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对策(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对策(6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对策摘要:城市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也是我国走向经济大国的必经之路,不仅加大了城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农村地域发展,平衡了城乡发展的节奏,拉动了国内消费,也带动了城市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但随着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大,同时也产生了诸多问题,例如城市人口拥挤、交通问题、住房紧张、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公共安全管理问题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才能进一步推进城市化进程健康化、有序化、科学化。关键词:城市化 问题 对策 一、 城市化概述城市化,也称为城镇化、都市化,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
2、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第三产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城市化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经历了这样的过程,社会才能有更大的创新和进步。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逐步放开了原有对人口流动的控制,大量农民工流向了城市,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可谓“追梦改革万里春,农民潮涌作工人。荒滩野岭高楼起,立体网联城市群。”但是,正在进行中的城市化也给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矛盾。因此,单纯、刻意、过激地进行城市化,并不适宜中国的国情及稳健发展的需要。当务之急是将当前城市化进程中出现
3、的问题都总结出来并找出相应的对策,正确认识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现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员李善同指出:在选择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时,应当优先考虑如下几个方面:1. 有助于提高我国的整体竞争力。2. 有助于缩小区域差距、优先区域布局。3. 有利于资源节约与利用。4. 有利于城乡统筹发展、和谐发展。李研究员提出的标准将对我们找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提供坐标,指明方向。二、 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1.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人口问题普遍意义上的城市化主要就是指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虽然一方面缓解了农村区域劳动力过剩的问题,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城市人口增长过快、人口拥挤的问题。大量
4、的农村人口涌向城市,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1)我国大部分城市还不具有良好接纳包容这么多农村人口的条件,这就使得原本就不算发达的城市,无法解决这部分迁移人口的生活、工作、学习、住房等各种问题,也给原本基础设施条件差、住房条件差的城市无形中增加了更多的压力,也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工商业集中,人口密度大,人工设备密度高,活动强度大,人多车多,导致交通拥挤。城市地域不断向四周蔓延,城市功能混杂,建筑密集,城市缺乏空气、阳光、绿地、新鲜空气。另外农村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普遍比较低,与城市人口形成了一定差距,他们也缺乏着在城市生活工作所需要的相应知识和适应新时代、新物质条件的技能,就业方面竞争力比
5、不过城市求职者,就业率低,收入水平低,大多数从事的劳动技术水平低,劳动强度大,就业稳定性差,也因此导致农村进驻城市人口的贫困度增大,基本的生活得不到良好的保障,随之也产生了一定的治安管理问题。(2)还有一方面就是当前的城乡户籍制度,全国绝大多数地区采取传统的户籍管理制度,遗留下来各种弊端,由此也影响到与之相应的就业制度、住房制度、教育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福利政策,人为地把在同一地区生活的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分隔开来,制约了迁移的农村人口的日常生活工作,导致许多在城市生活多年,为城市做出贡献的农民无法得到城市居民所享有的政治权利和福利保障待遇,甚至连基本的人权都无法得到充分的保障,由此也使得这部分
6、农村人民产生被剥夺感,产生对城市的排斥感。(3)更有甚者,进驻的农村人口的后代,有的受到现行户籍制度的限制,没有城市户口的儿童无法在城市得到同等的受教育机会,作为农民工人女,基础教育就被排斥在城市的教育体制之外;有的由于家庭条件的限制,部分农村家庭生活环境艰苦,无法支付起城市学校的费用,也致使农民工子女无法接受正常、良好的义务教育;另外现有一些农民工子弟学校,学校的建设经费、师资配备、办学条件等各方面得不到保障,虽然农民工子女得到了一定的基础教育,却不够完善,文化程度等依然和城市儿童存在相当差距。2.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贫困问题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期,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城市贫困的凸现也具有着鲜
7、明的时代特征。目前,城市中下岗事业人员的大量和突发式的增加是导致城市贫困人口面扩大的主要因素,城市经济处于转轨期,下岗失业是不可避免的,但大多数离职人员并不享有政府规定的下岗人员的待遇,并且没有迅速获得再就业的机会,就业率低,并且逐年下降,下岗失业人员不得不从事一些临时性的、不稳定的、低收入的工作,这是他们陷入贫困的主要原因。另外,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也是导致城市贫困恶化的又一个重要因素,由于缺乏有效的失业保险体系,大部分下岗失业人员得不到基本的生活保障,然而当前社会的医疗、住房各方面费用都呈现着逐年递增的趋势,巨额的支出使得他们陷入贫困并且是长期状态。涌入城市的农村人口个人文化素质低,不易就
8、业,沦为社会底层,成为城市中的弱势群体,这样的贫困群体成规模化地在不断扩大。同时,我国也在不断地步入老龄社会,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由于储蓄不多、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不健全也都加入到了城市贫困群体的行列。老人可从事的工作范围很有限,并且工资普遍低,有的老人生育子女多,家庭负担过重,也几乎无存款来应对当前的医疗、住房、子女教育等制度性变革所带来的生活支出的增加,再加上离退休后,原本的待遇和补贴相应地消失,生活水平因此明显下降。3.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农田、森林、果园等逐渐被柏油路、高屋建筑所取代,由于受到急功近利思想和短期利益的驱使,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等不合理的开发,造成了许多
9、诸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森林覆盖率减少、草地退化等等一系列的生态问题。森林被大量砍伐,植被减少,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正常结构遭到破坏,地域生态功能也因此减弱,生物多样性锐减,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生态系统内部原本所固有的联系和秩序被打乱,空间上的完整性被破坏,加剧了生态系统的脆弱性,降低了生态系统自身的调控能力,甚至发生了不可逆转的情况,生态平衡严重失调。同时,在城镇扩张的过程中,一些污染严重的工厂、行业也不断地影响着当地的生态环境,甚至于由于管理不当,工厂作业产生的垃圾随处排放,工业污水未经处理或不达标而直接排入河流中,污水排放总量不断上升,虽然暂时性地推动了城乡经济发展,提高了农村人口的收入
10、,但对当地的自然环境构成了巨大的破坏,产生了持续性的危害,有的城市甚至已经形成了“垃圾围城”的严重局面。除了城市和工业发展带来的“三废”污染之外,农业耕作过程中产生的空气、水质、土壤等污染问题也很严重,并且也具有着较为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化学性化肥、农药的使用,一方面保障了农作物的高产量,另一方面它的有毒性也污染了环境。由于农民在农药使用过程中各种专业知识的欠缺,农药经常有残留、或造成水体污染、土质污染,破坏了环境的系统服务功能。农药的过度使用导致了土壤板结、退化,不利于植物的生长;一些塑料制品难以降解,农民们也未能及时处理,造成了农田的白色污染;化肥中的氮磷钾未能被农作物完全吸收,通过地表进入
11、河流当中,也造成了河流的富营养化,进而使得河流的生态系统遭到了破坏。4.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资源短缺问题城市化对于水、电、煤气、石油、燃气等各种能源的需求都有很大的增长,也因此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资源供应上出现了一系列供不应求的局面。从最为突出和常见的水资源问题谈起,过去的城市供水问题主要是排水设施的不足,而不是水资源的匮乏。而如今,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激增,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的大大增量,据统计,我国约有600多个城市缺水,其中严重缺水的大约有200多个,有的城市甚至被迫限量供水。而且大部分城市水质污染严重,地下水开采过量,直接影响地下水资源的持续利用和保护。从土地资源谈起,我
12、国虽然幅员辽阔,有着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但其中耕地面积仅125万平方公里,人均土地面积仅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因此我国一直存在着土地资源稀缺的问题。人口规模的扩大使得粮食需求量的大量增长,但由于城市化的发展,非农业用地需求也在不断增长,来自人口和工业化的双重压力,使得土地资源和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5.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经济结构调整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就在不断的改善和调整当中。城市是由第二、第三产业的区位所构成的特有经济空间,城市化是第二、第三区位的生成、集聚和发展的过程。虽然存在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内在要求,城市却无法提供足够多的就业岗位
13、,使得农业剩余劳动力无法实现向第二、第三产业的有效转移,因此经济结构调整并未对城市化进程起到实质性的推动作用。而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奉行重消费、轻积累,偏重重工业、抑制农业和轻工业的产业发展政策,导致产业结构表现出很大程度的偏差。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处在工业化初中期向中后期演进的历史阶段,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占有较大比重,它们主导的经济增长对劳动就业的吸纳能力呈递减趋势,导致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却难以带来就业结构发生质的飞跃。三、 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对策1.人口相关问题的解决,需要农村城市双向的努力这方面政府要充分发挥好自身的职能,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加强人口管理,提高人口素质。人口问
14、题,就业问题,特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安置问题,是我国城市化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所在。要坚持计划生育,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少生优生的意识。同时也要加强人口管理,在控制人口增长的基础上,普及教育并保证其质量。我国目前有2亿多农村剩余劳动力,他们既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和财富,又是城乡进一步发展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问题。剩余劳动力不可能全部涌入城市,也不可能全部滞留农村。解决农村剩余人口问题,必须要从城乡两方面统筹考虑,重在疏导和分流。考虑到大城市自身的困难,当前应逐步放开中小城市的壁垒,加强中小城市的建设,扩大就业机会,并以此减轻大城市的压力。改革城镇户籍制度、教育制度,消除农民工子女上学难的
15、根本制度性障碍,避免体制不健全所造成的教育机会不平等和剥夺受教育权等的现象发生。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拓宽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的途径,政府可发挥职能鼓励社会办学,提供优惠政策,改善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教学设施、师资配备等各方面教学资源,全面推行教师聘任制,激活用人机制,鼓励更多具备良好的教师资格的人员到学校任教。最后也要注意加强对农民工子弟学校的管理,制定符合农民工子弟学校特点的规章制度,并纳入到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体系之中,使其办学教学更加有序化、规范化。2.解决城市贫困问题,主要是“两手抓”所谓“两手抓”,即一手要紧抓生活保障,另一手紧抓促进就业。具体要做好以下几点:(1)进一步完善最低生活保
16、障制度。扩大保障区域,调整社会福利政策向贫困者倾斜。加大贫困人口的扶持力度,继续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同时逐步调整现有的社会福利政策,在退休金、医疗保险、住房补贴、义务教育等各方面向低收入者倾斜,通过社会保障的再分配,起到缩小贫富差距的作用,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劳动者的社会保障体系,使得各种类型的劳动者都能被覆盖于社会安全网中,并且不为城乡身份所限制,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劳动者们的安全感,也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2)完善就业制度。建立健全保障农民工就业的法律法规,把农民工就业问题提升到法律层面加以解决,用法律来约束侵犯贫困者权益的行为,从而为贫困者就业和再就业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广开就业门路
17、,实施再就业扶贫,提高企业对富余职工的安置能力,减少直接流入社会人员的数量,不断开拓新的生产经营领域和就业领域,解决更多人员的就业问题,提高社会就业率。同时政府要配合营造多种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给予个体、私营经济以健康发展的动力。全方位引导失业人员向社区服务业转移,引导他们从事各种劳动服务,就业扶持向贫困者倾斜,并且通过加强对贫困者、低素质人群的集中职业技能培训,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加强劳动力市场的法律法规建设,规范劳动力市场运作与治理,保证其治理和调控职能的公正和高效,促进适合农民工的劳动力市场不断健全和完善。3.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搞好城市绿化城市的发展最终目标是建立经济发达的资源节约型
18、、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因此必须重视城市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发展,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为此,要保护城市自然生态环境,城市要加快自身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对环境无污染的新兴产业,同时加大对工业、农业污染的治理,加强对噪声、汽车尾气、生活废弃品、工业污水等城市污染源的处理:加强城市排水设施建设,提高废水处理率;调整能源消耗结构,完善燃煤设施,以提高城市大气质量;加强城市道路建设,降低交通噪声;提高城市绿化率,创建生态城市。同时,采用先进的清洁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提高原材料和能源的利用率,尽可能地在生产过程中消除污染物;综合利用、回收工业废弃物,节省能源和资源;实行专门生产,集中处理;鼓
19、励大城市进行大容量的快速交通系统,创建高效、低污染的城市绿色交通系统;加大研究和推广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技术,特别要加强对耗能严重的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工作;建立有助于资源节约的价格体系,对水电推行阶梯价格,利用价格机制,减少资源浪费。城市郊区以发展无污染、无公害农业为主,发展可持续生态农业。 4.对资源问题,采取“可持续发展”战略资源是有限的,部分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我们不能只为盲目追求眼前的利益,而忽视长远性的发展,必须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以节约使用资源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我们应对土地实行可持续利用,搞好土地总体规划,严格城郊土地管理,城市用地规模不得突破土地利用
20、总体规划。切实保护好农用耕地,已制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制度必须严格执行,不得借各种理由加以变更。对于当前土地的粗放利用,可以通过土地整理来获取更多的耕地面积,控制水土流失、提高土地产出率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比如复垦废弃地、平整土地、沟渠路的规划治理以及对于居民点、建设用地归并等。另外也要注重提高农作物的产出,大量提高耕地的单产量,提高收益,以此带动城市的发展。我们也应对水、电资源实行可持续利用,以期建立能源节约型社会。我们要尽早考虑到能源的多元化问题,开拓更加丰富的新的清洁能源,例如核能、风能、太阳能以及其他的方面的能源,做到电力的可持续发展。在城市化的进程中还要注意节约用水,促进城市水资源平衡
21、,污水处理回用等等,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单位能源产出率。最根本的是恢复并保护生态平衡,促进环境的自我修复能力,增加环保设施,最终达到生活环境、建筑环境、生态环境三者的和谐统一。5. 促进经济结构的协调发展大力支持第三产业的发展,使之尽快成为吸纳劳动力的主渠道。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是产业结构演进、升级的必然要求和结果。随着资本技术构成和生产集约化水平的提高,第一、第二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越来越小,第三产业将成为吸纳劳动力的主要渠道。因此,应实施贷款贴息、税收优惠、专项转移支付等多种财政政策来支持第三产业的发展,使之尽快成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渠道。在城市实施吸纳农民工的财税优惠政策,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完善基础设施等公共工程的建设,为农民工就业创造机会和条件。同时可以将直接和间接手段相结合,加大人力资本投资,缓解结构性失业。我国劳动力数量庞大但素质偏低,劳动力总量的供大于求,这与高素质劳动力的供不应求并存。劳动力的结构性失业成为解决当前就业问题的一个难点。因此,关键在于转变教育观念,提高人们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将政府直接投入和间接引导社会资金相结合,大力增加人力资本投资,从而缓解当下的难题。加大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力度,引导企业扩大职业培训,以此来带动劳动力整体素质和就业适应能力的提高。-第 5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