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修辞手法——白描.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诗歌修辞手法——白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修辞手法——白描.doc(3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诗歌手法赏析难点讲解四:白描一、什么叫“白描”白描也是诗歌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它要求抓住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景物的情态面貌。二、“白描”在古诗中的运用:1、刻画人物,不绘背景,只突出主体。如白居易的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在这首小型叙事诗中,作者以白描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卖炭老翁的感人形象。“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这十四个字的肖像描写,不仅准确地表现了卖
2、炭翁的职业和年龄特征,而且使人想到他的辛酸劳作和痛苦生活。长期受烟火熏烤使皮肤变色,终日扒摸木炭把十指沾黑,而“两鬓苍苍”又表现出卖炭翁的凄楚和衰老。这样拚死拚活的苦干,只不过为了“身上衣裳口中食”,挣点钱勉强度日。“可怜身上衣正单”,“夜来城外一尺雪”。作者又以对照的写法来表现卖炭翁的困苦生活。“心忧炭贱愿天寒”,是更深入一层的心理刻画。一般人在衣单不能御寒时,总想天气暖和,可是卖炭翁却在“衣正单”时“愿天寒”,一怕天气暖,炭卖不掉,衣食无所出,二想天气寒冷,卖个好价钱。这两句诗深刻地表现了他对“卖炭得钱”的殷切期望,反映了他十分悲惨的生活境遇。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三言两语就能揭示人物的外貌
3、、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2、叙写事件,不求细致,只求简明。如聂夷中的田家:父耕原上田,子属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这首诗表现田家的悲苦命运,没有大肆铺张,用语简炼,诗人冷静地叙述田家的生活与遭际:父亲在原田上耕种,儿子在山边开垦荒地,他们不惜流血流汗,想尽办法扩大耕种,增加收获,以维持生计,图个日子过得好一点。然而,在青黄不接的六月,田地里的庄稼还没有成熟,“官家”早已迫不及待地修缮粮仓,张开血盆大口,只等着禾苗成熟,便如数搜刮进自己的仓里。全诗没有半句议论与抒情,却深刻地提示了农民深受苦难的根源。用白描手法用于叙事,使人感到线条明晰,言简意真。3、描写景物,不尚华丽,务求朴实。如马致
4、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诗人连用九个名词,分别描绘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个意象,成一幅苍凉寂寥的秋景图,表现出浓烈的思乡之情。尽管作者不著一个哀字,但是悠悠哀愁在这样萧瑟苍凉的暮景中尽露无遗。用白描手法写景,可让人快速抓住景物的特征,体会作者所寄寓的感情。最后想补说一句,白描,有别于细描。细描是对事物的主要特征作细致入微的刻画。这种描写,文字绚丽,色彩斑斓,有如镂金错彩,绚丽华美。常运用对比、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白描则是强调简单质朴,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谈谈“用典”这种修辞手法 用典亦称用事,
5、凡诗文中引用过去之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语言文字,以为比喻,而增加词句之含蓄与典雅者,即称“用典”。用典既要师其意,尚须能于故中求新,更须能令如己出,而不露痕迹,所谓“水中着盐,饮水乃知盐味”,方为佳作。本章根据张正体之【诗学】,及黄永武之【字句锻炼法】二书所论而增益之。并斟酌补入历来各家,有关作诗用事之立论,以为参考。 用典之功用 用典之功用有四,略述于下: 一:使立论有根据引前人之言或事,以验证作者之理论。即【文心雕龙】所谓“援古证今”也。如李商隐之【有感】诗: 中路因循我所长,古来才命两相妨; 劝君莫强安蛇足,一醆芳醪不得尝。其中“蛇足”一词,即引自【战国策】:“楚有祠者,赐其舍人
6、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之。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李诗即以此作为引证,使为立论之根据。(以喻勿另生枝节也) 二:方便于比况和寄意诗中有不便直述者,可借典故之暗示,婉转道出作者之心声,即所谓“据事以类义”也。如前“命意”章中苏东坡之【仇池石】一诗,欲留嗟赵弱,宁许负秦曲; 传观慎勿许,间道归应速。相传苏东坡有一珍藏“仇池石”,王晋卿以诗借观,意在于夺。东坡不敢不借,旋以诗寄之。用蔺相如完璧归赵之典故,委婉表达出作者之心意,何等酝藉,而不致令受者有太大之难堪。
7、另如【唐诗纪事】卷十六引“宁王李宪见卖饼者之妻明艳动人,而强娶为妾,且十分宠爱。翌年,宁王问犹忆饼师否?其妻颔首。宁王召饼师进府,其妻面对故夫,泪流满颊,凄婉欲绝。时有十余文士在座,意皆感动,宁王命做诗以记其事。王维诗云: 莫以今时宠,而忘旧日恩; 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借春秋息夫人之典故,以显出女人之坚贞,使宁王深受感动,而让其与故夫团聚。(按:典出【左传】,庄公十四年,楚子灭息,以息妫归,生堵敖及成王焉,未言。楚子问之,对曰:吾一妇人,而事二夫,纵弗能死,其又奚言) 三:减少语辞之繁累诗句之组成,应力求经济,尤其近体诗有其一定之字数限制,用典可减少语辞之繁累。如: 览古 李商隐 莫恃金汤
8、忽太平,草间霜露古今情; 空糊赬壤真何益,欲举黄旗竟未成; 长乐瓦飞随水逝,景阳钟堕失天明; 回头一吊箕山客,始信逃尧不为名。诗中“长乐”一词乃指汉之长乐宫。【汉书】平帝纪:“大风吹长安城,东门屋瓦飞旦尽”;“景阳钟”之典出自【南史】:“齐武帝数游幸,载宫人于后车,宫内深隐,不闻鼓漏,置钟于景阳楼上,应五鼓及三鼓。宫人闻声早起妆饰”。“箕山客”一词乃指尧之许由也,【庄子】:“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曰: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又齧缺遇许由曰:子将何之?曰:将逃尧。又史记:“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如此利用有限之文字,即将所欲表达之意念,呈现在读者眼前,故可减少语辞之繁累。 四:
9、充实内容、美化词句用典可使文辞妍丽,声调和谐,对仗工整,结构谨严,而增加外形之美,与丰富之内涵。如: 潭州 李商隐 潭州官舍暮楼空,今古无端入望中; 湘泪浅深滋竹色,楚歌重叠怨兰丛; 陶公战舰空滩雨,贾傅承尘破庙风; 目断故园人不至,松醪一醉与谁同。其中“湘泪”一词,乃引【述异记】里故事:“舜帝南巡,死于苍梧。舜妃娥皇女英伤心恸哭,泪下沾竹,而竹色尽斑”。“楚歌”一词指屈原“离骚”、“九歌”赋中,指斥令尹子兰之故事。陶公句,借当年陶侃之战功显赫,以暗讽当今之摒弃贤能。贾傅句,借贾谊祠中之蛛网尘封,风雨侵凌景象,而寓人才埋没之感,又切合潭州之地,典中情景,与诗人当时之情景,融成一体,益觉凝炼警策
10、,读之令人顿生无限感慨。 典故之种类 典故之种类有三,即明典、暗典、翻典,分述于下: 一:明典明典者,令人一望即知其用典也。如: “ 气春江上别,泪血渭阳情;”(杜甫:奉送二十三舅录事崔伟之摄郴州五排)“渭阳”一词出自【诗经】唐风:“我送舅氏,曰至渭阳”之句,遂以代“舅氏”二字。又如: 邻水延福寺早行 陆游 化蝶方酣枕,闻鸡又着鞭; 乱山徐吐日,积水远生烟; 淹泊真衰矣,登临独惘然; 桃花应笑客,无酒到愁边。其中“化蝶”一词,典出于【庄子】之齐物论:“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欤!不知周也。俄而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欤!蝴蝶之梦为周欤?”后人遂以“化蝶”或“梦蝶”,借喻为
11、“睡觉”。而“闻鸡”一词则出自【晋书】:“祖逖与刘琨,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逖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剑”。此处借为清晨之意。 二:暗典暗典者,于字面上看不出用典之痕迹,须详加玩味,方能体会。如: 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之四 元遗山 万里荆襄入战尘,汴州门外即荆榛; 蛟龙岂是池中物,虮蝨空悲地上臣; 乔木他年怀故国,野烟何处望行人; 秋风不用吹华发,沧海横流要此身。 末句出自范宁【谷梁传序】:孔子观沧海之横流,乃喟然而叹曰:文王即没,文不在兹乎?作者以文王之任为己任,故言秋风不用吹华发,沧海横流要此身。暗典之使用,只师取前人典故之意,而不用其辞。即【文心雕龙】所谓“虽引古事,莫取旧辞”
12、是也。 三:翻典翻典者,即反用以前之典故,使产生意外之效果,如: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虽说贾谊,却反其意而用之。 自做寿堂诗 林和靖湖上青山对结庐,坟前修竹亦萧疏; 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虽说相如,然反其意而用之也。【艺苑雌黄】云:“文人用故事,有直用其事者,有反其意而用之者,李义山诗: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虽说贾谊,然反其意而用之矣;林和靖诗: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虽说相如,亦反其意而用之矣。直用其事者,人皆能之;反其意而用之者,非学业高人,超越寻常拘挛之见,不规规然蹈袭前人陈迹者,何以臻此”。又如李
13、商隐之【任弘农尉献州刺史乞假归京】诗: 黄昏封印点刑徒,愧负荆山入座隅; 却羡卞和双刖足,一生无复没阶趋。诗中用万般无奈之口气,“却羡”卞和因献璞玉,而双脚被刖之事,以表明作者不甘奴颜屈膝之意,其实何尝真愿斩足,此亦属翻典之类。 典故之来源 典故之来源有四:一为譬喻,二为成辞,三为史事,四比古人。详细介绍于下: 一:譬喻所谓譬喻,即是将以前之人、地、事、物作为当今之比况。其中又可分为以事喻事,以事喻人,以人喻事,以人喻人,以物喻人等五种情形。如: 别房太尉墓 杜甫 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 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 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 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诗中“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
14、君”之句,系引晋代谢安与其侄谢玄相对下棋,及春秋时代吴大夫季札挂剑之故事,以比喻其与房太尉之生死交情,乃是以事喻事之类。又如李商隐之【为有】: 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 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赴早朝。诗中“金龟婿”一词,乃指做官之丈夫。按唐朝官制为九品中正制,凡品官皆应配龟。三品以上,其龟袋饰金。故后世言做大官之丈夫,即称“金龟婿”。此以物喻人之类也。再如李白之【清平调】之二: 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诗中第四句乃引汉成帝宠幸赵飞燕之故事,以比喻杨妃,即以人相喻之例。又如李商隐之【寄令狐郎中】诗: 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休问梁园旧
15、宾客,茂陵风雨病相如。此诗乃以事喻人之例,据西京杂记云:“梁孝王好营宫室园囿,作曜华之宫,筑兔园,日与宫人宾客弋钓其中”。司马相如游梁园,梁孝王令与诸生同宿。故本诗之“梁园旧宾客”一词即指相如。(按司马相如汉成都人,长于词赋,景帝时为武骑常侍,武帝时召为郎,因通西南夷有功,后拜为孝文园令,因病免,家居茂陵。故有“茂陵风雨病相如”之句)至若杜牧之【金谷园】诗: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乃是引过去之人,以比喻今事。即引绿珠跳楼之故事,以喻目所见之落花,乃是以人喻物之例。按金谷园为晋时石崇之别墅,崇有妾名绿珠,美而艳,善吹笛。孙秀欲得之,而崇不许,秀因大怒,
16、矫诏收崇。时崇正宴于楼上,介士到门,崇对绿珠云:“吾为尔得罪”。珠泣道:“当效死君前”,乃坠楼死。 二:引用成辞如岑参之【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 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 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 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诗中“阳春一曲和皆难”之“阳春”两字,乃引用“阳春白雪”之成语剪裁而成。出自宋玉对楚王问:“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即曲高和寡之意,又如钱起之【送僧归日本】: 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 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其中“一灯影”一词,出自佛教之【
17、维摩诘经】云:“有法,名无尽灯。譬一灯燃千百灯,冥者比明,明终不尽。夫一菩萨开道千百众生,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译为无上正等正觉心)其道意亦不灭尽,是名无尽灯”。作者引此舟中禅灯之光影,比喻日本僧人带法回国,辗转发扬光大之意。 三:引史事如郑畋之【马嵬】: 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望日月新; 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诗中“景阳宫井”一词,乃引南朝陈后主之史实,以衬托出唐玄宗之圣明。按景阳宫本为南朝宫殿之名,景阳宫井又名“臙脂井”。隋灭南唐时,陈后主与张丽华、孔贵嫔二妃,匿于井中被获,因又名“辱井”。又如杜牧之【赤壁怀古】: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
18、锁二乔。诗中“东风”二字,乃引【三国志吴志】之史实。盖云:“赤壁之役,周瑜用部将黄盖之计,火攻曹操大军。时东风大作,故得成功”。以言周郎之胜魏,实乘东风之便也。 四:引古人为比如范成大之【虞姬墓】: 刘项家人总可怜,英雄无策庇婵娟; 戚姬葬处君知否?不及虞兮有墓田。本诗乃就古人相为比喻之例,按【史记】吕太后本纪:“高祖为汉王,得定陶戚姬,爱幸而生如意。欲废太子立如意,不果。孝惠元年,吕太后酖赵王,断戚夫人手足,去眼煇耳,饮瘖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此处乃引项羽之虞姬与汉王之戚姬相为比况。另如王维之【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
19、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上例第七句以接舆比裴迪,第八句以陶潜自比,以示幽闲与澹泊名利。按接舆者,春秋楚人,姓陆名通,字接舆。昭王时政治无常,乃披发佯狂不仕,时人称为楚狂。孔子适楚,楚狂接舆游其门而歌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五柳者,晋陶潜也,潜字渊明,一字元亮。陶侃之曾孙,尝为彭泽令,故又称陶彭泽。郡遣督邮至,县吏曰:“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焉能为五斗米折腰”,遂弃冠去。世称靖节先生,因其宅边有五柳树,故自号五柳先生。 用典之要领 赋诗作文,原皆不贵用事,钟嵘【诗品】云:“夫属词比事,乃为通谈,吟咏情性,何贵用事?思君如流水,既是即目;高台多悲风(曹植杂诗)
20、,亦唯所见;清晨登陇首(张华),羌无故实;明月照积雪(谢灵运岁暮诗),讵出经史?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民初,胡适等倡导文学革命,提出八不主义,其中一条即是“不用典”,然招至许多人之反对,其友江亢致书云:“所谓用典者,亦有广狭之义,餖飣獭祭,古人早悬为厉禁,若并成语与故事而屏之,则非唯文字之品格全失,即文字之作用亦亡文字最妙之意味,在于用字简而涵义多,此断非用典不为功”因而使胡适修正其主张。盖如咏史、怀古、讽谏之作,须引故实以为立论之根据,而咏物之什,若只是描写其外表之构造、形态、功用等,则不但情感无法表达,亦且难以成为生动之文学创作。故用典有其不可磨灭之功能,然亦须知道要领,方能恰到好
21、处,而不至勉强凑合堆砌,或过于晦涩而令人难懂。略叙于下: 一:事如己出,浑然无迹【西清诗话】引杜少陵云:“作诗用事,要如禅家语水中着盐,饮水乃知盐味,此说诗家之秘藏也。如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杜甫阁夜诗)人徒见凌轹造化之功,不知乃用事也。【汉书】禰衡传挝渔阳槮,声悲壮;汉武故事:星辰动摇,东方朔谓民劳之应。则善用事者,如系风捕影,岂有迹耶!” 二:纯用易见事、易识事【随园诗话】云:“用僻典如请生客入座,必须问名探姓,令人生厌。宋乔子旷好用僻书,人称孤穴,诗人当以为戒”。盖做诗原以运用文字技巧之白描为上乘,用典乃不得已手段,故必须选用人人皆知之典故,若引用过于深奥之典以矜才博,使读者无
22、法了解,则诗意焉表达,又如何能引起读者之共鸣。且僻事宜实用,以使读者易于了解;熟事宜虚用,方不至变成老生常谈。如前之【赤壁】诗等。 三:引用典故须加剪裁,期能切中题旨如一味囫囵堆砌而不能脱化,即古人所讥之“故纸堆中讨生活”是也,更有何诗意可言。试看刘禹锡之【蜀先主庙】: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诗中“三足鼎”与“五铢钱”乃是两则故实,“三足鼎”系指诸葛亮隐居于隆中,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分析当时形势,策划“蜀、魏、吴三足鼎立”事。“五铢钱”乃是汉武帝所铸之钱,所谓“业复五铢钱”,即寓有“复汉”之意也。又如李白【听蜀僧濬
23、弹琴】诗中,“客心洗流水”一句,乃是引用“高山流水”之成语剪裁而成。语出【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锺子期曰:善哉!峨峨乎若泰山。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洋洋乎若江河。伯牙所念,锺子期必得之”。故后世称乐曲高妙曰“高山流水”。 四:典故有涉及讽刺讥笑或过于恭维者,皆不宜引用盖以典讥人有失温柔敦厚之旨;反之若恭维过当,则有失作者之身分与人格。如杜甫【敬赠郑谏议十韵】: 谏官非不达,诗义早知名; 破的由来事,先锋孰敢争; 思飘云物动,律中鬼神惊; 毫发无遗憾,波澜独老成; 野人宁得所,天意薄浮生; 多病休儒服,冥搜信客旌; 筑居仙缥缈,旅食岁峥嵘; 使者求颜阖,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诗歌 修辞手法 白描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