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导学案(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草原》导学案(8页).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草原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我会认“渲、勒”等4个生字,会写“襟、貌、渲”等14个生字。“高歌、绿毯、柔美、渲染、勾勒、低吟、奇丽、回味、洒脱、迂回、疾驰、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天涯、热乎乎、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襟飘带舞”等词语。(要求书写正确、美观)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1、2自然段。3、我要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层次。 学习重、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理清课文层次。学习准备:1、课前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在中国版图上找到内蒙古的位置、范围,并初步了解有关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例如,服饰特点、生活特点。收集古今文人描写大草原的诗词、文
2、章。自学学习:1、 自读课文两遍,借助文中注音或工具书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读新词:“高歌、绿毯、柔美、渲染、勾勒、低吟、奇丽、回味、洒脱、迂回、疾驰、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天涯、热乎乎、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襟飘带舞。3、写难字:勒 吟 襟 貌 羞 涩 涯 4、多音字 mn( ) ho( ) 蒙 mn( ) 好 mn( ) ho ( ) xn( ) 行hn( ) 5、读课文,想想课文是从( )和( )两个方面来写草原的。6、通过课前预习,我知道草原这篇散文的作者是_,我还知道他的作品 _ _。7、我知道了内蒙古草原自然风光很美:(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_ 。我还了解了一些蒙古族的民族
3、风情:(可以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喜欢的食物:。穿着的服饰:。居住的地方:。喜好的活动:。对待远道的客人:。我知道我国还有、等少数民族。 合作、探究1、组内合作朗读课文,相互帮助读准字音,比一比谁读得有感情。2、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草原的?3、朗读品析,感受草原风光美 说说你觉得第一自然段哪些语句写得美?(1)词语比较:“空气是那么(清鲜、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晴朗)。”(2)有感情朗读,读出“清鲜”“明朗”的草原的高远辽阔的意境。 (3)如果此时你就置身于草原之中,你会怎么做?(4)你能否说一些四个字的表示“绿”的词语来?(5)“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
4、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请你学着这样的说法,用上“既又既又”说一句话。)4.熟读成诵:多么优美的景色,多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把这一切永远印记在脑海之中吧,请同学们练习背诵第一段。课堂检测1、看拼音写词语。 o l tn ru mi cu s y li( ) ( ) ( ) ( ) q l hu wi jn pio di w( ) ( ) ( ) 2、选择正确的音节打“”。渲(xun xun)染 吟(yn yn)唱 胸襟(jn jn) 羞涩(s sh)拘( u j )束 勾勒(l n) 害羞(xiu xi) 鄂( )温克3、词语手拉手: 无边的 小诗 各色的帽子白色的 带子 静寂的
5、微笑奇丽的 大花 尖尖的衣裳迂回的 绿毯 会心的草原4、“渲”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文中“翠色欲流”的“欲”字在字典里有四个解释:欲望;想要;需要;将要。在这里应该是第()种解释。5、文中有2个表示“绿”的意思的词语,分别是( )和( )6. 根据意思写词语。1)、形容草原上绿色无边的景象。( )2)、十分自在、不受拘束。()3)、绿色浓郁得将要流动似的。( )4)、过分约束自己,显得不自然。( )5)、细细地回忆、品味。()6)、形容骏马奔腾,草原上的人们热情奔放的样子。( )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感受草原的美丽可爱,体会兄弟民族间的深厚情谊。2、体会课文表达上
6、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3、展开想象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情景。 学习重、难点:1、感受景美、人更美。2、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自主学习: 1、继续通过各种方法了解蒙族人民习俗如:蒙族人民习惯了招待客人用奶茶、奶豆腐和手抓羊肉及奶酒。奶茶,把牛奶熬在锅里,撒一把盐,然后放茶。既有奶香,又有茶香,还淡淡的有点咸味,既不腻口,喝了还很香,非常好喝的。就像咖啡的颜色稍微浅一点。奶豆腐是把奶晾干,蒸发掉水分以后就变成块状的了,吃的时候掰一块,有软的有硬的,软的可以用刀切,硬的可以敲开吃,别有风味。手抓羊肉就是把羊肉连骨头切成比拳头还大的块,炖在锅里
7、面,炖好了以后,把它捞上来,放在一个大盆子里,端在客人面前,用手抓起来吃2、默读25小节 1)用最简单的语言说说看,这一部分主要写了哪几个场面?2)再看看,这些场面,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3)着重写了哪两个场面呢?3、对课文内容或作者有还有什么 合作、探究1、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的特点,你想用什么?2、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组内交流)3、自由朗读第2小节,划出描写远迎的句子。( 说说,读了这个句子感受到了什么?你能否读出这种感受?)4、自由朗读第3小节,你能否想象当时的相见是怎样的情形能即兴表演一下吗?你听得懂蒙古族语吗,如果你听不懂,
8、你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吗?(感情朗读,读出激动、兴奋之情。)5、读4.5小节,说说,你感受到了哪些蒙古族的民族风情?(1)主人们拿出些什么款待远方的来客?(2)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何忍别”是什么意思?能不能换成“蒙汉情深不忍别” ?读出这一份难舍难分,深情厚谊。 6、听配乐朗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却为什么要以草原为题呢?(小组讨论)课堂检测: 一、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在( )中改正。 (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青鲜,天空是那么明郎。( ) (2)我们仿问的是阵巴尔虎旗。( ) (3)草原上行车十分洒拖,只要方向不措,怎么走都可以
9、。( ) (4)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裙,稳稳有鞭子的轻响。( ) 二、这篇文章按照()顺序,通过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描写了草原()美,赞美了草原人民( )美。三、阅读下面一段话,再按要求做题。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1从这段话中找到一组意思相反的词语,写在下面的括号里。( )( )2这段话中,有一些表示时间或事物“变化快”的词语,找到后抄写下来。(至少写出四个)_ 。3写出这段话的主要内容。_。四、写出你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_。总结:我觉得自己这节课最大的优点是 ,下节课我会在 方面更努力!-第 9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