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说课稿.doc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说课稿.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一、导入在正式上课前,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假如同学们在毕业后,人生只剩下两个选择,一个是从仕做官,得名得利,一个是回乡当农民,平平淡淡,同学们会做哪个选择呢?噢,我看到大部分同学都是选择的做官这条路,看来同学们立志不小,都有一腔为国为民的抱负情怀。的确,如果做官的话,无论是在物质生活水平上还是社会身份地位上,都比农民要高得多,但是同学们知道吗?在一千多年前,有这样一个人,他寒窗苦读数十载,三仕而三隐,却最终在自己正值壮年(41岁)的时候选择了弃官归隐,那么这个人是谁呢?没错,他就是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放着好好的官不做,却带着一大家子人跑回家去种田,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
2、他做出这样的选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归园田居,来寻找其中的真正答案。 二、诵读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面对一个文本,只有通过不断地诵读,才能真正领会到其中的精髓和神韵,那么接下来,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这首诗歌,在读的过程中,结合课文注释,利用你们手里的工具书,联系诗歌的上下文,来读准字音、疏通文意,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先做个标记。下面同学们开始吧! 好,我看同学们都读得差不多了。刚刚我下台转了一下,发现同学们在读的时候,有几个地方读得不是很准确:一个是“守拙归园田”,这里的“拙”读作第一声(zhu),没有第二声的读法;一个是“榆柳荫后檐”,这里的“荫”读作第四声(yn),名词作动词用,
3、这两个字音需要格外注意一下。关于字音的辨析我们就暂时先告一段落,若还有疑问的,在后面的“文本分析”模块中会进一步攻克。 三、背景简介 古人说,读其文,不能不知其人、论其世,那么接下来,让我们再来看看陶渊明其人和当时社会的基本情况。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自称“五柳先生”,后人称为“靖节先生”。他幼年时家道衰落,家境贫寒;青年时曾有建功立业的志向,但不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他所处的时代,正是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十分尖锐之时,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仕途充满风险,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仕而又辞、辞而又仕,最终在41岁时于彭泽县令位置上隐退(他最后一次出仕在职时间不过
4、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挂印辞官,结束了自己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归去后,作归园田居组诗五首,从不同侧面描绘了田园风光和隐居生活,课文所选乃第一首)。在创作特点和艺术风格上,陶渊明的诗情感真实,语言清新,风格平淡自然,充满了醇厚诗味;其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一方面表现了农村风物和劳动生活,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个人的高尚情操;其代表作主要有桃花源记饮酒五柳先生传等。与此同时,陶渊明还开创了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田园诗”,农耕、农家景象第一次被写入诗中,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至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发展(“山水诗人”:南朝谢灵运),到唐代就已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园田 其一 说课稿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