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发展史(9页).doc
《中国服装发展史(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服装发展史(9页).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编号 天津商业大学毕业论文课题名称: 时装艺术鉴赏学生姓名: 吕 晶学号: 20093626专业: 艺术设计班级: 0905班指导老师: 汤 娜2010年5月26日目录:1.原始服饰2.夏商周服饰 3.战国胡服 4.汉朝服装5.魏晋笼冠大袖衫6.魏晋杂裾垂髾服 7.南北朝明光铠 8.唐代服装9.辽代北班服饰 10.金代贵族服饰 11.元代贵族便服 12.明代男子大襟袍 13.清代琵琶襟马褂14.太平天国宽袖服 15.20世纪20年代服装16.解放战争时期(1945.9-1949.9)军服17.现代服装必须迎合个性时代摘要:服装是一种记忆,一种语言,它的变化它记录了历史的变迁和发展,记载着人
2、们思想的变化,反映了社会政治文化现象,折射出社会政治、经济、民俗、宗教、社会风尚和价值观的发展变化。反映着中国人民在不同时期的生活方式、审美以及对时尚的不同的理解和追求。关键词服饰 颜色 盛行 便服 样式 裙 设计 纹样 图案 袍1.原始服饰 在纺织技术尚未发明之前,动物的毛皮是人们服装的主要材料。当时还没有绳、线,可能用动物韧带来缝制衣服。在山顶洞人的遗址及其它古墓里,层发掘出大量的装饰物,其中有头饰、颈饰和腕饰等,材料有天然美石、兽齿鱼骨和海里的贝壳等,当时佩戴这些饰物,可能不仅是为了装饰,也许还包含着对渔猎胜利的纪念。在茹毛饮血的猿人时期,人们用兽皮和树叶保护身体,遮蔽烈日或御寒,这是最
3、原始服装的雏形。在茹毛饮血的猿人时期,人们用兽皮和树叶保护身体,遮蔽烈日或御寒,这是最原始服装的雏形。2.夏商周服饰 夏商周时期是中国服饰史由原始社会以巫术象征过渡到以政治伦理为基础的王权象征的重要历史时期。夏、商两代已有冕服。论语有“子曰,禹,吾无间然矣,恶衣服而致美黼冕”就是说夏禹平时生活节俭,但在祭祀时,则穿华美的礼服黼冕,以表示对神的崇敬。 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又说:“周监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说明夏商周三代服制是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各有变革和发展。 这个时期的织物颜色,以暖色为多,尤其以黄红为主,间有棕色和褐色,但并不等于不存在篮、绿
4、等冷色。只是以朱砂和石黄制成的红黄二色,比其他颜色更鲜艳,渗透力也较强,所以经久不变并一直保存至今。经现代科技分析,商周时期的染织方法往往染绘并用,尤其是红、黄等正色,常在织物织好之后,再用画笔添绘。3.战国胡服 战国胡服战国时期的服饰有较明显的变化,比较重要的是胡服的流行。所谓胡服,实际上是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服装,它与中原地区宽衣博带式汉族服装有较大差异,一般为短衣、长裤和革靴,衣身瘦窄,便于活动。首先采用这种服装的赵武灵王,是中国服饰史上最早一位改革者。短衣齐膝是胡服的一大特征,这种服装最初用于军中,后来传入民间,成为一种普遍的装束。在战国时期,胡服的诞生打破了服饰的旧样式。胡服的短衣、长
5、裤和革靴设计,善于骑射,便于活动,在军队里广为盛行。4.汉朝服装从这一时期开始,平民开始穿着精织服饰。汉代曲裾深衣不仅男子可穿,同时也是女服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服式。这种服装通身紧窄,长可曳地,下摆一般呈喇叭状,行不露足,以表示出女性的文静与优雅。衣袖有宽窄两式,袖口大多镶边。衣领部分很有特色,通常用交领,领口很低,以便露出里衣。如穿几件衣服,每层领子必露于外,最多的达三层以上,时称“三重衣”。另外,汉代窄袖紧身的绕襟深衣。衣服几经转折,绕至臀部,然后用绸带系束,衣上还绘有精美华丽的纹样。 汉代的直裾男女均可穿着。这种服饰早在西汉时就已出现,但不能作为正式的礼服。原因是古代裤字皆无裤裆,仅有两条裤
6、腿套到膝部,用带子系于腰间。这种无裆的裤子穿在里面,如果不用外衣掩住,裤子就会外露,这在当时被认为是不恭不敬的事情。所以外要穿着曲裾深衣。以后,随着服饰的日益完备,裤子的形式也得到改进,出现有裆的裤子。由于内衣的改进,曲裾绕襟深衣已属多余,所以至东汉以后,直裾逐渐普及,并替代了深衣。 汉代妇女的襦裙 上襦下裙的女服样式,早在战国时代已经出现。到了汉代,由于深衣的普遍流行,穿这种服式的妇女逐渐减少。据此,有人认为汉代根本不存在这种服饰,只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才重新兴起。其实,汉代妇女并没有摒弃这种服饰,在汉乐府诗中就有不少描写。这个时期的襦裙样式,一般上襦极短,只到腰间,而裙子很长,下垂至地。襦裙
7、是中国妇女服装中最主要的形式之一。自战国直至明朝,前后二千多年,尽管长短宽窄时有变化,但基本形制始终保持着最初的样式。 5.魏晋笼冠大袖衫 魏晋南北朝笼冠大袖衫魏晋时期的男子一般都穿大袖翩翩的衫子,直到南朝时期,这种衫子仍为各阶层男子所爱好,成为一时的风尚。笼冠的形象与北朝墓葬中出土的图象略同,然而时间却比其他资料要早,可见笼冠并非出自胡俗,而是先在中原地区流行以后,才逐渐传到北方,成为北朝时期的主要冠式之一。6.魏晋杂裾垂髾服 魏晋南北朝杂裾垂髾服魏晋南北朝时期,传统的深衣制已不被男子采用,但在妇女中间却仍有人穿着。这种服装与汉代相比,已有较大的差异。比较典型的,是在服装上饰以 “纤髾”。所
8、谓“纤”,是指一种固定在衣服下摆部位的饰物。通常以丝织物制成,其特点是上宽下尖形如三角,并层层相叠。所谓“髾”,指的是从围裳中伸出来的飘带。由于飘带拖得比较长,走起路来,如燕飞舞。到南北朝时,这种服饰又有了变化,去掉了曳地的飘带,而将尖角的“燕尾”加长,使两者合为一体。 7.南北朝明光铠 南北朝时期明光铠魏晋北朝时期的铠甲主要有筩袖铠两、裆铠和明光铠。“明光铠”一词的来源,据说与胸前和背后的圆护有关。因为这种圆护大多以铜铁等金属制成,并且打磨的极光,颇似镜子。在战场上穿明光铠,由于太阳的照射,将会发出耀眼的“明光”,故名。这种铠甲的样式很多,而且繁简不一:有的只是在裲裆的基础上前后各加两块圆护
9、,有的则装有护肩、护膝,复杂的还有数重护肩。身甲大多长至臀部,腰间用皮带系束。 8.唐代服装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无论是人们的思想,还是物质的生产都达到了历史的高峰。唐代服饰图案,改变了以往那种以天赋神授的创作思想,用真实的花、草、鱼、虫进行写生,但传统的龙、凤图案并没有被排斥,这也是由皇权神授的影响而决定的。这时服饰图案的设计趋向于表现自由、丰满、肥壮的艺术风格。 晚唐时期的服饰图案更为精巧美观。花鸟服饰图案、边饰图案、团花服饰图案在帛纱轻柔的服装上,真是花团锦簇,争妍斗盛。唐代服饰的发展是整体上的发展,这时服饰图案的设计趋于表现自由、丰满、华美、圆润,在鞋、帽、巾、玉佩、发型、化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服装 发展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