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半导体工艺资料 .pdf
《2022年半导体工艺资料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半导体工艺资料 .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Donald 读书手记 -2010 1. 氧化(炉)( Oxidation)对硅半导体而言,只要在高于或等于1050的炉管中,如图2-3 所示,通入氧气或水汽,自然可以将硅晶的表面予以氧化,生长所谓干氧层(dryz/gate oxide)或湿氧层(wet /field oxide),当作电子组件电性绝缘或制程掩膜之用。氧化是半导体制程中,最干净、单纯的一种;这也是硅晶材料能够取得优势的特性之一(他种半导体,如砷化镓 GaAs,便无法用此法成长绝缘层,因为在550左右,砷化镓已解离释放出砷)硅氧化层耐得住 850 1050 的后续制程环境, 系因为该氧化层是在前述更高的温度成长;不过每生长出 1
2、 微米厚的氧化层,硅晶表面也要消耗掉0.44 微米的厚度。以下是氧化制程的一些要点:(1)氧化层的成长速率不是一直维持恒定的趋势,制程时间与成长厚度之重复性是较为重要之考量。(2)后长的氧化层会穿透先前长的氧化层而堆积于上;换言之,氧化所需之氧或水汽,势必也要穿透先前成长的氧化层到硅质层。故要生长更厚的氧化层,遇到的阻碍也越大。一般而言,很少成长2 微米以上之氧化层 。(3)干氧层主要用于制作金氧半(MOS )晶体管的载子信道( channel );而湿氧层则用于其它较不严格讲究的电性阻绝或制程罩幕(masking) 。 前者厚度远小于后者, 1000 1500埃已然足够。(4)对不同晶面走向
3、的晶圆而言,氧化速率有异:通常在相同成长温度、条件、及时间下,111 厚度110 厚度 100 厚度。(5)导电性佳的硅晶氧化速率较快。(6)适度加入氯化氢( HCl)氧化层质地较佳;但因容易腐蚀管路,已渐少用。(7)氧化层厚度的量测, 可分破坏性与非破坏性两类。破坏性量测 是在光阻定义阻绝下,泡入缓冲过的氢氟酸( BOE ,Buffered Oxide Etch,系 HF 与 NH4F以 1:6 的比例混合而成的腐蚀剂)将显露出来的氧化层去除,露出不沾水的硅晶表面,然后去掉光阻,利用表面深浅量测仪,得到有无氧化层之高度差,即其厚度。(8)非破坏性 的测厚法,以椭偏仪 (ellipsomete
4、r) 或是毫微仪( nano-spec)最为普遍及准确,前者能同时输出折射率(refractive index;用以评估薄膜品质之好坏)及起始厚度 b 与 跳阶厚度 a ( 总厚度 t = ma + b),实际厚度 ( 需确定 m之整数值 ),仍需与制程经验配合以判读之。 后者则还必须事先知道折射率来反推厚度值。(9)不同厚度的氧化层会显现不同的颜色,且有2000 埃左右厚度即循环一次的特性。有经验者也可单凭颜色而判断出大约的氧化层厚度。不过若超过1.5 微米以上的厚度时,氧化层颜色便渐不明显。2. 扩散(炉)( diffusion)1、扩散搀杂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5、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5 页 - - - - - - - - - Donald 读书手记 -2010 半导体材料可搀杂n 型或 p型导电杂质来调变阻值, 却不影响其机械物理性质的特点,是进一步创造出 p-n 接合面(p-n junction)、二极管(diode )、晶体管(transistor)、以至于集成电路( IC)世界之基础。而 扩散是完成导电杂质搀染的初期重要制程。众所周知,扩散即大自然之输送现象 (transport phenomena);质量传输(mass transfer)、热
6、传递 (heat transfer)、与动量传输 (momentum transfer;即摩擦拖曳) 皆是自然的三种已知现象。杂质扩散即属于质量传输之一种,唯需要在850 摄氏度以上的高温环境下,效应才够明显。由于是扩散现象,杂质浓度C (concentration;每单位体积具有多少数目的导电杂质或载子)服从扩散方程式如下:?(方程式缺)这是一条抛物线型偏微分方程式,同时与扩散时间t 及扩散深度 x 有关。换言之,在某扩散瞬间 (t固定) ,杂质浓度会由最高浓度的表面位置,往深度方向作递减变化,而形成一随深度 x 变化的浓度曲线;另一方面,这条浓度曲线,却又随着扩散时间之增加而改变样式,往时
7、间无穷大时,平坦一致的扩散浓度分布前进!既然是扩散微分方程式,不同的边界条件(boundary conditions)施予,会产生不同之浓度分布外形。 固定表面浓度与固定表面搀杂量,是两种经常被讨论的具有解析精确解的扩散边界条件 (参见图 2-4) :2、前扩散 (pre-deposition) 第一种 定浓度边界条件 的浓度解析解是所谓的互补误差函数,其对应之扩散步骤称为前扩散,即我们 一般了解的扩散制程 ;当高温炉管升至工作温度后,把待扩散晶圆推入炉中,然后开始释放扩散源 ( p 型扩散源通常是固体呈晶圆状的氮化硼芯片,n 型则为液态 POCl3之加热蒸气 ) 进行扩散。其浓度剖面外形之特
8、征是杂质集中在表面,表面浓度最高,并随深度迅速减低,或是说表面浓度梯度 (gradient) 值极高。 3 、后驱入 (post drive-in) 第二种 定搀杂量 的边界条件,具有高斯分布 (Gaussian distribution) 的浓度解析解。对应之扩散处理程序叫做后驱入,即一般的高温退火程序 ;基本上只维持炉管的驱入工作温度,扩散源却不再释放。或问曰:定搀杂量的起始边界条件自何而来?答案是前扩散制程结果;盖先前前扩散制作出之杂质浓度集中于表面,可近似一定搀杂量的边界条件也!至于为什么扩散要分成此二类步骤,当然不是为了投数学解析之所好,而是因应阻值调变之需求。原来前扩散的杂质植入剂
9、量很快达到饱和,即使拉长前扩散的时间,也无法大幅增加杂质植入剂量,换言之,电性上之电阻率特性很快趋稳定;但后驱入使 表面浓度及梯度减低 ( 因杂质由表面往深处扩散 ) ,却又营造出再一次前扩散来增加杂质植入剂量的机会。所以,借着多次反复的前扩散与后驱入,既能调变电性上之电阻率特性,又可改变杂质电阻之有效截面积,故依大家熟知之电阻公式sLR;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5 页 - - - - - - - - - Donald 读书手记 -2010 其中L
10、是电阻长度,可设计出所需导电区域之扩散程序。 4 、扩散之其它要点,简述如下:(1) 扩散制程有批次制作、成本低廉的好处,但在扩散区域边缘,有侧向扩散的误差,故限制其在次微米 (sub-micron) 制程上之应用。(2) 扩散之后的阻值量测,通常以四探针法(four-point probe method)行之,示意参见图 2-5。目前市面已有多种商用机台可供选购。(3) 扩散所需之图形定义( pattern )及遮掩( masking),通常以氧化层( oxide )充之,以抵挡高温之环境。一微米厚之氧化层,已足敷一般扩散制程之所需。3. 化学气相沉积 (Chemical Vapor Dep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半导体工艺资料 2022 半导体 工艺 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