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18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1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18页).doc(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1.历史修筑的历史朝 代修建目的长城起讫地点地 位春秋战国防邻国,御匈奴秦御匈奴西起临洮,东至辽东,五千千米汉御匈奴西进盐泽,东到辽东超过一万多公里,中国历史上最长的长城明防范蒙古女真民族西到嘉峪关,东到鸭绿江是历时最长、工程最坚固、至今保存完好2、建筑风格选材和构筑原则: 因地而异,就地取材,用险制塞,因各地的地形形势和自然条件的差异而不同。和当地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取得了协调一致的效果。建筑风格:朴实浑厚,粗犷奔放,雄伟壮观,气势磅礴。具有强大的美学魅力3、复杂完备的防御体系特点:以烽燧内报警系统、城墙为前沿阵地,敌台为前沿战斗据点,关为区域防线的支撑点,后方城
2、障为纵深防线,以军用道路互相联系沟通。总之是体系完备,防御严密,结构复杂,具有强大的防御功能4、丰富的文化内涵建筑艺术雄伟壮观、气势磅礴、布局巧妙,结构合理;装饰艺术成就很高;雕饰精美、精雕细刻、美观文学方面产生了许许多多的民间传说、说唱戏曲、诗词歌赋、绘画雕塑等作品。5、长城的历史作用:巍峨的历史丰碑有利于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下侵扰,有效地保护内地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命财产;保障了丝绸之路的安全畅通,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历代王朝的驻兵、移民和垦荒屯田,促进了长城沿线经济文化的发展;地处游牧区和农耕区的分界线,促进了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二、秦始皇陵及兵马俑1、秦始皇陵骊山陵墓修建
3、目的:为死后能让自己的灵魂继续享受生前的尊严和荣华富贵.地位:开创了后世帝王厚葬之风的先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陵园,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座帝王陵。结构:按照“事死如生”的原则,环绕着三层围墙,分内城和外城。以陵寝、地宫和陪葬墓等为基本格局 文物:高车和安车。从外形看:造型生动,构造精美,装饰华丽,制作工艺复杂;从本质上表现了秦代我国劳动人民在青铜冶炼、雕塑、彩绘技术方面的卓越才能2、秦陵兵马俑1. 地位:秦陵按照“事死如生”的原则。兵马俑是秦陵的一组陪葬坑,位于秦陵东侧。2.秦陵兵马俑的布局:共有四个,为坑道式的地下土木建筑结构。 1号坑:面积最大,临战军阵;陶俑为主;弓弩为武器 2号坑:
4、面积较小,内容丰富,是兵马俑坑中的精华 3号坑:面积最小,呈凹字形结构;指挥部现存的三个坑大小不等,形状各异。坑内编排有序,体现出严密的组织。3.阵容:兵马俑军阵生动展现了秦军威武雄壮的豪迈气势。坑内编排有序,体现出严密的组织四号坑分别编列为右、左、中军和指挥部,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军阵编列体系。?象征着守卫陵园的职能。?4.秦陵兵马俑所反映的历史状况。反映了当时国家统一稳定,建立了一整套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有巨大的财力、物力、人力从事大规模的建筑;农业发达,经济繁荣,国力强大;秦军强大,军容整肃,装备完备,有先进的军事制度,具有奋击百万的宏伟气派。当时社会的尚武风气。5.兵马俑的历史文化价值:
5、(历史研究价值、实用价值、艺术价值) 是中国最大的古代军事博物馆,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化艺术宝库。秦始皇创立的这种陵寝制度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以后历代帝王陵墓所效仿,直至明、清。这也是中国古代丧葬文化的一个发展。兵马俑形态各异,连同他们的战马、战车和武器,成为现实主义的完美杰作,同时也保留了极高的历史价值。为我们研究秦朝政治、经济、军事制度、文化艺术及科学技术等,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兵马俑架起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友谊。秦陵兵马俑所体现出来的古代中国工艺、美术、造型等方面的高超技艺:高度概括和细腻写实的艺术手法,是雕塑艺术史上的奇葩。
6、 说明: 有整体效果,比例匀称、神态逼真、生动传神;是历史的生动再现;兵器:制作工艺非常高超,性能精良,代表中国青铜兵器生产的最高水平。堪称世界治金史上的奇迹。三、西藏的世界文化遗产布达拉宫1、位置与修建历史:位置:矗立在拉萨市中心的红山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古宫殿群。“布达拉”的含义:是梵文“普陀罗”的音译。指佛教圣地普陀山,意思是指是西藏的佛教圣地。(3)建筑结构:白宫、红宫、僧舍三大部分。白宫:历代达赖从事政治、宗教和生活起居的地方。主殿东大殿,是达赖举行坐床、亲政大典的地方。 红宫:主要建筑是历代达赖的灵塔殿和佛堂。(达赖五世的灵塔殿和殊胜三界殿。)僧舍:(4)建筑特色:红白色彩鲜明,
7、层次高低错落,匀称和谐;呈现藏汉合并风格(5)价值:?布达拉宫号称“世界屋脊上的明珠”,它的宫殿布局、土木工程、金属冶炼、绘画、雕刻等方面均闻名于世,体现了以藏族为主,汉、蒙、满各族能工巧匠高超技艺和藏族建筑艺术的伟大成就。不仅具有高度的文化艺术价值,也是千年余来藏汉民族友好往来的见证,有力地证明了西藏自古以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三、西藏的世界文化遗产风格多样的吐蕃古建筑群大昭寺1、大昭寺的位置: 位于布达拉宫的东南,今拉萨旧城的中心。 2、大昭寺的建寺历史:7世纪中期初建(始建于公元647年),是藏王松赞干布为安置文成公主和尺尊公主带来的两尊佛像而建;9世纪时改称大昭寺,意为存放
8、经书的大殿;17世纪时,达赖五世大规模修葺和扩建,最终形成现今的宏大建筑。3、建筑风格:汉、藏、尼泊尔和印度建筑艺术的合璧之作。 (1)经堂大殿殿顶覆盖鎏金铜瓦,殿内的梁架、斗拱和藻井等,均采用汉族建筑风格;(2)白石砌墙、里边藏式方窗的碉楼式建筑,则呈现藏族样式。(3)屋檐下排列成行的木雕伏兽和人面狮身,又富有尼泊尔和印度的艺术特色。4、价值:珍藏的文物具有高度的文化艺术价值。 也是千余年来汉藏民族友好交往的见证。 有力地证明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四、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北京故宫(修建:明朝永乐年间)布局结构:故宫外分别环绕着紫禁城和皇城。遵循传统礼制而建,从午门到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世界文化遗产 18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