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数学校本课程教案.doc
《身边的数学校本课程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身边的数学校本课程教案.doc(4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身边的数学 校本课程教案【精品文档】第 39 页目录序 言数学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是整个科学的基础知识。创新教学的先行者里斯特伯先生指出:“学生学习数学就是要解决生活问题,只有极少数人才能攻关艰深的高级数学问题,我们不能只为了培养尖端人才而忽略或者牺牲大多数学生的利益,所以数学首先应该是生活概念。”在生活中学数学,以学生生活中实实在在的鲜活材料来吸引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我们选取的都是从学生生活实践中取材,将数学知识巧妙地运用于生活之中,增加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实现新课改所倡导的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正确价值观的目标。数学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满足学生已
2、有的兴趣和爱好,又要激发和培养学生新的兴趣和爱好,要要求和鼓励学生投入生活,亲身实践体验。选题要尊重学生的实际、学生的探究本能和兴趣,给与每个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广阔空间,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有兴趣,习有方法,必有成功。学生的个性在社会活动中得以健康发展,学生的潜能在自学自育中得到充分开发。第一讲 世界数学难题欣赏四色猜想平面内至多可以有四个点构成每两个点两两连通且连线不相交。可用符号表示:K(n),n=、4。四色原理简介:这是一个拓扑学问题,即找出给球面(或平面)地图着色时所需用的不同颜色的最小数目。着色时要使得没有两个相邻(即有公
3、共边界线段)的区域有相同的颜色。1852年英国的格思里推测:四种颜色是充分必要的。1878年英国数学家凯利在一次数学家会议上呼吁大家注意解决这个问题。直到1976年,美国数学家阿佩哈尔、哈肯和考西利用高速电子计算机运算了1200个小时,才证明了格思里的推测。20世纪80-90年代曾邦哲的综合系统论(结构论)观将“四色猜想”命题转换等价为“互邻面最大的多面体是四面体”。四色问题的解决在数学研究方法上的突破,开辟了机器证明的美好前景。 四色定理的诞生过程:世界近代三大数学难题之一(另外两个是费马定理和哥德巴赫猜想)。四色猜想的提出来自英国。1852年,毕业于伦敦大学的弗南西斯格思里(Francis
4、 Guthrie)来到一家科研单位搞地图着色工作时,发现了一种有趣的现象:“看来,每幅地图都可以用四种颜色着色,使得有共同边界的国家着上不同的颜色。”,用数学语言表示,即“将平面任意地细分为不相重迭的区域,每一个区域总可以用1,2,3,4这四个数字之一来标记,而不会使相邻的两个区域得到相同的数字。”这个结论能不能从数学上加以严格证明呢?他和在大学读书的弟弟格里斯决心试一试。兄弟二人为证明这一问题而使用的稿纸已经堆了一大叠,可是研究工作没有进展。1852年10月23日,他的弟弟就这个问题的证明请教他的老师、著名数学家德摩尔根,摩尔根也没有能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于是写信向自己的好友、著名数学家
5、哈密尔顿爵士请教。哈密尔顿接到摩尔根的信后,对四色问题进行论证。但直到1865年哈密尔顿逝世为止,问题也没有能够解决。1872年,英国当时最著名的数学家凯利正式向伦敦数学学会提出了这个问题,于是四色猜想成了世界数学界关注的问题。世界上许多一流的数学家都纷纷参加了四色猜想的大会战。18781880年两年间,著名的律师兼数学家肯普和泰勒两人分别提交了证明四色猜想的论文,宣布证明了四色定理,大家都认为四色猜想从此也就解决了。肯普的证明是这样的:首先指出如果没有一个国家包围其他国家,或没有三个以上的国家相遇于一点,这种地图就说是“正规的”(左图)。如为正规地图,否则为非正规地图(右图)。一张地图往往是
6、由正规地图和非正规地图联系在一起,但非正规地图所需颜色种数一般不超过正规地图所需的颜色,如果有一张需要五种颜色的地图,那就是指它的正规地图是五色的,要证明四色猜想成立,只要证明不存在一张正规五色地图就足够了。肯普是用归谬法来证明的,大意是如果有一张正规的五色地图,就会存在一张国数最少的“极小正规五色地图”,如果极小正规五色地图中有一个国家的邻国数少于六个,就会存在一张国数较少的正规地图仍为五色的,这样一来就不会有极小五色地图的国数,也就不存在正规五色地图了。这样肯普就认为他已经证明了“四色问题”,但是后来人们发现他错了。不过肯普的证明阐明了两个重要的概念,对以后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途径。第一个概念
7、是“构形”。他证明了在每一张正规地图中至少有一国具有两个、三个、四个或五个邻国,不存在每个国家都有六个或更多个邻国的正规地图,也就是说,由两个邻国,三个邻国、四个或五个邻国组成的一组“构形”是不可避免的,每张地图至少含有这四种构形中的一个。肯普提出的另一个概念是“可约”性。“可约”这个词的使用是来自肯普的论证。他证明了只要五色地图中有一国具有四个邻国,就会有国数减少的五色地图。自从引入“构形”,“可约”概念后,逐步发展了检查构形以决定是否可约的一些标准方法,能够寻求可约构形的不可避免组,是证明“四色问题”的重要依据。但要证明大的构形可约,需要检查大量的细节,这是相当复杂的。 11年后,即189
8、0年,数学家赫伍德以自己的精确计算指出肯普的证明是错误的。不久,泰勒的证明也被人们否定了。后来,越来越多的数学家虽然对此绞尽脑汁,但一无所获。于是,人们开始认识到,这个貌似容易的题目,其实是一个可与费马猜想相媲美的难题:先辈数学大师们的努力,为后世的数学家揭示四色猜想之谜铺平了道路。进入20世纪以来,科学家们对四色猜想的证明基本上是按照肯普的想法在进行。1913年,伯克霍夫在肯普的基础上引进了一些新技巧,美国数学家于1939年证明了22国以下的地图都可以用四色着色。1950年,有人从22国推进到35国。1960年,有人又证明了39国以下的地图可以只用四种颜色着色;随后又推进到了50国。看来这种
9、推进仍然十分缓慢。电子计算机问世以后,由于演算速度迅速提高,加之人机对话的出现,大大加快了对四色猜想证明的进程。1976年,在J. Koch的算法的支持下,美国数学家阿佩尔(Kenneth Appel)与哈肯(Wolfgang Haken)在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的两台不同的电子计算机上,用了1200个小时,作了100亿判断,终于完成了四色定理的证明。四色猜想的计算机证明,轰动了世界,当时中国科学家也有在研究这原理。它不仅解决了一个历时100多年的难题,而且有可能成为数学史上一系列的起点。 四色定理是第一个主要由计算机证明的理论,这一证明并不被所有的数学家接受,因为它不能由人工直接验证。最终,人们必
10、须对计算机编译的正确性以及运行这一程序的硬件设备充分信任。缺乏数学应有的规范成为了另一个方面;以至于有人这样评论“一个好的数学证明应当像一首诗而这纯粹是一本电话簿!”由四色猜想产生了德摩尔根地图四色定理,地球区划图的奥秘四色定理,宇宙万物图的奥秘十六色定理,宏伟的原创性科学发现和发明万有图形色数。第二讲 世界数学难题欣赏哥尼斯堡七桥问题请你做下面的游戏:一笔画出如图1的图形来。规则:笔不离开纸面,每根线都只能画一次。这就是古老的民间游戏一笔画。你能画出来吗?如果你画出来了,那么请你再看图2能不能一笔画出来?虽然你动了脑筋,但我相信你肯定不能一笔画出来!为什么我的语气这么肯定?我们来分析一下图2
11、。我们把图2看成是由点和线组成的一种集合。图里直线的交点叫做顶点,连结顶点的线叫做边。这个图是联通的,即任何二个顶点之间都有边。很显然,图中的顶点有两类:一类是有偶数条边联它的,另一类是有奇数条边联它的。一个顶点如果有偶数条边联它的,这点就称为偶点;如果有奇数条边联它的,就称它为奇点。我们知道,能一笔画的图形只有两类:一类是所有的点都是偶点。另一类是只有二个奇点的图形。图2有六个奇点,四个偶点,当然不能一笔画出来了。为什么能一笔画的图形只有上述两类呢?有关这个问题的讨论,要追溯到二百年前的一个著名问题:哥尼斯堡七桥问题。十八世纪东普鲁士哥尼斯堡城(今俄罗斯加里宁格勒)的普莱格尔河,它有两个支流
12、,在城市中心汇成大河,中间是岛区,河上有7座桥,将河中的两个岛和河岸连结,如图3所示。由于岛上有古老的哥尼斯堡大学,有教堂,还有哲学家康德的墓地和塑像,因此城中的居民,尤其是大学生们经常沿河过桥散步。渐渐地,爱动脑筋的人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一个散步者能否一次走遍7座桥,而且每座桥只许通过一次,最后仍回到起始地点。这就是七桥问题,一个著名的图论问题。 图3这个问题看起来似乎很简单,然而许多人作过尝试始终没有能找到答案。因此,一群大学生就写信给当时年仅20岁的大数学家欧拉。欧拉从千百人次的失败,以深邃的洞察力猜想,也许根本不可能不重复地一次走遍这七座桥,并很快证明了这样的猜想是正确的。欧拉是这样解决
13、问题的:既然陆地是桥梁的连接地点,不妨把图中被河隔开的陆地看成4个点,7座桥表示成7条连接这4个点的线,如图4所示。 图4 图5于是“七桥问题”就等价于图5中所画图形的一笔画问题了。欧拉注意到,如果一个图能一笔画成,那么一定有一个起点开始画,也有一个终点。图上其它的点是“过路点”画的时候要经过它。现在看“过路点”具有什么性质。它应该是“有进有出”的点,有一条边进这点,那么就要有一条边出这点,不可能是有进无出,如果有进无出,它就是终点,也不可能有出无进,如果有出无进,它就是起点。因此,在“过路点”进出的边总数应该是偶数,即“过路点”是偶点。如果起点和终点是同一点,那么它也是属于“有进有出”的点,
14、因此必须是偶点,这样图上全体点都是偶点。如果起点和终点不是同一点,那么它们必须是奇点,因此这个图最多只能有二个奇点。现在对照七桥问题的图,所有的顶点都是奇点,共有四个,所以这个图肯定不能一笔画成。欧拉对“七桥问题”的研究是图论研究的开始,同时也为拓扑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初等的例子。事实上,中国民间很早就流传着这种一笔画的游戏,从长期实践的经验,人们知道如果图的点全部是偶点,可以任意选择一个点做起点,一笔画成。如果是有二个奇点的图形,那么就选一个奇点做起点以顺利的一笔画完。可惜的是,古时候没有人对它重视,没有数学家对它进行经验总结,以及加以研究。今天学习欧拉的成果不应是单纯把它作为数学游戏,重要的
15、是应该知道他怎样把一个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研究数学问题不应该为“抽象而抽象”,抽象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更有效的解决实际产生的问题,欧拉对“七桥问题”的研究就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一个样板。第三讲 电冰箱温控器调节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许多家庭都购买了电冰箱等家用电器。但是有许多家庭并不了解电冰箱的工作原理,更不了解电冰箱温控器的工作原理及其调节方法。不正确的使用电冰箱势必会缩短其使用寿命,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同时也浪费了自然资源和财力。电冰箱工作了很长时间,却一直不停机。检查后发现只是温控器调节的不正确。这使我们认识到了冰箱温控器对于电冰箱的重要性。因此,我们来研究一下电冰箱温控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16、,即如何使电冰箱的使用寿命更长。问题:如何正确调节电冰箱温控器,使电冰箱使用寿命更长。电冰箱制冷是靠中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进入蒸发器吸收热量汽化为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达到蒸发器周围降温使冰箱内部冷却的目的。压缩机、冷凝器、干燥过滤器、毛细管则是帮助并保证在蒸发器中已使用过的制冷剂回复到中温低压的液体,能再一次送回蒸发器吸热汽化,实现单向连续循环制冷。蒸发器是电冰箱中唯一制冷的器件。压缩机把蒸发器出来的低温低压的汽态制冷剂经回气管由压缩机吸入气缸,被压缩为高温高压的气态进入冷凝器,把蒸发器中吸收的热量和压缩机在压缩做功时转换的热量,利用制冷剂与周围介质之间有较大的温差,通过冷凝器全部散发到空气中
17、。制冷剂在冷凝器中因放热而被液化。这高压中温液态制冷剂经干燥过滤器吸收其中的水分,滤除其中的杂质,进入毛细管节流降压,使高压液态制冷剂降为低压而能回到蒸发器重复使用。电冰箱就是这样由各种制冷剂作工质,在封闭系统中作单向连续循环,把冰箱内热量不断的转移到箱外而达到制冷目的。电冰箱压缩机是开开停停间歇工作的。电冰箱达到箱内的设定温度是通过温度控制器控制压缩机的开、停机来完成的。压缩机运转时间长,即制冷时间长,则箱内温低;反之箱温就高。温度控制器二个触点串联在压缩机电路中,当箱内温度低到某一设定温度时则温控器触点跳开,压缩机停转,暂停制冷,随后箱内温度逐渐提高,在箱内温度高到另一设定温度时则温控器触
18、点闭合,压缩机又运转制冷如此循环。使箱内温度保持在一定范围内。电冰箱温控器中的感温包感受蒸发器的温度,当温度升高或降低时,感温元件中感温剂膨胀或收缩,使非刚性元件感温腔(波纹管或膜盒)推进或退缩,从而改变感温元件与弹簧片之间的作用力通过温控器中机械传力放大,使感温腔微小形变产生的微小位移放大,控制电触点,使其闭合或断开电路。温控器指向的数字,并不表示确切的温度,而是表示控制温度高低的程度趋向,数字小表示控制在较高温度,数字大则表示控制在较低温度。我们认为,压缩机的使用寿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电冰箱的使用寿命。而影响压缩机工作时间的因素主要有:外界温度、温控器档位、冷冻室食品量、开关冰箱门习惯。当
19、电冰箱工作稳定后,冷冻室食品量对其影响十分微小,但不可以忽略不计。无论是在寒冷的冬季,还是在炎热的夏季,冰箱中的食品都是在不断的吸热和放热。当冰箱内冷汽散失时,食品吸热;当电冰箱制冷吸热时,食品放热。这在夏季时最为明显:当电冰箱停机时,冰箱内食品越多其停机时间越长,因为如果假设食品的平均比热容不变,那么根据物理学关于热能的公式Q=MCT可知食品量与停机时间成反比。其中Q 为食品热量变化,C 为食品平均比热,T食品温度变化量。因此,冰箱内食品量的多少也是十分重要的。实际上,外界温度随季节变化而变化,温控器档位靠人工调节,冰箱内的食品量和如何开关门对于一个家庭来讲变化不会很大,因为已经形成了习惯。
20、但是,使用时如果压缩机长时间连续工作,压缩机温度就会升高,就会造成热冲击。过多的热冲击会缩短压缩机的使用寿命。因此,我们只要调节温控器档位,使电冰箱冷冻室温度不低于某一温度,而且压缩机在非长时间连续工作的条件下(不超过一个小时),工作时间与工作、停机的时间和的比值最小(如工作10分钟,停机10分钟,则比值为0.5),即压缩机的使用寿命更长,就可以使电冰箱的使用寿命更长。同时,电冰箱的耗电量也降低了。这样,一台电冰箱在使用过程中既省电,又可以延长使用寿命,当然十分经济。通过电冰箱生产厂家的电话咨询,专业技术人员肯定了我们的上述看法。于是我们就此进行了一些实验,并通过电话咨询得到了一些准确的数据。
21、在北京等中国北方城市,冬季的供暖由市区县的各供暖单位负责保证。政府规定,冬季居民室内的温度不得低于16摄氏度。北京市的供暖单位现在一般能够保证这个温度在18摄氏度左右,最高温可达20摄氏度,最低温绝不低于16摄氏度。因此,可以认为我国北方冬季家庭室内温度在18摄氏度左右。又因为,我国北方春秋季节家庭室内温度也在18摄氏度左右,偏冷的地区依然有暖汽等供暖,甚至常年不断。所以,可以认为,我国北方春秋冬三季的家庭室内温度均在18摄氏度左右。就一般家庭而言,熟食一般现吃现买,生食一般只放几个星期。电冰箱冷冻室的食品量一般占冷冻室容积的五分之三左右,且一般变化不是很大。就是说,一般家庭的食品量对冰箱的影
22、响基本相同。综上所述,我们理想化的实验条件是我国北方春秋冬三季一般家庭的电冰箱。在研究这个问题时可以把食品量和室内温度作为常数来考虑。由于每次开冰箱门时都会使冰箱内食品吸热升温,所以不同人的开门习惯和速度会影响到冰箱的制冷效果。比如说:老人可能手脚不是很利落,而且拿一件东西要想一下;年轻人可能一只手开门,另一只手就把东西拿出来了。为了简便计算,我们可以认为,在一个家庭中不考虑老人与青年人的分别,只考虑平均到每个家庭成员的使用效果,那么各个家庭的情况基本相同。结果是,我们在计算过程中可以忽略这一因素的影响。我们想利用家用电冰箱来进行一次实验。于是我们选用了长岭阿里斯顿 BCD 208 型电冰箱,
23、在保持室温为18 摄氏度且食品量始终占冷冻室有效容积五分之三不变的情况下,测定了一些数据。这种电冰箱属于中等档次的家用电器,制冷效果属于一般水平。目前许多家庭使用的电冰箱的制冷效果和保温能力都与其相差无几。这些满足了本论文前面交代的实验条件,可以作为该条件下的一个例子,来解决这个问题。于是我们开始了实验。实验进行了一个多星期,每组数据(既一个档位)间间隔二个小时,让电冰箱进行调节,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这台冰箱的温控器旋钮有六个档位,分别是从零到五。第零档为停机档,既电冰箱压缩机停止工作,不会启动;第五档为速冻档,即压缩机一直启动,不会停机。因此,我们不能选第零档,因为冰箱不会制冷;不能选第五档
24、,因为冰箱持续工作,即浪费电能,又会造成热冲击,还有可能冻坏食品。我们设工作时间与工作、停机的时间和的比值为y ,设电冰箱温控器档位为x 。则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为(0,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点作图,为了便于计算,且不影响结果的正确,我们在计算时把原值扩大了100倍。这样可以方便计算,也能方便作图。观察散点的分布,我们认为这些点极有可能是在一条抛物线上,因此设y 关于x 的函数为。我们在后面附有实验数据列表和用绘图工具几何画板作出的函数图象。其中,表格包含五组数据,在测定时每组数据之间至少间隔两个小时,因为电冰箱需要约一个小时来调整。函数图象有一个大致的轮廓。图中的空心圆点表示描点,实心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身边的数学 校本课程教案 身边 数学 校本 课程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