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应熟记知识点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数学下册应熟记知识点汇总.docx(3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二年级数学下册应熟记知识点汇总二年级数学下册必需熟记学问点 二年级数学下册必需熟记学问点 1.有加有减,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2.有乘有除,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3.有加有乘,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4.有减有乘,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5.有加有除,先算除法,再算加法。 6.有减有除,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7.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先算小括号里面的算式,再算小括号外面的算式。 8.每份分的同样多叫平均分。 9.除法的两种意义。例如:153=5表示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5,也表示把15,每3个分一份,可以分成5份。 10.123=4,读作:12除以3等于4,也读作:3除12等于4。 11.乘法的两种
2、意义,例如:34表示3个4,也表示4个3。 12.34=(12)想:三四(十二),123=(4)想:三(四)十二,124=(3)想:(三)四十二。 13.被除数和除数相同时,商是1。例如:11=1,22=1,33=1,44=1, 14.11=1,21=2,31=3,91=9, 15.11=1,22=4,33=9,44=16,99=81, 16.锐角直角钝角 17.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18.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其次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 19.个位满10向十位进1,表示一个十,十位满1
3、0向百位进1,表示一个百,百位满10向千位进1,表示一个千,千位满10向万位进1,表示一个万。 20.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个位的计数单位是(一),十位的计数单位是(十),百位的计数单位是(百),千位的计数单位是(千),万位的计数单位是(万)。 21.数的组成。例如:32418是有3个(万),2个(千),4个(百),1个(十),8个(一)组成的。 22.位数相同的两个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大于位数少的那个数,位数相同的两个数,从高位起先比较。 23.自然数中,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大的两位数是99
4、,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 24.五位数的最高位是万位,四位数的最高位是千位,三位数的最高位是百位,两位数的最高位是十位。 25.读数、写数都从高位起,万位是几就读几万,千位是几就读几千,百位是几就读几百,十位是几就读几十,个位是几还读几。读数时中间连续有几个零,只读一个零,末尾的0不读出来。 26.称比较轻的物体用克作单位,克用字母(g)表示,称一般物品的重量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用字母(kg)表示。 27.1两=50克,1斤=500克,1公斤=2斤,1斤=10两,1公斤=1千克,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 二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学问点
5、汇总 二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学问点汇总 1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2口算乘法:整十、整百的数相乘,只需把前面数字相乘,再看两个乘数一共有几个0,就在结果后面添上几个0。 3两位数乘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干脆用两位数乘以整十数十位上的数,然后在乘积末尾加0即可。例如:2350=?先用235=115,再在115后面添0,得到2350=1150。 4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5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候不必算出精确的结果,而是把一些数看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然后进行计算,这样的计算就叫做估算。估算时,横式要写“”(约等号),答句中要加上“大约”。如:估算1822
6、,可以先把因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再去计算。(可以把一个乘数看成近似数,也可以把两个乘数都同时看成近似数。) 6凡是问够不够,能不能等的题目,都要三大步:计算、比较、答题。别忘了比较这一步。 7笔算乘法:先把第一个乘数同其次个乘数个位上的数相乘,再与其次个乘数十位上的数相乘。 8相关公式:乘数乘因数积积乘数另一个乘数 9运算依次:先乘除,再算加减;同级运算,应按从左到右的依次进行计算;假如有括号,要先算括号内的运算。 10乘法计算规律: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若干倍,积也扩大相同的倍数。例如:234=92,若23这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4扩大10倍,则积也扩大10倍,为920。 二年级数学
7、学问点汇总 二年级数学学问点汇总 一、米和厘米1、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统一的标准去测量;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用字母(cm)表示;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用字母(m)表示。3、测量时:一般是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对着几就是几厘米。例: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一般应从尺的()刻度画起,画到()厘米的地方;还可以从尺的()刻度画起,画到()厘米的地方。4、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5、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成一条线段线段的特点: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线段有两个端点。6、图钉的长大约1厘米;食指的宽大约1厘米;田字
8、格宽大约1厘米;小挚友的肩宽大约30厘米7、课桌宽60厘米黑板长4米教室长8米操场长200米铅笔长20厘米跳绳长2米数学书长26厘米灯管长50厘米房间高3厘米字典厚4厘米大树高8米旗杆高15米升国旗的旗台高60厘米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挚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角和直角】1、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练一练】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的画法:先画顶点后画边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边,就画成一个角。3、用三角尺可以画出直角。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点对点,边对边,边重合,是直角)4、三角尺上有3个角,其中最大的那1个是直角,其余2个都是锐角
9、。正方形、长方形都有4个角,4个角都是直角。 二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学问点汇总 二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学问点汇总 其次单元图形的运动 1轴对称图形: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2对称轴:对折后能使两边重合的线叫做对称轴。 3轴对称图形特点:对称轴是一条直线,对称轴两侧的对应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沿对称轴将它对折,左右两边完全重合。 4轴对称图形的有:角、五角星、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和正多边形等都是轴对称图形等 5有的轴对称图形有不止一条对称轴。圆有多数条对称轴,每条圆的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圆的对称轴. 6既不是轴对称图形又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有:
10、不等边三角形,非等腰梯形等 7平移:是指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上的全部点都根据某个方向作相同距离的移动,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平移运动,简称平移。平移不变更图形的形态和大小。图形经过平移,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对应点所连的线段相等。 8平移的特征:图形平移前后的形态和大小没有改变,只是位置发生改变。 9对平移和旋转现象的初步相识:张叔叔在笔直的马路上开车,方向盘的运动是(旋转)现象。升国旗时,国旗的升降运动是(平移)现象。妈妈用拖布擦地,是(平移)现象。自行车的车轮转了一圈又一圈是(旋转)现象。 10镜子内外的左右方向是相反的。 2022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重要学问点汇总 2022小学二年级
11、数学下册重要学问点汇总 学问点概括总结 1.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其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2.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3.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非常之一。 4.厘米:厘米,长度单位。简写(符号)为:cm. 有关厘米的单位转换: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5.毫米:英文缩写MM(或mm、) 进率关:1毫米=0.1厘米;
12、6.进位:加法运算中,每一数位上的数等于基数时向前一位数进一。 以个位向十位进位为例:基数为10(2进制的基数是2,类推),个位这个数位上的数量达到了10的状况下,则个位向前一位进1,成为一个十。 在十进制的算法中,个位满十,在十位中加1;十位满十,在百位中加一。 7.不退位减:减法运算中不用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6-22=34。6能够减去2,所以不用向高位5借位。 8.退位减:减法运算中必需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1-22=39. 1不能够减去2,所以必需向高位的5借位。 9.连加:多个数字连续相加叫做连加。例如:28+24+23=85. 10.连减:多个数字连续相减叫做连减。例如
13、:85-40-26=19. 11.加减混合:在运算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例如:67-25+28=70。 12.角: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不重合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符号: 13.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是指将相同的数加法起来的快捷方式。其运算结果称为积。 “”是乘号,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做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叫做积。 10(因数)(乘号)200(因数)=(等于号)2000(积) 14.16的乘法口诀 11=1 12=222=4 13=323=633=9 14=424=834=1244=16 15=525=1035=1545=
14、2055=25 16=626=1236=1846=2456=3066=36 15.79的乘法口诀 17=727=1437=2147=2857=3567=4277=49 18=828=1638=2448=3258=4068=4878=5688=64 19=929=1839=2749=3659=4569=5479=6389=7299=81 16.万以内的数的相识 100=10个10(10个10相加的结果等于100) 1000=10个100(10个100相加的结果等于1000) 17.克 克为质量单位,符号g,相等于千分之一千克。一克的重量大约相于一立方厘米水在室温的质量,大约有一个万字夹的质量。
15、1吨=1,000,000克(一百万克) 1公斤(1千克)=1,000克(一千克) 1市斤=500克(1克=0.002市斤) 1毫克=0.001克(1克=1000毫克) 1微克=0.000001克(1克=1000000微克) 1纳克=0.000000001克(1克=1000000000纳克) 18.千克 千克:(符号kg或)为国际单位制中量度质量的基本单位,千克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运用的基本单位之一。 扩展资料: 1.角的动态定义 一条射线围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叫做角。所旋转射线的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起先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始边,终止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终边 2.角的种类 角
16、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确定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程度,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相反,张开的越小,角则越小。在动态定义中,取决于旋转的方向与角度。角可以分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负角、正角、优角、劣角、0角这10种。以度、分、秒为单位的角的度量制称为角度制。此外,还有密位制、弧度制等。 锐角:大于0,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 直角:等于90的角叫做直角。一个直角等于90度,符号:Rt 钝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 负角:根据顺时针方向旋转而成的角叫做负角。 正角:逆时针旋转的角为正角。 0角:等于零度的角。 余角和补角:两角之和为90则两角互为余角,两角之和为180则两角
17、互为补角。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 对顶角:两条直线相交后所得的只有一个公共顶点且两个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互为对顶角。两条直线相交,构成两对对顶角。互为对顶角的两个角相等。 还有很多种角的关系,如内错角,同位角,同旁内角(三线八角中,主要用来推断平行)! 3.乘法的运算定律 整数的乘法运算满意:交换律,结合律,安排律,消去律。 随着数学的发展,运算的对象从整数发展为更一般群。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安排律:(a+b)c=ac+bc 二年级数学上册视察物体学问点汇总 二年级数学上册视察物体学问点汇总 四、视察物体重点、难点1、
18、建立视察角度(1)通过视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视察物体,看到的形态可能是不同的。(2)能分辨从不同的角度视察到的简洁物体的形态,发展空间观念。 2、轴对称(1)通过观赏图片,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轴对称现象。(2)通过“折一折”“剪一剪”“说一说”等活动,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找到一条恰当的直线即对称轴,对称轴两边的部分形态相同、大小相同、位置相同、方向相反即能够完全重合)。(3)能辨别轴对称图形,会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或点子图中画出简洁的轴对称图形。 3、镜面对称(1)结合实例和详细活动,感知镜面对称现象。(2)经验探究、驾驭镜面对称现象基本特征的过程(镜子里外的两个图形
19、的形态相同、大小相同、位置相同、方向相反),发展空间观念。 学问点1、每个图形的左、右或上、下都是一样的,我们就把这样的物体叫做对称。2、用虚线把图形平分成完全对称的两个部分,这个虚线叫做对称轴。3、倒影属于上下对称。照镜子时,前后、上下位置不发生改变,只有左右的位置发生对换。4、长方形、正方形、圆都是对称图形。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圆有多数条对称轴。 五、统计重点、难点(1)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简洁的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画正字)。(2)进一步相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的),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3)能依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或
20、回答一些简洁的问题(样本容量、比较信息,描述信息等),并让学生尝试作出简洁的决策。 学问点1、“正”字表示法,“正”表示数量5。2、在统计图中,假如一格表示数量2,那么半格就表示数量1。 例题1、在二(一)班选班长时,四位同学的选票如下:张刚:正正王芳:正正正刘红:正李强;正正(1)整理数据姓名张刚王芳刘红李强票数 (2)()的选票最多;(3)()的选票最少;(4)王芳比张刚多多少票? 六、数学广角1、简洁的排列和组合(1)培育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利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2)让学生经验摆学具、画图示、列图表等过程,逐步抽象出全面的、有序的排列和组合的方法,使学生的思维逐步由详细过渡到抽象。(
21、3)能找出最简洁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在活动中培育合作沟通的意识和有序思索问题的实力。 2、简洁的推理(1)经验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进行推断、推理的过程。(2)能借助“做标记”、“列图表”等方式整理信息,并能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按肯定方法进行推理。(3)能有条理的表达自己思索的过程,与同伴进行合作与交 学问点1、在排列和组合中,要按肯定的依次进行,才不会选重或选漏。例题1、简洁的逻辑推理三个同学的数学成果是90分、96分、98分。甲说:“我不是最高,也不是最低。”,乙说:“我比甲高。”那么,甲是()分,乙是()分,丙是()分。2、填符号在里填上+、-、或=4()6=248()8=1670-22(
22、)8674()2366()40()25 二年级数学下册学问点梳理(苏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学问点梳理(苏教版) 1.有余数的除法1、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时,结果中的余数肯定要比除数小。2.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中:商和余数都有单位;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有可能不一样。余数的单位肯定和被除数的单位相同。3、公式:被除数=商除数余数例题:10=33+14.有余数的除法的读法例题:103=31读作:10除以3等于3余12.时、分、秒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
23、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时)1时=60分1分=60秒时间的两种标准写法:8时零5分8时55分8:058:55注:当两个表中时针表示的时间相同时,后面的时间减去前面的时间即可得到经过的时间。3.相识东、南、西、北一.相反的方向:东西南北东北西南东南西北二.确定中心,找方位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是找准以谁为中心。1、早上起来,面对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
24、右面是(南)。2、面对傍晚的太阳,你的前面是(西),后面是(东),左面是(南),右面是(北)。3、面对北面,你的前面是(北),后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东)。4,面对南面,你的前面是(南),后面是(北),左面是(东),右面是(西)。三.平面图中,试卷,地图上的方向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4.相识万以内的数 1.数位表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2.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3.一个万以内的数中间不管有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一个万以内的数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例题:4001和4000.4.留意读写法。例题:8012读作八千零一十二,要用汉字大写。9013是(四)位数,留意是汉字的四。971
25、3里有(9)个千(7)个百(1)个十(3)个一。此处留意小写数字。5.分米和毫米1.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米=100厘米分米可以用dm表示毫米可以用mm表示 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学问点复习 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学问点复习 学问点 1、能正确驾驭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驾驭除法竖式的写法和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 2、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有余数的除法 1、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积累正确的试商方法。 4、能用竖式正确计算有余数除法,了解余数肯定要比除数小。 5、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学问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 分苹果(竖式除法) 学问点: 1、驾驭表内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2、驾驭除法竖式的
26、写法和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 分橘子(有余数的除法(一) 学问点: 1、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会用竖式表示有余数的除法,了解余数肯定要比除数小。 分草莓(有余数的除法(二) 学问点: 1、驾驭正确的试商方法。利用乘法口诀,两数相乘的积最接近被除数,而又比被除数小。 2、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学问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 租船(有余数除法的应用(一) 学问点: 敏捷运用有余数的除法的有关学问解决生活中的简洁实际问题。 派车(有余数除法的应用(二) 学问点: 敏捷运用有余数除法及相关学问解决生活中的简洁实际问题。 练习题 497=()10217=()6416=()7212=() 22113=()1
27、089=()24015=()7218=() 84=()217=()19614=()63=() 参考答案 497=(7)10217=(6)6416=(4)7212=(6) 22113=(17)1089=(12)24015=(16)7218=(4) 84=(2)217=(3)19614=(14)63=(2) 二年级数学下册复习学问点(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复习学问点(人教版)一、解决问题1、同级运算:(连加,连减,连乘,连除,加减混合,乘除混合)根据从左向右的依次,依次计算。同级运算的类型:+,+,+,。2、不同级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内的。不同级运
28、算的类型:+,+,+,+,。带小括号运算的类型:(+),(),(+),()。3、从总数中连续减去两部分(连减算式),也可以写成从总数中减去两部分的和,同时须要用小括号把两部分的和括起来,计算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如:54822=54(8+22)4、把分步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时:(方法:一算,二圈,三换,四抄)先看分步算式的其次步算式,再看其中第一个数和其次个数哪个数是前一步算式的结果,就用前一步算式替换掉那个数,其他的照写。当须要替换的是其次个数,必要时还须要加上小括号。二、表内除法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2、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
29、法计算,总数份数=每份数。把一个数量按每份是多少分成一份,求能平均分成几份;用除法计算,总数每份数=份数。3、除法算式的读法:从左到右的依次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数字不变。4、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被除数除数=商。5、用乘法口诀求商,想:除数商=被除数。6、“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也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都用除法计算,用“一个数另一个数=几倍”。7、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时,所求问题是总数,用乘法计算;所求问题是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8、在须要提出问题并解决时,可以提:加法的问题:求总数,“谁和谁一共是多少?”。减法的问题:进行比较。“谁比谁多多少?;
30、“谁比谁少多少?”。除法的问题:有倍数关系的可以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谁是谁的几倍?”,“是”字前写较大数,“是”字后写较小数。9、一件物品的价格叫单价,买几件叫数量,买几件共须要的钱叫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三、图形与变换1、角:锐角、直角、钝角。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2、平移:当物体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时,是直线运动。自身方向不发生变更。如:推拉窗。3、旋转:当物体围围着一个点或一个轴做圆周运动时,自身方向会发生变更。如:方向盘。4、平移的方法:先确定平移方向和格子数(也就是距离)。找到原图形的各个顶点。把各个点按相同方向平移相同的格子数。把新顶
31、点按原图形的依次连接。五、克和千克1、质量的单位:克和千克。2、称较轻的物品的质量时,用“克”作单位;称较重的物品的质量时,用“千克”作单位。3、一个两分的硬币约是1克。两袋500克的盐约是1千克。4、1千克=1000克=1公斤。1kg=1000g进率是10005、计算或者比较大小时,假如单位不同,就须要把单位统一。一般统一成单位“克”。6、在解决问题时,假如单位不统一,要先统一单位再立式计算,一般是把千克换成克 四、万以内数的相识1、“一、十、百、千、万”是我们学过的五个计数单位,分别在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上表示。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
32、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万千百十个2、数位依次表里: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其次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 3、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万以内数的读法:读数时,要从高位读起,万位上是几就读几万,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中间有一个“0”或者连续两个“0”就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4、万以内数的写法:写数时,也要从高位写起,几个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个百就在百位上写几,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哪一位上一个数字也没有就写“0”占位。5、数的组成:就是看每个数位上是几,就有几个这样的计
33、数单位组成。6、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位数多的大于位数少的数;位数相同时,就比较最高位上的数字,数字大的这个数就大,反之就小;假如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上的数,依次类推。7、最大的一位数:9,最小的一位数:1最大的两位数:99,最小的两位数:10两位数最高位是十位。最大的三位数:999,最小的三位数:100三位数最高位是百位。最大的四位数:9999,最小的四位数:1000四位数最高位是千位。最大的五位数:99999,最小的五位数:10000.五位数最高位是万位。他们的最低位都是个位。7、近似数:与精确数很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大约”“可能”“也许”出现就是近似数。方法:两位数的
34、看个位上的数估算,三位数及三位数以上的看十位上的数估算。(四舍五入) 六、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可以口算也可以笔算。留意在笔算加法是: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减起,假如哪一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假如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作10再减.2、估算方法:估算是整百数:看十位,十位小于五的(4、3、2、1、0)就少看,干脆把个位、十位舍去写作“0”。(四舍)如:532500十位大于五或者等于五的(5、6、7、8、9)就多看,把个位、十位写作“0”的的同时还要在百位上加上1.(五入)如:567600估算成几百几十数(整十数):看个位,个位小于五的(4、3、2、1、0)就少看,干脆把个位舍
35、去写作“0”。(四舍)如:532530个位大于五或者等于五的(5、6、7、8、9)就多看,把个位写作“0”的的同时还要在十位上加上1.(五入)如:567570出现“大约”“可能”“也许”时,就须要估算,要用“”符号。 七、统计1、复式统计表:就是把几个有联系的单式统计表合编成一个统计表,便于更好、更清楚地视察、比较和分析数据。2、条形统计图:一格可以代表5个单位,也可以依据数量的多少来确定一格代表多少。数很大时有的一格可以代表10个单位。八、找规律1、一组图形的循环排列规律:把最终的放在最前,其余的往后移。把最前的放在最终,其余的往前移。2、数列的改变规律:等差数列;前两个数的和相加等于后一个
36、;倍数关系;每个数都是两个相同因数相乘的积。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学问点归纳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学问点归纳 1.表内除法的学问点: (1)理解平均分的意义。会依据表内乘法,计算简洁的除法。 (2)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3)依据乘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洁的乘除法应用题。 (4)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除数商=被除数 2.除法:是四则运算之一,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3.除法的性质 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那几个数的乘积,就是除法的性质。有时可以依据除法的性质来进行简便运算。如:300254=300(254) 4.除法公式 (1)被除数除数=商
37、(2)被除数商=除数 (3)除数商=被除数 5.被除数 除法运算中被另一个数所除的数,如248=3,其中24是被除数 6.除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后面的数叫做除数。 例:82=4则2为除数。8为被除数。除数不能为0,否则没有意义。 7.商:在一个除法算式里,被除数除数=商+余数,进而推导得出: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8.完全商 当数a除以数b(非0)能除得尽时,这时的商叫完全商。如:93=3,3就是完全商。 9.不完全商 假如数a除以数b(非零)除不尽,得到的商就是不完全商。如:103=3.1,这里的3就是不完全商。 10.被除数和商的关系 被除数扩大(缩小)n倍,商也相应的扩大(缩小)n倍。
38、 除数扩大(缩小)n倍,商相应的缩小(扩大)n倍)。 11.26的乘法口诀 22=4 23=633=9 24=834=1244=16 25=1035=1545=2055=25 26=1236=1846=2456=3066=36 12.直角:几何原本中的定义:当一条直线和另一条横的直线交成的邻角彼此相等时,这些角的每一个被叫做直角,而且称这一条直线垂直于另一条直线。 一个直角等于90度,符号:Rt 13.几何中的锐角:大于0小于90(直角)的角。 两个锐角相加不肯定大于直角,但肯定小于平角。 14.钝角:钝角大于直角(90)小于平角(180)的角叫做钝角。 15.平移:平移是指在平面内,将一个图
39、形上的全部点都根据某个方向作相同距离的移动,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平移运动,简称平移。平移不变更图形的形态和大小。平移可以不是水平的。 16.旋转:在平面内,把一个图形绕点O旋转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点O叫做旋转中心,旋转的角叫做旋转角,假如图形上的点P经过旋转变为点P,那么这两个点叫做这个旋转的对应点。 17.旋转的性质 (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3)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相等。 18.旋转的三要素 (1)旋转中心; (2)旋转方向; (3)旋转角度。 留意:三要素中只要随意变更一个,图形就会不一样。 旋转变换是由一个图形变更
40、为另一个图形,在变更过程中,原图上全部的点都绕一个固定的点换同一方向,转动同一个角度 19.表内除法的学问点: (1)理解平均分的意义。会依据表内乘法,计算简洁的除法。 (2)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3)依据乘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洁的乘除法应用题。 (4)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除数商=被除数 20.7、8、9的乘法口诀 77=49 78=5688=64 79=6389=7299=81 21.万以内的数的相识 100=10个10(10个10相加的结果等于100) 1000=10个100(10个100相加的结果等于1000) 22.克 克为质量单位,符号g,相等于千分之一千克。一克的重量大约相
41、于一立方厘米水在室温的质量,大约有一个万字夹的质量。 1吨=1,000,000克(一百万克) 1公斤(1千克)=1,000克(一千克) 1市斤=500克(1克=0.002市斤) 1毫克=0.001克(1克=1000毫克) 1微克=0.000001克(1克=1000000微克) 1纳克=0.000000001克(1克=1000000000纳克) 23.千克 千克:(符号kg或)为国际单位制中量度质量的基本单位,千克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运用的基本单位之一。 二年级数学上册米和厘米学问点汇总 二年级数学上册米和厘米学问点汇总 二、米和厘米角和直角重点、难点1、(1)经验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
42、,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能用给定的“工具”进行估计和测量。(3)相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4)能用厘米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 2、(1)相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能用米估计较长物体的长度。(2)驾驭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能恰当选择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3)相识米尺,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4)初步相识线段,能辨别,能测量线段的长度,能画定长的线段 3、(1)结合生活情境,相识到生活中到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2)通过“找一找”、“说一说”、“折一折”、“画一画”等活动,初步相识角,并且能够分辨。(3)知道一个角各部分的名称,会正确画角。 4、
43、(1)结合详细情境,直观相识直角,会画直角标记。(2)能利用工具推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会利用工具画直角。(3)知道:一个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学问点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3、测量时: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这几,对着几就是几厘米。4、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5、线段的特点:线段是直的。线段有两个端点。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6、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它的两条边是射线不是线段。射线就是只有一个端点,不能测量出长度。如: 角.png 7、角的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边,就画成一个角。用三角板可以画出直角(课本41页图例)。8、三角板上的3个角中,有1个是直角。正方形、长方形都有4个角,都是直角。9、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10、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只和两条边张开的宽度有关。 3种角.png 例题1、1米21厘米=()厘米53厘米-18厘米=()厘米2、一条线段有()个端点,是直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