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4课 琵琶行(节选) 导学案(10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4课 琵琶行(节选) 导学案(1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4课 琵琶行(节选) 导学案(10页).doc(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琵琶行(节选)1.品味诗歌意境,分析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2.领悟诗歌的艺术特色,学习“以有形写无形”描写音乐的方法。3.理清全文脉络,分析本诗的结构特点和塑造人物的手法。琵琶行是白居易在唐宪宗元5),遭权贵打击被贬为江州司马后次年的作品。一个萧瑟的秋夜,诗人送客至浔阳江头,偶逢琵琶女,从其不幸的身世遭遇联想到自己政治上的坎坷失意,顿时触发“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痛苦心境,悲怆之意油然而生。他饱蘸满腹辛酸之泪,尽情倾诉悲愤之情,写下了千古绝唱琵琶行。琵琶行是一首抒情性很浓的长篇叙事诗,既是唐代七言叙事诗的代表作,又是我国古典叙事诗创作的又一高峰。其中关于琵琶演奏技巧的描写,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
2、界,因而本篇也是我国古典诗词中形象描绘音乐的代表作之一。世纪*教育网白居易是中唐时期继杜甫之后的又主义诗人。他倡导“新乐府”,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继承和发扬了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主张诗歌要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其诗歌平易通俗,相传连老妪也能听懂。白居易的诗歌创作分两个时期。从入仕到贬江州司马以前是前期,仕途一帆风顺,始终怀着“为民请命”“兼济天下”的理想。这一时期的创作以讽喻诗为主。自被贬为江州司马到去世是后期,是他“独善其身”的时期,将儒家“乐天知命”、道家“知足不辱”和佛家“四大皆空”糅合起来以作“明哲保身”的法宝。他悔恨“三十气太
3、壮,胸中多是非”。这一时期创作的诗歌以闲适诗和感伤诗为主。唐宪宗元和十年(815),与拥首领吴元济有勾结的淄青节度使李师道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长安城顿时一片混乱。白居易当时任东宫赞善大夫,是个陪侍太子的闲职,不能过问朝政,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上书请求缉捕凶手,终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就是诗人被贬江州第二年所写的一首抒情气氛浓厚的叙事诗。诗人借琵琶女的遭遇抒发了自身沦落天涯的不幸。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银篦() 转徙() 荻花() 幽咽()悯然()贾人()恬然()迁谪()钿头()管弦()红绡()霓裳()呕哑()六幺()嘲哳()湓浦口()虾蟆陵()悄无言()东船西舫()轻拢慢
4、捻()水浆迸()2.多义词。3.古今异义词。明年秋,送客湓浦口古义:今义: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古义:今义:暮去朝来颜色故古义:今义:铁骑突出刀枪鸣古义:今义:整顿衣裳起敛容古义:今义:1.这首诗写了琵琶女的几次演奏?请作简要分析。2.根据乐声的起伏、感情的变化,第2段“大弦嘈嘈秋月白”中的乐声描写可以分为几个小层次?请作简要分析。【来源:21世纪教育网】3.诗人认为自己与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请分析二人“同”在何处。4.请找出这首诗中描写月的诗句并加以分析。5.这首诗的艺术特色是什么?6.诗人白居易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泪洒青衫呢?古典诗词塑造人物常用的四种手法通过塑造人物形情感、反
5、映社会生活,是小说、散文、戏剧、诗歌等文学作品共用的手段,古典诗词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常常运用以下四种表现手法。一、比兴。如诗经氓: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甚。”诗句以桑叶、斑鸠起兴,用自然现象来起兴,引出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用枯落的桑叶比喻女主人公由年轻貌美到人老珠黄的变化。这些比兴手法的运用,有助于诗歌形象的塑造,也有助于读者走进主人公的生活世界,体会他们的真情实感。二、细描。塑造人物形象物的语言、行动等细节的描写。如邶风静女中“爱而不见”这一生活细节表现了姑娘的天真、活泼和调皮。再如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的细节描写,刻画了一个爱憎分明、不
6、忍离去但又无可奈何的女性形象。www.21-cn-三、烘托。如杜甫登高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用落叶纷纷来渲染一种清冷肃杀的气氛,从而衬托诗人穷困潦倒、漂泊无依的形象。又如柳宗元江雪中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营造了一种冷寂的氛围,为塑造老渔翁不怕严寒、能耐孤独的高傲品性进行了有力的烘托。21cnjy四、对比。如诗经氓中,女主活泼幸福与婚后被无情抛弃后的决绝形成鲜明的对比,男主人公婚前的忠厚与婚后的无情也形成鲜明对比。通过对比,刻画了女主人公的善良刚强,反衬出男主人公的无情无义、“二三其德”。www-2-1-cnjy-com后三种手法在白琵琶行中都有所体现。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
7、琶半遮面”属对琵琶女行为动作的细描,“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等属环境烘托,琵琶女年轻时期与年长之后形成鲜明的对比。【来源:21cnj*y.co*m】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寻声暗问弹者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
8、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1.“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在诗中有什么作用?答:2.这节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来描写琵琶乐曲,请按乐曲表现特点的不同填空。(1)“大弦嘈嘈如急雨”表现了乐声的;(2)“小弦切切如私语”表现了乐声的;(3)“间关莺语花底滑”表现了乐声的;(4)“幽咽泉流冰下难”表现了乐声的。3.这部分对音乐的描写十分成功,请谈一谈比喻的修辞手法在其中产生的艺术效果。4.“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5.“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诗人将月夜送别的情景写得十分凄美。请扩展这两句诗,根据语境,构造合理的情景
9、。(不少于50字)21教育网6.阅读下面的文字,将有关内容压缩成一段介绍“浸月亭”来历的文字。要求:不遗漏要点,不超过80字。九江,古称江州。这里有著名台”的故址,故址上建有一座亭子,名字叫作“浸月亭”。为什么这座亭子叫“浸月亭”呢?据说,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唐元和十年至十三年(815818)被贬为江州司马时,经常到这座亭子饮几杯酒,赋几首诗,与朋友见面。这期间,他写了著名的琵琶行,诗中有“别时茫茫江浸月”一句,从此,人们就把这个亭子叫“浸月亭”了。参 考 答 案知识记忆与理解基础知识梳理1.bxdymntinzhdinxinxiochnu yyozho zhphqiofnninbn2.名词,话
10、/名词,字/的)声音/动词,说动词,吩咐,命令/动词,命名,题名数词,几/名词,数量副词,暂时/副词,一下子,忽然动词,拨动/名词,拨子,弹奏弦乐所用的工具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3.古义:指第二年。今义:今年之后的第二年。古义:因此作,是连词“因”和动词“为”构成的两个词。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古义:指神态、脸色、姿容。今义:指色彩。古义:指冲出来。今义:指鼓出来;优秀,不凡。古义:指整理。今义:指对混乱的局面进行治理。思维探究与创新1.这首诗写了琵琶女的三次演奏是贯穿全诗的主线,围绕它,诗人将情、景、事高度融合在一起,绘制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三次演奏中,第一次是暗写、略写。琵琶女没有出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4课 琵琶行节选 导学案10页 九年级 语文 上册 琵琶行 节选 导学案 10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