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高考】2017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3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单元过关测试卷 新人教版必修2(16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走向高考】2017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3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单元过关测试卷 新人教版必修2(1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向高考】2017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3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单元过关测试卷 新人教版必修2(16页).doc(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3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2016枣庄检测)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原因,有关其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不一定引起遗传信息的改变B常染色体上的基因突变不会遗传给子代C细胞癌变是由于原癌基因突变成致癌基因的结果D基因突变会导致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从而引起生物进化答案D解析基因突变一定引起遗传信息的改变;常染色体上的基因突变可以通过配子遗传给后代;细胞癌变是由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的结果。2下列关于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原理是低温
2、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B解离后的洋葱根尖应漂洗后再进行染色C龙胆紫溶液可以使细胞中的染色体着色D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大多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答案D解析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实验原理是低温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以致影响染色体被拉向细胞的两极,细胞不能分裂成两个子细胞,A正确。在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实验中,根尖解离后要先进行漂洗,这样才容易染色,通常使用的染色剂有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等,B、C均正确。洋葱根尖装片中的细胞大多数处于有丝分裂间期,在显微镜下能观察到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的只有少数细胞,D错误。3某炭疽杆菌的A基因含有A1A6 6个小段,某生物学家分离出此细菌A基因的2
3、个缺失突变株K(缺失A2、A3)、L(缺失A3、A4、A5、A6)。将一未知的点突变株X与突变株L共同培养,可以得到转化出来的野生型细菌(即6个小段都不缺失);若将X与K共同培养,得到转化的细菌都为非野生型。由此可判断X的点突变最可能位于A基因的()AA2小段BA3小段CA4小段 DA5小段答案A解析从题干信息可看到突变株L缺失A3、A4、A5、A6小段,但具有A1、A2小段,其与点突变株X共同培养后,可以得到转化出来的野生型细菌,那么点突变株X应具有A3、A4、A5、A6小段,所以未知的点突变可能位于A1、A2小段。突变株K缺失A2、A3小段,其与点突变株X共同培养后,得到转化的细菌都是非野
4、生型的,而只有当该点突变位于突变株K的缺失小段上时才能得到上述结果,因此点突变株X的点突变最可能位于A基因的A2小段。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和基因重组能提供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下列哪种变异不属于此类突变的范畴()A黄色黄色、绿色B红眼果蝇中出现了白眼果蝇C猫叫综合征 D无子西瓜答案A解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中的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题中的A属于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的分离,B属于基因突变,C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D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5(2016新乡模拟)下列育种措施中能产生新基因的是()A通过高秆抗锈病小麦和矮秆易染锈病小麦杂交来获得矮秆抗锈病小麦优质品种B用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来培育八
5、倍体小黑麦C用X射线、紫外线处理青霉菌,从而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D通过花药离体培养培育出小麦植株答案C解析只有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基因,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都不能产生新基因。A选项属于杂交育种,利用的原理是基因重组。B选项属于多倍体育种,利用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C选项属于诱变育种,利用的原理是基因突变。D选项属于单倍体育种,利用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6多倍体鱼较正常鱼个体大、生长快、抗逆性强。下面是采用低温和秋水仙素处理,利用二倍体鱼培育多倍体鱼的示意图。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由a、b分别受精后发育成的和所含染色体组数目相同B育种过程中可发生三种可遗传的变异C秋水仙素阻止染色单体分离导致染
6、色体数目加倍D中雌雄个体杂交产生的后代基因型可能不同答案B解析育种过程中可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三种可遗传的变异,B正确。7(2016宜昌测试)不同基因型的褐鼠对灭鼠灵药物的抗性和对维生素K的依赖性(需要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维生素K才能维持正常生命活动)见下表。在维生素K含量不足的环境中对褐鼠种群长期连续用灭鼠灵进行处理,则褐鼠种群()基因型rrRrRR灭鼠灵敏感抗性抗性维生素K依赖性无中度高度A.基因R的频率最终下降至0 B抗性个体RRRr11CRR个体数量增加,rr个体数量减少 D绝大多数抗性个体的基因型为Rr答案D解析在维生素K含量不足的环境中对褐鼠种群长期连续用灭鼠灵进行选择,
7、RR基因型个体虽然对灭鼠灵有抗性,但对维生素K高度依赖,会逐渐被淘汰;rr基因型个体虽然对维生素K无依赖性,但对灭鼠灵高度敏感,也会被逐渐淘汰;Rr基因型个体对灭鼠灵有抗性,对维生素K也仅仅是中度依赖,所以能被保留下来。在选择的过程中,R的基因频率不会下降为0,A错误;绝大多数抗性个体的基因型是Rr,B错误,D正确;RR和rr基因型个体数量都会减少,C错误。8(2016潍坊模拟)某群体(男女数量相等)的色盲调查结果为男性中50%为患者;女性中患者为10%、无患病基因的个体为40%,则色盲基因的频率为()A0.3 B0.4 C0.6 D0.7答案B解析色盲为X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病,色盲基因的频率(
8、50%110%250%1)/30.4。9根据美国遗传学专家Mckusick教授统计,目前已经知道的遗传病有4000多种。如图是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可在人群中调查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B该病可能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C若该病为血友病,则7号的致病基因来自2号D若该病为白化病,则l号为杂合子的概率是100%答案C解析调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应该在患病家族中调查,而不应在人群中调查,A错误;若该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相关基因用A、a表示,6号患病(基因型为XAY),5号不患病(基因型为XaXa),则7号(基因型为XaY)不可能患病,与原题不符,B错误;若该病为血友病(伴X染色体
9、隐性遗传病,设相关基因用H、h表示),则7号基因型为XhY,5号基因型为XHXh,2号基因型为XHXh,1号的基因型为XHY,7号中Xh的传递途径是2号5号7号,C正确;若该病为白化病(单基因隐性遗传病),1号可能为显性纯合子,也有可能是杂合子,D错误。10(2016沙市质检)下列关于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错误的是()A在二倍体西瓜的幼苗期,用秋水仙素处理可以得到四倍体植株B一般用四倍体植株作父本,用二倍体植株作母本进行杂交C三倍体西瓜几乎没有种子,但偶尔也会产生D每年制种很麻烦可以利用三倍体植株进行无性繁殖的方式培育答案B解析培育过程中一般用四倍体植株作母本,用二倍体植株作父本进行杂交。1
10、1(2016沈阳模拟)二倍体植物甲(2N10)和二倍体植物乙(2N10)进行有性杂交,得到的F1植物丙不育。但在变化剧烈的环境中种植F1时,偶尔能出现可育个体植物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甲和植物乙属于同一种生物B植物丁由植物丙经基因突变形成C植物甲、乙、丙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相同D植物丁形成的原因可能是环境变化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答案D解析由题意分析知,植物丁形成的原因可能是环境变化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12在一个含有A和a的自然种群中,AA个体很容易被淘汰,那么按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在此条件下该物种将()A不断进化 B不断衰退 C产生新物种 D丧失基因库答案A解析在一个含有A和a的自然种群
11、中,AA个体被淘汰,按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其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该物种将不断进化。13(2016徐州质检)近年来抗生素的滥用使人体内的病菌抗药性大增。如图是某细菌的进化过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体中的所有某细菌原种构成了一个群落B若表示生物进化中的基本环节,则可能来源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C抗生素使某细菌发生了定向变异D过程使某细菌原种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答案D解析人体中的所有某细菌原种构成了一个种群;细菌为原核生物,其可遗传变异的来源只有基因突变;抗生素只是对细菌的抗药性变异进行定向选择,而不能使其发生定向变异。14科学家用人工合成的染色体片段,成功替代了酵母菌的第6号和第9号
12、染色体的部分片段,得到的重组酵母菌能存活,未见明显异常,关于该重组酵母菌的叙述,错误的是()A还可能发生变异 B表现型仍受环境的影响C增加了酵母菌的遗传多样性D改变了酵母菌的进化方向 答案D解析考查了变异、变异与生物进化的关系。“人工合成的染色体片段,成功替代了酵母菌的第6号和第9号染色体的部分片段组成的重组酵母菌”,导致酵母菌发生染色体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从遗传本质上讲,增加了酵母菌遗传的多样性,其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进化的实质是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进化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15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由于基因碱基序列改变出现的新性状一定
13、能遗传给后代B基因重组不能产生新的基因,但肯定会表现出新的性状C染色体片段的缺失不一定会导致基因种类、数目的变化D非同源染色体某片段的移接只能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答案C解析碱基序列发生改变即发生了基因突变;若此突变发生在体细胞中则一般是不会遗传给后代;基因重组不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只可能产生新的基因组合,但新的基因组合也不一定就表现出新的性状,如显性纯合子和隐性纯合子杂交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的重组,但没有表现出新的性状;染色体片段缺失过程中如缺失的部分对应DNA片段上没有基因存在,则不会导致基因种类、数目的变化;非同源染色片段的移接在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均可能发生。16(2016东莞模拟)在澳洲
14、某小岛上生活着两种棕榈科植物,研究表明,在200万年前,它们的共同祖先迁移到该岛时,一部分生活在pH较高的石灰岩上,开花较早;另一部分生活在pH较低的火山灰上,开花较晚。由于花期不同,两种植物不能相互受粉,经过长期演变,最终形成两个不同的物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土壤酸碱度的选择作用诱发个体产生不同的变异B基因突变会产生新的等位基因,一定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改变C花期不同阻止了基因交流,最终形成了生殖隔离D若将这两种植物种植在相同环境中,它们能杂交产生可育后代答案C解析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变异是不定向的,为自然选择提供了原材料,A错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还受自然选择的影响,基因突变不一定能
15、使种群基因频率改变,B错误。因为两种植物的花期不同,在自然条件下无法进行基因交流,并最终出现生殖隔离,即使二者种在一起,也不会产生可育后代,故C正确,D错误。17(2016济宁测试)下列有关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合理的是()A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一定是基因突变的结果B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必将导致基因数目的增减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环境对有利变异的定向选择D转基因技术可在物种之间实现不同性状基因的重组答案D解析姐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置上出现等位基因,可以是交叉互换的结果,故A项错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倒位不会导致基因数目的改变,故B项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环境对有利变异的定向选择,
16、决定进化的方向,故C项错误。基因工程的原理是基因重组,故D项正确。18.如图表示基因型为AaBbDd的某动物正在分裂的细胞,下列与之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状态的细胞可发生基因重组B若上有A基因,上有a基因,则该细胞一定发生了基因突变C可组成一个染色体组,为另一个染色体组D若是X染色体,则是Y染色体,其余是常染色体答案C解析由图可知,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而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或后期,A错误;和上基因不相同,可能是由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造成的,B错误;根据染色体组的概念可知,C正确;和是由同一着丝点连接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在分离后形成的,二者同为X染色体或者同为Y染色体,D错
17、误。19(2016武汉质检)已知小麦中高秆对矮秆(抗倒伏)为显性、抗病对不抗病为显性,以纯合高秆抗病小麦和纯合矮秆不抗病小麦为亲本,培育抗病抗倒伏小麦,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单倍体育种利用了花粉细胞具有全能性及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等原理B杂交育种过程需要不断筛选、自交,直到矮秆抗病个体的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C利用射线、亚硝酸盐等处理矮秆不抗病小麦种子可实现人工诱变,但成功率低D育种中的筛选实质上是通过自然选择实现种群中抗病基因频率的定向提高答案D解析培育抗病抗倒伏小麦可通过单倍体育种,利用花粉细胞具有全能性及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等原理进行;也可通过杂交育种过程,但需要不断筛选、自交
18、,直到矮秆抗病个体的后代不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也可利用射线、亚硝酸盐等处理矮秆不抗病小麦种子实现人工诱变,但成功率低,育种中的筛选过程是人工选择,不是自然选择。20科学家用人工合成的片段,成功替代了草履虫的第1号和第3号染色体的部分片段,得到了重组草履虫,将重组草履虫放归原生活环境中仍能存活,未见明显异常。下列对该重组草履虫的认识,错误的是()A该重组草履虫仍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B该重组草履虫的进化方向跟原草履虫有所不同C该重组草履虫的出现增加了草履虫的遗传多样性D该重组草履虫的变异属于人工导致的染色体结构变异 答案B解析草履虫属于真核生物,可遗传的变异可随时发生,A正确。生物进化的内因是生物的
19、变异,外因是自然选择,虽然重组草履虫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遗传物质有所变化,但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重组草履虫没有脱离原种群而生活,种群内个体间仍进行基因交流,重组草履虫的进化方向并未改变,B错误、D正确。人工合成的片段中的基因跟原草履虫的有所不同,增加了草履虫的遗传多样性,C正确。21(2016汕头模拟)下表是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一对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变化情况,分析这些数据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年份(年)19001910192019301940195019601970基因A的频率0.990.810.640.490.360.250.160.10基因a的频率0.010.190.360.
20、510.640.750.840.90A.在1900至1970年间该种群发生了进化BA基因控制的性状不利于该物种适应新环境C1970年该种群Aa基因型的频率一定为18%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通过环境对生物个体的选择实现的答案C解析由题表可以看出,从1900至1970年基因A和a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基因频率的改变标志着生物的进化,A正确;基因A的频率在下降,基因a的频率在增加,因此基因a控制的性状更能适应环境,B正确;1970年该种群并不处于遗传平衡条件下,基因A与a的频率在不断变化,因此不能利用哈代温伯格公式计算Aa的频率,Aa的频率不一定为18%,C错误;环境通过对生物个
21、体的选择来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D正确。22(2016临沂测试)某相对封闭的山区,有一种发病率极高的遗传病,该病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调查发现,双亲均为患者的多个家庭中,后代的男女比例约为11,其中女性均为患者,男性中患者约占3/4。下列相关分析中,错误的是()A该遗传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患病后代的母亲中约有1/2为杂合子C正常女性的儿子都不会患该遗传病D该调查群体中A的基因频率约为75%答案D解析根据该遗传病在子代男女中的发病率不同,可判断其为伴性遗传,但由于女性均为患者,故不可能是伴Y染色体遗传。结合“高发病率”“有中生无”以及“父病其女必病”等已知条件,可确定该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走向高考 【走向高考】2017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3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单元过关测试卷 新人教版必修216页 走向 高考 2017 年高 生物 一轮 复习 单元 变异 育种 进化 过关 测试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35310402.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