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35页).doc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3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35页).doc(3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文学思潮与运动三十年代文学思潮要点、基本概念30年代文学也称现代文学第二个10年(1928-1937年)是第一个十年文学的继承和发展。 1928年始,新文学队伍发生了新的组合,两种文学思潮及其创作构成了30年代文学基本面貌()新兴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继承五四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的人文主义文学; 30年代左翼文学发展轮廓(三个阶段): ()1927大革命失败左联成立前,是无产阶级文学的倡导期。()1930-1936年,左联成立-左联解体。()1936年春1937/7抗战爆发,文学的转折过渡期。、“左联”概况“左联”全称“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0年月成立于上海。主要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
2、茅盾、冯雪峰、柔石、沈端先、冯乃超、李初梨、蒋光慈、田汉、阳翰笙、丁玲、冯也频、姚蓬子等。 左联的理论和行动纲领根据前苏联“拉普”纲领而制定。纲领宣告:“我们的艺术是反封建阶级的,反资产阶级的,又反对失掉社会地位的小资产阶级的倾向,我们不能不援助而且从事无产阶级艺术的产生。” 左联的成立有其国际和国内的背景,国际上,苏日英法等国都有左翼文学组织;国内,经过1928年的革命文学论争,培养了左翼作家队伍,为左联成立提供了思想组织上的准备。“左联”于1936年自动解散。“左联”的文学活动及主要功绩 ()创办了许多有影响的文学刊物,如拓荒者(蒋光慈主编)、北斗(丁玲主编)、文学导报(创刊号名前哨)、萌
3、芽月刊(鲁迅、冯雪峰主编)、十字街头(鲁迅主编)。续办了左联成立前的创造月刊文化批判太阳月刊等刊物。 ()翻译、介绍、传播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左联成立后,瞿秋白俄文翻译了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理论著作,并写了马克思恩格斯和文学上的现实主义等文章,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艺思想作了系统全面的介绍与阐述。他说明了反对席勒化,提倡莎士比亚化的意义,批评了初期无产阶级文学作品中的“主观主义的理想化”和“革命浪漫蒂克”情绪。()加强与世界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联系,设立了国际文化研究会,积极输入苏联左翼作家和西方进步作家的作品。如高尔基母亲,法捷耶夫毁灭,绥拉菲摩维支铁流,肖霍洛夫被开垦的处女地和辛克莱屠
4、场,雷马克西线无战事等。 ()推进文艺的大众化。设立文艺大众化研究会,并将“文学的大众化”作为建设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第一个重大问题”。1932年月,发表讨论如何对民族文化进行批判继承、如何创造新的民族形式,以克服五四新文学中所存在的脱离大众的“欧化”倾向等问题。鲁迅主张用“拿来主义”将外来文化与民族传统统一。这标志着中国现代文艺思想发展史上,在如何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基本理论上的重要突破,对现代文学的现代化与民族化发展具有积极影响与意义。()提倡革命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左联始终标举革命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但对现实主义的认识和把握却有一个过程,直到193211周扬在介绍苏联清算“
5、拉普”错误的情况后,才准确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革命现实主义)创作的基本原则:创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在发展运中、运动中去认识和反映现实”。 “左联”五烈士: 殷夫(徐湘庭)、柔石、冯铿(岭梅)、胡也频(崇轩)、李伟森。 左联的功过功:聚合起一批进步作家,对推动革命文学深入发展有利;创办许多刊物,培养了一批作家;推动了文学艺术的大众化; 过:受左倾路线影响,将文学团体办成了“赤色第二党”,导致许多优秀作家遇害的严重后果;宗派主义,对外采取关门主义,扩大打击面,伤害了许多人,如错误批判鲁迅,开除郁达夫,攻击巴金、老舍的创作等;创作上教条主义,用哲学方法演绎文学创作。 、后期创造社和
6、太阳社 ()后期创造社:大革命失败后,原创造社的元老中,郭沫若遭通缉不能公开活动,1928年初东渡日本;成仿吾由日本赴法国;郁达夫声明脱离创造社;田汉忙于南国社话剧活动;郑伯奇、穆木天、张资平、王独清均各有所忙。于是创造社吸收了阳翰笙、李一氓(中共安排)、冯乃超、李初梨、朱镜我、彭康、傅克兴、叶灵风、潘汉年等新成员。新成员的加入标志着后期创造社历史的开始。 创造社新成员大多无文学活动经历,亦不了解文坛现状和“五四”新文学的来龙去脉。他们热情、激进、盲目、空想,四面出击,树敌过多。一方面积极倡导普罗文学,另一方面批判鲁迅茅盾等进步作家,掀起革命文学论争,搅动了文坛的风浪。 1929年创造社的出版
7、部被查封;1930年左联成立后,后期创造社的活动便告结束了。 ()太阳社: 酝酿于武汉,正式出现于1928年初。主要成员有蒋光慈、洪灵菲、钱杏村、杨村人、戴平万、孟超、任钧、王一榴等。 太阳社成员基本上都是共产党员,绝大多数人都从事过革命实际工作。他们积极倡导革命文学,并都有创作发表和出版。在革命文学论争中,他们和创造社(后期)联合行动,错误地将鲁迅等作为主攻目标,表现很“左”,钱杏邨(阿英)说“鲁迅的出路只有坟墓,阿Q时代已经死去”。 太阳社主要刊物有太阳月刊时代文艺海风周报新流月报拓荒者等。、“无产阶级文学”的倡导和评价“无产阶级文学”口号于大革命失败的1927年提出;“无产阶级文学”口号
8、的提出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五四新文学的继续和发展; “无产阶级文学”口号的提出者、倡导者是太阳社和后期创造社成员,成仿吾、郭沫若、李初梨、朱镜我、冯乃超等。 如何评价“无产阶级文学”口号?()大方向是对的,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理论和创作都有所收获,扩大了马克思文论在国内的的影响。()受极左路线影响,创作上主题先行、图解政治,有公式化概念化倾向; 没有坚持文艺上的统一战线,打击排斥同盟者,扩大打击面。、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论争双方:太阳社、创造社为一方,鲁迅、茅盾为另一方。 论争的几个主要问题:1文艺与政治的关系问题;2文学家的世界观改造问题;3对待同盟军问题;4对待文学遗产问题;6、 1928
9、-1930年,与后期“新月派”代表人物胡适、陈西滢、梁实秋等的论争; 1931-1933年,与中庸主义的“自由人”和“第三种人”的论争; 1932-1935年,与“幽默闲适”的“论语派”代表人物林语堂、周作人的论争; “自由人”和“第三种人”1931年底,胡秋原连续发表文章,认为“文学与艺术,至死也是自由的,民主的”。为此,他一方面反对来自国民党民族主义文学的“极端反动主义者”;另一方面也反对左翼文学的“争进的社会主义者”,自称是“自由人”。 胡秋原的“自由人”立场对自由的小资产阶级作家有一定的影响。瞿秋白指出,胡秋原的目的是“要文学脱离无产阶级而自由,脱离广大的群众而自由。”鲁迅批评他们是“
10、揪着自己的头发想离开地球”。 苏汶自称是代表“作者之群”的“第三种人”,论战中出面为胡秋原辩解,于是左翼文学界展开了对“自由人”和“第三种人”的批判,斗争延续到1933年。第十章30年代小说(二)茅 盾、创作概况()文学创作的初始过渡期(1927-1931) “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 ;野蔷薇(短篇集)虹;路;三人行; ()文学创作的鼎盛期(1932-1937) 子夜;“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多角关系()文学创作的动荡期(1937-1949) 小说:腐蚀霜叶红似二月花散文:风景谈白杨礼赞;戏剧:清明前后(唯一剧作)茅盾创作视角和人物主体的转换线索()题材上:子夜(大都市)春蚕
11、秋收残冬(农村)林家铺子(小城镇); ()主体人物:知识分子(蚀虹等)民族资本家(子夜)农民(春蚕等)小商人国民党特务(腐蚀)(三)小说创作开创新的文学范式茅盾是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里极具代表性的作家。在小说领域内他将“五四”时期文学研究会“人生派”的现实主义精神接过来加以发展,建立起一种全新的革命现实主义文学模式。从而把“30年代”与“五四”划分开来,成为另一个文学时代。 茅盾小说的那种大规模、全景式对社会生活的反映、恢宏的构架、严谨的结构、客观的叙述、注重典型性格刻画、突出人物形象以及小说的理性分析色彩,成为30年代左翼文学公认的主流模式,影响极为深远。 茅盾对现代小说的贡献主要体现于长篇代
12、表作子夜。二、长篇小说子夜(一)子夜的构思与成因: 、子夜命题的含义:子时:指深夜2301时之间,正是黎明前最黑暗时候,同时,也是曙光在前光明即将到来的时候; 所谓“最黑暗”含义有四: ()1927年开始世界性经济危机;()帝国主义压迫下民族工业的凋敝;()资本家加大剥削力度转嫁危机于工人;()工商业凋敝影响农村经济,农民极度贫困。 所谓“曙光在前”:30年代初,国内形势较之大革命失败时,有了新的发展,党在井冈山建立了农村根据地。工会农会组织相继恢复,革命正由低潮向纵深发展。、子夜构思与当时中国社会性质有关当时国内党领导的左翼知识分子正与托派进行一场关于社会性质的论战。 论战双方分别是:新思潮
13、(左翼知识分子的阵地)与动力(托派人物主持) 论战的中心问题:()帝国主义的入侵是促进还是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当时的中国社会性质,是已经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还是更加殖民地化了? 、子夜构思与当时作者生活积累有关 年代初,茅盾在沪养病期间,结识了一些经济界人士和积累了许多经济方面的感性知识。(二)子夜的情节结构*子夜的情节在1930年57两个月的时间里展开。人物繁多、容量巨大,视野开阔、布局恢宏、严谨、缜密,具有大家风范。 子夜结构特点: ()头绪纷繁、重心突出。全书以吴荪甫为矛盾冲突的轴心,辐射出各种人物和事件。内容庞杂但中心人物突出;线索纷繁但主次分明;波澜起伏但有条不紊。 ()网状
14、结构,宏大严谨。小说开篇便通过吴老太爷的吊唁仪式把重要人物及其关系和盘托出,迅速构成一个复杂的人物关系网络,设下情节因果关系的伏笔,从而经纬交汇地构建起子夜的“网状结构”。、吴荪甫形象的塑造作者将其置于五组矛盾纠葛中进行刻画,立体地展示了吴荪甫性格的多个侧面: ()吴荪甫与赵伯韬的矛盾刻画其反帝意识、事业雄心、进步的一面;()吴荪甫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反映新生资产阶级与没落封建地主阶级相比,其顺应时代潮流的先进性;()吴荪甫与同行资本家的矛盾反映资产阶级大鱼吃小鱼的阴险、贪婪、凶狠本性;()吴荪甫与工农群众的矛盾表现其剥削阶级反动的一面,反映出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吴荪甫家庭内部矛盾表现吴
15、荪甫刚愎自用、专横跋扈的性格特征。、吴荪甫形象的意义子夜通过吴荪甫这一形象,艺术地表现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现实生存境遇,并通过他的悲剧命运反映了中国社会的现状:中国并没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而是在帝国主义买办资本的入侵下,更加殖民地化了(回击托派“中国已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谬论)。 同时,通过吴荪甫这一形象,深刻揭示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本质,透视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必然命运。 吴荪甫的形象为中国现代文学人物画廊增添了不可多得的新的成功典型。 (四)子夜的艺术成就*子夜是现代文学史上最具艺术价值的长篇小说之一,成就巨大。 小说不仅创造了吴荪甫这样的典型人物,为现代文学人物画廊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典型形
16、象,而且创造了提供这些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侧重反映了大都市的上海不仅是一个花花绿绿、醉生梦死的世界,更突出刻画了上海“十里洋场”、“冒险家乐园”的特质,揭示了当时上海的殖民化国际买办市场的本质和内幕;小说继承发展了古典小说的经验和传统,同时汲取了外国现代小说艺术的手法和经验,在人物的刻画(肖像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和服务于人物的景物描写等方面都有所建树; 小说结构严谨恢宏,尽管小说头绪纷繁、人物众多,但重心突出、主次分明、疏密相间、波澜起伏。小说采取的经纬交汇的网状结构,对突出人物关系、埋设情节伏笔,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小说表现人物时,很注重人物个性、身份、修养等特点,人物语言鲜明生动富于个
17、性化,在当时小说界可谓佼佼者。子夜的局限与不足:小说在描写工农运动方面比例较为薄弱,未能塑造出相应的丰满有血肉的、给人以深刻印象的人物形象;小说中个别处穿插了一些不必要的情欲描写,与人物刻画无补。 三、短篇小说农村三部曲和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和林家铺子,是茅盾短篇小说的代表作,比起前期的短篇创作,显示了新的拓展和进步。 、题材明显扩大。小说摆脱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感伤颓唐情绪,视野转向更广阔的社会,对30年代初的城镇、农村阶级关系和经济关系的巨大变动作了真实深刻的描绘,有鲜明的时代感(农村三部曲描写“丰收成灾”、“谷贱伤农”的畸形社会现象;林家铺子表现30年代初的城镇小商人的破
18、产悲剧;),它们所反映的生活可以视为子夜都市生活的补充和扩展。、主题进一步深化:小说反映生活、开掘主题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不仅仅描写城乡经济凋敝的现象,而且挖掘了造成这种现象的社会根源,探索了时代社会层面的原因,从而使人物的命运和悲剧折射出更深广厚重的内涵。 、城镇和农村新人物、新形象的出现。林老板30年代中国城镇小商人的典型;多多头乐观、不信天命、具有一定反抗精神的农村青年形象。第十一章老舍二、老舍的小说创作老舍一生共创作14部长篇小说,70多篇中短篇小说,30多部剧作,1部4000行长诗,近300首短诗,20部译作以及部分评论文字,合计800多万字。老舍的创作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有着十分突
19、出的地位,他与茅盾、巴金的长篇创作一起,构筑了现代长篇小说艺术的三大高峰。 中长篇小说: 老张的哲学二马赵子曰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骆驼祥子月牙儿蜕火葬四世同堂正红旗下等 短篇集: 赶集樱海集蛤藻集微神集火车集贫血老舍幽默诗文集等剧本: 残雾张自忠面子问题龙须沟茶馆等(一)文化批判视野中的“市民世界”现代文学史上,很少有作家像老舍这样执著地描写“城与人”的关系,他以众多的小说构筑成了广大的“市民世界”,几乎包罗了现代市民阶层生活的所有方面,显示了老舍对这一阶层生活百科全书式的知识。 老舍在观察和表现市民社会时,有着他独特的视角,他始终用“文化”来分割人的世界,关注特定“文化”背景下的人的
20、命运,以及在“文化”制约下的世态人情、作为“城”的生活方式与精神因素的“文化”的蜕变,尤其重视“文化”对人性和人伦关系的影响。他在文化视野中展开的市民世界的图卷极富独创性,其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以及对国民性的探讨是十分耐人寻味的。老舍笔下的市民形象在老舍的“市民世界”中,活跃着各式各样的“市民”形象: 老派市民:他们虽为城里人,但仍然“乡土”,身上负载着沉重的封建宗法思想包袱,人生态度与生活方式传统、保守、封闭。老舍通过揭示这些人物的精神病态,对北京文化乃至传统文化中消极落后的方面进行了批判。如二马中迷信、中庸、马虎、懒散的老马;牛天赐中的牛老四;四世同堂中的祁老太爷、祁天佑、祁瑞宣;离婚中
21、的张大哥等。新派市民:老舍与许多同时代作家不同的是,在批判传统文明落后面的同时,对外来的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持非常谨慎、以至排拒的态度。这种态度表现在他对“新派市民”形象的漫画式描写上,如离婚牛天赐四世同堂中出现的一味逐新求洋而丧失人格的堕落人物,其中既有蓝小山、丁约翰之类的西崽,也有张天真、祁瑞丰、冠招娣等一类胡同纨绔子弟。老舍在表现这类人物时,语言诙谐、手法刻薄,突出他们的荒唐、浅薄与可笑。正派市民:与老派和新派市民形象系列相比,老舍笔下又出现了正派或理想市民的形象,显然,老舍在描绘城市资本主义化过程所产生的文化变异与分裂的图景时,并没有放弃对理想的追求。反映了老舍探索文化转型的出路、注重创作
22、的社会教化功能的创作特点。这类人物有老张的哲学中的赵四,二马中的李子荣,赵子曰里的赵景纯,离婚里的丁二爷等,都是侠客兼实干家式的人物,他们大都以“理想市民”的狭义行动为善良百姓锄奸,从而获得“大团圆”式的戏剧结局。还有四世同堂中的天佑太太、韵梅两位普通家庭主妇,平日里整天操心老人孩子、油盐酱醋,但民族危难一旦降临,她们就立刻挺身而出,坚毅沉着,显示出优秀的市民素质。同样,诗人钱默吟战前赋闲苟安懒散,战争打破了宁静生活,儿子的牺牲更唤起了他的民族自尊与战斗勇气,危难使他蜕变成了另一个人。这类正派人物的出现显示了老舍瞩望未来的信心。 三、骆驼祥子:对城市文明病于人性关系的探讨老舍笔下除了老派、新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现代 文学史 笔记 3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