走”依赖语境可以有几种解释,而英语中要么写为“ If you come, Ill go. ”或者是“When you come, Ill go. ”汉语注重主题,句子的基本结构为主题+述题。主题总是位于句首,是说话人想要说明的对象,述题紧接主题,是对主题的具体阐述。而英语句子的基本结构为主语+谓语。西方文化中“天人分离”、“人为大”的宇宙观致使英语句子中不能没有主语。 7 汉语中“音乐(你)听不听?”以主题为开端,主语“你”可以省略;而在英语中就必须首先想
10、到主语“你”。(Do you listen to the music?)(二)句式汉语重意义,而英语重形式。所以,英语的句式较汉语多样。中国学生在写英语作文时常会出现句式单一的问题。根据对南京师范大学一期中考试英语作文作的一项调查报告,发现简单句约占57. 2% ,复合句约占29. 1% ,两者相差28. 1个百分点,而英语为本族语的人的文章中这个比例两者的差仅为8. 7个百分点。 8 ( P62)(三)语序英语的顺序一般为先有主题再有阐述,或先有主题再有语境,而汉语的顺序是先有语境,最后才是主题。汉语的此种结构风格反映了中华民族整体关联的思维形态。 9 ( P39) 从文化属性分析,中国文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整体性 汉语 思维 体性 英语 对比 分析 16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