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力》教学设计及反思(8页).doc
《《浮力》教学设计及反思(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浮力》教学设计及反思(8页).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5.浮力教学设计汉滨区果园小学 张庆【教学背景】: 浮力是教科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沉和浮单元的第5课。学生通过前面四课的学习,探究了构成物体的材料、重量、体积大小对沉浮的影响,感受到在水中的物体有浮力存在。从本课开始,学生着重研究浮力问题,分析物体沉浮的秘密。第5、6两课将引导学生从浮力和重力的的关系,解释物体沉浮的原因。本课主要是学习用实验探究浮在水面的物体、上浮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大小的测量方法;分析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下一课探究下沉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及原因,旨在经过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使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有关,浸入水中的体
2、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就越大。【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上浮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2、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过程与方法:1、学习用弹簧秤测量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2、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感、态度、价值观:1、懂得方法的改进有利于研究的顺利进行。2、懂得数据在分析解释现象过程中的重要性。【教学重点】上浮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教学难点】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
3、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教法】讲授法、演示实验法、引导质疑法【学法】探究发现法、实验探索法、信息搜集法【教学准备】实验一:精确刻度杯一个,泡沫塑料块、木块、小船、乒乓球等物体。实验二:弹簧秤一个,一块大泡沫塑料块,一个底部带小滑轮的精确刻度杯,细线,记录表(教材13面)。实验三:在实验二的材料基础上,补充二块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记录表(教材14面)。【教学过程】一、感受浮力:1、观察泡沫塑料块、木块、小船、乒乓球浮在水面的情况,用手指轻轻按压小船,有什么感觉?分别把泡沫塑料块、木块、乒乓球压人水中,有什么感觉?(设计意图:通过动手体验,进一步感受浮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2、出示关于
4、浮力的描述性定义: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板书:浮力。)3、中我们什么时候感受到水的浮力?(设计意图:通过交流生活中浮力现象,从课堂到生活,拓宽学生思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沉浮的奥秘)4、出示教科书12面的浮力和重力示意图,讲解示意图的含义。(当泡沫塑料块静止浮在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且方向相反。)二、测量一块泡沫塑料块的浮力:1、讨论怎样测量浮力:当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中时,它受到的浮力有变化吗?是多大呢?我们能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浸入水中的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大小吗?(设计意图:实验前通过讨论,大胆猜想
5、,提出假设,进行判断,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认真思考、敢于交流的学习习惯和大胆假设,小心验证的科学精神)2、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演示规范的测量方法,讲解注意的地方。特别要讲清楚浮力的计算方法,可以让学生看教科书第13页的示意图,理解浮力等于重力加拉力的。(设计意图:通过演示实验和讲解,着重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倾听和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为后面学生实验打下良好基础。通过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浮力、重力和拉力三者之间的关系。)(未放入水前先测量泡沫塑料块受到的重力,再用线拉住泡沫塑料块,使它进入水中一定的位置,然后读出弹簧测力计上拉力的数值。把拉力加上泡沫塑料块受到的重力,就是泡沫塑料块在水中所受到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浮力 教学 设计 反思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