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兵车行优秀教学设计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兵车行优秀教学设计 .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深沉忧黎元大胆詈 “ 武皇 ” 激昂反战争兵车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1、认识诗中所反映的统治阶级穷兵黩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2、学习诗人 “ 缘事而发 ” 的现实主义精神,初步感知理解诗人的沉郁顿挫的创作风格。3、培养学生在诵读吟咏中感受形象,特别是通过联想、想象再造诗歌艺术形象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诵读自悟后, 教师点拨翻译的关键点,结合作者身世探究文章蕴蓄的思想感情,进而对文章结构及艺术表现手法深入感知。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充分感知作者悲天悯人,忧国忧民的人文情怀。2、浅析杜甫的战争观,让学生懂得珍爱和平,反对战争。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作者深沉的思想感情。
2、难点:诗歌的鉴赏力和作者的创作风格。教学方法 诵读赏析法导学课时 1 课时课前准备 1、课前预习,教师提供背景资料及作者简介。2、课前正音、释义、并补充注解。兵车行 x ng 干(g n):冒犯 “ 冲”点行 h ng 频干 g n 劲生男恶 荆杞 q厌恶 w杞忧 (可联想到缩略日语) 恶心补充注解但云:只说。频:频繁,接连不断。或:有的。便至:即便到了意未已:打算不止,野心不止。已:止。纵:纵然,即使。况复:再加上况:况且;复:又。不异:与 没有什么区别。且如:就如,就说像信知:确知。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幻灯片展示阿富汗、伊拉克战争的悲惨画面,营造氛围,导入课题。战争摧毁了他们美好的家园
3、,夺走了千千万万人的生命,使得父母失去孩子,孩子失去父母,丈夫失去妻子,妻子失去丈夫,弟兄失去姐妹,姐妹失去弟兄。无论是正义战争还是非正义战争,都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现在,让我们追溯历史,回归唐朝,回到伟大现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4 页 - - - - - - - - - 2 实主义作家作品中最早一首反映安史之乱时期战争带给老百姓怎样的生离死别!感受杜甫伟大而痛苦的灵魂,享受杜甫人道主义的光茫,从而带给我们心灵的暖慰。二、听舒缓、低沉的朗读录音
4、,渲染气氛,整体感受全诗内容1、让学生简洁概括全诗叙述的内容(家人送别 ,役夫申恨 ),并找出诗眼(点行频 )及主旨句(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2、明确这首诗是诗圣困顿漂泊在长安时所作,是对唐玄宗不断发动侵略战争的政治讽刺诗,揭露开边战争所造成的深重社会灾难,是对唐玄宗穷兵黩武政策深切的控诉。三、教师范读全诗后,对学生进行诵读指导(见下),边指导边示范后,全班同学齐诵读。本诗歌行 (x ng)体长于叙事,且多含感慨,因此舒缓、低沉、压抑、怨愤、激越是全诗的感情基调。第一段,前4 句用平调读,“ 辚辚” 、“ 萧萧 ” 、“ 行人弓箭各在腰” 宜稍快读,表现场面的紧张、忙乱。最后两句用
5、升调读,这是本段的高潮点,诗人的怨愤之情初现。第二段,开头两句是诗意的转换处,可以读得平缓些,声音稍稍放低,但“ 点行频 ” 三字是诗眼,是全文的叙事总纲,须重读。“ 归来白头还戍边” 中的 “ 还” 字重读,要读出出人意料之意,要读出无奈争扎之感,语音要长些。最后两句“ 行人 ” 为自己同伴申诉委屈,读时声调低些,寓怨愤于嗟叹之中,读完可作稍长停顿。第三段, “ 长者” 二句承上启下, 语调应较柔和。 “ 敢申恨 ” 者不是无恨, 而是 “ 申” 而无用,应读出无可奈何之情。“ 且如 ” 四句一气呵成,但不宜快,应作低回之势,到“ 租税从何出 ”稍稍振起,用疑难沉重语调。“ 信知” 二句语调
6、坚定怪异,“ 生男 ” 句读得悲痛欲绝,“ 生女 ” 句又作低回之势,声调凄楚。结尾四句是全诗高潮,“ 君不见 ” 一句当突然振起,有指导点之意, “ 君不见 ” 应重读。 “ 古来” 句道尽战场惨景,集中表达“ 行人 ” 和诗人的怨愤,应舒缓读出,“ 无人收 ” 乃血泪铸成,尤其 “ 无” 应重读,声调悲怆凄惨。四、诵读指导,赏析文本1、开篇客观描绘,浓墨重彩展示出震撼人心的惨剧图。让学生根据作者的描述,联想、想象送别场景。明确:开篇七句叙事,展现一片忙乱、纷杂、悲痛的场景:兵车隆隆,战马嘶鸣,一队队被抓来的穷苦百姓,换上戎装,佩上弓箭,在官吏的押解(ji)下,开赴前线。征夫的爹娘妻子儿女们
7、乱纷纷地在队伍中寻找、呼喊自己的亲人,扯着亲人的衣衫,捶胸顿足, 边叮咛边呼告。 车马扬起的灰尘,遮蔽天日,连接咸阳西水横跨渭水的大桥都被遮掩,千万人的哭喊声直冲云霄,在天际回荡。适当提醒,稍作深入探究:作者“ 缘事而发 ” ,这时走相送的还是青年男壮丁,没有老头,没有妇女,没有少年。到了安史之乱后,战争更惨烈,男壮丁死亡太多,老头、老妇、少年都是兵源,让学生背诵“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小结:这些作品都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象。2、赏读重点语句。“ 耶娘妻子走相送” 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互议,个别学生发言。)明确: 一个家庭的主要劳动力被抓走,剩下
8、悉数老弱妇幼,失去主要劳动力,就等于失去家庭支柱,简直是一个塌天大祸,怎么能不扶老携幼,奔走相送泥?一个普通的“ 走(跑) ”字,寄寓了作者强烈的感情色彩!亲人被突然抓兵,又急促押送出征,眷属们追奔呼号,去作那一瞬间的生离死别,是何等仓促,何等怨愤!“ 牵衣顿足拦道哭” 体会用词特色及作者怎的感情?(学生讨论后发言。 )明确:场面描写中又进行典型的细节描绘,连续四个动作描写,把送行者眷恋、悲怆、愤恨、绝望的神态表现得细致入微,栩栩如生。 整个场面, 灰尘弥漫, 车马人流, 令人目眩,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9、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4 页 - - - - - - - - - 3 哭声遍野,直冲云天,震耳欲聋,从视觉、听觉上强烈刺激读者,集中展现千千万万家庭妻离子散的悲剧,令人触目惊心!小结:上文凄惨场面,是诗人亲眼所见,下文是让被征的行人作直接倾诉,是诗人亲耳所闻。3、赏读重点、关键点(所闻 行人的倾诉 )(学生发言为主)。找出诗眼 “ 点行频 ”(频繁征兵 ),体味内涵。行人从哪几个方面诉说百姓之苦的?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象?明确: “ 十五”“四十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白头还戍边” ,“ 未休关西卒 ” ,言战争之持久; “北防河”“西营田” “ 二百州
10、 ”“千村万落 ” ,言战争波及区域之广;“ 流血成海水 ”“被驱不异犬与鸡 ” 言战争之艰苦,何言人权。“ 武皇 ” 是以汉喻唐,实指唐玄宗。“ 县官 ”“汉家” 影射唐朝,杜甫大胆地把矛头直接指向了当时的最高统治者,这是从心底迸发出来的强烈抗议,充分表现了作者怒不可遏的愤懑之情。结尾凄凉低沉的色调与开头那种人声鼎沸的气氛,悲惨哀怨的鬼泣和开头那种惊天动的人哭,形成鲜明强烈的对比,从而淋漓尽致地揭露当时唐王朝穷兵黩武的罪恶。诗人结尾全镜头特写青海古战场的阴森,不是为了宣扬战争的恐怖,“ 一石二鸟 ” ,一是说明战争给不同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二是说明必须停止对边疆少数民族的战争,借古讽今,表达
11、 “ 列国自有疆 ” 的正确思想,发人深省。4、赏析重点语句。主旨句 “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意未已”揭示战争的根源。“ 成海水 ” 是夸张的手法。“ 武皇 ” ,汉武帝,比拟唐玄宗。探究杜甫借役夫讲出“ 信知生男恶, 反是生女好 ” 这一封建社会反常心态,表达了人民怎样的心声?明确:这是诗人发自肺腑的血泪控诉,这是作者对战争的残酷以及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发出的戏谑式愤怒。下文紧接说:生女再不好可以嫁近邻(深入思考,思维的深刻性认识比邻之男已战死,何男可嫁呢?)不会死在战场上,而生男却暴死在荒野之中,白骨累累无人收。这里集中反映了诗圣杜甫的人民性,这正是杜诗的价值所在。小结并板书
12、:所见:绘惨图,撕心裂肺。所闻:诗眼:点行频;主旨句 (揭根源 );物质伤害;心理伤害;人哭始鬼哭终;作者和人民的满腔怨愤,深知战争滔天的罪恶,珍爱和平,反对战争。5、让学生从诗中找出诗人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并说出其作用。(学生讨论, 教师点拨。)明确: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缘事而发,忠于现实,客观描写现实,“ 史诗 ” 是杜甫的最高成就和最突出的特征。“ 牵衣顿足拦道哭” 的悲惨场面,让人事、让事实说话,“ 被驱不如犬与鸡 ” 反映出人的生存权状况,“ 流血成海水 ” 惨烈场面, “ 白骨无人收 ” 的凄惨场面反映出人的生存权和生命权状况。学生自然解读出滋生出“ 反战 ” 情缘。沉郁 (即深沉蕴
13、蓄 )顿挫(即感情的抑扬曲折,语气的跌宕摇曳)的创作风格。忧黎元,詈 “ 武皇 ” ,反战争,充分感受到作者极富热肠,极富个性,极富情感的丰采。夸张、反问等修辞手法。“ 成海水 ” 运用夸张的修辞格揭露出战争的惨烈。“ 敢申恨 ”是反问口气,一个“敢”字,反映了专制之严,不敢诉说自己的怨恨,强列表达出人民“ 敢怒而不敢言 ” 被压迫的痛楚。“ 新鬼烦冤旧鬼哭” 是互文的修辞手法,场面极哀痛、极悲惨、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4 页 - - - - -
14、 - - - - 4 极荒凉。顶真手法的运用。共五处,使读者有“ 累累如贯珠 ” 的感觉,蝉联而下,朗读起来,铿锵和谐,悦耳,婉转,增强了诗的感染力和音乐美。采用对话体,并使用通俗的口语,如“ 耶娘妻子 ”“被驱不异犬与鸡” ,清新自然,增添了语言的明快亲切感。总结:杜甫是我国古代诗歌艺术的集大成者,创作实践上达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作者用形象生动、细腻的笔触,寓情于叙事之中,及时反映重大的政治事件和尖锐的矛盾冲突,给我们描绘出了深广、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表现了作者强列的政治倾向 (人民性 ),抒发了激切奔越、浓郁深沉的情怀!五、课堂练习让学生再次诵读后,完成课后练习二、三
15、大题。六、课外拓展1、简单比较李白、杜甫二者艺术风格的不同。(结合课后第四大题)(略) 2、简单探究杜甫非常有理性的战争观。杜甫对不同战争抱有不同态度。对于统治者不顾农业生产、不顾人民死活而发动掠夺性战争,是坚决反对的。本文是一个明证,前出塞其一中“ 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 其六中 “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杜甫深知 “ 开边” 会伤害民族感情, “ 赞普多教使入秦,数通和好止烟尘。朝廷忽用哥舒将,杀伐虚悲公主亲。”(喜闻盗贼总退口号 )同时杜甫反对军阀混战,痛斥他们祸国殃民, 以至 “ 哀哀寡妇诛求尽”(白帝),“ 无有一城无甲兵”(蚕谷行 )。但对镇压安禄山叛乱和抵御外来侵略的战争,杜甫则是强力支持的。 春望、 塞芦子、三吏、 三别都说明这种态度。 喜晴中 “ 丈夫则带甲,妇女终在家,力难及黍稷,得种菜与麻。 ” 较之兵车行中所表露的态度则完全不同,表明杜甫爱憎分明的爱国热情。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4 页,共 4 页 - - - - - - - - -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