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献学重点复习(7页).doc
《中国文献学重点复习(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献学重点复习(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文献学复习重点第一章 1.文献一词、文献学、文献学研究、现代文献学研究的起源文献1 汉宋学者对文献的理解:“文献”二字连用,最早见于孔子论语 八佾。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汉代郑玄注:“献,贤也。”并以“文章贤才不足”解释“文献不足”。宋代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文,典籍也;献,贤也”。2 宋末元初学者马端临,编撰了我国第一部以文献命名的著作文献通考。马氏在序言中解释了文献的含义。凡叙事,所谓“文”也,凡论事,所谓“献”也。3 元代学者对文献的理解。含义变化:从兼指典籍与贤人变为偏指典籍。例:元代王维祯送僧归日本“我欲
2、东夷访文献,归来中土校全经。”4 明代以来,人们所说的文,通常是指有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文献学 文献学一词始见于1920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述“全相望亦私淑宗義,言文献献学者宗焉”。三年后,梁氏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之“清初史学之建设”一章又说“明清之交各大师,大率都重视史学或广义的史学,及文献学”。文献学研究 第一部用“文献学”命名的专著是郑鹤声、郑鹤春的中国文献学概要(1928年)。该书作者郑鹤声在例言中援引马端临关于“文献”的解释后说“本编亦采其谊.结集翻译编纂诸端,谓之文;审定讲习印刻诸端,谓之献,叙而述之,故曰文献学。”意义:构建古典文献学的初步尝试现代文献学研究(1)60年代现代文献学初
3、见端倪。20世纪60年代袁翰青 1964 现代文献工作的基本概念主张使用“文献工作”以区别中国的古典文献学,文献工作就是“现代文献学”,只不过现代文献工作的研究“尚不足以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2)80年代的讨论。现代文献学的讨论逐渐激烈起来(3)90年代倪波主编文献学概论阶段性代表作。通过对文献和文献工作的讨论,力求勾勒出一个不局限于目录、版本和校雠为核心内容的新的文献学科体系。2.古典文献学和现代文献学的比较不同:(1)研究对象:古典以古籍为主;现代以多语种文献为主 (2)研究内容:前者以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为主,考证古籍源流以及整理古籍的理论和方法;后者利用现代技术,重视对文献进行静
4、态、动态的揭示,主要是文献搜集、组织、传播、检索的理论和方法 (3)专家群体:分别形成“古典”、“现代”的两支队伍相同:(1)研究对象:文献知识载体 (2)研究文献整理、传播、利用,有共同的规律可循 (3)根本任务:要实现知识的科学组织和有效利用 (4)研究工作中优势互补、难以截然分开3.古典文献学的源流,内容,优点,缺点源流:古典文献学是校雠学的继承与发展 内容:考证古籍源流以及整理古籍的理论与方法优点:对校雠学进行了继承与发展,推动了新时期文献学的发展。缺点:构建的学科体系虽然庞大,但核心是方法。4.文献学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以及存在的问题(*)研究对象:以一切历史文献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1
5、、载体研究:包括有文献属性、类型、载体、体式等内容。2、整理利用:包括文献生产、整理、揭示、传播、收藏和利用等的社会运动过程,文献价值及其实现、文献与文化学术的关系等方面。3、历史研究:包括文献的起源、发展的过程及规律等。4、基础理论:如文献学定义、研究对象、学科体系、文献学史等,一起构成动态的有机整体。存在的问题1、文献学的理论研究薄弱,关于文献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学科性质等基本问题仍众说纷纭,分歧较大2、学科体系的构建还需大量研究成果加以充实和支撑3、文献观、文献学史及文献学研究方法论等方面探讨较为薄弱,研究方法和手段较为单一4、研究人员较为分散等问题依然存在5文献学的概念、文献工作的
6、概念、文献的4个要素文献学的概念:以一切历史文献为对象,主要考察它的载体形式、内容类别、整理利用、及其历史发展的一门学科。文献工作的概念:对文献进行整理结集、分类收藏、检索利用,这一整个过程就是文献整理,或称文献工作文献的4个要素(1) 知识、信息:这是文献的核心要素,是概念化的非物质形态(2) 载体。他必须是物质形态的东西,是文献的外在表现形式。(3) 文字、符号、音像、音频、视频(4) 记录。三者的桥梁。第二章1. 我国古代的出版系统可划分为哪3类?官刻,私刻,坊刻2雕版印刷的起源及发明时间雕版起源于石刻捶拓与图章捺印发明时间:唐初3.古代装帧形式的优缺点(1)卷轴装:(隋唐流行)卷轴装虽
7、然有容量大等优点,但卷面过长,翻阅极不方便。(2) 旋风装:(唐后期出现)旋风装虽然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卷轴装的旧制,但他克服了卷轴装不便翻阅的缺点,开了后世页册装的先河。(3)经折装:(唐后期)翻阅方便,但折叠处容易断裂。(4)蝴蝶装:(盛行于宋代)优点是书背保护完好,其余三边若有污损,可以裁去,而不影响文字内容。缺点是每读一页,必须连翻两页。(5)包背装:(始于南宋,流行于元)包背装克服了蝴蝶装每读一页必须连翻两页的麻烦,翻出来的都是字的正面,一目了然。但由于他的书背是用纸捻装订,浆糊粘背,长期翻阅脊背容易散,所以后来被线装所取代。(6)线装:比较结实,不易脱落。而且书本旧了可以重装。4.画出
8、雕版印刷术的单页版式(见课本)5.了解宋明雕版印刷机构的种类、特点及其代表著作宋代刻书种类:(1)官刻 a国子监刻书:宋代中央官刻的主体,经史子集四部皆备,以及佛藏(开宝藏)、道藏书籍(万寿道藏),“眉山七史”。b公使库刻本:官刻的一种,抚州公使库刻“十三经”最为著名。(2)私刻:朱熹刻书,四经(周易、尚书、诗经、春秋左传);四子(论语、孟子、大学、中庸)(3)坊刻:a陈起刻书,第一,唐诗别集 第二宋江湖诗人作品总集。b建安余氏,余仁仲万卷堂最为著名。特点:就刻书地点而言:汴京、四川、浙江、福建、江西为宋代五大刻书中心。(2)就刻书单位而言:官刻、家刻、坊刻三大系统鼎足而立。(3)就刻书内容而
9、言:经史、医术、文集增多。(4)就质量而言:精雅古朴明代刻书:种类:(1)官刻。(国子监、经厂、藩府)晋藩本宝贤堂法帖(2)私刻。毛晋刻书十三经注疏十七史说文解字等。(3)坊刻。特点:(1)刻书地区而言:星罗棋布、遍地开花(2)刻书数量而言:比比皆是、远轶前代(3)刻书内容:包罗万象、应有尽有。(4)印刷技术而言:巧夺天工、炉火纯青。6.单刻本、写刻本、百衲本、善本的概念单刻本:只含一本书的刻本写刻本:名家手写上版刻成的书百衲本:拼凑不同的书版印成的完整的书善本:即珍贵难得的古籍刻本,写本,其具有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或某一方面的特殊价值。原本或接近原本的版本属于善本,经过名家精校
10、的版本均可视为善本。第三章1.甲骨文献的历史价值(1)推动了中国近代考古学的诞生。(2)推动了夏商周三代的历史文化重建,证实了古典历史文献的记载(3)推动了我国古代文字学研究的发展(4)推动古籍整理更加准确和科学2.罗王之学对甲骨文研究的贡献(*)罗振玉的贡献:(1)最早探知了甲骨文的出土地,考证为“武乙之都”(安阳)。(2)甲骨文中的人名与史记殷本记中商王名相比较,发现其大部分相同。(3)他在考释文字的基础上注意了对整条甲骨文卜辞的通读。(4)他首创了对卜辞进行分类研究的方法。王国维的贡献:(1)把古文学与古代史一起研究,充分利用最新的甲骨文材料,去对照历史。开创了“二重证据法”对甲骨文卜辞
11、的研究是新史学开山。(2)主要文章有殷墟卜辞所见地名考鬼方昆夷考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续考古史新证殷周制度论等。甲骨“四堂”:罗振玉 (号雪堂),王国维(号观堂),董作宾(字彦堂),郭沫若(号鼎堂)3.敦煌文献的发现时间 时间: 1900年1月22日 甘肃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内容: 文字:汉文居多,其次是藏文、梵文内容:佛经为主,其次为儒道各家经典,公私文件,及诸子,史籍,诗赋,小说,契据,度牒,星历等类特征:装订皆为卷轴装,边栏行界以铅画线4.八千麻袋事件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教育部接管了学部所存明清档案,由部属历史博物馆保管。其中比较整齐的被挑选出来存放在午门城楼,余下的装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文献 重点 复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