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KJ133C型人员定位安全管理系统介绍.doc
《最新KJ133C型人员定位安全管理系统介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KJ133C型人员定位安全管理系统介绍.doc(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KJ133C型人员定位安全管理系统介绍解决方案北京天一众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KJ133C型人员定位安全管理系统介绍TELEZONE2015.4-目 录1.KJ133C系统应用介绍11.1概述11.2系统研制背景11.2.1我国严峻的煤炭安全生产形势11.2.2矿用人员定位跟踪系统应用的必要性与迫切性21.2.3既有矿用人员定位跟踪系统的局限性21.3矿井定位系统国内外现
2、状21.3.1国外产品现状21.3.2国内产品现状21.4系统总体方案21.4.1设计思路21.4.2系统工作原理31.4.3系统构成31.4.3.1中心控制计算机系统41.4.3.2KJF82A型矿用人员定位分站41.4.3.3KJF82A.1型矿用无线收发器51.4.3.4KGE39A型矿用人员定位标识卡51.4.3.5KGE41A型矿用射频定位器51.4.3.6系统传输通道KJJ52A51.5系统功能51.5.1矿井人员定位、跟踪51.5.2人员无线寻呼61.5.3考勤统计61.5.4安全监测管理61.5.5区域禁入管理61.5.6丢失报警61.5.7紧急事件处理61.5.8系统运行管理
3、61.5.9历史数据的记录与查询61.5.10网络化与信息共享71.6系统产品的主要技术指标71.6.1KJ133C型矿用人员定位安全管理系统71.6.2KJJ52A型数据通信接口(KJJ52A)71.6.3KJF82A型矿用人员定位分站(KJF82A)71.6.4KJF82A.1矿用无线收发器71.6.5KGE39A型矿用人员定位标识卡(KGE39A)71.6.6KGE41A型矿用射频定位器(KGE41A)81.7系统创新与先进性81.8系统应用优势91.9系统应用前景101.9.1RFID技术特点及发展前景101. KJ133C系统应用介绍1.1 概述我国煤炭产量居世界首位,煤矿数量超过世
4、界上其他主要产煤国家的煤矿总数,煤炭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安全是煤炭生产的头等大事,安全对煤炭生产起着保证、支撑和推动作用。近年来,国家针对煤矿安全问题采取了多方面的有力措施,但由于长期以来煤矿安全投入明显不足,煤矿企业安全装备严重缺乏,安全管理手段极其落后,国家煤矿安全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因此,加大煤矿安全投入,推广采用先进的煤矿安全装备与手段已成为煤炭行业迫在眉睫的必然需要。煤矿安全最重要的是保证矿工生命的安全,煤矿安全管理最重要的也是对矿工安全的管理,其中对矿工在井下工作位置的准确监测是实现保证矿工安全目的的基本前提。为此,国内外很多企业投入大量精力,纷纷研制出一批针对井
5、下人员的考勤定位系统,但从技术和性能等各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和缺陷,不能满足对井下人员位置准确监测的要求。北京天一众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面向现代矿井生产企业迫切的安全管理与人员管理需求,应用最先进的射频识别与无线监控技术,历时2年半,潜心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领先的、目前国际上唯一一套“第二代”井下目标定位跟踪系统KJ133C型矿用人员定位安全管理系统。该系统的显著特点是可实现井下各种巷道条件下的信号“全覆盖”,实现对井下人员、车辆、设备等目标的“全程的、实时的、连续的、精确的定位跟踪”,同时实现对井下人员的“实时无线寻呼”。该系统的应用,可极大提高矿井生产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目前,公司
6、产品已成功应用于神华集团、铁法煤业集团、龙煤集团等国有大型煤矿企业,并得到用户一致高度认同,为煤矿企业的日常生产调度、安全监管与应急救援等信息化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有力保障。1.2 系统研制背景1.2.1 我国严峻的煤炭安全生产形势煤矿安全不仅在煤炭生产过程中处于最优先考虑的重要地位,同时也对煤炭生产起着保证、支撑和推动作用。煤矿的安全生产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社会迅速进步和人民生活质量逐步提高的过程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已经成为国家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料显示,我国煤矿事故死亡人数是世界上主要采煤国家死亡总人数的倍,百万吨煤死亡率是美国的近200倍(2002年)、印度的12倍。煤矿灾害
7、事故的消极影响远远超过了经济范畴,每发生一起事故,都会引起国内外各界的广泛关注,使煤矿企业形象受到巨大损害,企业市场亲和力受到削弱,严重的影响了煤炭企业后续发展的动力。我国煤矿安全生产所面临的形势已经非常严峻:接连发生的矿难不仅造成巨大的损失,而且随着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对矿难不断的深入报道,使得煤矿安全生产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新的世纪里,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不仅成为中国,也将成为新世纪全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如何通过科技创新,来提高煤矿的安全管理技术水平、煤矿灾害事故的预警能力和防治水平、煤矿安全生产的
8、监察技术水平,时至今日,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平民百姓莫不深知其痛,首当其冲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目标。1.2.2 矿用人员定位跟踪系统应用的必要性与迫切性长期以来,我国煤矿安全投入明显不足,煤矿企业安全装备严重缺乏,安全管理手段极其落后。从满足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对煤炭资源需求不断增长的需要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高度上,来认识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实施科技兴国、科技兴煤、科技兴安战略,建立煤矿安全生产的有效机制,是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必由之路。因此,先进的煤矿安全设备与手段已成为煤炭行业迫在眉睫的必然需要。煤矿安全最重要的是保证矿工生命的安全,煤矿安全管理最重要的也是对矿工安全的管理,其中对矿工
9、在井下工作位置的准确监测是实现保证矿工安全目的的基本前提,在所有矿井生产企业推广使用先进有效的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系统已成为十分必要与迫切的现实需要。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发表的国家安全生产科技发展规划煤矿领域研究报告中就特别提到:“井下无线通讯、井下人员的跟踪管理、遇险人员定位等技术装备是急需开展攻关研究并产业化的”,由此可以看出,国家相关部门对此类项目的重视及项目开发的紧迫。1.2.3 既有矿用人员定位跟踪系统的局限性面向矿井生产企业对井下人员位置监测的紧迫需求,国内外很多企业投入大量精力,纷纷研制出一批针对井下人员的考勤定位系统,这些系统在实现井下人员定位跟踪方面,设计
10、思想、功能各不相同,但与用户的实际需求之间或多或少存在着差距,不能完全适应现场的应用环境条件,因此在推广应用时存在困难。这些系统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无法实现信号的全矿井覆盖;无法解决弯道、岔路等特殊地形条件下的信号覆盖;信号覆盖范围小(一般为几米到100米),范围较大时无法实现精确定位;定位为单向信号传输、无法实现双向信号传输(如呼叫);无法实现实时跟踪定位;总线数据传输速度慢(12002400bps);系统功能单一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上述系统无法满足用户对定位跟踪系统的实际需要,其推广应用范围受到限制。1.3 矿井定位系统国内外现状1.3.1 国外产品现状国外主要厂商有澳大利亚矿山技术公司
11、(MST)、加拿大矿山通讯公司(MRS)等,基本采用分站加标识卡方式,分站信号覆盖范围50米,读卡能力为40km/h时速下10个卡,技术和功能与大多数国内企业开发的产品是类似的,价格昂贵,其系统报价是国内系统的23倍,售后服务、产品升级、系统扩展等都比较困难。1.3.2 国内产品现状国内参与矿井人员定位系统开发的企业很多,一些产品已取得MA证。很多产品采用的技术方案类似,技术指标、功能、使用方法等也大同小异,有特色的产品不多。有些产品采用地面现有技术和产品,经过简单防爆处理后应用到井下,因此无法适应井下特殊使用环境。有些购买现成模块或方案,功能扩展能力差。此类系统开发的时间不长,多数系统的功能
12、比较简单,即还处于第一代产品的阶段,这其中也包括国外公司所开发的产品。总体看,目前的矿井人员定位系统,无论从技术、产品,还是应用,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还处于发展的初期。1.4 系统总体方案1.4.1 设计思路北京天一众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KJ133C型矿用人员定位安全管理系统,是面向现代矿井生产企业迫切的安全管理与人员管理需求,从矿井生产企业对矿工在井下工作位置的准确监测需求出发,应用最先进的射频识别与无线监控技术,研制出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领先的、目前国际上唯一一套“第二代”井下目标定位跟踪系统。本系统可解决既有井下人员考勤定位系统存在的问题,尽可能适应井下各种复杂地形条件,最大
13、限度地满足用户的需要。本系统的显著特点是可实现井下各种巷道条件下的信号“全覆盖”,实现对井下人员、车辆、设备等目标的“全程的、实时的、连续的、精确的定位跟踪”,同时实现对井下人员的“实时无线寻呼”。本系统主要设计思想包括:实现全矿井信号覆盖,包括弯道、岔道等复杂地形条件;单台分站的信号覆盖范围大,至少可达500米以上;可以实现精确定位;可以实现实时的人员跟踪定位管理;无线寻呼;无线双向数据通讯;大容量数据传输等。1.4.2 系统工作原理KJ133C型矿用人员定位安全管理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应用射频识别技术及计算机通讯技术,在井上调度室设置中心控制计算机系统,在井下相关位置布置KJF82A型矿用人员
14、定位分站和KJF82A.1矿用无线收发器,同时在需要精确定位的区域布置KGE41A型矿用射频定位器。定位分站和中心控制计算机系统之间通过光缆或电缆相连接,定位分站和无线收发器之间采用电缆相连接,矿山井下人员、车辆、设备等目标分别携带KGE39A型矿用人员定位标识卡,系统通过定位分站(或无线收发器)与标识卡之间的无线通讯,实现对被识别对象的目标定位和无线寻呼,从而为生产指挥调度、安全监测检查、人员考勤、区域禁入控制、紧急事件处理等工作提供有效手段,系统可同时将有关数据传至各级管理部门,为各级领导监督指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1.4.3 系统构成KJ133C型矿用人员定位安全管理系统的构成如图所示,主
15、要包括:井上中心控制计算机系统、井下KJF82A型矿用人员定位分站、KJF82A.1型矿用无线收发器、KGE39A型矿用人员定位标识卡、KGE41A型矿用射频定位器、系统传输通道等部分。1.4.3.1 中心控制计算机系统l 中心控制计算机系统由中心控制计算机、数据通信接口和打印机等设备组成。l 显示井下各区域目标分布、特定目标所处区域及位置信息,实现目标定位、跟踪、呼叫控制。l 实现系统配置、维护与管理,查看、记录、打印系统运行信息。l 实现对系统设备的控制与监测,查看、记录、打印系统设备运行信息。l 接收各个监控分站(射频读写器)传回的数据,将信息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同时保存到数据库中,以备
16、随时查询、调阅、回放。l 实现对采集数据的分类、统计、提示、告警功能。1.4.3.2 KJF82A型矿用人员定位分站l KJF82A型矿用人员定位分站由监测分机(射频读写器)和分站电源组成。l 标准监测分机即射频读写器,用于读取处在其检测范围内的KGE39A型矿用人员定位标识卡上的识别信息,并向人员KGE39A型矿用人员定位标识卡发出呼叫信号。l 射频读写器的对KGE39A型矿用人员定位标识卡有效读写范围:500750米。l KJF82A型矿用人员定位分站一般安装在矿井巷道的进出口、交叉道口、矿井内各个关键位置,也可以安装在地面交通道口和重要检测点,安装的位置和数量视具体要求而定,KJF82A
17、型矿用人员定位分站安装数量越多,监控范围越大。l 分站电源:采用KDW16A型矿用隔爆兼本安不间断电源。1.4.3.3 KJF82A.1型矿用无线收发器l KJF82A.1矿用无线收发器功能和KJF82A矿用人员定位分站类似,无线收发器对KGE39A型矿用人员定位标识卡有效读写范围:500750米。l 无线收发器与读卡分站RS485通信距离最远可以达到2公里,指的是最远一个无线收发器与分站的距离。l 读卡分站每个无线收发器RS485接口最多可以接两个无线收发器l 读卡分站与无线收发器采用4芯线缆(电源、信号)连接,减少布线量。l 标识卡实时存储量:无线收发器可同时存储识别卡200个;读卡分站可
18、同时存储识别卡400个。1.4.3.4 KGE39A型矿用人员定位标识卡l 人员的KGE39A型矿用人员定位标识卡由井下人员随身携带。l 使用标准KGE39A型矿用人员定位标识卡,可以实现移动目标的定位与跟踪。l 系统可通过呼叫型KGE39A型矿用人员定位标识卡,以色、光方式,向井下人员发出寻呼、提示、告警与紧急撤离等多种信号,可选择单独呼叫、选组呼叫和全体呼叫多种方式。l KGE39A型矿用人员定位标识卡使用2节7号电池供电,电池可更换,更换一次可保证KGE39A型矿用人员定位标识卡在正常使用状况下连续工作6个月以上。1.4.3.5 KGE41A型矿用射频定位器l KGE41A型矿用射频定位
19、器是射频识别定位系统的一种辅助装备,用于标示KGE39A型矿用人员定位标识卡待定位跟踪人员的精确位置信息。KGE41A型矿用射频定位器定位精度:标准定位精度25m(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最大能达到2)。l KGE41A型矿用射频定位器使用2节1号电池供电,电池可更换,更换一次可保证KGE41A型矿用射频定位器连续工作8个月以上。1.4.3.6 系统传输通道KJJ52Al 地面控制主站与井下控制分站之间通讯,采用矿用信号电缆连接,485总线传输,半双工、主从工作方式。也可采用光纤、电缆混合方式传输。l 射频读写器与KGE39A型矿用人员定位标识卡之间,KGE39A型矿用人员定位标识卡与KGE41A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KJ133C 人员 定位 安全管理 系统 介绍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