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doc
《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doc(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精品文档】第 14 页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 尽管工业化进程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但随之而来的环境恶化尤其是空气污染以及吸烟率居高不下等因素,使得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控工作面临严峻考验。呼吸系统疾病在我国城乡居民中最常见、病死率最高,经济负担也最重。雾化吸入疗法是呼吸系统相关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与口服、肌肉注射和静脉给药等方式相比,雾化吸入疗法因药物直接作用于靶器官,具有起效迅速、疗效佳、全身不良反应少、不需要患者刻意配合等优势,被国内外广泛应用。在我国,由于缺乏药物、设备和临床经验等原因,许多基层
2、医院甚至高级别医院在雾化吸入治疗中存在许多不规范之处,进而影响到患者的疗效。基于此,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携手国内儿科、耳鼻喉科、胸外科和药理学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制定本共识,以期更好地指导各级医务人员开展规范的雾化吸入治疗工作。第二部分常用雾化吸入药物的药理学特性和安全性一、常用雾化吸入药物的药理学特性(一)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最强的气道局部抗炎药物,它通过对炎症反应所必需的细胞和分子产生影响而发挥抗炎作用。的抗炎机制可分为经典途径(基因途径)和非经典途径(非基因途径)。经典途径是指激素与胞质内的激素受体(简称胞质受体)结合,并转运进入细胞核后影响核酸的转录而发挥抗炎作用;非经典途径是指激
3、素与细胞膜激素受体(简称膜受体)结合,在数分钟内生效;高剂量的能够有效启动数量少、亲合力弱的膜受体快速通道。国内已上市的为布地奈德()和丙酸倍氯米松()。其他如丙酸氟替卡松、环索奈德等雾化剂型尚未在国内上市。、:是第二代吸入性不含卤素的糖皮质激素,其药理基础基于、位亲脂性乙酰基团及碳位游离羟基。和位的亲脂性乙酰基团增强糖皮质激素受体亲和力,增加了在气道的摄取和滞留,且全身消除快,相比于第一代糖皮质激素气道选择性更强,具有较高的局部系统作用比。独特的酯化作用可延长药物在气道的滞留时间,具有高气道选择性并降低全身作用风险 。适度的脂溶性和水溶性,能更容易通过气道上皮表面的黏液层和细胞膜,快速发挥抗
4、炎作用,尤其适合急性期时与短效 受体激动剂()联用。的口服绝对生物利用度为,而首过消除高达。此外,混悬液的药物颗粒在电镜下显示为平均直径为的细小类圆形表面不规则微粒,可最大限度地增大药物表面积,提高雾化效能。、:是人工合成的第一代局部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为前体药物,在酯酶作用下活化裂解,部分生成具有活性的-单()而发挥其药理作用,部分生成无活性的-单。在体内裂解所需的酯酶在肝脏、结肠、胃、乳房和大脑及血浆组织等部位也有表达,在肺外组织中活化的与全身不良反应发生密切相关。的水溶性较低,导致其在支气管黏膜的黏液层溶解缓慢,因此其肺部吸收过程受限于黏液溶解速率。和的口服绝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和,而首过
5、消除在左右。此外,混悬液的药物颗粒在电镜下显示为长约的针状,该颗粒形状会降低雾化效能(参见第一部分的“影响雾化效能的主要因素”)。目前国内常用的药理学特性见表。表2目前国内常用的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的药理学特性(二)支气管舒张剂、选择性受体激动剂: 受体激动剂是临床最常用的支气管舒张剂,根据其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的不同可分为 与长效 受体激动剂()两种。目前临床上雾化吸入所用制剂主要为。制剂的共同特点是起效迅速、维持时间短,代表药物有特布他林和沙丁胺醇。有文献报道,特布他林对 受体选择性及对肥大细胞膜的稳定作用均强于沙丁胺醇。、胆碱受体拮抗剂:根据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的不同可分为短效胆碱受体拮抗剂()
6、与长效胆碱受体拮抗剂()两种。目前临床上的雾化吸入制剂主要为。异丙托溴铵为常用的吸入制剂,该药为选择性胆碱 受体拮抗剂,由于其阻断突触前膜上受体可促使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因而部分削弱了阻断受体所带来的支气管舒张作用。常用雾化吸入及作用时间见表。表3常用雾化吸入短效、的作用时间及受体选择性另外,临床有吸入性复方异丙托溴铵制剂,其.溶液内含有异丙托溴铵. 和硫酸沙丁胺醇.(相当于沙丁胺醇碱.)。需注意:复方异丙托溴铵不能与其他药品混在同一雾化器中使用。(三)抗菌药物临床上用于雾化吸入的抗菌药物有氨基糖苷类的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内酰胺类的氨曲南、头孢他定,黏菌素,抗真菌药物二性霉素等。
7、雾化吸入抗菌药物的特点是吸入后肺部浓度高,全身不良反应少。抗菌药物雾化吸入多应用于长期有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支气管扩张症和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院内获得性肺炎,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由于目前我国尚无专供雾化吸入的抗菌药物制剂,不推荐以静脉抗菌药物制剂替代雾化制使用。有些静脉制剂中含有防腐剂(如酚、亚硝酸盐等),吸入后可诱发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的发作。(四)祛痰药、-乙酰半胱氨酸:可降低痰的黏滞性,并使之液化而易于排出。近年来,多项研究结果提示,雾化吸入-乙酰半胱氨酸可用于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治疗,可改善患者肺功能,尤其适用于早期患者 。、盐酸氨溴索:可降低痰液黏稠度,增强支气管上皮纤毛运动,增加肺泡
8、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使痰容易咳出。此外,还有镇咳作用。盐酸氨溴索雾化剂型在国内尚未上市。常用雾化吸入药物及推荐剂量见表。表4 常用雾化吸入药物及推荐剂量二、常见雾化吸入药物的安全性及药物的相互作用(一)常见雾化吸入药物的安全性、: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全身给予糖皮质激素。不良反应的发生与药物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吸收入循环的生物利用度有关,而这部分取决于的药动学、吸入装置及患者依从性等因素。研究显示,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无明显抑制作用,对血糖、骨密度影响小。长期研究(数据来源于)未显示低剂量雾化吸入对儿童生长发育、骨质密度、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局部不良反应包括声嘶、
9、溃疡、咽部疼痛不适、舌部和口腔刺激、口干、反射性咳嗽和口腔念珠菌病,通过吸药后清水漱口可减少其发生。其中,是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可用于岁以下儿童使用的雾化吸入激素,也是妊娠安全分级为类的糖皮质激素(包括鼻用和吸入制剂)。两种的常见不良反应见表。表5 常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的常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支气管舒张剂:吸入 受体激动剂虽然具有较强的受体亚型选择性,但是过量或不恰当使用可能导致严重不良反应。不良反应主要有:骨骼肌震颤、头痛、外周血管舒张及轻微的代偿性心率加速。罕见过敏反应包括血管神经性水肿、荨麻疹、支气管痉挛、低血压、虚脱等。吸入 受体激动剂可能会引起口部和咽喉疼痛及支气管痉挛症状或
10、原有症状加重现象 。胆碱 受体拮抗剂不良反应主要有:头痛、恶心、口干、心动过速、心悸、眼部调节障碍、胃肠动力障碍和尿潴留等。和其他吸入性支气管舒张剂一样,有时可能引起咳嗽、局部刺激,极少情况下出现吸入刺激产生的支气管痉挛。偶有变态反应如皮疹、舌、唇、和面部血管性水肿、荨麻疹、喉痉挛和过敏反应。几种吸入性支气管舒张剂的常见不良反应见表。表6 几种吸入性支气管舒张剂的常见不良反应(二)药物相互作用:联合雾化的协同、配伍关系医务人员充分了解各种药物在同一雾化器中配伍使用的相容性和稳定性可更好地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的复方溶液说明书注明不能与其他药物混同在同一雾化器中使用。第
11、三部分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一、 哮喘(一)定义和治疗策略 哮喘是一种特异性疾病,通常表现为慢性气道炎症,有喘息、气短、胸闷等呼吸症状且逐渐加重,存在可逆的呼气气流受限。哮喘长期治疗药物可分为控制性药物、缓解性药物和重度哮喘的添加药物三类。长期维持治疗,首先推荐定量吸入器或干粉吸入器治疗,但部分病情较重,需要较大剂量药物治疗的患者以及不能正确使用吸入装置的患者如婴幼儿,可考虑通过雾化吸入给药。哮喘急性发作的初始治疗包括重复吸入短效支气管舒张剂、吸入或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等联合雾化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和糖皮质激素治疗,可明显降低住院率.(二)哮喘常用雾化吸入药物推荐、支气管舒张剂:是哮喘患者预
12、防或缓解症状所必需。对于轻、中度哮喘急性发作,重复吸入 通常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可快速逆转气流受限(证据级别)。推荐在初始治疗第 小时,间断(每 分钟)或连续雾化给药,随后根据需要间断给药( 次 );在治疗效果不佳时,再考虑添加 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对于重度哮喘急性发作,联合 和 治疗可更好改善肺功能,降低住院率 。、: 是当前治疗哮喘最有效的抗炎药物 。在哮喘发作或症状加重的初期,雾化吸入支气管舒张剂联合大剂量( 倍基础剂量)可以替代或部分替代全身应用激素。对全身使用激素有禁忌的患者,如胃十二指肠溃疡、糖尿病等患者可以采用 雾化给药。在哮喘急性发作的急诊治疗中,出现症状后首个小时给予高剂量,可
13、降低未接受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患者的住院需求(证据级别),且耐受性良好 。急诊留观结束回家后,大多数患者应给予常规持续 治疗,因为重度急性发作是未来发生急性发作的危险因素(证据级别) 。含 的治疗方案可显著降低哮喘相关性死亡或住院(证据级别)。 混悬液为临床应用最早和最广泛的 。诸多研究结果表明,雾化吸入 可作为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哮喘急性发作的替代或部分替代治疗。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一)定义和治疗策略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以持续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进行性发展,与气道和肺脏对有毒颗粒或气体的慢性炎性反应增强有关,急性加重和并发症影响着疾病的严重程度和对个体的
14、预后。对稳定期患者常用的药物推荐治疗包括支气管舒张剂、 和祛痰药等 。雾化吸入给药对于一部分年老体弱、吸气流速较低、疾病程度较重、使用干粉吸入器存在困难的患者可能是更佳选择。急性加重期患者短期内咳嗽、咳痰、气短和(或)喘息加重,痰量增多,咳脓性或黏液脓性痰,需要改变药物治疗方案 。上下呼吸道感染、吸烟、空气污染、吸入变应原、误吸、维持治疗中断等均可导致急性加重 。病情较轻的患者可在门诊雾化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口服或雾化、抗菌药物治疗。病情较重需住院的患者,采用氧疗、抗菌药物、祛痰、营养对症支持、机械通气、雾化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口服及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或雾化治疗 。(二)慢阻肺常用雾化吸入药物推荐
15、、支气管舒张剂:反复给予雾化吸入短效支气管舒张剂是慢阻肺急性加重的有效治疗方法 。通常 较适用于慢阻肺急性加重的治疗,若效果不显著,建议加用。、:雾化吸入高剂量 可降低慢阻肺急性加重炎症水平,缓解急性加重症状,改善肺功能。其疗效与全身应用激素相当,且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低。单独使用雾化吸入,可替代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 。每天雾化 的( , 次 或 , 次 ),能达到与静脉注射甲泼尼龙( )相当的疗效,但对剂量和疗程尚未达成共识,现有临床研究疗程通常为 ,根据急性加重严重程度,调整剂量和疗程。、祛痰药:对于痰多黏稠不易咳出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联合 与祛痰药雾化吸入可协同排痰,但慢阻
16、肺全球倡议() 中未被推荐为常规用药 。三、支气管扩张症(一)定义和治疗策略支气管扩张症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支气管树的病理性、永久性扩张,导致反复发生化脓性感染的气道慢性炎症,临床表现为持续或反复性咳嗽、咳痰,有时伴有咯血,可导致呼吸功能障碍及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由于支气管结构破坏,痰液引流不畅,加上反复急性加重、经常使用抗菌药物等因素,使得气道内以铜绿假单胞菌为常见的多重耐药细菌长期存在。一旦感染急性加重,治疗十分困难。除了全身使用抗菌药物外,可以雾化吸入抗菌药物作为局部治疗,增加抗菌治疗的效果。(二)支气管扩张症常用雾化吸入药物推荐、抗菌药物:美国 已批准妥布霉素用于雾化吸入治疗囊性纤维化疾
17、病。有研究报道在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加重期使用妥布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或多黏菌素 雾化吸入, 次,疗程 ,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近年国外也有一些作者报道,在支气管扩张症稳定期长期雾化吸入上述抗菌药物,疗程为 周至 个月不等,多数为间歇给药或周期性给药,可以显著减少支气管扩张症患者急性加重的次数和延长急性加重的间歇期,降低痰菌负荷量,但是对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改善不明显 。、支气管舒张剂和:由于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常常合并气流阻塞及气道高反应性,可以按需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和 作雾化治疗 ,使用的药物和剂量可参照慢阻肺急性加重部分。四、慢性支气管炎(一)定义和治疗策略慢性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
18、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或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 个月或更长时间,连续 年或 年以上,并排除具有咳嗽、咳痰、喘息症状的其他疾病。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和慢阻肺相似,的慢阻肺由慢性支气管炎发展而来 。如果患者只有慢性支气管炎而无持续气流受限,则不能诊断为慢阻肺 ,但是慢性支气管炎会引起肺功能下降加速、气流阻塞进展加快、慢阻肺急性加重风险增加、呼吸疾病相关死亡风险增高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更差。 最新引用的研究发现,目前或既往长期吸烟者即使肺功能储备良好,仍可伴明显的呼吸系统症状慢阻肺评估测试()评分 分、气道病理学改变,并发生慢阻肺急性加重样事件,应当加以重视, 并已使用多种
19、呼吸系统药物(支气管舒张剂和) 进行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治疗方案包括控制感染、镇咳祛痰和平喘,缓解期治疗包括戒烟、预防感冒、接种疫苗等 。(二)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常用雾化吸入药物推荐对于症状显著、常规治疗效果欠佳者可以使用雾化吸入药物如、支气管舒张剂和祛痰药,以促进患者恢复(可参考本共识第三部分慢阻肺章节)。五、激素敏感性咳嗽(一)定义及治疗策略在慢性咳嗽常见病因中,由于咳嗽变异性哮喘、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和变应性咳嗽均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因此被统称为激素敏感性咳嗽,占所有慢性咳嗽病因的。病因为导向的诊断流程是慢性咳嗽诊断和治疗的基础,可减少治疗的盲目性,提高治疗成功率;当客观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雾化 吸入 疗法 呼吸 疾病 中的 应用 专家 共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