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28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2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28页).doc(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 公 输q 文学常识1墨子,名翟,相传为战国时期宋国人,后长期住在鲁国,墨家学派创始人。2本文选自墨子公输。墨子一书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述墨子言行的辑录。q 字形字音械(xi) 公输盘(bn) 荆国(jng) 麋鹿(m) 见我于王(xin) 敝舆(b y) 犀兕(x s) 鼋鼍(yun tu) 雉兔(zh)鲋鱼(f) 牒(di) 守圉(y) 禽滑厘(g) 文梓(z) 长(zhng)木q 文言词语1) 夫子何命(吩咐,见教)2) 焉为(表疑问语气)3) 为(替,给)楚造云梯之械 4) 将以(凭借)攻宋 5) 子(夫子,即先生、老师)墨子闻之 6) 起(出发、动身
2、)于(从)鲁 7) 北方有侮(欺侮)臣(秦汉以前一般人称呼自己时的谦称)者,愿借子(您,对男子的尊称)杀之 8) 公输般不说(通“悦”,高兴) 9) 请(相当于“愿”,“请允许我”)献(奉送)十金(先秦二十两为一金) 10) 吾义(善良坚持正义)固(坚决)不杀人 11) 请说(解释)之 12) 不可谓智(聪明) 13) 不可谓仁(对人亲善、友爱) 14) 不可谓忠(忠诚) 15) 争而不得(获得,即达到目的) 16) 不可谓强(坚强) 17) 不可谓知类(明白事理。知,知道、懂得) 18) 公输盘服(佩服、信服) 19) 然(既然这样),胡(为什么)不已(停止)乎 20) 吾既已(已经)言之王
3、矣 21) 胡不见(引见)我于王 22) 舍其文轩(装饰华美的车。文,彩饰;轩,有篷的车) 23) 邻有敝舆( 破车。敝,破旧;舆,车厢) 24) 邻有短褐(粗布衣服) 25) 舍其粱肉(好饭好菜) 26) 此为何若(怎样的)人 27) 此犹(好像)文轩之与(同,跟)敝舆也 28) 犀(雄性的犀牛)兕(雌性的犀牛)麋鹿满之 29) 无雉(野鸡)兔鲋鱼(像鲫鱼的一种小鱼)者也 30) 宋无长(剩余,多余)木 31) 臣以(认为)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32) 虽然(虽是这样),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攻下,夺取)宋 33) 子墨子解(卸下)带为(当作)城 34) 以牒(木片)为械 35) 九(
4、指多次)设攻城之机变(巧妙的方式) 36) 子墨子九距(通“拒”,抵抗)之 37) 子墨子之守圉(通“御”,抵挡)有余 38) 公输盘诎(通“屈”,理屈) 39) 吾知所以(用什么方法)距之矣 40) 楚王问其故(原因) 41) 公输子之意(心意,想法) 42) 在宋城上而待楚寇(入侵)矣 43) 虽杀臣,不能绝(尽)也q 阅读理解1楚国攻宋的借口是什么?公输盘为楚造云梯。2墨子去楚国见公输盘的原因是什么?反映了墨子什么思想?劝阻公输盘助楚攻宋。反映了墨子坚持正义、反对战争的思想。(“兼爱”、“非攻” )3墨子让公输盘帮助自己杀掉仇人的目的是什么?巧设陷阱,诱使公输盘说出“吾义固不杀人”。4墨
5、子是怎样劝说公输盘的?抓住“吾义固不杀人”这句话,指出他为楚国造云梯是不智、不仁、不忠、不强、不知类,使公输盘理屈词穷。5“公输盘服”中的“服”说明了什么?公输盘为什么能“服”?公输盘服”中的“服”说明了墨子论说有理有据,使公输盘无话可说。公输盘之所以能“服”,是因为墨子抓住了要害(“义” ),巧用言辞,据理反驳,使公输盘落入自己所设的陷阱中,使他自我标榜的“义”失去根据,站不住脚。6接表明公输盘不肯为墨子杀人的原因的句子是什么?“吾义固不杀人”。7墨子在楚王面前,为什么不直接说出攻宋的不义,而诱使楚王说出“必有窃疾矣”?引鱼上钩,先发制人,进一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以使楚王陷入墨子设定的圈子中
6、无话可说。8“文轩”与“敝舆”、“锦绣”与“短褐”、“粱肉”与“糠糟”三组词语既构成比喻,又是对比,它们各自比喻什么?对比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文轩”比喻楚国地域辽阔,“敝舆”比喻宋国地域狭小;“锦绣”“粱肉”比喻楚国富有,“短褐”“糠糟”比喻宋国贫穷。对比的作用是:揭露楚国扩张领土的攻宋本质;满足了楚王的大国虚荣心;使楚王觉悟到以大攻小、以富攻穷是无利可图的愚蠢之举。从而增强了论辩的说服力。9墨子为什么要模拟攻守?从心理上、战略战术及准备上彻底挫败楚王攻宋的阴谋,防止战争发生。10楚王最后放弃攻宋的原因有那些?楚王和公输盘不敢轻举妄动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楚王最后放弃攻宋的原因有:攻宋1从道义
7、上讲不通;2从国力上看不值得;3从战术、战备的实力上不及人。楚王和公输盘不敢轻举妄动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在战略战术和实力准备上比不上宋国。11从全文上看,墨子是从哪几方面劝阻楚国攻宋的?1道义上(可包括情理上、穷富上)2实力上(包括攻守战术及准备)。12从全文看,墨子、楚王、公输盘各是什么样的人?墨子:敢于斗争、机智善辩、镇定无畏、舍生忘死、反对战争。公输盘:好战,为战争而自我标榜,内心虚弱又仗势欺人,阴险狡猾。楚王:好战,强硬霸道、阴险狡猾。13墨子阻止楚国攻打宋国的过程可分为哪几个层次?1与公输盘论辩,使公输盘理屈词穷;2与楚王论辩,使楚王理屈词穷;3模拟攻守,说明攻宋无益,使楚王放弃攻宋。
8、14墨子善于守城,由此而来的一个成语是什么?现在是什么意思?墨守成规。现在形容因循守旧,不肯改进。15当今世界,世界呈现多极化发展趋势,但在局部仍有战争发生。学了本文,你怎样看待以美国为代表的大国发动的战争?怎样才能阻止这种战争?当今世界,以美国为代表的少数大国,经常寻找借口,以强凌弱,挑起事端,以“世界警察”自居,干涉他国内政,发动非正义战争,给世界和平造成了严重威胁,也给某些国家的人民造成了严重的灾难。作为爱好和平的人们,要认清战争的性质,既不支持战争,也不畏惧战争,运用智慧和正义的力量,善于斗争、敢于斗争;同时,积极建设自己的国家,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防止贫困受欺。& 孟子二章 文学常识
9、1孟子,名轲,字子舆,邹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被尊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孔孟”并称。孟子提出了“仁政”的思想和“民贵君轻”的主张。2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现存七篇。是儒家经典之一。孟子在先秦散文中独具风格,对后世散文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其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孟子公孙丑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 文言词语天时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气候条件)。地利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人和人心所向,上下团结。 郭外城。环围。是这样。池护城河。兵革兵,兵器。革,甲胄。泛指武器装备。坚利坚,(甲衣)坚固。利,(兵器)锐利。泛指武器
10、精良。米粟泛指粮食。委放弃。去离开。这里指弃城而逃。域界限,这里是限制。固巩固。国国防。威威慑。道道义,道理。这里指儒家所提倡的“王道”,即施行仁政。寡少。至极点。畔通“叛”,背叛。顺归顺,服从。亲戚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 君子指得道者。发起,指被任用。畎亩田间、田地。举任用,选拔,这里是被选拔的意思。版筑版,筑墙用的夹板。筑,捣土用的杵。 士狱官。市集市。任责任,使命。是这样。苦使痛苦。心志指内心。劳使劳累。饿使饥饿。空乏资财缺乏。这里使动词,使受贫困(之苦)。拂(f)乱不顺,错乱。拂,违背。乱,扰乱。所为所行。所以用来(通过那样的途径来)。动使惊动。忍使坚韧。曾益增加。曾,同“
11、增”,增加。益,增加。能才能,才干,本领。恒常。过犯过失。衡同“横”,梗塞,不顺。作奋起,指有所作为。征征候,迹象。色面部气色、表情。喻明白,了解。入在里面。指在国内。法家守法度的大臣。拂(b)士辅佐君王的贤士。拂,同“弼”,辅佐。出在外面。在国外。 敌国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敌,相等,相当。患祸患,灾难;忧虑。生因得以生存。死因衰亡。 阅读理解1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是什么?天时、地利、人和。全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论述了哪两方面的内容?论述天时不如地利。论述地利不如人和。用“三里”、“七里”的目的是什么?“环而攻之”
12、说明了什么?极言城小,容易攻打。“环而攻之”说明了攻势之大。“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城小易攻,“然而不胜”,说明守城和攻城双方各占什么条件?说攻城一方失利的目的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道理)?守城方占地利,攻城方占天时。说明“天时不如地利”。. “三里之城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分别从什么角度说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先从进攻一方失利说,再从防御一方失利说。这样写使行文简洁。“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以双重否定排比句表明守城一方城高、池深、武器装备精良、粮食充足,但“委而去之”,这说明守城、攻城双方各占什么条件?说守城一方失利的目的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道理)?守城一方占地利,
13、攻城一方占人和。说明“地利不如人和”。“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连用双重否定排比,强调了什么?三个句子的顺序为什么不能颠倒?强调地利不足恃。三句是按照治国顺序排列的,是递进关系,必须将前一个事情做好,才可能做好后面的事。全文的主旨句(结论句)是什么?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文中的“君子”指什么样的人?得道(施行仁政)的多助之君。.君子“战必胜”的前提条件是什么?根本原因使什么? 凭借施行仁政,人民支持拥护他的前提条件,去攻打连父母兄弟都背叛他的寡助之君。 根本原因是“得道者多助”。.君子“战必胜”的结果说明了什么?人和最重要。(施行仁政的重要性).本文体现出的作
14、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人和是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君主只有施行仁政,才能取得民心,巩固天下。.孟子认为怎样才能“得道”?“得道”的结果怎样?施行“王道”,即仁政。结果是能得人和,取得广大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战必胜”。.孟子写本文的目的是讲战争吗?不是。是借助战争讲民心向背,论实施仁政的重要性,突出君主如何治国。.生活中要做到人和,必须坚持怎样的原则?谦虚真诚,与人为善;心系他人,团结友爱;摈弃私欲,胸襟开阔;明事理,辨是非。.三国演义再现了群雄逐鹿、三国鼎立的历史画卷,以本文道理分析三国各占怎样的优势?魏占天时,吴占地利,蜀占人和。1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一段运用排比句列举事实,这些人物的共同点是
15、什么?列举人物的目的是什么?都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目的是以事实证明只有经历艰难困苦的磨练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逆境造就人才),从而证明“生于忧患”的道理。“是人”指什么人?作者由列举的历史人物写到“是人”,这是什么顺序?像上文说列举的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的人。采用了从个别到一般的顺序。作者在第一段列举事实之后说明了什么道理?说明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在生活、思想和行为等方面都经受一番艰难困苦的磨练。一段的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先列举事实,再从事实中归纳出作者的基本观点。人经受一番磨练的目的是什么?“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使其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九年级 语文 下册 文言文 复习 28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