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高三生物实验专题复习练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州市高三生物实验专题复习练习.doc(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福州市高三生物实验专题复习1. 下列各项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鉴定蛋白质时,要先将双缩腺试剂A和B混合均匀后,再加入组织样液B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原理是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C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时,应选用根尖分生区作实验材料DDNA遇二苯胺在沸水浴时会染成紫色2. 在光线明亮的实验室里,用白色洋葱表皮细胞做质壁分离实验,在显微镜视野中能清晰看到细胞壁,但看不清楚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为便于判明,此时应A.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B. 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C.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D. 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3. 很多实验中必须先制作玻片标本,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下
2、面的实验步骤错误的是 A脂肪鉴定:切取花生子叶薄片染色去浮色制片观察 B有丝分裂观察:解离根尖染色漂洗制片观察 C.质壁分离观察:撕取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制片观察滴加蔗糖溶液观察 D细胞质流动观察:取黑藻小叶制片观察4. 为了认识酶作用的特性,以20%过氧化氢溶液为反应底物的一组实验结果如下表。通过分析实验结果,能够得出相应的结论。在下列有关结论的描述中,从表中得不到试验依据的一项是方法观察结果1.常温下自然分解氧气泡少而小2.常温下加入Fe3+氧气泡稍多而小3.常温下加入鲜肝提取液氧气泡极多而大4.加入煮沸后冷却的鲜肝提取液氧气泡少而小A.从催化反应条件看,酶有温和性 B.从催化活性看,酶变性
3、后失活C.从催化底物范围看,酶有专一性 D.从催化反应效率看,酶有高效性5. 下面是四位同学的实验操作方法或结果,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A番茄汁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和果糖,可用作还原糖鉴定的替代材料 B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扩散最快的条色素带呈橙黄色 C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D显微镜下观察根尖的有丝分裂,在细胞呈正方形的区域易找到分裂期的细胞6. 在开展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时,某校部分学生高度近视的家系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请据表分析高度近视的遗传方式是又亲性状调查的家庭个数子女总人数子女高度近视人数男女双亲均正常711973632母方高度近视,父方正常51435父方高度近视
4、,母方正常41243双方高度近视41247总计842354747AX染色体隐性遗传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CX染色体显性遗传 D常染色体显性遗传7. 下图表示研究NaHCO3溶液浓度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将整个装置放在光下,毛细管内的红色液滴会向左移动 B将整个装置置于暗室,一段时间后检查红色液滴是否移动,可以证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C当NaHCO3溶液浓度不变时,在B内加入少量蠕虫,对红色液滴移动不产生影响 D为使对照更具说服力,应将伊尔藻置于蒸馏水中(不含NaHCO3)的烧杯中8. 健康人的尿中只含有极微量的蛋白质,若尿液中蛋白质含量过高,则称为蛋白尿。除了肾脏疾病和
5、累及肾脏的其他疾病会引起蛋白尿外,健康人在剧烈运动后也会出现暂时性的蛋白尿。临床上常用双缩脲法定性和定量检测尿中的蛋白质。请完成下面的实验,验证你在某次剧烈运动后出现了蛋白尿。材料用具:试管、量筒、剧烈运动前后的尿液、双缩脲试剂A(质量浓度0.1g/mL NaOH溶液)、双缩脲试剂B(质量浓度0.1g/mL CuSO4 溶液)。实验原理:_.实验步骤:取两只试管,分别编号为A、B各加入自己在剧烈运动前后的尿液2毫升。先向两只试管分别加入2毫升的_,振荡均匀,再向两只试管分别加入34滴_,振荡均匀。对比两只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预期结果:_.9. 分析并回答下列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1)某同学
6、上午10时剪取洋葱根尖,按实验要求规范操作,观察到许多分裂细胞,第二天他在同一时间用同一材料同样规范操作,却几乎找不到分裂细胞了,原因是_。(2)为了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从盖玻片一侧滴入30%的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引流,却迟迟引不过去。这往往是因为盖玻片下的清水中残留有_。(3)用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除了有必需元素外,还要添加有关激素,用于诱导_,而添加葡萄糖等有机成分,是因为愈伤组织细胞里没有_不能进行_。(4)在还原性糖鉴定实验中,试管直接在用酒精灯加热时易碎的原因是_,若要避免此现象的产生,应_。10. 猪笼草是一种食虫植物,它以瓶装带盖的变态叶捕捉昆虫,并通过其分泌的分
7、泌物消化虫体,为检测此分泌物的性质,做了以下的实验:取6支试管,加入不同温度处理的检测液后,再分别加入瘦肉块和马铃薯块,两个小时后观察现象,记录如下表,请据表回答问题:试管编号加入物条件现象12mL水1cm3瘦肉块室温无明显变化22mL新鲜分泌物1cm3瘦肉块室温瘦肉块明显变化32mL新鲜分泌物1cm3瘦肉块煮沸后冷却到室温无明显变化42mL水1cm3马铃薯块室温无明显变化52mL新鲜分泌物1cm3马铃薯块室温无明显变化62mL新鲜分泌物1cm3马铃薯块煮沸后冷却到室温无明显变化(1) 此实验说明分泌物中有_,没有_。(2) 试管1和4在此实验中的作用是_(3) 猪笼草能捕食昆虫,在生态系统的
8、成分中,它属于_,捕食昆虫的目的是_。11. 请设计实验探究禽流感的大分子物质组成: (1)实验原理:RNA液在浓盐酸中与苔黑酚试剂共热显绿色 还需补充的两个实验原理是: (2)去掉病毒中大分子成分的简便方法是 (3)设计一个表格记录实验结果:12. 下图表示测量过氧化氢酶与过氧化氢反应放出的实验装置。水槽内注有清水,倒置的量筒内也充满了清水。提前制作大小相同的圆形小滤纸片若干。实验过程如下: 实验一 制备新鲜动物肝脏的研磨液;将4片圆形小滤纸片在肝脏研磨液浸泡后取出,并贴在反应小室上侧的内壁上(如图A所示);向反应小室内加入10mL3溶液(如图A所示);将反应小室旋转180度,成图B所示状态
9、;每隔30秒读取并记录量筒中水面的刻度一次,共进行5分钟。 实验二 除了将圆形小滤纸片的数量改成2片,其它均与实验一相同。请回答: 上述两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与酶促反应速度的关系请你设计一个用于记录观察结果的表格,记录的单位是秒。(4分)13. 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简要写出第二步及以后的试验结果,验证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功能。试验材料和用具:新鲜的红玫瑰花瓣,烧杯,记号笔,清水,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溶液,量筒。第一步:选择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杯,用记号笔标上A,B.第二步:。第三步:。实验结果:。结果分析:。14. (20分)经过实验已经证实: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越大,细胞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
10、交换的效率越高。含酚酞的琼酯到NaOH会呈现紫色,通过测量NaOH向琼脂块内扩散的深度计算出NaOH扩散的体积,再根据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来分析得出结论。请你用琼脂块模拟细胞来设计实验,验证该结论。(1)提供的材料和试剂:塑料刀,防护手套,毫米尺,塑料勺,烧杯,吸水纸,边长为8cm的含酚酞的琼脂正方块,质量分数为0.1的NaOH溶液。(2)方法步骤:用塑料刀将含酚酞的琼脂切成1cm、2cm、3cm的立方块。 ,浸泡10分钟。戴上手套,用塑料勺将琼脂块取出,用吸水纸将溶液吸干。 。将测量及计算结果填入表格琼脂的边长(cm)比值(表面积/体积)NaOH扩散深度(cm)比值(NaOH)扩散的体积/整
11、个琼脂块体积16Xa23Yb32Zc应根据什么测量出NaOH的扩散深度? 。预测a、b、c大小的关系为 。(3)分析和结论:分析 。结论 。生物体器官的大小取决于细胞的 。通过以上实验可以说明,细胞的体积 ,因为 。15. 土壤中生活着肉眼看不见的细菌、丝状菌和呈放射状的放线菌,这些微生物的数量极其繁多。某同学要探究土壤微生物对淀粉是否有分解作用,设计了以下实验,请你帮助完成有关项目。(1) 作出假设:_(2) 实验用具及药品:烧杯、纱布、玻璃棒、试管、酒精灯、蒸馏水、碘液、斐林试剂、淀粉糊等。(3) 实验步骤:a. 将取自农田、林地或花盆等处的土壤放入里面垫有纱布的烧杯中,加水搅拌,然后将纱
12、布连同土壤一起取出。将留在烧杯中的土壤浸出液静置一段时间备用。b. 另取2支烧杯,_。c. 在室温(20)下放置7天后,分别取20 ml溶液加入4支试管中,_(4)实验结论预测16. (20分)用浓度为2的秋水仙素,处理植物分生组织56小时,能够诱导细胞内染色体加倍。那么,用一定时间的低温(如4 )处理水培的洋葱根尖时,是否也能诱导细胞内染色体加倍呢?请对这个问题进行实验探究。 (1)针对以上问题,你作出的假设是: 。 你提出此假设的依据是 。 (2)低温处理植物材料时,通常需要较长时间才能产生低温效应,根据这个提示将你设计的实验组合以表格形式列出来。 (3)按照你的设计思路,以 作为鉴别低温
13、是否诱导细胞内染色体加倍的依据。为此,你要进行的具体操作是: 第一步:剪取根尖23mm。 第二步:按照 步骤制作 。 17. (20分)有人做了下在的实验以研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准备5支盛有等量胃蛋白酶溶液,但pH各不相同的试管,每支试管加1块1cm3的正方体凝固蛋白质,试管均置于25室温条件下,各试管蛋白块消失的时间记录于下表:(1)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右上方的坐标图中画出pH与酶活性的关系曲线。(2)pH 5时蛋白块消失需要时间长,原因是_。(3)本实验能否确定该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2?_。(4)如果要确认上述实验中蛋白块的消失是由于酶的作用而不是其他因素的作用,还应补充怎样的对照实验?
14、_。(5)为了使实验能在更短时间内完成,你的改进措施是(写出两项)_。_。18. 已知果蝇的长翅(V)对残翅(v)是显性的,控制这一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甲、乙两管果蝇,甲管全部为长翅果蝇,乙管中既有长翅果蝇又有残翅果蝇,这两管果蝇的关系既可能是P(乙)对F1(甲)的关系,也可能是F1(甲)对 F2(乙)的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1)倘若乙管为P,其乙管中长翅果蝇的基因型为 ,残翅果蝇的基因型为 ,甲管(F1)中长翅果蝇的基因型为 。(2)若乙管为F2,其乙管中长翅果蝇的基因型为 ,残翅果蝇的基因型为 ,甲管(F1)中长翅果蝇的基因型为 。(3)通过鉴别雌雄性别得知,乙管内两种果蝇
15、均有雌雄个体,则乙管果蝇是甲管果蝇的 ,如果乙管内两种果蝇各为雌雄一方,则乙管果蝇是甲管果蝇的 。(4)若用一次交配实验来鉴别两者的世代关系,其最佳交配的方式是 ,判断的依据是 。19. (22分,(1)(2)每空1分,(3)除标明外每空2分)下图为动物行为学家常常使用的所谓的 “问题箱”,来研究动物行为的一种方法。如果把猫放到“问题箱”内,它会想方设法逃出去,它会到处冲撞,试图找到出口。最后会因一个偶然性的动作,踩踏一块木板,门便通过人为设计的机关自动打开,于是猫可逃出去。行为学家发现如果把此猫多次放入 “问题箱”中,它逃出去的时间越来越快。 根据题意回答问题:(1)猫逃出去的时间越来越快的
16、行为是一种_(先天,后天)行为, 猫的这种行为是在_、_、_共同协调作用下形成的。(2)猫逃出去行为的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是_。这种方式的结构基础称为_。请说明此结构的五个组成部分_,_,_,_,_。(3)现请你设计一个方案来进行探究猫逃出去的行为在活动中会逐渐加强的实验。设计方案如下:(设计方案必须有实验题目、实验假设、实验步骤,实验记录表,实验结果预测)实验题目:_实验假设:_实验步骤:_实验记录表:(3分)实验结果预测(写一种最可能结果):_20. 帕金森氏症的主要症状表现为运动时不自主地震颤,患者十分痛苦。瑞典科学家卡尔松的研究表明,神经末梢中的“多巴胺”缺乏是帕金森氏症的病因,并找
17、到了“多巴”作为缓解该病的有效药物,卡尔松因此获得200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现在已知“多巴”可以在人体内转化成“多巴胺”;而一种名为“利血平”的药物可耗竭神经末梢中的多巴胺。为了验证“多巴胺缺乏是引起运动震颤的原因”,请你依据所给的材料和用品来补充和完善实验设计的方法步骤,并预测实验结果。 (一)主要实验材料和用品:小鼠、生理盐水、用生理盐水配制的一定浓度的利血平溶液、用生理盐水配制的一定浓度的多巴溶液等。 (二)实验步骤: (1)把生长发育状况相同的健康小鼠分为数量相等的A、,B两组。 (2)A组注射定浓度的利血平溶液,B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随后在相同的条件下饲养,观察并记录小鼠的运
18、动状况。 (3)继续实验:A组 ,B组 。继续饲养,观察并记录小鼠的运动状况。 (三)预测实验结果: A组鼠: 。 B组鼠: 。21. 海生动物沼虾的生理变色是指个体体色对环境的适应性颜色反应,这是由色素细胞中的色素颗粒的分散与集中决定的,红色色素细胞是调节沼虾体色的主要色素细胞。借助显微镜我们可以看到细胞中色素分布的变化,明亮和黑暗是两对比较突出而又极为简单的环境背景。在明亮处沼虾的体色浅;在黑暗处体色深。 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沼虾的变色是否与眼柄中神经细胞的分泌物有关系。材料用具:沼虾、剪刀、光照后眼柄的提取液、灯光、暗室、光照、后眼柄肌肉提取液、玻璃水槽、注射器等实验步骤:第一步:将黑暗环
19、境中的沼虾分成两组,分别置于光照和黑暗中,三小时后取出,先用肉眼观察体色的变化。第二步:证明沼虾的变色是否与眼柄有关,具体做法如下: 。(2分)试验预期及结论: 。(2分)第三步:若上一步证明证明沼虾的变色与眼柄有关,则继续证明沼虾的变化是否与眼柄中神经细胞的分泌物有关,具体做法如下: 。(2分)试验预期及结论: 。(2分)22. 以下实验研究水分在植物体内的移动情况。把洋紫苏的茎放在盛有红色染液的烧杯中,3小时后,把枝条洗净,并在距枝条底部的不同位置切出切片。含有染液的部分显示有水分经过。实验装置和结果如图所示。(1)水分上升的主要动力来自 。(2)在不同外界条件下,水分向上运输的速率会有所
20、不同,试改变某种条件,使水分移动速率加快。 。(3)给你提供数枝洋紫苏,试利用类似上述的实验,研究叶的表面积与水运输速率的关系。实验步骤:第一步: 。第二步:把洋紫苏的茎放在盛有红色染液的烧杯中。第三步:2小时后,洗净枝条,并在距离枝条底部的不同位置切出切片。实验预期: 。实验结论: 。对实验结论的解释: 23.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土壤铅污染问题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清华附中的两名同学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对北京市的铅污染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下面是从他们的研究资料中,摘取了与“典型道路附近土壤铅污染”有关的部分内容,请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他们选择了由五环外通向市中心的南北向
21、主干道,作为“典型道路附近土壤铅污染”调查和研究的对象。假如取样地点的分布如图1所示 (图中的标号是取样地点的编号),那么,从取样调查的原则上考虑就存在着不够科学的地方,请你对此进行适当地修正,把修正的内容在图中标出,并简要说明理由: 。 (2)取土壤样品时,采集表层土壤(05cm)和深层土壤(520cm)。土壤经风干过筛后,通过特殊的方法测定铅含量。在他们呈现研究成果时,不仅有如下表所示的检测数据,还把表中的数据转化成如图2所示的柱状坐标图,请分析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呈现检测数据能够 ;转化为柱状坐标图可以 。样品编号12345678Pb污染指数表层0.430.710.530.550.580.
22、640.930.82深层0.390.450.390.340.530.510.810.89样品编号910111213141516Pb污染指数表层0.922.232.350.761.721.592.042.64深层0.782.013.380.912.051.561.653.42 (3)从以上资料中可以看出,由市郊到市中心铅污染指数呈 趋势,这说明城市化越早的区域, 。为了进一步说明此观点,他们把检测数据处理后得到图3,请问图中的结果是如何得来的: 。 (4)分布于四环以内的916号采样点,大多位于元、明、清三朝古都的范围内,也是九十年代以前使用含铅汽油车辆活动的主要区域。样品12取自刚刚改造不久的
23、安内大街,其铅污染指数显著低于附近的采样点,在不考虑测定误差的情况下,请问你怎样来分析和看待这个结果: 。 (5)他们研究成果的呈现方式是 。 (6)你知道环境中铅可以通过什么途径进入人体吗? 。24. 某生物兴趣小组同学发现生长在校园向阳处的蒲公英的叶片较大,叶缘缺刻小,大多数近于全缘,而生长在校园荫蔽处的蒲公英的叶片较小,叶缘缺刻大,大多数呈锯齿状。为了探究环境和遗传因素对蒲公英的叶形的影响,请你完成以下实验设计。提示:切取蒲公英的直根,埋入潮湿的沙土中催芽,可进行无性繁殖。(1)作出的假设:_(2)实验步骤:在校园的向阳处选取生长良好的蒲公英,将其连根刨出。_,埋入装有潮湿沙土的花盆中催
24、芽。待蒲公英发芽后,分别移栽到装有相同沃土的花盆A和花盆B中,将A花盆放在_,B花盆放在荫蔽处。_。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记录_。(3)实验结果与结论如果AB两盆蒲公英叶片较大,叶缘缺刻小,大多数近于全缘,说明_。如果A盆蒲公英叶片较大,叶缘缺刻小,大多数近于全缘,而B盆蒲公英的叶片较小,叶缘缺刻大,大多数呈锯齿状,说明_。(4)讨论:本实验步骤中第步让蒲公英进行无性繁殖,其目的是_。做完实验后,有同学提出本实验方案不是很严密,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究。请你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简要补充相关步骤。25. 为探究食盐对草履虫的影响,请依据所给的材料和用具,在给出步骤的基础上完成实验方案并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
25、和得出相应的结论实验原理:草履虫具有应激性,它对外界刺激能发生反应材料和用具:草履虫培养液、食盐、吸管、显微镜、载玻片、镊子、吸水纸实验方案实施步骤:从草履虫培养液中吸一滴含有草履虫的培养液,滴在载玻片的左侧,右侧滴一滴不含草履虫的培养液,并将两滴培养液连通,在低倍显微镜下能观察到草履虫的运动状况过一段时间后,左、右两侧培养液的草履虫数量大致相等(见图4-10)(提示:实验排除食盐浓度因素的影响)图4-10_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并提出相应的结论:(1)_(2)_(3)_26. (22分)赤霉素能促进豌豆茎节间的伸长,生长素也可以促进茎的伸长。某同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来验证:赤霉素与生长素具有协同作
26、用。实验步骤: A取生长状况相同的豌豆幼苗,从豌豆幼苗的同一部位切取等长的茎段若干段,平均分成两组; B将两组豌豆茎切段分别放入两个标号为A、B的培养皿中(培养液成分见下图),在同样的条件下培养; C每隔12小时,测量茎切段长度一次,48小时后,计算茎切段伸长的平均值。实验结果;见下图曲线。(1)以上实验不能准确说明赤霉素与生长素具有协同作用,其原因是_。(2)请完善上述实验,写出你补充的实验设计,并预测整个实验的结果,同时对结果加以说明。应补充的实验:_。实验结果的预测、说明:_。27. 某同学想探究一下适宜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生长素溶液的浓度范围,他做了一个实验,实验安排如下: .材料
27、用具:小麦种子若干,试管、移液管、培养皿、滤纸、蒸馏水、生长素溶液.实验步骤:A.配制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浓度为1000mg/L,10mg/L,0.1mg/L,lug/L,0.01ug/L)B.取5个试管编号,分别在15号试管中加入等量的5种浓度不同的生长素溶液;C.在每个试管中各放入1粒小麦种子,相同且适宜条件下浸泡24小时;D.取5个培养皿编号1-5号,事先在培养皿中垫上蒸馏水浸湿的滤纸,从1-5号试管中取出种子,分别放入与之对应的培养皿中,在湿滤纸上摆放,盖上培养皿盖(不影响氧气的供应且氧气充足),在适宜的环境中培养。E.观察与收集数据 .分析与讨论问题1. 他的老师认为该同学设计的实
28、验步骤中有几处不严谨的地方,请你帮他指出(列出3点): (1)_ (2)_ (3)_问题2.若你是实验小组成员,负责观察和收集数据,请按实验目的要求,选择_作为测量指标进行观察和记录。28. (21分)现有甲乙两种可能有一定毒性的化学物质,实验室研究人员欲通过动物细胞培养的方法来鉴定它们是否有毒性并比较二者毒性的强弱。请你以一个研究人员的身份参与此项研究,完成下列实验报告并回答有关问题。实验原理: 。根据这种变异细胞占全部培养细胞的百分数(以下称Q值),可判断该化学物质的毒性。(3分)实验材料:活的小白鼠胚胎。药品用具:胰蛋白酶液、动物细胞培养液、动物细胞固定液、适宜浓度的龙胆紫溶液、滴管、培
29、养皿、剪刀、锥形瓶、培养瓶、恒温箱、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小白鼠正常体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高倍显微照片。实验步骤:(1)制备细胞悬浮液:把活的小白鼠胚胎放在培养皿中剪碎,转入锥形瓶中,加入胰蛋白酶液处理,使胚胎组织离散成单个细胞,再加入动物细胞培养液,制成细胞悬浮液。(2)进行细胞培养:取A、B、C三个洁净的培养瓶, 。(2分)向A培养瓶中加入化学物质甲,向B培养瓶中加入等量的化学物质乙,并将培养瓶摇匀。 。(3分)(3)制作临时装片:当细胞增殖到大约第8代左右时,同时从恒温箱中取出三个培养瓶,用胰蛋白酶液处理,使培养的细胞从瓶壁上脱落,再加入动物细胞固定液以迅速杀死细胞并固定细胞分裂相。静置一段时间后,分别从各培养瓶底部吸取适量的细胞悬浮液,滴在与培养瓶有相同编号的载玻片的中央, ,35 min后,盖上盖玻片。(2分)(4)镜检和统计:把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先用低倍镜后用高倍镜,寻找处于 期的细胞,并与 对比以确认发生变异的细胞,同时统计该期变异的细胞占该期细胞总数的百分数(Q值)。(4分)结果与结论:经研究人员实验得知,A、B、C三个培养瓶的Q值依次为:QA=13%、QB=125%、QC=01%,由此可知该实验的结论是 。(4分)回答问题:在实验中,C培养瓶起什么作用与小白鼠正常体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高倍显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