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GDW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协议集中器本地通信模块接口协议及编制说明.doc
《QGDW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协议集中器本地通信模块接口协议及编制说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QGDW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协议集中器本地通信模块接口协议及编制说明.doc(3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ICS 29.240备案号:CEC 131-200Q/GDW9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Q / GDW376.22009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协议第二部分:集中器本地通信模块接口协议power user electric energy data acquisiton system communication protocol Part 2: concentrator local communication module interface2009-发布2009-实施国家电网公司 发布35 / 39目次前言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13.1术语和定义13.2符号和缩略语24帧
2、结构24.1参考模型24.2字节格式24.3帧格式34.4链路传输44.5物理接口55集中式路由载波通信的用户数据结构55.1用户数据区格式55.2 信息域R55.3 地址域A75.4 应用数据域75.5 应用数据报文结构9编制说明32前言按照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总体要求,保证智能电网建设规范有序推进,实现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全覆盖、全采集、全预付费”的总体目标,规范统一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及主站、采集终端、通信单元的功能配置、型式结构、性能指标、通信协议、安全认证、检验方法、建设及运行管理等。在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研究”项目研究成果基础上,国家电网公司营销部组织对国
3、内外采集系统建设应用现状进行调研和分析,并充分结合通信技术、微处理器技术、制造工艺等技术的发展,全面梳理国内外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相关技术标准,制定了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系列标准。本部分是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系列标准之一,本部分制订过程中多次召集科研、电力部门和生产单位的有经验专家共同讨论,广泛征求意见。本部分规定了集中器及下行通信模块的本地接口协议,主要内容包括:明确了接口协议的帧结构;统一了接口协议的帧格式;定义了集中器及通信模块间的物理接口;考虑了系统对不同的本地通信信道的适应性,便于扩展新的通信方式和技术。本部分由国家电网公司营销部提出;本部分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本部分起草单
4、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吉林省电力公司、河南省电力公司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章欣、周宗发、郑安刚、孟宇、杜新纲、葛得辉、秦楠、梁青云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协议第二部分:集中器本地通信模块接口协议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集中器及本地通信模块接口间进行数据传输的帧格式、数据编码及传输规则。本部分适用于采用低压电力线载波、微功率无线通信、以太网传输通道的本地通信组网方式,适用于集中器及本地通信模块间数据交换。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
5、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 23121980 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 基本集GB 22609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 180302000 信息技术 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 基本集的扩充GB/T 18657.12002 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5部分 传输规约 第1篇 传输帧格式GB/T 18657.22002 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5部分 传输规约 第2篇 链路传输规则GB/T 18657.32002 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5部分 传输规约 第3篇 应用数据的一般结构GB/T 151482XXX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技
6、术规范DL/T 5332007 电力负荷管理终端DL/T 6452007 多功能电能表通信协议Q/GDW 1302005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数据传输规约Q/GDW XXX.32009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集中抄表终端技术规范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3.1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3.1.1 载波主节点 carrier primary node集中器所在的载波节点。3.1.2 载波从节点 carrier secondary node采集器或计量点(电能表)所在的载波节点。3.1.3 载波从节点附属节点 sub node of carrier secondary node指及载波从节
7、点具有绑定关系的附加载波设备,简称附属节点。3.1.4 相别 relative to other对应于节点信道时序物理相线,取值为1,2,3。3.1.5 信道标识 channel ID载波通信报文传输相别。3.1.6 信号品质 signal quality表达节点对载波信号质量的量化值,取值范围115。3.1.7 源地址 source address传输数据帧的起始发送方的节点MAC地址。3.1.8 中继地址 relay address传输数据帧时进行中继传送的节点MAC地址。3.1.9 目的地址 destination address传输数据帧的最终接收方的节点MAC地址。3.1.10 中继
8、器 repeater载波组网中提供中继的载波节点。3.1.11 路由器 router路由器负责启动载波中继数据包来实现电力线网络互连。3.2 符号和缩略语本部分中所使用到的符号和缩略语见表1。表1符号和缩略语表 示A地址域A1源地址A2中继地址A3目的地址AFN应用功能码R信息域BCD二-十进制编码BIN二进制编码BS独立位组合C控制域CS帧校验和DIR传输方向位PRM启动标志位Fn信息类标识码L长度L1用户数据长度4 帧结构4.1 参考模型基于GB/T 18657.32002规定的三层参考模型“增强性能体系结构”。4.2 字节格式帧的基本单元为8位字节。链路层传输顺序为低位在前,高位在后;低
9、字节在前,高字节在后。字节传输按异步方式进行,通信速率9600bps或以上 ,默认为9600bps,它包含8个数据位、1个起始位“0”、1个偶校验位P和1个停止位“1”,定义见图1:0D0D1D2D3D4D5D6D7P1起始位8个数据位偶校验位停止位图14.3 帧格式4.3.1 帧格式定义本部分采用GB/T18657.1的6.2.4 FT1.2异步式传输帧格式,定义见图2:起始字符(68H)固定报文头长度L控制域C控制域用户数据用户数据区校验和CS帧校验和结束字符(16H)图24.3.2 传输规则a)线路空闲状态为二进制1。b)帧的字符之间无线路空闲间隔。c)如按d)检出了差错,两帧之间的线路
10、空闲间隔最少需33位。d)接收方校验: 1)对于每个字符:校验起动位、停止位、偶校验位。 2)对于每帧: 检验帧的固定报文头中的起始字符; 识别1个长度L; 每帧接收的字符数为用户数据长度L1+5; 帧校验和; 结束字符; 校验出一个差错时,校验按c)的线路空闲间隔。若这些校验有一个失败,舍弃此帧;若无差错,则此帧数据有效。4.3.3 长度L长度L是指帧数据的总长度,由2字节组成,BIN格式,包括用户数据长度L1和5个字节的固定长度(起始字符、长度、控制域、校验和、结束字符)。长度L不大于255。4.3.4 控制域C控制域C表示报文的传输方向、启动标志和通信模块的通信方式类型信息,由1字节组成
11、,定义见图3:D7D6D5D0下行方向传输方向位DIR启动标志位PRM通信方式上行方向图34.3.4.1 传输方向位DIRDIR=0:表示此帧报文是由集中器发出的下行报文;DIR=1:表示此帧报文是由通信模块发出的上行报文。4.3.4.2 启动标志位PRMPRM =1:表示此帧报文来自启动站;PRM =0:表示此帧报文来自从动站。4.3.4.3 通信方式通信方式是指集中器下行的通信模块所采用的通信方式类型,不同的通信方式决定用户数据区中的数据构成和格式,本部分根据不同的通信方式分别定义和描述用户数据区的内容,具体见后续章节。通信模块的通信方式定义见表2:表2值通信方式说明0保留1集中式路由载波
12、通信指采用集中式路由方案的电力线窄带载波通信2分布式路由载波通信指采用分布式路由方案的电力线窄带载波通信39备用10微功率无线通信指采用微功率无线组网的通信1119备用20以太网通信指基于TCP/IP协议的以太网方式的通信2163备用4.3.5 用户数据不同通信方式的用户数据的内容各不相同,具体定义参见对应通信方式的用户数据结构部分。4.3.6 帧校验和帧校验和是控制域和用户数据区所有字节的八位位组算术和,不考虑溢出位。4.4 链路传输4.4.1 传输服务类别传输服务类别见表3:表3类别功能用途S1发送无回答启动站发送传输,从动站不回答。S2发送确认启动站发送复位命令,从动站回答确认。S3请求
13、响应启动站请求从动站的响应,从动站作确认、否认或数据响应。4.4.2 平衡传输过程4.4.2.1 适用信道全双工接口可采用平衡传输规则。4.4.2.2 发送无回答启动站允许建立一个通信服务,由启动站进行数据流控制。4.4.2.3 发送确认启动站允许建立一个通信服务,由启动站进行数据流控制。当从动站正确收到启动站报文时,并能执行启动站报文的命令,则发送确认帧;否则发送否认帧。4.4.2.4 请求响应启动站允许建立一个通信服务,由启动站进行数据流控制。从动站响应新的请求服务之前,必须完成前一个请求服务的响应。4.5 物理接口4.5.1 串行通信传输接口TTL电平异步通信串行口。4.5.2 信号定义
14、集中器及本地通信模块间的详细物理接口信号定义见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集中器型式规范。5 集中式路由载波通信的用户数据结构5.1 用户数据区格式用户数据区的帧格式定义见图4:信息域R信息域地址域A地址域应用功能码AFN应用数据域应用数据图4说明:用户数据区中所有预留部分均用0填充。5.2 信息域R5.2.1 下行报文下行报文的定义如表4:表4数据内容数据格式字节数D7D6D5D4D3D2D1D0BS1中继级别冲突检测通信模块标识附属节点标识路由标识D7D6D5D4D3D2D1D0BS1纠错编码标识信道标识表4(续)预计应答字节数BIN1D15D14-D0BS2速率单位标识通信速率D7D6D5D
15、4D3D2D1D0BS1预留路由标识:0表示通信模块带路由或工作在路由模式,1表示通信模块不带路由或工作在旁路模式。附属节点标识:指载波从节点附属节点标识,0表示无附加节点,1表示有附加节点。通信模块标识:0表示对集中器的通信模块操作,1表示对载波表的通信模块操作。冲突检测:0表示不进行冲突检测,1表示要进行冲突检测。中继级别:取值范围015,0表示无中继。信道标识:取值015,0表示不分信道、115依次表示第115信道。纠错编码标识:取值范围015,0表示信道未编码,1表示RS编码,215保留。预计应答字节数:取值0255,用于计算延时等待时间;为0时,延时等待时间为默认时间。通信速率:表示
16、通信波特率,BIN格式,0表示默认通信速率。速率单位标识:0表示bps,1表示kbps。5.2.2 上行报文上行报文的定义如表5:表5数据内容数据格式字节数D7D6D5D4D3D2D1D0BS1中继级别0通信模块标识0路由标识D7D6D5D4D3D2D1D0BS10信道标识D7D6D5D4D3D2D1D0BS1电表通道特征实测相线标识D7D6D5D4D3D2D1D0BS1末级应答信号品质末级命令信号品质预留2路由标识:D0=0表示通信模块带路由或工作在路由模式,D0=1表示通信模块不带路由或工作在旁路模式。通信模块标识:0表示对集中器的通信模块操作,1表示对载波表的通信模块操作。中继级别:取值
17、范围015,0表示无中继。信道标识:取值015,0表示不分信道、115依次表示第115信道。实测相线标识:实测从节点逻辑主信道所在电源相别,0为不确定,13依次表示相别为第1相、第2相、第3相。电表通道特征:描述目的节点电表通道的特征,取值范围015,0保留,1为载波物理信道为单相供电,逻辑信道为单信道;2为载波物理信道为单相供电,逻辑信道为两信道;3为载波物理信道为单相供电,逻辑信道为三信道;4为载波物理信道为三相供电,逻辑信道为三信道。信号品质:分为15级,取值范围015,0表示无信号品质,1表示最低品质。5.3 地址域A5.3.1 地址域格式地址域由源地址A1、中继地址A2、目的地址A3
18、组成,格式见表6:表6地址域数据格式字节数源地址A1BCD6中继地址A2BCD6*中继级别目的地址A3BCD6当信息域的“通信模块标识”为0时,无地址域A;当信息域的“通信模块标识”为1时,载波主节点下行时,源地址A1是指载波主节点的MAC地址,中继地址A2和目的地址A3是指载波从节点的MAC地址;载波从节点上行时,源地址A1是指载波从节点的MAC地址,无中继地址A2,目的地址A3是指载波主节点的MAC地址。当为广播命令时,目的地址A3为广播地址999999999999H。5.4 应用数据域5.4.1 应用数据域格式应用数据域格式定义见图5:应用功能码AFN数据单元标识数据单元图55.4.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QGDW 电力 用户 用电 信息 采集 系统 通信协议 集中器 本地 通信 模块 接口 协议 编制 说明
限制150内