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版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完全版.docx
《打印版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完全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打印版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完全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自身的学校情境中学及教的根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教育心理学的性质 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及教育学的穿插学科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学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P4 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及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五要素学生 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及教过程 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 教学内容学及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局部,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
2、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 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开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 三过程 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及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 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 、学及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P6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
3、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展研究 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的开展过程 P9-12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代表人物:桑代克 事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二开展时期 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四完善时期 20世纪80年代以后 布鲁纳:认为教育心理学研究包括4方面 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廖世承 1924年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开展及教育 第一节 中学
4、生的心理开展概述 一、心理开展 、定义: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特征:连续性及阶段性;定向性及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二、青少年心理开展的阶段特征 、少年期11、12岁14、15岁,初中阶段 特点: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的矛盾。 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仍以具体形象作支柱,并出现反省思维; 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所开展,但带有片面性和主观性; 心理活动的随意性显著增长,可长时间集中精力学习,能随意调节自己的行动; 产生成人感,独立意识强; 关心自己和别人的内心世界,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开展; 道德行为更加自
5、觉,但自控力不强。 、青年初期14、15岁17、18岁,高中阶段 特点:生理上、心理上、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 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历型向“理论型转化,出现辩证思维; 社会高级情感有了深刻开展; 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识,但理想自我及现实自我、自我肯定及自我否认常发生冲突; 意志的坚强性及行动的自觉性有了较大的开展。 三、中学生心理开展的教育意义 一学习准备 、定义;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开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防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开展的水平和特点。 、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开展过程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 、学习准备不仅影响新学习的成功,而且也
6、影响学习的效率。学习也会促进学生的心理开展,新的开展又为进一步的新学习做好准备。动态 二关键期 、 提出者: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动物身上存在 “印刻 、定义: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拟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如:2岁是口语开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等。、抓住关键期的有利时机,及时进展适当的教育,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节 中学生的认知开展及教育 一、认识开展的阶段理论 、代表人物:皮亚杰 、内容:儿童的认知开展是伴随同化性的认知构造的不断再构,使认知开展形成几个按不变顺序相继
7、出现的时期或阶段;逻辑思维是智慧的最高表现。 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开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等四个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特点: 感觉和动作分化;后期思维开场萌芽 前运算阶段27岁 特点: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场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用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思维受直觉表象的束缚;思维特征: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性;不可逆。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特点:思维可逆,能进展逻辑推理;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思维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 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特点: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展的;能运用假设演绎推理的方式解决问题;具有抽象逻辑
8、思维;具备了补偿性的可逆思维;思维灵活。 二、认知开展及教学的关系 认知开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教学促进学生的认识开展; 教学应适应学生的最近开展区 关于最近开展区 提出者:维果斯基前苏联 定义: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到达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及单独解决问题所到达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开展阶段的过渡状态。 意义:、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到达的开展水平,还应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开展的过程。 、教学应适应最近开展区,走在开展的前面,并跨越最近开展区而到达新的开展水平。 第三节 中学生的人格开展 一人格的开展 、定义: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
9、为并使其及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开展阶段:埃里克森八阶段理论见书P20-21、影响人格开展的社会因素: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二自我意识的开展 、定义: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及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组成: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开展阶段: 生理自我1岁末开场,3岁左右根本成熟 社会自我3岁以后至少年期成熟 心理自我在青春期开场开展和形成 第四节 个别差异及因材施教 一、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含义认知过程: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方案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表达为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等个别差异 一认知方式差异: 、定义: 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
10、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认知差异表现: 场独立及场依存;提出者:威特金场独立性的人对事物的知觉和判断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常根据自己的内部参照,独立进展分析判断;场依存性的人较多地依赖外在参照知觉事物,或者难以摆脱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干扰。沉思型及冲动型;学生对问题解答的速度和准确性方面的差异。所谓沉思型是指对问题的解答速度较慢但错误较少的类型;所谓冲动型是指对问题解答速度较快但错误较多的一种类型 辐合型及发散型:提出者:吉尔福德美国二智力差异 、智力反映了一个人的聪明程度,而且这种聪明程度可以通过智力测验所测定的分数智商来衡量;
11、 、智商呈常态分布,即:全人口中,智力超常和智力低下者均为少数,多数人的智力处于中等水平。 、智力量表:斯坦福比纳量表比率智商韦克斯勒量表离差智商 、差异表现: 见书P27个体差异 群体差异 三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如何因材施教P27 、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二、学生的性格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定义:性格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及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差异表现 性格特征差异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情绪特征和意志特征 性格类型差异 外倾性和内倾型;独立型和顺从
12、型 、教育含义:性格的个别差异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影响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学校教育应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第三章 学习的根本理论 第一节学习的实质及类型 一、学习的实质及特性一学习的心理实质 、概念: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及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历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这一定义说明: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 学习是由反复经历引起的 。 二人类学习和学生的学习、人类的学习及动物的学习有本质的区别: 人的学习是掌握社会历史经历和个体经历的过程 人的学习是以语言为中介的
13、 ; 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我国心理学家对人的学习的定义: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变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历的过程。、学生的学习: 定义: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方案、有组织、有系统地进展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承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学习内容: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的开展;道德品质和安康心理的培养。 二、学习的一般分类P32-33 、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 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把学习分为八类: 信号学习;刺激反响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区分学习;概念学习; 规那么
14、或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智力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 、我国: 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行为标准的学习第二节 联结学习理论P34-43 一、理论要点: 、联结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反响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强化起重要作用;、个体学到的是习惯,是反复练习和强化的结果;、习惯形成后,只要原来的或类似的刺激情境出现,习得的习惯性反响就会自动出现。 二、代表学说: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程序教学及教学机器;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一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 、把学习定义为刺激及反响之间的联
15、结; 、联结的形成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再尝试这样一个往复过程习得的; 、提出三个学习规律,即:效果律、练习律和准备律 效果律是指刺激及反响之间的联结伴随着满意的结果而增强,伴随着烦恼的结果而减弱。练习律是指任何联结,练习运用会增强这个联结的力量,而不练习那么会使联结力量减弱。准备律是指当学习者有准备时,联结实现就感到满意,联结不实现那么感到烦恼,学习者不准备实现而实际联结实现时也会感到烦恼 二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P37 根本规律:理解 、获得及消退 、刺激泛化及分化 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P39 根本规律:理解 、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定义理解 、操作
16、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 强化;逃避条件作用及回避条件作用; 消退;惩罚定义理解 、程序教学及教学机器P40 四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P41 、理论要点、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 信息流 控制构造:期望事项学习动机 执行控制认知策略 、学习阶段及教学设计 第三节 认知学习理论 一、理论要点: 、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构造;、学习是通过顿悟及理解获得;、学习受主体的预期所引导。 二、代表学说:苛勒的完形顿悟说;布鲁纳的认知构造学习论;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承受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一苛勒的完形顿悟说P43-44 根本内容: 、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
17、造完形对完形派学习理论的评价: 、肯定了主体的能动作用,把学习视为个体主动构造完形的过程,强调观察、顿悟和理解等认知功能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这对反对当时行为主义学习论的机械性和片面性具有重要意义; 、完形派在肯定顿悟的同时,否认试误的作用,是片面的。二布鲁纳的认知构造学习论认知发现说P45-47 、布鲁纳学习观: 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构造 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教学观 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根本构造 掌握学科构造的教学原那么:动机原那么、构造原那么、程序原那么、强化原那么理解 、教师应如何做P47 三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承受学习理论 、学习分类: 从学生学习的方式上将学习
18、分为承受学习及发现学习; 从学习材料及学习者原有认知构造的关系上又将学习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P48-491意义学习的实质: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及学习者认知构造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实质性的联系即指这种联系是非字面的联系;非人为的联系是指建立在某种合理的或逻辑根底上的内在联系而非任意的联想或联系。2意义学习的条件:学习材料本身性质客观条件和学习者自身因素主观条件客观条件: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在学习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是在其学习能力范围之内。主观条件:a、学习者认知构造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构造;b、学习者必须具
19、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及认知构造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c、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潜在意义的新知识及认知构造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构造或旧知识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3意义学习的目的就是使符号代表的新知识获得心理意义。、承受学习的实质和技术P49-50 1承受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承受事物意义的学习。2承受学习的心理过程:首先在认知构造中找到能同化新知识的有关观念,然后找到新知识及起固定点作用的观念的一样点;最后找到新旧知识的不同点,从而清晰的区别新旧概念,并在思维活动中融会贯穿,使知识不断系统化。3影响因素:认知构造中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
20、念的可利用性。 关于“先行组织者技术定义: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及认知构造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目的: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区分性,以促进学习的迁移。评价:承受学习是学习者掌握人类文化遗产及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的主要途径。有意义承受学习理论的“组织者技术对促进知识的学习和保持很有价值,教师应灵活地运用这一技术。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P51-53 、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开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开展 、根本观点: 知识观 学习观 学生观第四章 学习动机 第一节 学习动机概述P54
21、-58 一、动机及其功能、动机: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功能:激活、指向、强化 二、学习动机及其根本构造、学习动机:激发个体进展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组成:学习需要 、学习期待P55-56 学习需要及内驱力: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附属内驱力学习期待及诱因:、种类:高尚的动机及低级的动机; 按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分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及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按学习动机的作用及学习活动的关系分内部学习动机及外部学习动机 。按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分三、及学习效果的关系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打印 教育 心理学 考试 大纲 完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