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讲评教案(4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讲评教案(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讲评教案(4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讲评教案 逯东辉一、 教学目标1. 能记住人类的直系祖先和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的主张。2. 能说出商鞅变法的内容和意义。3. 能说出丝绸之路的路线,起点和终点,并分析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二、试卷分析本次七年级历史考试,考试范围114课,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由于教学进度较慢,没有讲到考试的地方,造成一些试题,学生不会做,同时由于学生书写不规范,基础知识掌握的不牢固,造成学生普遍得分不高。七七班最高分35分,最低分4分,说明学生之间的差距较大 。 三、考试数据分析 七一 七二 七三 七四 七五 七六 平均分 19.18分 18.73 17.44 18.2 15.9
2、4 16.89 及格人数 7人 4人 1人 5人 0人 1人 班级 七七 七八 七九 七十 七十一 七十二 平均分 18.82 15.33 17.9 16.21 16.06 17.7 及格人数 4人 0人 6人 7人 3人 3人 四、评讲试卷选择题,每小题1分,教师出示答案,学生进行改正1.B 2.C 3.B 4.B 5.B 6.A 7.C 8.B 9.C 10.C 11.D 12.B 13.C 14.D 15.B 16.A 17.D 18.C 19.B 20.A 教师重点讲解一些错题、难题2.在六七千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进入农耕文化时代,下列表述符合这两个氏族
3、农耕文化特征的是( ) A开始应用铁制农具 B推广农耕技术 C饲养家畜制造陶器 D确立土地私有制 解析:本题主要抓住关键时间“六七千年前”,人们当时进入农耕时代, 开始饲养家畜制作陶器,ABD都是战国时期,不符合题意,顾选C 10.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公作则迟,分地则速”的现象,主要是因为( ) A分封制的推行 B百家争鸣的活跃 C铁器牛耕的推广D合纵连横的开展 解析:主要理解公作则迟,分地则速这句话的意思,分地后,由农民耕种,积极性大大提高,分封制开始于西周,与题干不符,百家争鸣主要是思想方面,合纵连横是战争时期的政策,与题干不符,故选C 20,张骞通西域后,许多西语物产开始传入中原,这些物
4、产有( ) 葡萄胡萝卜汗血马水稻 A B C D 解析:此题,用排除法,水稻最早种植于河姆渡居民,是中国特有的,不是西域传到我国的,故排除,选A 选择题方法总结1.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子,直选法。 2.排除法,排除其中一个选择项,即可选对。 3.选择项对比法,对比四个不同的选择项,找出差异,找出与题意相关的选项。 21(1)原因:社会发生深刻而广泛的变化(或社会急剧变化);老子;天人合一。 (2)仁和礼;意思:自己不希望他人对待自己的言行,自己也不要以那种言行对待他人(1分);启示:我们平时对待人和事都应该有仁爱之心,以德伴随自己,可以让我们活得更充实和和谐等;仁政。23.(1)物品:手工业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历史 期中考试 试卷 讲评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